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接大兒子放學,在學校門口遇到這樣一件事:
一個八九歲的男孩上課不聽講,被老師批評後,還頂撞老師,老師將情況反映給了男孩的媽媽,男孩的媽媽在學校門口當眾打了兒子兩巴掌,男孩沒哭,還一副嬉皮笑臉的樣子。
「我怎麼生了你這個沒皮沒臉的東西!「男孩的媽媽氣得直哆嗦。
「你摸摸,我有皮有臉啊!」男孩用手摸著自己的臉蛋回復道。
這要是我兒子,我也得氣個半死!
這件事給我的觸動很大,我一直在思考這麼大的孩子了,怎麼一點羞恥心都沒有呢?被老師、家長這樣批評教育,竟然還能一副無所謂,嬉皮笑臉的樣子,真是讓人難以理解,如果是我兒子,肯定早就哭得稀裡譁啦了。
細細想來,孩子不知道羞恥心,其實就是自尊心太低,什麼是自尊呢?簡單的說,自尊是對自己的自我價值或者自我價值的整體感覺,是人類特有的思維活動。那麼,自尊心對孩子的成長會有怎樣的影響呢?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具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善於表達自己的思想,思維活躍;二是善於與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在與人交談的過程中,常處於主導地位;三是非常自信,相信自己能夠做好任何想做的事情;四是對一切事物感到好奇,喜歡嘗試、探索。
依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自尊心是一個人積極向上的動力,沒有自尊心的驅使,人就失去了自我價值。
馬斯洛將自尊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獲得自我尊重,即內在自尊心;一類是獲得他人的尊重,如認可、讚美等。
對於兒童來說,相比內在自尊心,外界的評價對他們自尊心的形成會有更大影響,幼兒期是自我意識的形成時期,在這個時期,他們開始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保護自己的自尊心。
比如,當你誇獎一個三歲的女孩穿的裙子真漂亮時,她會非常高興和滿足,如果你說她的裙子不漂亮,她可能會生氣地大哭,再也不穿那條裙子了。
在我們成人看來,孩子的這個行為有點可笑,但幼兒的自我認知能力較差,對成人的評價十分依賴,所以,才會做出這樣的行為。
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擁有高度的自尊心呢?心理學家發現,孩子的高度自尊心來源於父母對他們的關心與尊重。
遺憾地是,一些父母總是在不經意間摧毀了孩子的自尊心,就像本文開頭出現的這個男孩,他有如此「沒皮沒臉」的行為絕不是一天形成的,很有可能是父母經常做出傷害他自尊心的事情。
看看下面的3種行為,你是否有過呢?這些行為是最容易摧毀孩子自尊心的。
一、在公眾場合評價孩子
大家都知道當眾批評孩子是不好的,可有時家長聚在一起,就常常摟不住,每天接孩子放學的時候,經常看到家長們在一起交流經驗。
有的家長說,「你看你家孩子做作業多快多好,我們家這個,每天都得求著寫作業。」被誇贊的孩子家長覺得不好意思,就會說:「哪有,我家孩子有時也犯脾氣,不愛寫作業。你家孩子多乖,起碼你說什麼他都聽,我們家這個可倔強了,認準的事情,三頭牛都拉不回來。「
家長們總是沉浸在交流經驗的氛圍中無法自拔,完全不顧及站在一旁的孩子,可能家長並不覺得這是批評孩子,但是家長說話的語氣、神態都會讓孩子很不舒服,他們並不喜歡被當眾議論,尤其是談起他們的缺點,他們會覺得很沒面子,自尊心受到了傷害。
二、不相信孩子,總是對孩子抱有懷疑的態度
不相信孩子會嚴重傷害到孩子的自尊。有一名性格活潑開朗的初中女生,因為與男同學走得近了一些,就被老師誤認為早戀了,告知了家長。
女生的父親是個急脾氣,一聽說女兒早戀了,二話不說,當著老師的面就給孩子兩嘴巴子,沒跟孩子解釋的機會。
這件事之後,女孩的性格大變,常常獨來獨往,就來女同學都鮮少聯繫,即便如此,父母還是會經常盤問她,放學晚回來10分鐘,都要詳細詢問這10分鐘花在了什麼地方。
這個女孩長大後,非常不自信,有男孩子追求她,她都害怕,想起當年父親打她的情景。這個女孩就是我的閨蜜,她現在是單親媽媽,一個人帶著孩子,過得很辛苦。
孩子撒謊是很多父母都無法容忍的行為,所以,他們對孩子總是保持一種警惕、懷疑的態度,孩子說的是實話,家長還是會不停地問:「是真的嗎?
你不許撒謊騙我,不然……」我小時候父母也曾和我說過這樣的話,我特別傷心,我覺得爸媽是我最信任的人,他們怎麼可能這樣懷疑我呢?我感覺特別委屈。
三、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
當孩子不聽話時,有些家長就拿出權力的利劍,狠狠地刺向孩子,「你吃我的穿我的,花我賺來的錢,你就得聽完的。」這句話一搬出來,孩子立馬就成了霜打的茄子——蔫了,因為爸媽說得沒錯,自己能力有限,只能乖乖聽話。
其實,當父母搬出這句話時,說明自己已經理屈詞窮了,只有當我們束手無策時,才會說出這句話,不是嗎?
殊不知,這是在抬高自己,貶低孩子,你覺得孩子得依賴你生存,你就可以要求孩子做任何事情,可孩子也具有獨立的人格,他也有選擇、表達的權利,我們這樣做就是對他的尊重,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附屬品。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孩子長成什麼模樣,更多的在於父母如何引導!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這也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和羈絆。
繪本作為人生中的第一本書,它的生動趣味滿足了孩子好奇的天性,為孩子打開了通往世界的大門。
《兒童情緒管理和性格培養繪本》是站在孩子的角度,這套書有三大亮點:
1.這套書專門為3~6歲孩子打造的好習慣繪本,其中包括孩子情商啟蒙,邏輯思維鍛鍊,以及語言表達的鍛鍊都非常的有好處。2.精美的彩色圖畫設計,典型的小熊為主角,吸引孩子自主閱讀。3.純天然大豆油墨印染,安全環保,保護孩子的視力。讓閱讀的同時身體健康。
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作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作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家長永遠都是孩子學習的模板。要保證孩子心理的健康, 大人們也要從自身做起,做個積極快樂的家長!在一個快樂家庭成長的孩子,心裡也會更加陽光!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