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據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輪胎相關企業年註冊量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2010年,我國輪胎相關企業年註冊量為3萬家。到2019年,我國全年輪胎相關企業新增量已達到7.6萬家,是10年前的兩倍多。而截至2020年12月7日,我國今年已新增7.8萬家輪胎相關企業,同比去年上漲10.2%。
對於這一現象,我們不禁想問這麼多企業湧入輪胎相關行業,輪胎市場又回春了嗎?
十年前的輪胎市場一片大好,據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超過55萬家企業名稱或經營範圍含「輪胎」。這跟我國早些年國情有很大關係,畢竟10年前中國的輪胎市場簡直不要太好,用經銷商的話來說,不用出門,在家裡躺著就能賺錢。輪胎人開個輪胎店稍微有點經營頭腦就能賺的盆滿缽滿,買車買房都不是問題。
要知道,十年前,輪胎行業裡可沒有這麼多企業,雖然也已經有不少外資企業入駐、但輪胎市場相對更健康、賺錢還是相當容易的,競爭也沒有現在激烈。加上政府對汽車行業的政策刺激,使得汽車消費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汽車消費的繁榮直接帶動了輪胎銷量的增長。同時,電商以及其他製造型企業的發展,使得物流行業開始興起,大量的輪胎需要投入使用,輪胎行業瞬間呈現出了供不應求的局面。
要知道,「肉多狼少」的市場必然不會持續多久,從2010年的3萬多家輪胎企業到如今的55萬家輪胎相關企業,這個數據是相當驚人的。2017年,輪胎行業還是迎來了所謂的「拐點」
曾經最忙碌的中國輪胎工廠,春節不放假或者只放3天假比比皆是;憑藉低廉的價格,中國輪胎在出口產量上達到了全世界的1/3以上。
近幾年,各個國家對中國輪胎輪番實施『雙反』的轟炸,認為中國輪胎是在向其國家低價傾銷低質量輪胎產品,高額的出口稅率讓輪胎企業,對很多國外出口市場望而卻步。
加上近幾年來的原材料市場價格不斷上漲,低價競爭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輪胎市場,一大批中小型輪胎企業在價格戰中宣布破產/拍賣。
同時,全球經濟形勢的低迷,貿易摩擦的加劇,國內輪胎市場魚龍混雜,輪胎企業準入門檻過低,導致低端產能過剩,翻新胎、棉花胎不法商販充斥著整個行業,讓消費者對中國的自主輪胎品牌逐漸失去信任,司機用戶們已經不再滿足於低質的輪胎產品,更渴望高端化、高質化的產品能夠流入市場。
所以眾多的國內外因素與輪胎企業自身因素導致輪胎行業越來越難做,可是為什麼近些年還有那麼多流入輪胎行業相關的企業?
從天眼查,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註冊的企業在山東省,山東省以8.04萬家企業排名第一,江蘇、河北分列二三名。
山東青島的註冊商家位居第一,也說明了青島在輪胎製造、銷售出口方面確實發展很快,中國輪胎看山東名不虛傳,所以山東人民從事輪胎行業的數量還是很多的,一大部分原因也是因為職業歸屬,老本行。
數據顯示,全行業74%的企業註冊資本低於100萬。這說明進入輪胎行業的大部分是輪胎經銷商和門店。不同於往日,現在要想開一個大規模的輪胎廠,沒有上億的資金投入是開不起來的。
至於輪胎市場是否回春,據央視新聞報導, 受益於國內新基建的持續發力,工程機械車用輪胎訂單取得了大幅增長;與此同時,汽車消費市場回暖也大力刺激了轎車輪胎的需求。另一方面則是海外訂單的激增,也讓國內不少輪胎企業應接不暇,由於原材料市場的上漲,從9月份起已經有40多家輪胎企業發布漲價通知,這樣看來,輪胎市場的確有開始回春的跡象。
對於2020年新增輪胎相關企業7.8萬家
小柒認為
關於輪胎製造業:大浪淘沙,有玩家犧牲就有新的玩家補位。但是輪胎市場就這麼大,輪胎製造業已經不像十年前那樣準入門檻低了,沒有足夠的資金,技術、研發實力支撐,就算能夠風風火火的開張,也只能當做炮灰被市場淘汰,未來的輪胎市場必定會向好的方向發展,因為越是艱難的外部環境,越能檢驗輪胎企業的真正實力,未來的輪胎市場必定屬於那些擁有綜合實力強大的輪胎企業。
關於輪胎經銷商,汽修店:雖然說我們這類門店投資成本沒有輪胎製造業投入那麼大,但是想要從輪胎廠家那裡賺到錢,一定要擦亮眼睛,看好品牌,代理什麼樣的產品才能為自己獲取收益,低端品牌價格低,也只能短時間獲取利潤,要想長期代理經營好企業,也要有足夠的耐性,服務好司機用戶,及時為輪胎廠家提供輪胎使用的體驗,與製造商共同努力,佔領市場份額,往往專注於一個品牌要比廣撒網什麼品牌都銷售,效果要好的多。
適者生存,對於目前的輪胎行業來講,在銷售低迷、價格透明、利潤微薄的輪胎行業裡競爭發展,能夠最後生存下來的才是真正的「幕後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