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
凝結著一代代人的記憶
凝聚著一代代人的奉獻
一座城市
飽含著千萬人的期望
寄託著千萬人的夢想
2035年,你所生活的寶山會怎樣?
昨天,七屆區委六次全會勝利召開,會議審議並通過了《寶山區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7-2035)》。
未來發展藍圖已繪就,2035年,我們愛著的寶山會這樣……
1
吳淞地區將成為市級城市副中心
根據《總體規劃》,將按照「打造多中心、分布式、網絡化公共中心體系」的要求,規劃形成「1+9+X」公共中心體系——1個市級副中心,9個地區中心,X個社區中心。
「1個市級副中心」即吳淞市級副中心,是上海2035總體規劃所新增的市級城市副中心,服務一定區域的公共活動中心,兼顧承載全球城市的功能,成為全球城市科技創新功能的重要承載區。寶山在規劃吳淞市級副中心過程中,重點聚焦外環北部地區,通過打造上海北部樞紐為載體,聯動郵輪產業發展基地和濱水公共活力區,形成發展有序、功能互補、具有區域輻射力和影響力的上海北部城市公共中心。「9個地區中心」
結合軌道交通站點和樞紐進行設置,主要服務所在地區形成公共中心,主要包括「6個主城區地區中心」以及「3個新市鎮中心」
6個主城區地區中心
分別為大場-南大、顧村、淞寶、高境-淞南、楊行、張廟-廟行6個地區中心。通過地區級公共中心的布局實現生活圈的基本全域覆蓋,滿足所有人群對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的需求,服務人口30—50萬人。
3個新市鎮中心
包括郊環以北的羅店、羅涇、月浦。羅店地區中心定位為具有文化旅遊、體育休閒特色及綜合配套服務功能的地區級公共中心。增補地區級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地區中心對整個羅店城鎮圈的輻射能力。
「X個社區中心」
包括產業社區中心和居住社區中心,服務人口5—10萬人,以15分鐘生活圈為基本服務單元。15分鐘生活圈,按照步行15分鐘可達的空間範圍,完善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將社區打造成能滿足居民的居住、學習、工作、健身、休閒等多重需求的基本城市空間。
2
現代服務業集聚地&先進位造業重要高地
根據《總體規劃》,將著力推動寶山作為上海北部樞紐門戶地位的穩步提升,加強與長三角協調發展的創新產業城區建設,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與轉型,形成上海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集聚地與先進位造業發展的重要高地。
打造重點產業集群
大力發展郵輪產業,重點發展以機器人產業為主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形成新材料、機器人及高端裝備、生物醫藥與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以及培育網際網路平臺經濟、軟體與信息服務、建築科技服務、節能環保等現代生產性服務業。
優化產業空間布局
規劃落實全市明確的「產業基地+產業社區」+「零星工業用地」的產業園區空間體系,確定寶山區「2+5+12+N」的產業園區布局體系,形成寶山濱江郵輪產業區、南大生態智慧園區、吳淞科創園區、顧村機器人產業園、寶山工業園區、寶山城市工業園區六大產業園區以及若干產業社區發展布局。
3
森林覆蓋率力爭達到20%
根據《總體規劃》,在生態空間總量不減少、確保溼地及野生動植物棲息地不減少的基礎上,寶山將大力推進公共綠地和林地建設,構建寶山區溼地、農田、林地、綠地相互融合的生態基底,強化城市森林體系、生態廊道體系、城鄉公園體系、城市綠道體系,形成「江海交匯,水綠交融,文韻相承」的總體生態格局。
規劃至2035年,寶山區生態空間,佔寶山區總陸域空間比例不小於25%,森林覆蓋率力爭達到20%。
規劃構建「區域公園—城市公園—地區公園—社區公園—微型公園」五級城鄉公園,形成「3+6+22+N」的城鄉公園空間布局體系,即區域公園3處,城市公園6處,地區公園22處,社區公園及微型公園「N」處。
(淞滬抗戰紀念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