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走進納雍縣豬場鄉硐口村蔬菜大棚,紅彤彤的聖女果、綠油油的西葫蘆、青翠欲滴的長線椒特別搶眼。大棚裡隨處可見村民們採摘聖女果、西葫蘆的忙碌身影,呈現出一派豐收景象。
今年以來,該村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結合當地實際,依託能人帶動,成立了硐口村源茂農民專業合作社,利用恆大援建的大棚,大力發展蔬菜產業,所得收益的55%歸貧困戶、30%歸合作社、10%歸村集體、5%歸土地入股的農戶,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還增加了群眾收入。
為了帶動更多的群眾增收致富,該合作社所有用工都優先考慮當地群眾,在合作社21名固定工人和60多名臨時工中,大多數都是硐口村村民。
硐口村姑都組的陸發先就在蔬菜基地上搞管理。「以前我一直在外面打工,不方便照顧家庭,今年回來給他們管理蔬菜基地,一個月3200元的工資,每月都按時發放。工資保障的同時,還能把家裡老的小的照顧好。」陸發先對這份工作很滿意。
聖女果是源茂農民專業合作社引進種植的新品種,雖然是試種,但由於管理技術到位,第一年就獲得豐收,憑藉優良的品質和純正的口感,深受外省消費者的青睞,在外省批發價高達每公斤4.4元。
「今年,我們用16個大棚種植聖女果,每一個大棚人工投入成本在3000元左右,能產3500斤左右聖女果,平均每個大棚的總收入7000餘元,扣除人工及物資投入,實際盈利可達4000餘元。」在合作社務工的村民餘長全邊摘聖女果,邊算起了豐收帳。
據了解,硐口村源茂農民專業合作共種植蔬菜634畝,其中大棚種植400多畝83棟,露天種植200多畝。露天種植的蔬菜主要在市內銷售,大棚蔬菜則銷往湖北、四川、廣西、重慶等城市。截至目前,銷售總額已達600餘萬元。楊 英 龍慧鋒 黃 琴報導
相關熱詞搜索:聖女 大棚 合作社 貴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