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熱衷於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輔導班,既想讓孩子能有一技之長,也能讓孩子綜合發展。
不過我們可以觀察到,很多孩子即便是上了補習班輔導班,似乎也沒有發生什麼大的變化,家長的錢好像是白花了。出現這樣的現象,可能與家長給孩子報班的心態有很大關係。
明面上是報班,實際上是不想帶孩子
小玲在一個小城市的美術輔導班裡當老師。她很喜歡這份工作,每天都在研究怎麼能讓孩子們學得更好。她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特點,安排了很多專業的課程,希望跟著她學習的孩子,都能掌握畫畫的本領。
可是沒過多久,小玲的領導就找她談話了,說是有家長反映,她教給孩子的東西「太難了」,「沒什麼用」。這下小玲不明白了,自己的課程怎麼會沒用呢?這些都是學習美術繪畫必須要學的基礎課呀。
領導一番話讓小玲的心涼了半截:多數家長把孩子送過來,無非是自己沒時間管孩子,把孩子送過來「圖個省心」而已。你教的那些東西,對孩子要求很高,孩子回家後跟家長抱怨了,不想來了,家長肯定就要找你鬧了。
領導還說,有些家長也想讓孩子學東西,但家長要求必須學得快,換句話說就是立馬見效,學了就能用。你教孩子美術理論,不如教孩子畫簡筆畫。孩子回家了給家長一畫,家長看完,感覺畫得不錯,那就會誇你教得好。孩子學了好長時間,家長一問情況,孩子說還沒開始畫呢,這家長肯定會投訴你沒好好教。
聽完領導的話,小玲也不知道該怎麼教這些孩子了。教那些簡單的東西,只是在浪費孩子的時間和家長的錢,教基礎的、難一點的東西,確實有用,但孩子和家長都不理解。怪不得大多數補習班輔導班都培養不出有本事的孩子,原來從教育的源頭上就出錯了。
家長給孩子報班,態度必須要端正
小玲的經歷反映了當前國內家長關於輔導班補習班的兩個很有代表性的觀點:要麼把補習班當成託兒所,要麼把輔導班當成「速成班」,前者無為而治,學不學無所謂,後者步步緊逼,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沒有一點耐心。
把補習班當成託兒所還好,最起碼這些家長知道自己最想要什麼,這樣操作確實解決了養育孩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如果孩子在補習班裡還能學到點東西,那就更好了。
而把補習班當成速成班,後果可能要嚴重得多。功利的思想會使家長對補習班和孩子的態度發生消極的變化。一看孩子沒進步,趕緊換個補習班;把孩子送到最好的補習班後孩子還是沒進步,那就是孩子不好好學,先打一頓再說。如此反覆折騰,家長和孩子都沒了耐性,情緒也變得更加的焦慮。
如果家長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技之長,能夠學到點真本事,那就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為他提供必要的條件,全家一起陪著孩子去學習,去練習,重視孩子的興趣愛好。如果家長只想找個幫忙帶孩子的地方,這也無可厚非,但如果家長心裡真的真麼想,那就不要在這同時還要求孩子能學到東西,因為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在絕大多數家庭裡,給孩子報班是家長一手主導的。因此家長必須要清楚,自己給孩子報班到底是為了什麼,到底希望通過補習班輔導班,給孩子帶來什麼變化,讓孩子學到什麼東西。只有這樣,給孩子報班才會有應有的效果,而不是浪費錢財,虛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