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觀眾為何更愛香港武俠劇?我們列出了六大原因,歡迎補充!

2020-12-13 電影梗博士

對於武俠劇,無論是豆瓣的評分,還是微博上的討論,似乎都能指向一個結論:內地的觀眾更愛看香港的武俠劇。有人肯定不禁要問,這是為什麼呢?這裡,我們列出了香港武俠劇的六個優勢,或許,這也是它們受鍾愛的理由吧。

1、武打幹淨利落

近幾年內地拍攝的武俠、玄幻等電視劇,一個普遍受人詬病的地方,就是武打濫用慢鏡頭。大量運用優美的慢鏡頭來表現動作的高超,起源於好萊塢電影《黑客帝國》,後被張藝謀在《英雄》裡借用,之後三傳至張紀中的金庸劇,沒想到近20年來,內地武俠、玄幻等類型劇,還在沿用這一習慣。

香港武俠劇中的武打設計則很少使用慢鏡頭,在武俠劇裡,武功只是劇情的輔助,比如兩大高手對決,觀眾更想知道的是對決的結果,至於對決的過程,驚鴻一瞥的表現,有時候比漫長的纏鬥,更能激動人心。黃日華版《天龍八部》裡,喬峰跟鳩摩智兩大高手之間的對決,只有十幾秒鐘,而對決之後的劇情則更加引人入勝——鳩摩智為了面子,強忍重傷,還要說什麼「北喬峰果然名不虛傳」之類的話,這種因武功而產生的戲劇感,才是武俠劇迷人的地方,你們說呢?

2、臺詞古意甚濃,與人物性格契合

其實內地有臺詞優秀的古裝劇,如老版的《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都是臺詞編的極好的作品,而內地的武俠劇,臺詞往往搞得土不土、洋不洋,不像香港武俠劇那樣,不僅自始至終保持一種古意,而且還跟人物個性高度契合。還是以黃日華版《天龍八部》為例,喬峰在勸慰段譽時,說「大哥一介武夫,「大哥一介武夫,雖然不知道情為何物,但還明白凡事適可而止的道理」、鳩摩智大鬧少林時說「恕小僧鬥膽,以所謂少林七十二絕技,來會一會中原各路英雄」、喬峰在聚賢莊上,面對各路英豪,說「我喬峰要走,你們誰能阻擋」……

3、高超的編劇技巧

武俠小說和武俠影視劇都是在香港地區被發揚光大的,香港的影視工作者,對武俠劇的創作,似乎一直保持著一種自信的態度。比如早年的劇集《魔域桃源》《玉面飛狐》等,都是雜糅了多本武俠小說,彙編而成,但也都成了經典,83版《射鵰英雄傳》對原著改動極大,其中洪七公、周伯通等人的年齡,跟原著相差幾十歲,但這些改編,完全沒有給觀眾看劇帶來障礙。營造激烈的戲劇衝突,是香港編劇的拿手好戲,香港影視劇往往做不到一個「真」字,但作品中戲劇衝突則總能讓人嘆服。

4、與劇情高度契合的音樂設計

香港武俠音樂和武俠影視同氣連枝,在一部劇集裡,主題歌和配樂,往往能做到跟劇情無法分離的地步。比如1978版的《小李飛刀》,電視劇在講述著李尋歡的生命際遇,而羅文演唱的同名主題歌,從臺詞到旋律,同樣也是在訴說李尋歡一生的悲歡坎坷,該首曲目後來被焦恩俊版《小李飛刀》沿用。我們熟悉的83版《射鵰》、電影版《笑傲江湖》系列、97版《天龍八部》等,都有流行於世的經典音樂。

5、各具特色的美女主角

內地近年武俠劇另一個被人批評較多的地方,是劇中女主角往往都「長得」差不多,俗稱「網紅臉」,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大概有三,一是現在的審美趨勢使然,二是不少演員的面部進行過人工改造,三是鏡頭都加了濾鏡,致使一些演員的面部特徵被掩蓋。而香港武俠影視劇中的女主角,不僅都很美,而且美得各具特色。拿2001版《倚天屠龍記》為例,黎姿飾演的趙敏、佘詩曼飾演的周芷若、江希文飾演的小昭、陳少霞飾演的殷離、滕麗名飾演的楊不悔等等,面貌差別極大,但都美的自然。

6、經典離不開時代

香港武俠劇大多出現在內地娛樂資源相對匱乏的年代,那時候,觀眾觀看一部劇的熱情,往往能互相感染,所以引發萬人空巷效應的電視劇比比皆是,印象中,83版的《射鵰》、84年的《魔域桃源》、88版的《絕代雙驕》、97版的《天龍八部》等等,都曾達到這種效果。這種擁有全民記憶的影視劇,在每個人心目中,恐怕都有崇高的地位,這在某種意義上,可能決定了一個人的審美傾向,這應該也是很多人對香港武俠劇更有好感的原因吧。

除了上述六個原因外,你們認為還有哪些原因,造成了內地觀眾更愛看香港武俠劇呢?歡迎補充!(撰文:小俠林旋風,莫秀才拆電影獨家稿件,謝絕轉載!)

相關焦點

  • 武俠劇的沒落,是一個時代的終結:大陸武俠劇和香港武俠劇的區別
    而九零以上的老一輩人們更鍾情於香港武俠劇,有先入為主的原因,情懷和懷舊心理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香港武俠的精華部分,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相當有說服力的。包括現在的大陸武俠劇,也都是依託於香港武俠而衍生出來的產品。
  • 港臺觀眾很喜歡內地劇?臺灣網友:不止,還喜歡內地的綜藝和抖音
    港臺觀眾很喜歡內地劇?娛姬告訴大家,當年甄嬛傳火紅的時候只是內地比較的火,後面發展到了臺灣,臺灣觀眾也知道了甄嬛傳這部電視劇,但是延禧攻略現在已經燒到了香港,很多香港的觀眾都在討論延禧攻略,不僅如此,延禧攻略還延伸到了海外,目前有部分國家正在接洽延禧攻略的版權問題。
  • 香港歌劇為何走進大陸地帶?「霍元甲」成就香港話劇最後的輝煌
    就在這時候,於麗電視臺的徐曉明剛剛起步,而且當年還推出了地方劇《大地恩情》。該劇播出後獲得成功,被迫砍掉TVB一半的「輪流轉」,急忙為金劇《上海灘》拍續集。正是在這一時期,徐小明親自創作、導演了霍元甲。然而,在香港播出時,劇中《大俠霍元甲》的全名被引入大陸時發生了變化。劇一出現,便迅速流行起來,間接為下兩部精武系列陳真和霍元甲積累了良好的觀眾基礎。霍元甲的角色是由香港著名演員黃元申飾演的。
  • 劇版《戰毒》來了,香港IP會比內地IP好使嗎?
    《戰毒》講述了三兄弟面對無情的槍林彈雨和糾結難解的無間道,齊力斷毒、弘揚正義的故事,另有網傳該劇將打造成劇版《掃毒》。加之前不久有消息稱亞視將與內地合作拍攝劇版《英雄本色》,並將通過網絡渠道在內地播出,影版《尋秦記》也正式宣布原班人馬回歸,香港的影劇聯動也成為時下流行趨勢。
  • 香港人愛晴川臺灣人迷甄嬛 內地古裝劇風靡兩岸
    近年,香港和臺灣再度捲入內地重金打造的古裝劇漩渦。這些劇目分別是:女性傳奇《美人心計》、豔壓群芳《傾世皇妃》、深宮爭鬥《後宮甄嬛傳》、穿越鉅作《宮鎖心玉》和《步步驚心》。當中以「清宮戲」坐擁逾「半壁江山」。  但此次紅遍香港和風靡臺灣的劇集卻大相逕庭。如今的港臺劇迷更喜愛哪部內地古裝劇呢?
  • 瓊瑤劇為何不敵金庸劇?不怪作者的能力,而是觀眾的變遷
    如金庸武俠中的大俠仗劍天涯,除暴安良的英雄夢,幾乎每個男人對這種快意恩仇都是缺乏抵抗力的。再有就是瓊瑤劇的痴男怨女,敢愛敢恨的動人故事,也是每個人躁動青春裡無處安放的情感。 作為同時代的作家,金庸和瓊瑤都很好地把握住了當時時代背景之下,讀者們的情感訴求都在他們的作品中得到了有效的釋放。但是歷經多年的變遷之後,時代也有了自己的進步和發展。
  • 吳京曾經為何放棄內地事業去香港發展? 自曝在香港孤獨無聊被鄙視
    ,一躍成為演藝圈備受矚目的功夫明星,1999年又獲袁和平導演邀請搭檔蕭薔、焦恩俊出演武俠劇《小李飛刀》,人氣再一次上漲。之後許多年,吳京主演了一系列古裝動作劇,一直在功夫明星這條路上走著。可就是在內地演藝圈發展順風順水的時候,吳京將發展重心轉移至了香港演藝圈。從吳京的演藝表看,2003年後他就降低了自己賴以生存的電視劇拍攝比重,開始轉移向香港演藝圈,出演了一些香港動作電影。
  • 24年前的徐少強、秦沛、劉松仁,這部香港武俠劇值得再刷!
    24年前的徐少強、秦沛、劉松仁,這部香港武俠劇值得再刷!我們看過很多題材的電視劇,其中以武功為題材的武俠劇是很多人心中不可或缺的存在,這類題材基本上都是以著名武俠小說為背景,講述身懷絕技的俠客義士,行俠仗義、懲惡揚善、鋤強扶弱的故事。其中以三大宗師金庸、古龍、梁羽生的武俠小說改編的影視劇最為有名,也最受觀眾喜愛。
  • 國產車內地暢銷,為何香港卻見不到?原因讓我們內地人聽了心酸!
    國產車內地暢銷,為何香港卻見不到?原因讓我們內地人聽了心酸!說起我們國家的汽車工業,其實真的是一個很艱辛的過程,我們國家的自主品牌在當時可是全部都要靠購買其他品牌的技術來生存,根本沒有自己研發製造發動機的技術。
  • 為何香港人寧願住8平米「棺材房」,也不去內地買房?原因很無奈
    作為中國的一個特性行政區,香港也是一座十分有特色的城市,正因為如此旅遊業的發展過程裡,香港倒是成為了人們最喜歡遊玩的城市,並且被我們稱之為「購物天堂」。要知道香港除了大量的旅遊資源之外,還有很多奢侈的包包、口紅等,加上一些免稅等優惠政策,在性價比上受到了人們的歡迎。
  • 《再創世紀》為內地港劇迷拍攝的偽港劇
    但對於香港乃至泛南粵地區的觀眾來說,或許很難理解。畢竟當年的他們每天都直接以香港電視佐餐——早在上世紀80年代,珠三角觀眾就能收到香港電視臺信號,從日本卡通到香港劇集,從美劇到日劇。更何況,《創世紀》這齣斥巨資打造的臺慶劇,當年的收視率堪稱「撲街」,竟然連TVB的年度前十都未進入。直到2005年,TVB在深夜時段重播《創世紀》,收視才掀起熱潮。換言之,粵語區觀眾最初並不待見它。
  • 獨家盤點:十大最被觀眾忽視的武俠功夫佳片
    刀》 第10頁:10、《奪標》 [提要] 武俠功夫片作為一個受相當多的觀眾喜愛的類型片種在這數十年 裡,出現了很多收多數人追捧的經典,同時也有相當多的影片本身雖然質量很好,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在公映當時甚至今天依然被人忽視,下面就說說個人認為的被忽視的十部武俠功夫片:[我來說兩句]  1、《八百羅漢》  導演:王星磊(已故)
  • 你還記得我們追逐的香港歌劇嗎?為什麼我們玩得這麼開心
    說到香港歌劇,你會想起哪部戲?首先,我想幫助你記住香港歌劇,我在我的記憶中追尋!武俠劇------改編自金庸同名小說的《射鵰英雄傳》黃日華版本被廣泛認為是最成功版本,真正代表了金庸筆下的傳奇武俠世界。對香港歌劇輝煌的思考在黃金時期,確實有許多影響力大型影視作品,尤其是武俠和警匪片。例如,《天龍八部》在特效和背景音樂中無疑是非常成功。到目前為止,我還記得《天龍八部》中的喬峰場景,這真是令人震驚。此外,他還創造了很多試射行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如穿越劇《尋秦記》、宮廷劇《金枝欲孽》、行業劇《妙手仁心》等。
  •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補充協議九_2012年第...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補充協議九  為進一步提高內地①與香港特別行政區(以下簡稱「香港」)經貿交流與合作的水平,根據:  2003年6月29日籤署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以下簡稱「《安排》」)及於2003年9月29日籤署的《安排》附件;  2004年10月27日籤署的《<安排>補充協議》;  2005年10月18日籤署的《<安排>補充協議二》;  2006年6月27日籤署的《<安排>補充協議三》;  2007年6月29日籤署的《<安排>補充協議四
  • 為何香港人寧願蝸居在小房子裡,也不願去內地發展?原因比較真實
    ,不僅可以讓我們開闊眼界,而且還可以讓我們拓展對生命的寬度和廣度,相信很多人都來過香港旅遊,眾所皆知香港已回歸多年,但如今我們去香港遊玩需要辦理籤證,每年也依然有很多人都會來到這座城市遊覽。我們都知道我國有兩個行政區,香港就是其中之一,很多遊客都會在節假日來到香港旅遊,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也喜歡在香港購物,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很多人來到香港之後,會發現香港人大多都擠在一個很小的屋子裡生活,這究竟是為何呢?
  • 同樣是主旋律,電影為何比劇集更受觀眾歡迎?​
    同樣是主旋律,電影為何比劇更受歡迎?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市場超越北美,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而這裡面主旋律電影功不可沒。越來越多的主旋律電影一改以往「說教味濃」「可看性不強」的固有印象,獲得了觀眾的認可和商業上的成功。反觀獻禮劇,雖然三年三百餘部,看似轟轟烈烈,甚至扎堆上映,但真正能夠被觀眾喜歡的卻寥寥無幾。2018年《大江大河》和《最美的青春》已經是獻禮劇的巔峰,此後的獻禮劇雖然明星陣容越發強大,但不管是口碑還是收視情況都不達預期。
  • 內地房企為何愛去香港上市?
    內地房企為何愛去香港上市?在峰會當天的「地產未來:金融與服務創新」主題論壇上,專家剖析了金融創新之於地產行業模式之變的重要意義,作為國際化、市場化程度較高的香港,對於內地地產企業具備更加多元的機會。  為何去香港上市?融資方式更多  近些年,內地的房地產商蜂擁至香港資本市場進行融資,為什麼地產商們都積極湧到香港?
  • 為何49歲的閆妮仍能當熱門劇的女主角,答案就在這
    閆妮憑藉在劇中飾演女主角蔡素芬一角再再再……度走紅,你問我為何打這麼多「再」字,因為閆妮每隔一段時間總會交出一個爆款作品,持續輸出的能力令人嘆服。 那為何1971年出生,年近50的閆妮仍能當爆款劇的女主角呢。 有的網友說:有市場和流量就不怕,這兩年閆妮的流量不少,什麼減肥成功了,不老容顏了,完美身材了,和女兒一樣年輕了,這都是她團隊出的招兒,保持觀眾眼球新鮮感。
  • 佘詩曼談香港為何拍不出好的古裝劇:地方太小,找不到感覺
    佘詩曼談香港為何拍不出好的古裝劇:地方太小,找不到感覺《延禧攻略》這部劇播出後,很多人都著實被阿佘的演技再次驚豔了一把。收官之際,愛奇藝組織全體劇組人員一起觀看最後嫻妃割發的片段,而現場的其他演員們都被阿佘深入人心的演技給打動,完全止不住蓄滿眼眶的淚,竟然紛紛心疼起了這位陰險歹毒的嫻妃。只能說阿佘對於人物的演繹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完全能讓在場的觀眾對於他的一切遭遇感同身受。
  • 導演回應新《鹿鼎記》爭議:你覺得不好看,說明你太年輕不能怪劇
    近日由張一山、唐藝昕等主演的《鹿鼎記》也終於收官了,對於這部劇真可謂爭議不斷罵聲一片,張一山也更因此慘遭全網嘲諷黑,究其原因也只能怪這部劇的導演和編劇,把這部劇毀成這樣,我覺得這部劇的導演是把電視劇當小品在拍,結果還碰到張一山、唐藝昕兩個年輕演員,不怎麼會即興表演,很多場兩個人加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