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江蘇省委會產業幫扶貴州納雍縣豬場鄉記事

2020-12-13 金臺資訊

截至8月底,本年度來自江蘇民革的逾110萬元幫扶資金和8大類33個項目讓貴州省納雍縣豬場鄉在奔小康的路上奔跑著。如果從2018年民革中央定點扶貧工作推進會開始計算,這兩個數字是投入幫扶資金超過400萬元,形成7大類35個幫扶項目。不久前,納雍縣委主要負責人到南京,專門登門拜訪民革江蘇省委會,送來情真意切的感謝信。

產業扶貧:自我造血謀長遠

「對口幫扶,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注意發揮地方特色與優勢,提升價值鏈。」民革江蘇省委會副主委、蘇州市委會主委王鴻聲說。

早在2019年2月初,蘇州民革調研彎子村時了解到,當地農民縫紉刺繡,生產具有民族特色的苗族繡花產品,決定逐步做大做強刺繡特色產業。同年8月,捐贈兩臺價值30萬元的先進電腦繡花機,建立彎子村民族手工藝扶貧車間,並成立「富納蠟染刺繡合作社」,寓意希望納雍老百姓早日脫貧致富。

「有了這兩臺先進的繡花機,村裡的刺繡水平大大提高,產量也是大幅增加,合作社也有了一定的收入,還添置了三臺縫紉機。目前合作社吸納勞動力30多人,每月有2000元-3000元的收入。」合作社領辦人黃梅介紹。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為了把疫情對扶貧工作的影響減到最小,江蘇民革積極幫助當地抗擊疫情、復工達產。

「越是疫情防控關鍵期,定點幫扶工作越不能鬆懈。」民革省委會、各市委會,積極聯繫對口單位、部門,了解疫情防控情況,向納雍縣及時組織捐贈大批防疫物資;同時聯繫、督促鄉、村幹部和村民,抓緊農時,有序開展春耕備耕,並幫助解決種子、化肥、農藥、飼料等農耕物資。各項扶貧工作很快恢復,按序推進。南京民革還抓住抗擊疫情帶來的機遇,牽頭組織硐口村村民,為南京中山製藥廠訂單化生產抗疫香囊1060個。

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後,江蘇民革立即部署加大產業扶貧力度,進一步增強造血機能。南京民革、蘇州民革會同豬場鄉、(貴州省)畢節市農投公司,在硐口村和彎子村相鄰地帶,選定800畝土地,建立豬場鄉刺梨育苗示範產業基地。今年以來,克服疫情影響,3月完成3600萬株苗木種植任務,民革省委提供技術指導和疫病防治工作幫助。南京民革和蘇州民革又共同出資30萬元,用於刺梨育苗基地購買農藥、農藥噴灑無人機和聘請農業專家等。基地建成,當地農民不但可以拿到土地流轉費,還可以拿到工資。基地預計年總產值2000萬元,年利潤可達460萬元,帶動就業2.63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16萬人。

技能扶貧: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

技能培訓要與產業發展結合。蘇州民革在發展蠟染刺繡特色產業的同時,加強了蠟染刺繡技能培訓。彎子村村民黃義說:「我原來在貴陽做餐飲,收入不穩定,又沒辦法照顧家裡老人和小孩。現在村裡辦起了蠟染刺繡合作社,我選擇了回鄉就業。」回村後,他參加了村裡組織的專業技術培訓,學習蠟染刺繡電腦製版和機器操作,目前在合作社做電腦製版師傅,成為合作社的技術骨幹,每個月有4000元的穩定收入。

培訓一個技術能人,能帶動一家致富;而培養一個經營能人,能帶動一方致富。2019年6月,民革省直工委牽頭,組織豬場鄉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人員和鄉鎮分管幹部一行16人,在南京開展為期一周的專項培訓。

豬場鄉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人餘長全激動地說。「我們的合作社經營管理還很原始、粗放,如何經營好、管理好合作社,一直比較迷茫。這次培訓讓我對如何規範管理、高效運營,促進合作社提質發展,有了方向,增強了信心。」培訓考察期間,他還主動了解江蘇農產品需求,尋求新的合作夥伴,為下一步加強兩地交流合作打下基礎。

消費扶貧:打破增產不增收的怪圈

「消費,一頭連著市場,一頭連著產地。消費扶貧,以購代捐,不養『懶漢』,可以有效激發貧困戶勤勞致富的內生動力。」民革南京市委會副主委王真理說。

豬場鄉主要種植辣椒、南瓜、馬鈴薯、蘿蔔、中藥材等。在扶貧致富政策激勵和對口幫扶下,農民種植積極性有了很大提高。去年,南瓜、蘿蔔等農產品喜獲豐收,但由於信息不通,缺乏渠道,農產品滯銷、價格下滑,導致農民增產不增收。

得知情況後,江蘇民革省市組織立刻行動起來,開展消費扶貧活動,通過各種渠道,宣傳、推廣。民革各級組織特別是民革黨員旗下企業,以購代捐,訂購農產品。積壓的南瓜、蘿蔔等產品,很快銷售一空。僅金肯職業技術學院採購豬場鄉白蘿蔔共10噸,用於學校食堂及捐贈敬老院等單位,此舉惠及37戶167人,其中貧困戶16戶73人。

「消費扶貧,不能僅靠面子賣人情,也不能僅將市場鎖定在後方對口幫扶單位,那樣消費扶貧影響有限,也難以長久。」民革江蘇省委會副主委薛國安認為,「消費扶貧貴在探索長久之路」。

相關焦點

  • 山裡山外 心手相挨——民革中央幫扶納雍縣
    山裡山外 心手相挨——民革中央幫扶納雍縣 發布時間:2020-11-10 18:24:09      來源:畢節日報   納雍不脫貧,民革不脫鉤;納雍脫了貧,民革不斷線!」
  • 貴州畢節:多黨合作助脫貧 傾情幫扶結碩果
    圖為民革納雍幫扶貧困學生活動。 納雍縣委宣傳部供圖威寧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何琪介紹,公司在當地建立了4個食用菌生產基地,每天產能規模在400噸以上,年產值可達5億元。乘著產業扶貧的快車,統一戰線協調資金近6000萬元支持建設貴州畢節65個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帶動12萬餘人發展,直接受益群眾6000餘戶2萬餘人。開展「百企幫百村」活動,協調95家企業結對幫扶畢節95個村,投入資金物資4984.89萬元支持畢節農村產業發展,「烏蒙山寶·畢節珍好」農特產品品牌逐漸打響,農村經濟不斷發展,農民收入不斷增加。
  • 納雍縣豬場鄉硐口村蔬菜產業託起「致富夢」
    納雍縣豬場鄉硐口村蔬菜產業託起「致富夢」 發布時間:2018-11-02 10:11:34      來源:畢節日報   深秋時節,走進納雍縣豬場鄉硐口村蔬菜大棚
  • ...不負韶華 務實為民——記納雍縣豬場鄉倮保鳩村駐村第一書記石曉
    送走年邁的父母,拋下1歲零8個月,剛學會走路的小女兒,離開朝夕相處、教育教學工作繁忙的妻子,帶著脫貧攻堅的使命,石曉收起行囊,來到納雍縣豬場鄉倮保鳩村。石曉,畢節市委政法委基層治理科副科長,2019年6月,受市委組織部選派,到納雍縣豬場鄉倮保鳩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同時兼任駐村工作組組長。工作中的石曉作為納雍縣豬場鄉深度貧困村之一,倮保鳩村距縣城 48公裡,距鄉政府所在地 10 公裡。
  • 納雍縣豬場鄉彎子村蠟染刺繡致富群眾
    納雍縣豬場鄉彎子村蠟染刺繡致富群眾 發布時間:2019-02-27 15:52:23      來源:畢節日報   近年來,納雍縣豬場鄉彎子村結合實際
  • 荔波縣與民革貴州省委對接產業項目招商工作
    8月28日,民革黔南州委副主委羅世斌協荔波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吳位躍、政協副主席陳培生、投資促進局負責人一行赴貴陽市與民革貴州省委對接產業項目招商工作。民革貴州省委副主委尹曉芬,民革貴州省委常委、調研處處長李雲霞,民革貴州省委委員、社會服務處處長文西屏,民革貴州省委辦公室副主任楊秀愛出席對接座談會。座談會上,荔波縣就招商引資工作情況進行匯報,並就荔波縣產業發展情況、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和重點招商項目等進行介紹。
  • 賴茅酒業慰問幫扶納雍縣沙壩小學
    6月10日,貴州賴茅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羅元弟與貴陽高新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塗然率隊到貴州省納雍縣豬場鄉大多拱村沙壩小學開展慰問幫扶,為同學們送去了80餘份書包、文具用品以及7萬元的學校修建資金。
  • 2020年納雍縣豬場鄉種植刺梨良種800畝
    2020年納雍縣豬場鄉種植刺梨良種800畝 發布時間:2020-06-10 12:27:22      來源:畢節日報
  • 推介「貴州好物」 共話幫扶深情
    一包米、一桶油、一把幹竹蓀……每一個扶貧產品背後都連著一個產業。現場,中央部委9位駐黔幹部輪番上陣,為「貴州好物」賣力「吆喝」。 「黔地無閒草,夜郎多靈藥。赫章獨特的高原冷涼氣候孕育了豐富的農特產品。」
  • 納雍縣豬場鄉發現古生物化石
    近日,在納雍縣豬場鄉大多拱村嚴蒜坡組燕子箐大龍洞發現了古生物化石,經原貴州省博物館研究員蔡回陽和貴州省博物館館員蔡師夫初步判定為遠古生物中國犀化石,距今10—20萬年。目前,豬場鄉政府已經採取措施對該遺址進行保護。據了解,中國犀是上新世和更新世時期生活在中國南部的史前動物,是中國南方著名的「劍齒象—大熊貓—中國犀動物群」的重要成員,是板齒犀亞科中一個年代較早的大型成員,其化石最早被發現於伊朗,在中國南部出土了更多的化石。
  •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村裡安了「家」丨民革中央掛職幹部、納雍縣...
    我叫艾巖,民革中央幹部。2019年7月,受組織選派,我來到貴州畢節納雍縣玉龍壩鎮巖腳社區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說實話,剛開始接到掛職的消息的時候,我心裡還是有些忐忑的。為了幫助本地幹部開闊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法,我推動民革中央機關中共總支與巖腳社區黨支部開展結對共建。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幹部作風有了明顯轉變,凝聚力戰鬥力不斷增強。  巖腳社區作為民革中央的幫扶聯繫點和畢節市第一批鄉村振興示範點,闖路子、做示範,持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是我們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 納雍縣豬場鄉:搶抓農時春耕忙 就近就業促農增收
    種植南瓜現場近日,在納雍縣豬場鄉彎子村和硐口村成片種植的刺梨、辣椒、毛豆及林下套種的南瓜基地,與覆蓋好的地膜鱗次櫛比,遠遠望去,高低錯落的黃土地像一條條五線譜,正在地裡耕作的上百名村民如一個個跳動的音符
  • 納雍縣豬場鄉水箐村中藥材種植拓寬群眾增收路
    連日來,在納雍縣豬場鄉水箐村,村民趁著土地溼潤忙著種植中藥材一枝黃花,大家打孔、放苗、蓋土,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 定點扶貧|三赴納雍大衝 帶去「乾貨」贏得「感動」
    往年12月的納雍大衝,冬寒凍人;今年12月的納雍大衝,卻溫暖如春。只因迎來了兩千公裡外的「親朋好友」——民革常州市委。12月14日-16日,民革常州市委組織基層委員會主委和民革黨員企業家代表一行7人赴結對幫扶聯繫點納雍縣豬場鄉大衝村,這是今年民革常州市委第三次赴村扶貧幫困,又一次帶去滿滿的「乾貨」。
  • 畢節納雍縣:管護刺梨忙 助農有增收
    畢節納雍縣豬場鄉硐口村刺梨基地,高低起伏的山坡上連綿成片,放眼望去綠意盎然、美不勝收。基地上,村民們正在澆水除草,忙得不亦樂乎。「我們在基地幹活,工作很穩定,一天有70塊錢收入,工資穩定還能學到種植管護刺梨的技術,好得很。」正在刺梨基地除草的硐口村村民楊秀英開心地說道。
  • 貴州有個很少人聽過的縣,距貴陽200公裡,卻有眾多網紅景點
    提到貴州,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這裡是個不發達的省份,或者想到的是,這裡的自然風光十分多,山秀水美,是個十分值得一去的旅行之地。這就是位於貴州畢節市南部的納雍縣,納雍縣距離貴州省會貴陽200公裡左右的距離,到畢節市區100公裡左右,平均海拔1680
  • 貴州納雍:高山茶園 銀裝素裹
    高山茶園銀裝素裹。張曉勇 攝 張曉勇 攝   中新網貴州新聞1月13日電(張曉勇 羅毅 石小傑) 1月12日,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騌嶺鎮霧翠茗香高山有機茶園銀裝素裹,冰雪覆蓋的茶園美如畫。霧翠茗香高山有機茶園面積達到6950畝,最高海拔2300米。
  • 江蘇民革:同力協契支援抗疫一線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民革江蘇省委會及時發出倡議,匯聚全省民革黨員的力量支援抗疫一線,有的多方籌措克服各種困難捐贈財物支援抗疫,有的放棄與家人團聚奔赴疫情阻擊戰一線,有的圍繞疫情防控向黨委政府積極建言獻策。越是艱險越向前,全省各級民革組織和黨員演繹的一幕幕奮勇向前、同力協契的感人場面。
  • 貴州有個縣,距離貴陽約200公裡,知名度很低,小眾景點卻很多
    芒果旅行日記:貴州大山有個縣如今的納雍縣下轄29個鄉鎮,是個多民族聚居地,有10個民族鄉,如羊場苗族彝族鄉、豬場苗族彝族鄉、鍋圈巖苗族彝族鄉等。,應該很多外地人都沒聽說過,即便有些貴州人也不知道,可以說它的知名度很低,但是其實納雍縣境內有很多小眾景點,別具特色,而縣很多都是免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