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雍縣豬場鄉彎子村蠟染刺繡致富群眾

2020-12-13 貴州網

納雍縣豬場鄉彎子村蠟染刺繡致富群眾

發布時間:2019-02-27 15:52:23      來源:畢節日報

  近年來,納雍縣豬場鄉彎子村結合實際,依託蠟染刺繡產業,讓群眾走上致富路。

  據了解,在脫貧攻堅道路上,該村充分分析致貧原因,結合少數民族聚居特色,發展蠟染刺繡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陳小燕在外輾轉務工多年。回鄉後,她看到村裡發展了蠟染刺繡產業,一盤算,在家務工和在外務工收入基本相同,就決定留在村裡工作,在照顧家庭的同時還有不錯的收入。

  陳小燕說:「不加班的時候有3000多元,如果加班,一個月有4000多元,如果在外面務工,除了生活費、房租費等,還沒有在村裡務工划算。」

  如今,彎子村蠟染刺繡系列產品銷往省內外,受到客戶青睞。

  彎子村扶貧特崗工作人員肖娟說:「彎子村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具有濃鬱的民族文化氛圍,下一步,我們將結合苗族蠟染刺繡產業,加大宣傳、培訓力度,引導更多群眾參與進來,為他們尋找銷售渠道,將蠟染刺繡產業打造成為富民產業,助推脫貧攻堅。」(龍慧鋒 翟華蘭 報導)

相關熱詞搜索:蠟染 刺繡 彎子 貴州網

相關焦點

  • 納雍縣豬場鄉彎子村蠟染刺繡致富群眾
    納雍縣豬場鄉彎子村蠟染刺繡致富群眾 發布時間:2019-02-27 15:52:23      來源:畢節日報   近年來,納雍縣豬場鄉彎子村結合實際
  • 民革江蘇省委會產業幫扶貴州納雍縣豬場鄉記事
    早在2019年2月初,蘇州民革調研彎子村時了解到,當地農民縫紉刺繡,生產具有民族特色的苗族繡花產品,決定逐步做大做強刺繡特色產業。同年8月,捐贈兩臺價值30萬元的先進電腦繡花機,建立彎子村民族手工藝扶貧車間,並成立「富納蠟染刺繡合作社」,寓意希望納雍老百姓早日脫貧致富。
  • 納雍縣豬場鄉:搶抓農時春耕忙 就近就業促農增收
    種植南瓜現場近日,在納雍縣豬場鄉彎子村和硐口村成片種植的刺梨、辣椒、毛豆及林下套種的南瓜基地,與覆蓋好的地膜鱗次櫛比,遠遠望去,高低錯落的黃土地像一條條五線譜,正在地裡耕作的上百名村民如一個個跳動的音符
  • 納雍縣豬場鄉硐口村蔬菜產業託起「致富夢」
    納雍縣豬場鄉硐口村蔬菜產業託起「致富夢」 發布時間:2018-11-02 10:11:34      來源:畢節日報   深秋時節,走進納雍縣豬場鄉硐口村蔬菜大棚
  • 納雍縣豬場鄉水箐村中藥材種植拓寬群眾增收路
    連日來,在納雍縣豬場鄉水箐村,村民趁著土地溼潤忙著種植中藥材一枝黃花,大家打孔、放苗、蓋土,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 納雍縣:白蘿蔔加工廠讓搬遷群眾家門口掙錢
    加工白蘿蔔現場2019年納雍縣脫貧攻堅「夏秋決戰」中,為了持續促進農民增收,助推產業結構調整再上新臺階,助力脫貧攻堅,各鄉鎮(街道)高度重視特色產業發展,積極引導村民利用閒置土地種植白蘿蔔。如今,白蘿蔔喜獲豐收,農民增收的同時,也以另一種方式促進了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增收。認真稱量蘿蔔在納雍縣經濟開發區白蘿蔔深加工廠內,60多名易地扶貧搬遷戶正在忙著削蘿蔔、切蘿蔔皮、精選白蘿蔔裝袋和運輸,搬遷群眾不用出遠門,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
  • 2020年納雍縣豬場鄉種植刺梨良種800畝
    2020年納雍縣豬場鄉種植刺梨良種800畝 發布時間:2020-06-10 12:27:22      來源:畢節日報
  • ...不負韶華 務實為民——記納雍縣豬場鄉倮保鳩村駐村第一書記石曉
    送走年邁的父母,拋下1歲零8個月,剛學會走路的小女兒,離開朝夕相處、教育教學工作繁忙的妻子,帶著脫貧攻堅的使命,石曉收起行囊,來到納雍縣豬場鄉倮保鳩村。石曉,畢節市委政法委基層治理科副科長,2019年6月,受市委組織部選派,到納雍縣豬場鄉倮保鳩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同時兼任駐村工作組組長。工作中的石曉作為納雍縣豬場鄉深度貧困村之一,倮保鳩村距縣城 48公裡,距鄉政府所在地 10 公裡。
  • 納雍縣豬場鄉發現古生物化石
    近日,在納雍縣豬場鄉大多拱村嚴蒜坡組燕子箐大龍洞發現了古生物化石,經原貴州省博物館研究員蔡回陽和貴州省博物館館員蔡師夫初步判定為遠古生物中國犀化石,距今10—20萬年。目前,豬場鄉政府已經採取措施對該遺址進行保護。據了解,中國犀是上新世和更新世時期生活在中國南部的史前動物,是中國南方著名的「劍齒象—大熊貓—中國犀動物群」的重要成員,是板齒犀亞科中一個年代較早的大型成員,其化石最早被發現於伊朗,在中國南部出土了更多的化石。
  • 2019年納雍縣文化產品亮相深圳文博會
    12月19日至22日,第十五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冬季工藝美術精品展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來自國際452家文化產業精品參展,納雍縣「鳳之夢」蠟染刺繡廠參與參展。   參展會上,參展產品種類豐富,有蘇州刺繡、上海竹雕、和田玉石、深圳珍珠、江西瓷器、貴州蠟染等精品。
  • 探秘苗族民間蠟染技藝
    ↑1月10日,隆林縣椏杈鎮弄徠村苗族婦女李戰香在調試蠟染膏。 ; ; ; ; 在廣西隆林各族自治縣,世代居住在大山裡的苗族同胞至今仍傳承著紡麻、蠟染、刺繡等古老的手工技藝。其中,蠟染是一項著名的傳統工藝,染料用的藍靛由馬蘭草製成。新華社記者張愛林攝影報導↑隆林縣椏杈鎮弄徠村苗族婦女李戰香在展示蠟染的布料(1月10日攝)。↑隆林縣豬場鄉爛木桿村苗族群眾在採收用於製作藍靛的馬蘭草(2013年9月13日攝)。↑隆林縣豬場鄉爛木桿村苗族群眾在往藍靛池投放馬蘭草製作藍靛膏(2013年9月13日攝)。
  • 「脫貧攻堅村村道」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 務實為民——記納雍縣豬場...
    送走年邁的父母,拋下1歲零8個月,剛學會走路的小女兒,離開朝夕相處、教育教學工作繁忙的妻子,帶著脫貧攻堅的使命,石曉收起行囊,來到納雍縣豬場鄉倮保鳩村。石曉,畢節市委政法委基層治理科副科長,2019年6月,受市委組織部選派,到納雍縣豬場鄉倮保鳩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同時兼任駐村工作組組長。工作中的石曉作為納雍縣豬場鄉深度貧困村之一,倮保鳩村距縣城 48公裡,距鄉政府所在地 10 公裡。
  • 納雍:山旮旯建起苗家「脫貧車間」
    納雍縣昆寨鄉小花苗苗族服飾刺繡部,近10年來帶動昆寨鄉大寨村、和豐村的村民100餘戶500餘人從貧困走向富裕,被譽為山咔咔建起的苗家「脫貧車間」。納雍縣小花苗大小苗寨共76個,昆寨鄉就佔20餘個,其中大寨村、巖上村、郭家衝村均屬於純苗族村寨。
  • 【巾幗風採】張義瓊:蠟染鋪就群眾「致富路」
    【巾幗風採】張義瓊:蠟染鋪就群眾「致富路」 2020-08-23 09: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畢節納雍縣:管護刺梨忙 助農有增收
    畢節納雍縣豬場鄉硐口村刺梨基地,高低起伏的山坡上連綿成片,放眼望去綠意盎然、美不勝收。基地上,村民們正在澆水除草,忙得不亦樂乎。「我們在基地幹活,工作很穩定,一天有70塊錢收入,工資穩定還能學到種植管護刺梨的技術,好得很。」正在刺梨基地除草的硐口村村民楊秀英開心地說道。
  • 納雍縣宣慰街道讓扶貧車間成致富車間
    7月15日,納雍縣宣慰街道產業發展中心、社會公共服務中心、就業創業服務中心、社會治理服務中心和群團工作站等多部門聯合行動,為安置點扶貧車間保駕護航,規範提升扶貧車間建設
  • 山裡山外 心手相挨——民革中央幫扶納雍縣
    山裡山外 心手相挨——民革中央幫扶納雍縣 發布時間:2020-11-10 18:24:09      來源:畢節日報   納雍不脫貧,民革不脫鉤;納雍脫了貧,民革不斷線!」
  • 黔西北記憶(130)納雍苗族服飾:穿在身上的「無字史書」
    箐苗繡娘在紡線(葉光良 拍攝)箐苗服飾分刺繡、蠟染兩種,有全繡成衣,也有刺繡與蠟染並用的成衣。箐苗服飾的刺繡手法有數紗繡、剪紙繡、編織繡、蠟染繡、拼貼繡、卷紗繡、滾繡、盤繡等。箐苗刺繡的色彩搭配元素豐富,包括紅、黑、青、白等顏色;刺繡圖案最富人文內涵,基礎花紋有圓形、半圓形、葫蘆形、圓勾形、圓勾藤串形、花瓣形、漩渦形、梯形等,花紋有疏有密,花簇有繁有簡。箐苗刺繡圖案還包含了具有圖騰含義的「族徽」式動物圖案,如牛、龍、鳳、魚等。
  • 【攀枝花】鹽邊縣:民族非遺文化開啟紅寶鄉致富之路
    紅寶苗族彝族鄉位於鹽邊縣最北端,是攀枝花市唯一的苗族鄉。走進這裡,除了感慨物華天寶、鍾靈毓秀之外,更多的是被這裡深厚的人文底蘊所吸引。楊勳是最早加入民族工匠隊伍中的一員,在隊伍中主要負責蠟染,談起自己民族的蠟染技術,楊勳總能滔滔不絕。她說:「蠟染刺繡是一項工序複雜的苗族傳統手工技藝,會的人已經不多了,我覺得這是我們應該傳承下去的苗族文化。」
  •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大衝村白了頭|納雍縣豬場鄉大衝村第一書記...
    2018年7月,我從納雍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選派到大衝村駐村,剛來時我還是一頭黑髮,而現在已是滿頭白髮。   白髮,或許是我想得太多。大衝村是納雍縣深度貧困村之一。到了大衝後,我一直思考如何改變這裡的貧困狀況,並時常告誡自己,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不能有絲毫的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