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報班為什麼沒效果?老師一針見血:家長只是不想帶孩子罷了

2021-01-11 90後育兒幫

很多家長熱衷於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輔導班,既想讓孩子能有一技之長,也能讓孩子綜合發展。

不過我們可以觀察到,很多孩子即便是上了補習班輔導班,似乎也沒有發生什麼大的變化,家長的錢好像是白花了。出現這樣的現象,可能與家長給孩子報班的心態有很大關係。

明面上是報班,實際上是不想帶孩子

小玲在一個小城市的美術輔導班裡當老師。她很喜歡這份工作,每天都在研究怎麼能讓孩子們學得更好。她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特點,安排了很多專業的課程,希望跟著她學習的孩子,都能掌握畫畫的本領。

可是沒過多久,小玲的領導就找她談話了,說是有家長反映,她教給孩子的東西「太難了」,「沒什麼用」。這下小玲不明白了,自己的課程怎麼會沒用呢?這些都是學習美術繪畫必須要學的基礎課呀。

領導一番話讓小玲的心涼了半截:多數家長把孩子送過來,無非是自己沒時間管孩子,把孩子送過來「圖個省心」而已。你教的那些東西,對孩子要求很高,孩子回家後跟家長抱怨了,不想來了,家長肯定就要找你鬧了。

領導還說,有些家長也想讓孩子學東西,但家長要求必須學得快,換句話說就是立馬見效,學了就能用。你教孩子美術理論,不如教孩子畫簡筆畫。孩子回家了給家長一畫,家長看完,感覺畫得不錯,那就會誇你教得好。孩子學了好長時間,家長一問情況,孩子說還沒開始畫呢,這家長肯定會投訴你沒好好教。

聽完領導的話,小玲也不知道該怎麼教這些孩子了。教那些簡單的東西,只是在浪費孩子的時間和家長的錢,教基礎的、難一點的東西,確實有用,但孩子和家長都不理解。怪不得大多數補習班輔導班都培養不出有本事的孩子,原來從教育的源頭上就出錯了。

家長給孩子報班,態度必須要端正

小玲的經歷反映了當前國內家長關於輔導班補習班的兩個很有代表性的觀點:要麼把補習班當成託兒所,要麼把輔導班當成「速成班」,前者無為而治,學不學無所謂,後者步步緊逼,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沒有一點耐心。

把補習班當成託兒所還好,最起碼這些家長知道自己最想要什麼,這樣操作確實解決了養育孩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如果孩子在補習班裡還能學到點東西,那就更好了。

而把補習班當成速成班,後果可能要嚴重得多。功利的思想會使家長對補習班和孩子的態度發生消極的變化。一看孩子沒進步,趕緊換個補習班;把孩子送到最好的補習班後孩子還是沒進步,那就是孩子不好好學,先打一頓再說。如此反覆折騰,家長和孩子都沒了耐性,情緒也變得更加的焦慮。

如果家長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技之長,能夠學到點真本事,那就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為他提供必要的條件,全家一起陪著孩子去學習,去練習,重視孩子的興趣愛好。如果家長只想找個幫忙帶孩子的地方,這也無可厚非,但如果家長心裡真的真麼想,那就不要在這同時還要求孩子能學到東西,因為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在絕大多數家庭裡,給孩子報班是家長一手主導的。因此家長必須要清楚,自己給孩子報班到底是為了什麼,到底希望通過補習班輔導班,給孩子帶來什麼變化,讓孩子學到什麼東西。只有這樣,給孩子報班才會有應有的效果,而不是浪費錢財,虛度時間。

相關焦點

  • 從不「上補課班」的孩子,和一直上補課班的孩子,3年後差距明顯
    文|黃老師談教育(本文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不知從何時給孩子補課成為了「共識」。現在的學生都不想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和學生總覺得課堂學的還不夠,課餘時間還想充充電,讓自己學得更全面。其實不然,孩子成績好不好,是不是學習的料,補課班上不上都一樣。只要孩子能自主學習就行了。小明和小麗今年都上初中了,從小就是非常好的朋友。
  • 這「四種興趣班」沒必要給孩子報,過來寶媽心裡話:費錢又沒啥用
    家長圈不成文說法:自家孩子沒上過興趣班,父母都不好意思說。 現在這個社會,除了拼錢,就是拼教育、拼孩子了!而父母為了讓孩子能夠不輸起跑線,就開始熱衷於給娃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
  • 小學奧數越禁越熱 家長為給孩子報班凌晨出動-打基礎 熊丙奇 家長...
    作為一名小學一年級孩子的家長,林先生感到非常無奈。   幾天前,楊浦區一家著名教育機構的暑秋季奧數班接受報名。早上8點,當記者到達現場時,門口已經排成長龍,從自帶小板凳的媽媽到頭髮花白的奶奶,送行的車輛和等候的人群把原本就不算寬敞的馬路擠了個水洩不通。   「我們一大早就來了呀,就怕人多趕不上。而且,我還要挑奧數明星老師教課,據說報他班的人很多,所以,我必須要早點來!」
  • 要不要給孩子報興趣班?如何給孩子報興趣班?不妨從3個方面著手
    關於興趣班這個問題,家長的意見分為兩派:有家長覺得,童年只有一次,應該讓孩子自由的成長;當然也有家長認為,興趣就應該從小培養,這樣才能有紮實的基本功,尤其是舞蹈和樂器。最近萌萌媽媽特別發愁,雖然她才剛上小班,但是班級裡已經有很多孩子報了興趣班,有些甚至報了三四個。
  • 別掏心掏肺地給孩子報班了,李玫瑾:這三種興趣班,沒用還白花錢
    可慢慢地,家長會發現,對孩子越是掏心掏肺地好,給孩子報班,效果反而越不明顯。倒是孩子,在數不清的興趣班中,逐漸產生了叛逆心理。報興趣班=對孩子好?甚至有一次孩子乾脆耍起了性子,當著許多家長老師的面,在興趣班門口和曉芸直接頂著幹,氣得曉芸好幾天都沒吃下飯去。曉芸覺得自己很委屈,明明自己為了孩子,掏心掏肺地對他好,為啥在孩子眼中就一點都不領情呢?
  • 「我們班的家長就沒賣菜的」,尖子班老師直言不諱,引家長深思
    因為在條件不好的家庭裡,很難全面兼顧上孩子的學習。話雖如此,但現實中往往還是會有很多寒門子弟的勵志故事。"尖子班的家長就沒賣菜的"南南是某中學初一尖子班的學生,期中考試過後,班級要按照慣例舉辦一個家長會,與家長深入交流自家孩子的在校情況。南南這這次考試中考得很是不錯,名列前茅。
  • 還在指責老師批評孩子?有多少家長想為自己孩子找一個嚴師
    遇到一個家長,孩子老在家貪玩不寫作業,家長什麼都不管,覺得還是小孩子無所謂,也不願意接受老師的建議。這天,孩子又遲到了,這是他本周第二次遲到,雖然天氣冷,老師都不想起來,但是這個孩子就住在學校附近,居然每周都要遲到幾次。新到的班主任看到這個情景,自然是毫不猶豫地把孩子叫到辦公室批評了他。
  • 沒交100元班費,孩子被老師故意羞辱?傷害孩子自尊的可能是家長
    豪豪媽非常生氣,覺得自家孩子受到了區別對待,於是在家長群裡質問班主任:「我們沒交那100塊錢材料費,就是這樣的待遇嗎?我們沒要求你們給他禮物,但也不至於把孩子拎到臺上去羞辱吧!」原來,老師向每一位家長收取100元錢的材料費時,遵循的是自願原則,可交可不交,但豪豪媽媽沒有交這筆材料費。
  • 家長講述:報不報班&報幾個合適
    墨媽講述:市面上的各種興趣班,不僅門類多,機構也繁雜。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墨媽覺得有必要讓孩子同時報幾個以上的興趣班,可是墨爸卻覺得沒必要。  相同案例:報不報興趣班:一位父親遇到難題  杭州張先生最近為替女兒報幼兒園興趣班而糾結。
  • 暑假先別急著帶孩子旅遊、報興趣班,這項工作一定要做在最前面
    可能很多家長早已為他們安排好了暑假的日程,出門旅遊放鬆一下,或是選擇給孩子報幾個興趣班。但有一項工作比這兩個更重要,且一定要提前安排好,那就是孩子的安全教育。而且暑假的安全教育不僅是針對孩子的,大人也一樣需要。
  • 給孩子報畫畫班別早於這個年齡,不然白花錢事小,影響創造力事大
    文|秘籍君 都說6歲前是孩子啟蒙關鍵期,不少家長會選擇在孩子上幼兒園的三年時間裡,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等孩子上小學了可以挑選其中最感興趣的堅持學、長期學,這樣以後即便不為升學,也可以拿來當特長。其中不管男孩女孩,家長都會報的是美術班。
  • 鬧哄哄的早教班,真的有必要給孩子報嗎?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每個家長的「底線思維」,上學的報興趣班、輔導班,沒上學的也要報個早教班。如何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成了家長們焦慮的根源。比如在老師收回教具的時候孩子要主動把教具送回,2歲以下的孩子不但無法理解這個行為的意義,而且因為在他們不想放手的時候大多數家長強行拿走教具遞還給老師,不但他們無法形成專注力,他們還會有一種無力感,一種被剝奪感,然後就會出現一系列問題。
  • 家長太盲目:班裡孩子提不高成績,你還敢給孩子報機構多人大班?
    一個孩子補課竟然需要400塊錢一個小時,而一個孩子一學期學的不只是一門功課,這樣補起來得花多少錢呀?很多家長就笑話你們這些傻人該不會是被輔導機構騙了吧,像我們一個學期也才500塊錢呢!但是有需要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會迎來更多的客人。在現在教育環境越來越高壓的情況下,很多的家長都願意為孩子付出這麼高的補習費用。
  • 穗千名孩子報讀無證學校 家長訴其中無奈
    記者在現場發現,一棟五層教學大樓內,學生們已經開始上課,老師正在向孩子們布置新學期的任務。此外,還有一些家長正在為孩子辦理入學手續。記者以家長給孩子報名讀書為名,見到了該小學的校長周校長。見有家長諮詢,周校長當即表示,「一年級新生,可以插班報讀,現在還有名額!」並要記者留下電話和姓名,以便學校做好服務工作。「怎麼學校春季有新生入學呢?」記者疑惑地問道。周校長表示:「一年級班還有一定的學位餘額嘛!
  • 給孩子報「遊泳班」,家長該如何選擇?專業教練這樣建議
    炎炎夏日,不少家長選擇帶孩子報名「遊泳」培訓班,既消暑又能培養孩子一技之長。「遊泳班」在市面並不少見,尤其暑假期間,青少年遊泳市場更是炙手可熱。然而,面對花樣百出的各類遊泳培訓機構,家長難免挑花了眼。專家提醒,選擇正規遊泳培訓機構標準多,家長切勿陷入孩子「不怕水」等同「會遊泳」的誤區。
  • 孩子作業要不要家長檢查?泉州家長和老師有話說
    家長反感檢查作業的背後,既有對時間被擠佔的無奈,更有對老師不批改作業,如何把握學生學習情況等多種擔心和疑問;而老師們則認為教育孩子不應只是老師的事,家校合作是更好的方式。本期封面縱深,一起關注「家長作業」。
  • 兩位美術老師關於「創意美術」互懟,孩子繪畫課程到底怎麼選擇?
    愛畫畫是兒童的天性,「給孩子一面塗鴉牆,激發孩子想像力」成為共識的教育觀點;能不能把孩子的愛好發揮成特長,則成為父母的期待。於是「創意美術興趣班」成為教育市場的新寵,孩子喜歡,家長驚訝:原來美術課還能這麼上!集手工、繪畫於一體,各種材料共創出不一樣的畫面效果,吸睛!
  • 倆孩子同歲,一個上興趣班一個不上興趣班,10年後差距很大
    作為家長,我們總是希望我們的孩子可以擁有美好的未來。所以說,有不少家長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就給孩子報名了各種各樣的興趣班,生怕孩子會輸在人生「起跑線」上。
  • 不要在麻木跟風,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父母喜歡攀比,把壓力強加到孩子身上,為了不讓他們輸在起跑線,各種"早教"班給孩子報,但是這樣就真的能不輸在起跑線了嗎?分析:小粒作為全職媽媽,唯一的職責就是照顧好孩子,所以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孩子的身上,怕自家的孩子輸給其他的孩子,盲目的跟風,給孩子報早教班,不想引起孩子的厭惡感,讓孩子心生恐懼,小粒後悔,才意識到健康開心才是最重要的。①小粒盲目跟風,給孩子報各種早教班。
  • 暑假60天報了7個班 孩子的童年如何「蕩起雙槳」?
    信息轟炸的網絡時代,我們只希望安靜記錄身邊的故事,關注冷暖人生,帶你觸摸社會的體溫。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13日電 題:暑假60天報了7個班 孩子的童年如何「蕩起雙槳」?  作者:楊雨奇 朱君  還記得兒時的暑期生活麼?是田野裡的稻香蛙鳴、涼蓆蒲扇;還是院落裡的嬉戲打鬧、追劇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