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雍縣豬場鄉硐口村蔬菜產業託起「致富夢」

2020-12-13 貴州網

納雍縣豬場鄉硐口村蔬菜產業託起「致富夢」

發布時間:2018-11-02 10:11:34      來源:畢節日報

  深秋時節,走進納雍縣豬場鄉硐口村蔬菜大棚,紅彤彤的聖女果、綠油油的西葫蘆、青翠欲滴的長線椒特別搶眼。大棚裡隨處可見村民們採摘聖女果、西葫蘆的忙碌身影,呈現出一派豐收景象。

  今年以來,該村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結合當地實際,依託能人帶動,成立了硐口村源茂農民專業合作社,利用恆大援建的大棚,大力發展蔬菜產業,所得收益的55%歸貧困戶、30%歸合作社、10%歸村集體、5%歸土地入股的農戶,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還增加了群眾收入。

  為了帶動更多的群眾增收致富,該合作社所有用工都優先考慮當地群眾,在合作社21名固定工人和60多名臨時工中,大多數都是硐口村村民。

  硐口村姑都組的陸發先就在蔬菜基地上搞管理。「以前我一直在外面打工,不方便照顧家庭,今年回來給他們管理蔬菜基地,一個月3200元的工資,每月都按時發放。工資保障的同時,還能把家裡老的小的照顧好。」陸發先對這份工作很滿意。

  聖女果是源茂農民專業合作社引進種植的新品種,雖然是試種,但由於管理技術到位,第一年就獲得豐收,憑藉優良的品質和純正的口感,深受外省消費者的青睞,在外省批發價高達每公斤4.4元。

  「今年,我們用16個大棚種植聖女果,每一個大棚人工投入成本在3000元左右,能產3500斤左右聖女果,平均每個大棚的總收入7000餘元,扣除人工及物資投入,實際盈利可達4000餘元。」在合作社務工的村民餘長全邊摘聖女果,邊算起了豐收帳。

  據了解,硐口村源茂農民專業合作共種植蔬菜634畝,其中大棚種植400多畝83棟,露天種植200多畝。露天種植的蔬菜主要在市內銷售,大棚蔬菜則銷往湖北、四川、廣西、重慶等城市。截至目前,銷售總額已達600餘萬元。楊 英 龍慧鋒 黃 琴報導

相關熱詞搜索:聖女 大棚 合作社 貴州網

相關焦點

  • 納雍縣豬場鄉彎子村蠟染刺繡致富群眾
    納雍縣豬場鄉彎子村蠟染刺繡致富群眾 發布時間:2019-02-27 15:52:23      來源:畢節日報   近年來,納雍縣豬場鄉彎子村結合實際
  • 納雍縣豬場鄉彎子村蠟染刺繡致富群眾
    納雍縣豬場鄉彎子村蠟染刺繡致富群眾 發布時間:2019-02-27 15:52:23      來源:畢節日報   近年來,納雍縣豬場鄉彎子村結合實際
  • 民革江蘇省委會產業幫扶貴州納雍縣豬場鄉記事
    不久前,納雍縣委主要負責人到南京,專門登門拜訪民革江蘇省委會,送來情真意切的感謝信。產業扶貧:自我造血謀長遠「對口幫扶,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注意發揮地方特色與優勢,提升價值鏈。」民革江蘇省委會副主委、蘇州市委會主委王鴻聲說。
  • 2020年納雍縣豬場鄉種植刺梨良種800畝
    2020年納雍縣豬場鄉種植刺梨良種800畝 發布時間:2020-06-10 12:27:22      來源:畢節日報
  • 納雍縣豬場鄉發現古生物化石
    近日,在納雍縣豬場鄉大多拱村嚴蒜坡組燕子箐大龍洞發現了古生物化石,經原貴州省博物館研究員蔡回陽和貴州省博物館館員蔡師夫初步判定為遠古生物中國犀化石,距今10—20萬年。目前,豬場鄉政府已經採取措施對該遺址進行保護。據了解,中國犀是上新世和更新世時期生活在中國南部的史前動物,是中國南方著名的「劍齒象—大熊貓—中國犀動物群」的重要成員,是板齒犀亞科中一個年代較早的大型成員,其化石最早被發現於伊朗,在中國南部出土了更多的化石。
  • ...不負韶華 務實為民——記納雍縣豬場鄉倮保鳩村駐村第一書記石曉
    送走年邁的父母,拋下1歲零8個月,剛學會走路的小女兒,離開朝夕相處、教育教學工作繁忙的妻子,帶著脫貧攻堅的使命,石曉收起行囊,來到納雍縣豬場鄉倮保鳩村。石曉,畢節市委政法委基層治理科副科長,2019年6月,受市委組織部選派,到納雍縣豬場鄉倮保鳩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同時兼任駐村工作組組長。工作中的石曉作為納雍縣豬場鄉深度貧困村之一,倮保鳩村距縣城 48公裡,距鄉政府所在地 10 公裡。
  • 納雍縣豬場鄉:搶抓農時春耕忙 就近就業促農增收
    種植南瓜現場近日,在納雍縣豬場鄉彎子村和硐口村成片種植的刺梨、辣椒、毛豆及林下套種的南瓜基地,與覆蓋好的地膜鱗次櫛比,遠遠望去,高低錯落的黃土地像一條條五線譜,正在地裡耕作的上百名村民如一個個跳動的音符
  • 納雍縣豬場鄉水箐村中藥材種植拓寬群眾增收路
    連日來,在納雍縣豬場鄉水箐村,村民趁著土地溼潤忙著種植中藥材一枝黃花,大家打孔、放苗、蓋土,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 「脫貧攻堅村村道」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 務實為民——記納雍縣豬場...
    送走年邁的父母,拋下1歲零8個月,剛學會走路的小女兒,離開朝夕相處、教育教學工作繁忙的妻子,帶著脫貧攻堅的使命,石曉收起行囊,來到納雍縣豬場鄉倮保鳩村。石曉,畢節市委政法委基層治理科副科長,2019年6月,受市委組織部選派,到納雍縣豬場鄉倮保鳩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同時兼任駐村工作組組長。工作中的石曉作為納雍縣豬場鄉深度貧困村之一,倮保鳩村距縣城 48公裡,距鄉政府所在地 10 公裡。
  • 畢節納雍縣:管護刺梨忙 助農有增收
    畢節納雍縣豬場鄉硐口村刺梨基地,高低起伏的山坡上連綿成片,放眼望去綠意盎然、美不勝收。基地上,村民們正在澆水除草,忙得不亦樂乎。「我們在基地幹活,工作很穩定,一天有70塊錢收入,工資穩定還能學到種植管護刺梨的技術,好得很。」正在刺梨基地除草的硐口村村民楊秀英開心地說道。
  • 納雍縣:白蘿蔔加工廠讓搬遷群眾家門口掙錢
    加工白蘿蔔現場2019年納雍縣脫貧攻堅「夏秋決戰」中,為了持續促進農民增收,助推產業結構調整再上新臺階,助力脫貧攻堅,各鄉鎮(街道)高度重視特色產業發展,積極引導村民利用閒置土地種植白蘿蔔。認真稱量蘿蔔在納雍縣經濟開發區白蘿蔔深加工廠內,60多名易地扶貧搬遷戶正在忙著削蘿蔔、切蘿蔔皮、精選白蘿蔔裝袋和運輸,搬遷群眾不用出遠門,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
  • 草荐村四大產業託起群眾致富夢
    2018年,脫貧攻堅進入攻堅拔寨之際,青山鎮草荐村包村幹部真抓實幹、科學謀劃,帶領群眾發展產業,鞏固已脫貧村不斷提升,推動草荐村又好又快發展,託起群眾致富夢。
  • 水果產業 託起丹稜農民增收致富夢
    人口僅16.3萬人的農業小縣丹稜,2012年農村人均純收入達到8332元,水果產業功不可沒。「丹稜桔橙」地標品牌的成功申報,極大地提升了丹稜水果的對外形象;綠色防控、有機栽培極大地提升了「丹稜水果」的內在品質;專業合作社及聯合社的建立,果農抱團發展,讓農民實現「產、供、銷」一條龍;同時,以水果種植為基礎元素的鄉村旅遊方興未艾。
  • 山裡山外 心手相挨——民革中央幫扶納雍縣
    山裡山外 心手相挨——民革中央幫扶納雍縣 發布時間:2020-11-10 18:24:09      來源:畢節日報   納雍不脫貧,民革不脫鉤;納雍脫了貧,民革不斷線!」
  • 農村公路四通八達,託起百姓致富夢
    資料圖近年來,于田縣堅持「精準扶貧、交通先行」的工作思路,不斷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綜合施策、精準發力,重點實施村組道路、聯網路、產業路等建設,使農村公路變得四通八達,託起了百姓的致富夢。據悉,2020年 於 田 縣開工建設交通項目15個,新建農村公路253.34公裡、硬化村級道路27232.06平方米,總投資1.53億元,全縣17個鄉(鎮、場、管委會)200個行政村全部修通四級以上瀝青(水泥)路,實現了行政村通硬化路全覆蓋的目標。
  • 紅託竹蓀託起貴州納雍縣寨樂鎮村民脫貧夢
    寨樂鎮通過引進經營主體貴州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改擴建恆大援建945棟大棚,在該鎮的革新社區建設易地產業扶貧基地,主要發展以紅託竹蓀栽培為主的食用菌產業。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影中國網貴州9月9日訊(記者 董寧 劉楨珂)鳥瞰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寨樂鎮,青山綠水間,近千個鱗次節比的白色大棚在陽光下閃耀。這是貴州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該地的紅託竹蓀種植基地,也是納雍縣產業扶貧的核心產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需要龍頭企業帶動發展短平快高效益產業,帶領群眾快速增收致富,而納雍氣候環境適合發展食用菌產業。
  • 納雍:由黑轉綠!皂角產業孕新機
    步入新的發展階段,納雍縣因地制宜,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將皂角特色林業作為重點產業推進,開展林業產業「精準打法」,續寫由「黑」轉「綠」的生態經濟新篇章。  3月17日,納雍縣成立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由縣委書記、縣長擔任雙組長。
  •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大衝村白了頭|納雍縣豬場鄉大衝村第一書記...
    2018年7月,我從納雍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選派到大衝村駐村,剛來時我還是一頭黑髮,而現在已是滿頭白髮。   白髮,或許是我想得太多。大衝村是納雍縣深度貧困村之一。到了大衝後,我一直思考如何改變這裡的貧困狀況,並時常告誡自己,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不能有絲毫的懈怠。
  • 小柑橘託起致富夢
    談起合作社對富山村及周邊貧困群眾的幫扶,博白縣富山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總經理劉怡玲笑著說,「我就想把水果產業進一步做強做大,帶領更多鄉親發家致富。」博白縣富山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成立,源於劉怡玲6年前的一次大膽嘗試。2013年,「80後」劉怡玲辭掉在南寧的工作返鄉創業,瞄上了水果種植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