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指責老師批評孩子?有多少家長想為自己孩子找一個嚴師

2021-01-09 教師生活雜談

遇到一個家長,孩子老在家貪玩不寫作業,家長什麼都不管,覺得還是小孩子無所謂,也不願意接受老師的建議。這天,孩子又遲到了,這是他本周第二次遲到,雖然天氣冷,老師都不想起來,但是這個孩子就住在學校附近,居然每周都要遲到幾次。新到的班主任看到這個情景,自然是毫不猶豫地把孩子叫到辦公室批評了他。

本以為只是平常的一些小事情,批評完就沒啥事了,沒想到這個家長聽說老師把自己孩子叫到辦公室批評後,居然直接給這個新班主任打電話,罵了一頓,還懷疑老師是不是偷偷在辦公室打她孩子了。

後來校長出面解決了這件事情,而這個新轉來的班主任素來嚴厲,但是自從發生這件事情後,班主任對這個學生遲到的事情就不那麼關心了,只是怕孩子有什麼問題,每次遲到還是順便問一問為啥遲到,也不去罵他了。

結果就是,這個學生遲到次數越來越多了,有時候早自習下來之後才能到校。成績也可想而知,一直都是班上靠後的學生。

新來的班主任並不是不負責任,對於其他孩子,他依舊是該批評批評,該表揚表揚,其他孩子依舊對他又敬又怕,但是又很喜歡,這次發生的事情好像從來過一樣,面對那個家長也不帶自己的脾氣。

這樣的老師我們不能說他不負責任,畢竟一心為他人著想,即使受委屈也無所謂的人很少了,但又不能說他是一個多麼好的老師,畢竟大家都覺得老師教育孩子不應該帶有自己的情緒,但是他的確讓很多老師羨慕。

現在很多家長都在說老師不管自己的孩子,沒有以前的老師負責,到點就跑,下班就關機,課後服務還得收個費,太功利了。

但是如果老師真的嚴厲批評了自己的孩子,部分家長又會覺得這個老師是在針對自己的孩子,是在發洩個人情感,故意找孩子麻煩,一點兒小事都要批評孩子。

殊不知優秀孩子的家長都在為自己的孩子尋找良師、嚴師,只有那些成績不那麼好的孩子家長一味責怪老師管太寬。

一個朋友在輔導機構當老師,嚴厲是他最大的特點,批評孩子是常有的事情,而有好幾個孩子家長就是看到老師批評自己的孩子,說哭了孩子之後,才決定報這個老師的課。

他說在輔導機構,來報名的孩子大多家裡重視教育,孩子成績不是特別差的,但是這些孩子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喜歡嚴厲的老師,那些溫柔的,親切的老師反而不是那麼受歡迎,家長怕管不住孩子。

在學校也是如此,學習優秀的學生家長更喜歡老師對自己的孩子嚴厲一些,哪怕孩子犯錯,打打手板心都沒有什麼問題,他們大多時候是比較信任老師的,也放心把孩子交給老師管教。

但是另一些家長就不一樣了,孩子送到學校不是送去受委屈的,健康快樂最重要,老師沒有權利批評自己的孩子,所以這樣的孩子往往比較任性,老師管教起來也更難。

但同時,這些家長還得要求孩子在學校學到知識,要有好的成績,不然就是老師沒用心教,老師的教學水平不行。

老師職業特殊,但是老師也是普通人,很難把一些事情處理完美。要不就嚴格管教,好好督促學生學習,幫助他們養成好習慣,要不就是聽從部分家長的意願,讓孩子「快樂」成長就好,管教不嚴厲,光用愛心感化孩子,讓孩子自覺好好學習可沒那麼容易。

相關焦點

  • 老師給家長布置任務,家長像重新念書一樣?老師:孩子是你自己的
    除了家長和學生自己之外,最關心學生成績的非老師莫屬。可以說,老師是唯一的一個與學生非親非故卻對學生高度負責的一個群體。有人可能會說:你是老師,你拿工資憑什麼不關心學生的成長?正如一些家長平時對我說的一句話:孩子我全交給你們老師了!
  • 為什麼現在老師不打罵學生、也不嚴厲批評學生,家長反而不願意了?
    出現了事情,家長可以到學校找領飛彈劾老師,投訴老師,甚至可以去教育局舉報老師,學校和教育局都會選擇站在家長的一邊,為家長撐腰,而老師卻成了百口莫辯,孤立無援,
  • 家長找老師給孩子換個座位,卻被老師一句回懟:你先自己想想
    家長找老師換座位,這恐怕許多家長都做過,因為沒有誰會不在意孩子的位子——孩子的位子往往就意味著孩子在老師心目中的位置。2019年央視春晚上不就把現實生活中的這一幕再現了嗎?小品中,把一個完整的教室分割為:學霸區、休閒娛樂區、養老區和隔離區等。
  • 孩子被老師批評,被家長打,還能嬉皮笑臉,與父母的行為有關
    有一次接大兒子放學,在學校門口遇到這樣一件事:一個八九歲的男孩上課不聽講,被老師批評後,還頂撞老師,老師將情況反映給了男孩的媽媽,男孩的媽媽在學校門口當眾打了兒子兩巴掌,男孩沒哭,還一副嬉皮笑臉的樣子。「我怎麼生了你這個沒皮沒臉的東西!「男孩的媽媽氣得直哆嗦。
  • 孩子作業要不要家長檢查?泉州家長和老師有話說
    ­  「既然錯了,該讓老師批評就讓老師批評,老師的批評有時候比家長有用。」呂先生說,孩子那天被罰跳繩,是因為自己忘記檢查孩子所有的作業檢查並籤名了,「說是跳五百下,但沒有人監督,孩子們也是跳一會停一會」。­  呂先生還認為,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很方便,一定程度也導致孩子變懶了,「每天放學,老師把作業寫在黑板上,本意是讓學生抄下來。
  • 致家長:老師不是神仙,家長贏了老師,可能輸了孩子!
    文:木易曾有位老師這樣說:孩子們,沒有哪個老師不願意教好你!家長們,沒有哪個老師不願意教好你的孩子!這世間最大的辜負大概就是,我全心全意為你,你卻不諒解我!是啊,有時候越是負責的老師,反而越會受到家長的指責。老師不是神仙,家長贏了老師,只會害了孩子!1、教育最大的悲哀,是老師不敢管教學生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
  • 孩子的學習應該是老師為主家長為輔,什麼時候都成了家長的任務?
    說真的,對我們80後來說,讀書的時候一節課的時間還不夠老師講課,碰到要考試的時候,課間十分鐘老師都還在給我們強調重點,不上體育課的時候,不是語文課就是數學課的時間。那時候老師是想盡一切辦法給我們找課外書上的知識給我們講解,不想浪費時間,有時候是邊上課邊備課,真的是非常稱職的老師(這樣的老師尤其是我在五年級到初一的時候都是同一個老師)印象最深刻,這個老師也是我這輩子唯一記在心裡的師長。
  • 強勢的家長,沉默的老師,無所適從的孩子
    這是何其的可笑,強勢的家長,沉默的老師,無所適從的孩子。沒有一個老師願意批評孩子。沒有一個人會選擇無緣無故地發火,氣大傷身,這是每個人都懂的道理。據社會上一個各行業平均壽命統計顯示,教師這個行業的平均壽命是僅次於人民警察的,可以說是在各行業中墊底的存在了。為什麼教師的壽命比較低呢?風吹不著,雨淋不著的,其實很大一個原因就是經常發火。都知道發火不好,我們都想給大家留一個好的印象,那為什麼還這樣呢?無他,為了學生不得不發。佛家有菩薩低眉更有金剛怒目,一個好的老師也是嚴慈相濟。試想,如果一個老師整天和稀泥,老好人,每個家長都不會放心吧。
  • 孩子上課睡覺,老師拍照發家長群,孩子爸爸的解釋令家長們稱讚
    文丨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曾經的學生,最害怕老師突然來一句「把你家長叫來」,現在,害怕的事依然有,卻變成了老師不吭不響,默默將自己的名字發到家長群裡。老師想知道學生的情況,從監控裡就能看到,家長想了解孩子的動態,家長群裡一看便知。曾經在孩子的家長群裡看到過無數老師發來的學生犯錯的「證據」,比如一張不及格的試卷照片,一段孩子們上課走神的視頻,或者幾句批評的話語。每次看到這些,我都慶幸還好已經過了念書的年紀。
  • 孩子過生日,寶媽訂豪華蛋糕送幼兒園,老師批評:別的家長怎麼辦
    這不,閨蜜優優兒子的生日就到了,優優決定在幼兒園裡給孩子一份驚喜。寶媽訂豪華蛋糕送幼兒園,老師批評:別的家長怎麼辦生日當天,憂憂把兒子送到幼兒園就趕緊去到了蛋糕店,想為孩子訂一款特殊的生日蛋糕。現在的蛋糕花樣兒可真多,憂憂都挑花了眼。
  • 親子教育:沒有細節的批評孩子,毀了他多少溫柔!
    想要做到真正的批評藝術,家長教育批評孩子還必須要注重細節,想要做大正確的批評,有3個底線是不能觸碰的。 批評孩子別將矛頭指向人格品質 在孩子犯錯之後,家長批評孩子的時候總是帶著一定的負面情緒,口無遮攔,將自己的脾氣發在孩子身上
  • 棗樹要砍,孩子要管!嚴師才能出高徒,自古至今皆是如此!
    我有一個學生多次看小說被抓後對我說「老師你說的道理我都懂,就是每次管不住自己,忍不住去看」學生管不住自己,老師如果不強力糾正幾乎沒有作用。其實在我看來嚴師不一定是要打學生,但是一定要管住學生。如今的孩子面對太多的誘惑,遊戲和手機幾乎掌控一些人的生活,而學習這個苦差事很難引起他們的興趣。如果沒有老師嚴格管理很難想像,孩子會是什麼樣子。
  • 奶奶為給孩子出氣,堵幼兒園對老師爆粗口,網友:這家長太玻璃心
    記得那是二十多年前,和我家住一條街上有一戶人家,家中出了三個大學生,其中一個還考上了北大,後來新聞採訪問怎麼教育的孩子,家長直接從門後面拿出一根長長的木棍,記者當時就懵了,報導在電視上播出時,沒有播出剛才那一段。呵呵,真當棍棒之下不只出孝子還出才子。套了緊箍咒的娃,就是不一樣。
  • 因孩子拉褲家長怒懟老師,反被老師的回覆打臉,網友:幹得漂亮!
    我閨女班上有個小朋友,自理能力一直很差,在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就在一個班,現在上學了還在一個班,雖然說是緣分吧,但實際上我不太愛讓孩子跟他一起玩,因為他們的家教在我看來多少有些問題。那還是在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有一次,蛋蛋(男孩的小名)想大便沒有告訴老師,等幼兒園老師發現的時候他已經拉褲了。
  • 孩子最好的老師是家長 孩子學英語家長角色很重要
    這種學習能力源於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策略等,同時它來自學生的自信心—孩子成功英語學習的另外一把金鑰匙。魔奇英語以技能為導向,教授學生英語學習的方法和技能,為學生提供運用技能的舞臺,學生在「學」與「習」的過程中,自信心會不斷提升,從「我想學」到「我會學」,從「我會學」到「我更想學」,形成良性循環,最終以學習成績和學習效果的形式呈現出來!
  • 孩子不喜歡任課老師怎麼辦 四大緩解措施
    和孩子溝通完後,家長要主動和老師溝通,以尊敬、虛心的態度,傾聽老師的說法,包括批評孩子甚至批評自己的話。家長這樣做,會促使老師自省。如果老師也存在問題,委婉地提出並真誠告訴他:我們的共同目標是為了孩子進步。老師如果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他往往會想辦法改正。最後一定要記得感謝老師,畢竟要考慮對方的心理感受。
  • 批評是一門藝術,破壞性批評會摧毀孩子自尊,正確批評要這樣
    每次聽到這樣的話,我都再為孩子們感到同情,長時間在這樣的評價下長大的孩子,自尊心必然會受到傷害。教育專家們對這樣的話總結出了一個專業的詞叫做"破壞性批評",所謂的"破壞性批評"就是用一些過激的言語來評價孩子的行為,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 女家長為孩子升星與老師潛規則? 教育機構闢謠
    而且我們開通查卷服務,對試卷有疑問的學員家長均可以看到自己孩子的答題卡,上面有批改痕跡、扣分和得分及閱卷老師工號。已經查卷的家長可以知曉閱卷的公平性和嚴肅性。   3、關於馬老師個人問題我們了解了情況,也找了相關當事人,根本沒有這回事,完全是別有用心的杜撰的QQ記錄,相關家長也在尋求法律維護自己聲譽和權益。
  • 讓孩子有更多的自主選擇,家長只是一個陪伴者,督促者、引導者
    那麼你在大學學的既然是英語,那麼你為什麼不找相關的工作呢?我不喜歡英語,是我媽讓我學的。你以前不是當過老師嗎?這個工作對女孩來說不是很合適嗎?我不喜歡當老師,我媽讓我當的。小張是我曾經的一名學生。我還在一篇論文中看到了這樣一個調查案例。在調查某中學150名學生時,我們的心理學家問孩子們,如果你們在生活和學習上遇到了難題,一時又解決不了,你該怎麼辦呢?我們這些孩子異口同聲的回答,有困難當然是找父母老師解決了。當心理學家問這幫孩子將來有什麼理想,或者打算從事什麼職業?
  • 孩子動不動就哭,動不動就發脾氣?孩子有這兩種習慣,家長注意了
    小朋友的爸爸媽媽因為要上班,所以他基本是跟著家裡的奶奶跟嬸嬸,一個很活潑的孩子,唯一不好的就是只要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躺地上大哭。情緒失控的是孩子,無可奈何的卻是大人不少家長因為孩子情緒來得太突然而操心不已,有家長說孩子可能剛才還好好的,突然就開始發脾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