如果繼續沿著G7京新高速從額濟納出發一天就跑到哈密了。但這無非是過了一把車癮,既然到了這曠古絕世不挑戰一把自我,不燃燒一下激情,就似乎如飲酒飲了一頓白開水,缺少了回味。想當年俺單車獨挑這段無人區,心中無限豪邁。
今天不走高速,從額濟納旗出發,穿越黑戈壁荒漠無人區,到達公婆泉(馬鬃山鎮)。這是體驗草原玉帛之路與綠州絲綢駝路最具探險性的行程,全程約500公裡,只有30公裡的柏油路,大多路段是採礦車碾出的便道。還有200多公裡戈壁無人區,沒路可尋。這是一場「硬仗」,但卻是夢幻之路,充滿著激情、喜悅與對古道文化的熱忱與執著。這一路段沿途只有三處有信號的地方,所以每當到了信號區,一定要簡訊通知自己的親朋好友,如果車輛途中遇險,根本無法聯繫救援。所以每到一個有信號的山頭髮簡訊就格外重要,如在預定時間內親朋好友沒有收到簡訊,就意味車輛有可能遇險,可以在第一時間確定你的大致方位並實施救援。
我們今天要走的這條路很有名,是沿漢代以來的草原絲綢古駝道。其具體路線是從內蒙古的歸化(今呼和浩特市)出發,穿越北方戈壁草灘,出明水,到達新疆古城(今奇臺縣)。這段路也稱「小西路」。1926年美國東方學家歐文拉鐵摩爾、1927年中瑞西北科學考察團丹麥探險家哈仕綸、1934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考古學家貝格曼都穿越過這條路。直到民國時期從青海經敦煌到外蒙古的駝隊也是走此路。
從額濟納一路向西,行駛約30公裡來到賽漢陶來(蒙古語音譯而來,意為「美麗的胡楊」)。黑河水像一條晶瑩的飄帶,穿過戈壁數百公裡,孱弱地向北流入荒漠。額濟納河孕育這一片充滿生機的綠洲,一棵棵偉岸挺撥的胡楊形成一道生命的屏障,保護綠州不被風摧殘。一簇簇紅柳花開滿身,如盛開的煙火,成為大漠戈壁一道亮麗風景,打破了萬古荒原的死寂。
過了綠洲,越走越荒涼,柏油路面變成了簡易砂石路,植物越來越稀少,放眼望去,茫茫戈壁了無生機。遙望遠處低矮的、綿延不絕的、黑黝黝的山,車在搓板路上顛簸得厲害,車似有人刻意敲打,節奏異常頻繁,「咣咣咣」吵個不停。偶有工程車輛駛過,沙塵漫天,籠罩其中,能見度極低。儘管車內瀰漫著沙塵味,但體驗玉石之路、絲綢古道帶來的愉悅,想像著古駝隊走過的艱辛與不易,內心充滿著激情。行約150公裡,出現山的豁口,到達地名叫「苦口子」地方,這是小馬鬃山和黑鷹山兩山峽谷出口,也是從額濟納到公婆泉的古駝隊必經之處。
黑鷹山上的風沙活動很頻繁。 因為地表乾燥、 巖石裸露, 沙礫易被吹揚,沙塵暴的光臨也就成了家常便飯。還記得《西遊記》裡的黑風老怪嗎?這就是他的地盤。但見遠處一股黑風平地而起直衝如雲,剛才還是豔陽高照,霎時寒氣入骨,飛沙走石不見天日。有人說,黑鷹山地帶是月球村,荒涼苦寂、不毛之地。吃水是最頭疼的事。因水含氟等有害物質嚴重超標,這種水被叫做「苦水」。長期飲用這苦水,會使人頭髮變白、牙齒鬆動、骨質疏鬆。難怪黑鷹老怪得吸人陽氣。
駛進了黑戈壁。視角漸漸變得空闊、蒼遠。色彩倏忽間被一種鐵青和焦黑替代,成為地老天荒的苦寒與悽涼。車窗外是黑色的石頭,黑色的山崗,黑色的砂礫,黑色的沙塵。所有的語言都幾近沉淪,於迷茫的黑色中轉變為隨風而逝的神諭和絕唱。朝甘肅境內的大馬鬃山方向駛入無人區,沒有路,只有隱約的車轍。秋陽的照耀下,有一些動物的頭骨靜臥在山腳,發著令人心慌的白光。
位於甘肅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轄區的馬鬃山地區,是一個帶有濃烈神秘色彩的神奇地域。廣袤無垠的黑戈壁,有一種洞穿時光隧道,復活歷史血肉的恍惚感。沉睡於黑戈壁地下數億萬年的恐龍化石及古生物化石,抒寫了歷史老人的滄海桑田,寰海巨變。鐫刻散落於山澗峭壁上的巖畫,記載了這一地區歷史上人類生產生活的煙火與情感,這或許就是我們人類的文化胎記。
巖畫是人類童年歌聲的簡譜,早期藝術蹣跚生成的腳印,更是人與自然長期博弈的鮮活的寫實場景。多年前,我在西北的草原上旅行,有天晚上,住進一個牧民的氈房,聽主人給我講有關匈奴的歷史。那個老者的敘述沒有時間指向,內容略顯雜沓、零亂。不過,故事的線索比較清楚,從開局至結尾,始終圍繞著蒼狼展開。
比如,那一匹蒼狼如何在月夜裡潛入匈奴女子的家園,然後跟她交媾,生下孩子,孩子人身狼面,聰明勇武,長大後就成了匈奴王國的第一代首領,在草原上盤馬射鵰,縱橫馳騁。再比如,那一匹蒼狼在某個秋日的黃昏,接受神的旨意,帶著最後一個匈奴,消失於蒼茫的西地平線……
考稽歷史,除匈奴外,在中國古代北方的其他遊牧部族中,皆流傳著狼祖神話。狼性象徵著這些民族勇猛、強悍的內在精神,因而它作為一種美好形象,在草原民族中長期流傳,至今不衰。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草原民族一次次成批地融入了農耕民族中,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他們在新的文化選擇中完全接納了農耕民族的文化觀念,與狼告別。就如我們生活在自詡文明的城市中離自然越來越遠,直到有一天完全喪失人的本能與本性,誰知道這是人類進步了呢?還是。。。。。總之,就如面前這條古道,匈奴人,月氏人,羌人,西夏人,蒙古人,文人騷客,達官貴胄,武將僧侶,呼韓邪單于的寶劍,霍去病的鐵騎,隋煬帝的車輦,成吉思汗的大旄……那麼多民族或部落的背影,那麼多有名或無名的過客行跡,都在酒杯裡躍然閃現,然後消失,沉澱於歷史的記憶,隱藏在時間的秘密裡。
歷經12個小時,終於到達甘肅邊防小鎮――馬鬃山鎮。 夕陽斜灑在「三隻羊」的標誌性建築上,小鎮就像國內八九十年代西部鄉鎮一樣,顯得那樣恬靜、整潔、祥和。沒有人群的喧鬧擁擠,沒有汽車的嘈雜,令人好生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