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澤縣各鄉鎮的由來和傳說,太齊全了.

2021-03-01 彭澤熱線網

彭澤縣21個鄉鎮的由來和傳說,太齊全了。

黃嶺~~來歷

黃嶺 我對黃嶺有著特殊的意義,不得不把黃嶺排在第一說起,因為黃嶺是千年彭澤古縣城的舊地址,從唐朝開始,黃嶺就是縣城。留有很多的古文化遺產和數不清的人文景觀。自唐代建縣治於黃嶺舊縣街,前後316年。古今人才輩出,古有陶淵明、狄仁傑黃嶺為縣令,近有清末金榜狀元汪鳴相,當代文人畢必成。人文景觀不勝枚舉:唐代遺蹟舊縣街、舊縣塔、神頂塔、仙人橋、仙人塘、陶狄二賢祠和狄仁傑廣施仁政留下的縱囚徒墩;朱元璋大戰鄱陽湖時的古戰場北山洞、棋盤山和望兒嶺,公主墳等遺蹟。國家級梅花鹿生態自然保護區6萬餘畝也坐落在黃嶺境內。凡此種種,猶如鑲在黃嶺的一顆顆珍珠,一塊塊美玉,若將其串聯成線、交織成片,確是無與倫比的集旅遊、考古、休閒、度假於一體的人間仙境。喜歡人文的人,真的可以去黃嶺看一看。看一看古代的彭澤縣是什麼樣子的,雖然留下的建築物不多,但畢竟還有幾處。

我聽老一輩的人說,黃嶺原本是一座「黃土嶺」,非常缺水,故而叫「黃嶺」。黃嶺:其丘陵地區為下蜀系黃棕土壤,舊名黃土嶺1961年成立黃嶺人民公社,現改名黃嶺鄉。

浩山~~來歷

浩山名稱是唐初的李大亮所取,也許現在浩山好多年輕人都不知道這個曾經在彭澤縣鼎鼎大名的人物。李大亮說:彭澤山之高大者莫若此山,浩:浩瀚,廣大的意思。因名浩山。浩山鄉在解放前夕的名字叫復興鄉,這是很多浩山年輕人不知道的,浩山鄉也是以境內有大浩山得名。 唐高祖武德四年,安撫使李大亮,選彭澤境內的高山,以浩山為最,故在山南的黃土嶺,也就是今黃嶺的舊縣街,築城設置浩州。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在彭澤縣仍堅持革命活動的共產黨人,秘密建立黨組織。隨著革命形勢的不斷發展,黨的基層組織逐漸增多,1 934年4月成立了中共彭澤縣委,陳開運任書記,李庚慶任副書記,縣委會設在浩山喬亭五龍庵。

自1934年初,國民黨當局多次派力量殺向浩山,均被我遊擊隊擊潰。4月底,自衛大隊副隊長汪慕蘇親自帶領縣中隊100餘人,配帶強勁武器,進駐浩山柳墅村。中共彭澤縣委及時召開緊急會議,研究對策。一面派員前往中共贛北特委匯報情況並請求支援,一面隱蔽高山密林,學習和開展戰前訓練。20多天後,贛北特委遊擊大隊200餘人到達浩山,與彭澤縣遊擊隊匯合。6月4日凌晨,由縣委軍事部長李庚慶統一指揮的「柳墅大捷」打響了,一時槍聲大作,喊殺震天,軍民英勇奮戰,僅半小時就結束了戰鬥,徹底殲滅了盤踞在柳墅的縣自衛中隊1 00餘人。在這樣大好形勢下,中共贛北特委決定擴大戰果,經閔浙贛省委批准,整合皖贛邊彭澤、湖口、都昌、鄱陽、望江、東流、秋浦(至德H:縣的軍事力量,以中共彭澤縣委為基礎,在浩山成立中共彭澤中心縣委,建立皖贛邊根據地。6月中旬,中共彭澤中心縣委在浩山喬亭村歐陽甘林家成立,辦公地點仍設在喬亭五龍庵,中心縣委書記由陳開運擔任。不久,中心縣委遷至浩山嵐陵張谷女家辦公。後幾經選擇,中心縣委決定把兆吉溝作為駐地,基本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革命根據地。

棉船~~來歷

棉船,四周環水,在長江之中,是一個江中之島。這個區域就像是在江中停靠的大船。棉船以前叫「八保洲」,後來是我們敬愛的江西省省長邵式平取得名字。據說棉船鎮在解放初叫江北公社,在安徽以北。安徽省很想將此公社納入安徽望江縣區域,理由是棉船離安徽近且名字又叫江北公社,當時江西省省長邵式平沒有同意,兩省之間還起了爭執,最後以江西勝出。因此地主產棉花且形如船就將江北公社改為棉船公社,後改鄉為棉船鎮。

棉船鎮是江南富饒的魚米之鄉。這裡,除遼闊的長江水面外,還有和長達30華裡的圩內夾江、直貫東西,河套縱橫,星羅棋布是得天獨厚的天然養殖場。

棉船世紀焦點,1995年3月20日江澤民同志 親臨棉船視察,走田頭、訪農戶,親密無間地與棉農、基層幹部促膝談心。棉船人沒有辜負江澤民同志的殷切希望,連續三年戰勝了洪澇、乾旱和蟲害,創造了災年穩產高產,保住十萬擔皮棉的奇蹟。

龍城鎮~~來歷

龍城鎮 離彭澤縣最近的周邊城鎮。隋朝時曾經叫過龍城縣。於南唐升元二年(公元938年)起為縣治至今,城區三面環山,一面濱江,形若雙龍護珠,隋時彭澤曾名龍城縣,故於1946年設鎮時命名為龍城鎮。1947年以城南雙峰尖景色秀麗而改名為雙峰鎮,1949年4月22日解放,一開始屬一區(城關區),名城關街,1953年名城關鎮,1958年成立城關公社,1981年取名城關鎮,1982年復名龍城鎮。

龍城鎮是彭澤縣城所在地,以「四山環繞,蜿蜒如龍」而得名,是江南古鎮之一。

我鎮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明顯,交通十分便利。北臨長江,有10公裡的黃金水道,湖牛公路貫穿全鎮,2008年峻工的銅九鐵路經過我鎮愛國、九一、土橋、南陽四個村,已列入「十一五」規劃的沿江高速公路橫穿境內,是投資興業,經商辦企的風水寶地。

全鎮總面積65平方公裡,總人口6.8萬人,轄10個村,10個社區,1個林場,耕地總面積1900畝,土地肥沃,是傳統的糧棉油高產生產基地。鎮內水資源豐富,可養殖水面25800畝,其中開發的精養魚池3280畝,是彭澤鯽、蓮藕等水產品的主要生產基地,境內山林可開發面積萬畝以上,具有豐富的江砂、黃砂、石灰石等礦產資源,已探明的石灰石儲蓄量達35億噸以上。

楊梓~~來歷

在楊梓老橋的兩邊,一邊長了顆楊樹,一邊長了顆梓樹,這種說法都是當地老人一代一代這樣傳頌下來的。

楊梓鎮 地名來歷、 是楊梓鎮以政府所在地楊梓橋而得名。楊梓橋位於楊梓鎮政府南0.5公裡緊靠村東楊梓河上。據傳楊梓橋建於明朝中期,為獨孔拱橋,橋孔長6米、寬4米,橋身用青巖石加糯米石灰建造而成。為了護橋,在橋的上、下遊各栽有大片楊柳樹和木梓樹,年久樹木成林,風景優美。時人就以此二樹各取一字,此橋名為楊梓橋。河邊的村落就以「楊梓橋」冠名。 楊梓鎮位於彭澤縣南部。東與皖東至縣青山鎮山水相依,南與波陽、都昌兩縣田地交錯,西接天紅鎮、太平鄉,北鄰黃樂林場、上十嶺墾殖場。總面積239.5平方公裡。轄18個村(居)委會,227個村民小組,3.4萬人,以漢族為主。 地屬山區,境內丘陵起伏,群峰綿延。最高點老屋尖,海拔436.7米。兩條主要河流楊梓河、樂觀河。楊梓河全長為20公裡,發源於楊梓北端西峰山,匯集諸溪流,南入鄱陽湖。樂觀河全長15公裡,自北而南,注入鄱陽湖。 楊梓鎮主導產業是棉花,楊梓棉花品質優良,產量高。森林面積約佔全縣的四分之一,有杉樹、松樹、楓樹等多個樹種及茶葉、毛竹、小山竹等。蘊藏有大量的鉛鋅礦、大理石礦等礦產資源,且大理石有青色、紅色、青紅混色及黑色等多種顏色,青紅混色在國內是少見。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楊梓獨特的民風民情。這裡民風純樸、人民熱情好客,在家的勤勞能幹、在外的勇於拼搏,可謂能人輩出、人才濟濟。 彭澤縣楊梓鎮椿樹村樂觀坂 地名的來歷 傳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與陳友諒鄱陽湖大戰期間,兵敗,朱元璋被陳友諒追逃至此,經過一片桐子樹林時,被樹枝將頭冠掀掉,王冠落地,此地後人稱為「落冠坂」。後因嫌「落冠」二字不吉利,故諧音為「樂觀」,以取其雖敗不餒、屢敗屢戰、積極向上的精神。所以此地現定名為「樂觀坂」。 彭澤縣楊梓鎮觀音洞簡介 觀音洞座落在楊梓鎮鄰都村上曹組洪武山上,是一個天然石灰巖溶洞,洞高三十米,呈圓錐形,是極具旅遊價值的自然人文景觀。 據傳,明朝初,當地百姓稱此洞為「神仙洞」。在每年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到此洞敬香許願,特顯靈驗,後來百姓稱之為「觀音洞」。 直到一九八三年,湖北一位禪師釋輝融隻身到此洞修行。經過近十年的艱苦努力,在距洞三十米處,建一磚木結構寺廟,並在洞內立一觀音佛像。於二OOO年建成大雄寶殿一座。從此,洞內外煥然一新。 一九九六年九月三日子夜,釋輝融大師在自居的鬥室內與前來偷盜的蔡偉搏鬥,此人系九江市公安局通輯在逃殺人犯,經過數小時的奮力拼鬥,終將其制服並移送公安機關處決。釋輝融大師因此受到省、市、縣通報表彰,並授予「見義勇為」光榮稱號。從此觀音洞因釋輝融大師的正義行為而聲名遠播。

芙蓉墩~~來歷

芙蓉,古稱浮雲,芳湖煙波浩淼,墩周圍雲蒸霞蔚,仿若浮雲,時隱時現而得名。位於是安徽江西兩省交界處,是九江長江沿岸重要的濱江小城鎮。

芙蓉鎮名字的來歷,最重要的因素是應徵了當年毛主席的一首詩:「芙蓉國裡盡朝輝」,多麼美的一句話,不禁讓人浮想聯翩。在哪個年代裡,毛主席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就是全國上下的大廣告。當然,革命勝利以後,芙蓉墩鎮也就把這個名字用下來了。

芙蓉墩:因墩而名。縣誌記載,「方湖口有浮雲墩,周三百步,隨江水漲落」。為什麼墩名浮雲?想是當年方湖煙波浩淼,墩周圍雲蒸霞蔚,仿若浮雲。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叫芙蓉公社,

芙蓉墩鎮的大岷山景色宜人,大岷山地處彭澤縣芙蓉墩鎮湖山村境內,海拔400多米。大岷山東側餘家堰水庫碧波蕩漾靈光無限。西側接岷山水庫波光閃閃。南連太平鎮的白沙水庫,更是讓人想像無限。北接芳湖更是充滿了靈氣。汽車沿著九曲十八彎的陡峭山路,一路爬行至山頂後,映入眼帘的是層層梯田式的茶林,成群的蝴蝶在茶園中翩翩起舞,讓人仿佛置身於世外桃源。昔日窮鄉僻壤的湖山村,依託獨特的地理環境優勢,見縫插針,轉變思路,將雜樹叢生的大岷山建成了白茶基地和杉木基地。

太平關~~來歷

傳說朱元璋大戰陳友諒時兵敗於鄱陽湖,逃到這個樂觀地方才擺脫追兵,頓時就覺得一身輕鬆,如釋重負,覺得過了這個關口就平安了,太平了。於是稱此地為太平關。

太平關鄉 :太平關,在芳湖的西面,曾名太平鄉,一九八二年地名普查時因省內有重名而更名,它是一座古老的江南小鎮,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彭澤縣西南部,東瀕大湖水產養殖基地-芳湖,南與囊括龍宮洞的群山毗連,西與鄱陽湖的外延接壤,北通長江中遊紅光碼頭,早就以其優越的地理環境、便利的水陸交通和興盛的商業貿易而聞名遐邇。太平關鄉曾建於元末明初,古代是一個驛站(驛站是中國古代幫傳遞官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還有來往官員路中吃飯和住宿、換馬的場所。)

太泊湖~~來歷

太泊湖,太泊湖盛產魚蟹,水源豐富,是贛北典型的稻米之鄉,魚米之鄉。

彭澤龍城魚席的菜餚共有白玉黃丫頭、松鼠鱖魚、盤龍魚卷、風味飯蒸魚、浪裡鯽戲珠、魚米之鄉、銀絲纏龍、清湯白玉丸 8道主菜組成。其中主打菜餚白玉黃丫頭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典故,相傳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在彭澤的太泊湖吃飯時,點了一道太泊湖裡的黃丫頭,食後感覺味道鮮美,讚不絕口,於是白玉黃丫頭的美名一直流傳至今。

太泊湖 在沒有治理之前湖面積很大的,湖水直通浩山,當時的浪溪叫浪子港,是當時太泊湖的一個主要港口,這片地區的大部分物質都是經過浪子港上船進入長江。當時主要運輸工具就是船。太泊湖治理後就變成了東湖,中湖,太泊湖,還有太泊湖鄉。浪子港也就失去了港的意義。

太泊湖原叫大泊湖,因為彭澤縣龍城話讀「大」為「太」,後訛傳為太泊湖。

樂觀~~來歷

樂觀,其實就是古時「落冠」一詞,一直延續到現在演變的詞語,古時候人稱「落冠」也叫「弱冠」,「弱」在古時候是指年輕的時候,也就是19歲的後一年,剛剛20歲的時候。「冠」,顧名思義就是古時指帽子的意思。古人20歲的時候要行冠禮,現在叫成人禮,以表示成年,但這個時候身體還不夠很健壯,但已成人,用現在的話說身體還沒有長全。成人禮上,父母要為孩子戴上事先準備好的帽子,代表孩子從今天已成年。

樂觀:為江西省彭澤縣東南方位的一個鄉鎮,據說朱元璋在此「落冠」,故名「樂觀」。當然,現樂觀中學附近仍有一座用朱元璋的「朱」字命名的一座山,此山叫「朱頭山」,傳說朱元璋一行人經過此地,他的「冠」,也就是帽子落在此山,也叫「落冠」。據說當年,朱元璋帶著家小和殘兵被陳友諒追殺落荒而逃,逃到樂觀鄉椿樹村有一大岷山,此山上有一個山嶺叫「斬子嶺」,朱元璋路及此嶺,因怕他的孩子被陳友亮所擒,便親手殺了自己的孩子。所以此山叫「斬子嶺」,山上尚有一座用石頭做的墳墓,據說是當時朱元璋殺死自己的孩子後,他的軍隊就每個人扔一塊石頭給朱元璋的孩子蓋座墳。 所

東升~~來歷

東方紅太陽升,這一句話到如今還廣為流傳。東升鎮位於彭澤縣境東面,與安徽省接壤,距縣城約20公裡,是彭澤丘陵、山區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全鎮面積約110平方公裡,共有7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

聽郭橋村大爺說, 之所以叫郭橋村, 是因為鎮上有個橋就叫郭橋, 也就是東升網吧出來水泥路下面的那座橋, 聽說以前還有什麼道士跑去那勘察, 說什麼要5個男孩子抱著杉樹頂住橋梁(大概就這意思) ..

相傳:唐朝末年,村中建有一石拱橋,因曾住郭姓而得名。後郭姓衰亡,但其名綿延至今。

還有,我聽老大爺等人說過,以前叫東升,到了民國後叫郭橋,東升在民國時有座橋,分上下兩個橋頭,上橋頭及以上、現在的上十嶺在內的都叫郭橋,下橋頭及以下的叫東升。在民國東升是個人口密集的小街市,來往的人比較多啊。

那時候有個姓張的大財主,經常做好事救濟窮人,有一次,有人訂了了貨,要拉貨,正趕在路上下起大雨把橋衝壞了,過路的人看見了叫來村裡好多幫忙把他的貨送回家,沒有使他的貨壞,沒受到損失,之後他用錢來感謝大家的幫忙,村民沒有接收啊,之後擇日擺宴大謝村民,常常對自己的夫人說要知道什麼叫之恩圖報;想了好多天,最後和家人商量把這座橋從新建造好,過了幾天就出資動員大家來修好這座橋,之後遇到大雨有沒事,村民為了紀念這座新橋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就讓張財主起個名字,張財主說就叫「過橋」,意思說過了橋就平安,還刻了張財主的名字。在民國後人們把上下兩橋頭都叫過橋,意思是說過了橋就平安幸福!到了新中國,就把過橋分成好多個小村莊啊,解放后土地改革鎮府就把過橋改成郭橋,因為郭橋安徽宿松外來人較多,宿鬆口音叫過橋類似與郭橋。並且有了郭橋和東升之分,現在的人習慣把郭橋說成東升,意思是旭日東升,是一個最亮的星,最早的最勤的星,也許是那緣故吧,現在的人習慣把郭橋說成東升。郭橋人在橋邊上建房做生意,1987年橋被壓壞了,從新修,把張財主的名字也埋了,之後下悲的人知道的就不多啊。

黃花~~來歷

黃花,毛澤東詩詞「戰地黃花分外香」而來,

採桑子。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遼闊江天萬裡霜。

  

我想毛主席老人家寫這首詞的時候,心情一定格外輕鬆愉快。古往今來,寫戰爭題材的詩詞,要麼都寫些愁啊苦啊想啊念啊的,要麼寫些悲啊壯啊冷啊冰啊的。是毛澤東,把戰爭當作了件很快樂的事情。在自己力量始終處於極度劣勢的情況下,始終看到光明的未來。並去因為無數次以弱勝強而建立了足夠的信心。因而在心態上也顯得成竹在胸,一場大仗過去,他有閒工夫去嗅一嗅戰地黃花,去看一看萬裡江天。一代名將(有點貶低他了,可是單從戰爭上說,他應該算是一個很好的將帥)的胸襟,躍然紙上。

當然,黃花鎮不是毛主席取得,但是那個年代無人不崇拜毛主席,毛主席詩詞,毛主席語錄,說起來朗朗上口,一直到如今,還有大叔大爺們談話的時候運用了毛主席語錄。黃花一代分布了很多黃花菜,金針菜,野菊花也是黃色的,所以當時取名的先生一下子來了靈感,就叫「黃花鄉」吧。

黃花以前叫大廟鄉,也叫過五柳鄉。

黃花,名黃花菜,也名金針菜,長江中下遊一帶廣泛分布。黃花畈大概因為這一帶過去有許多黃花菜而得名。

過去彭澤黃花和野菊花遍布山野,特別是丘陵地帶,叫黃花畈類似地名的很多。黃花鄉也是解放後50年代才叫黃花公社的,以前叫叫馬路、陶狄鄉。

泉山~~來歷

泉山取名時間較短,泉山是馬當和黃花割讓出來的。因為駐地山有泉水而名。所以命名泉山。

泉山鎮 以前叫餘糧公社,1962年改名泉山公社,1984改名泉山鄉,1994年改鄉為鎮,位於縣城北面,距縣城4千米,西北瀕臨長江,有澎浪磯與長江絕島小孤山隔江相望,西南與城郊相連,南界黃花鄉,東鄰太泊湖鄉,北接馬當鎮。

東南為丘陵地帶,西北為濱江圩區。最高點廟基頭山,海拔205米;最低點磯山村江邊圩地,海拔10米;平均海拔約50米。土壤分布:丘陵為下蜀系棕壤,圩區為潮泥土。水流西注長江,東邊入太泊湖。

轄餘糧、磯山、辰字、雙合、紅星、西壠、茅店、九一、愛國、南陽、土橋等11個村,145個村民小組。截至2000年底計有4311戶,19350人,其中少數民族19人,鎮政府駐地泉水山。

有耕地18611畝,農業生產糧棉兼作;林地3400畝,遍植松、杉;多種經營。鎮、村兩級有水產場4個,盛產鰱、鱅、青、草等魚。資源有石灰石、硫磺礦。

有南陽、白蟻壠、大山三座水庫,蓄水量共計500萬立方米,並架有渡槽,可灌溉田地900多畝。沿江建有1.8萬多米長的圩堤,築有20多座水閘。有初級中學2所,完全小學13所,鄉醫院1所,村保健站17個,另有廣播站、電影隊、文化站等設施。穿境而過的湖(口)牛(磯)公路與各村簡易公路相連。

和團~~來歷

和團,有個地方叫何家潭,簡稱何潭。由於種種因素,按當地人的口音,何潭與和團有很大的諧音。村裡人都希望家家戶戶和睦團結,故取名和團。

說到和團,不得不說一下和團的著名景點仙人洞。 和團的仙人洞是一座位於巨大石壁中間的石洞,洞口高3米多,洞口看起來不是特別的大,裡面大概有二三十平方,洞內還是蠻高,約二十幾米的高度。卻給人一種神秘,疑重,肅穆感覺,靠裡面有幾尊佛像臺,臺上的香爐內還有許多未燃盡的香枝,仍殘留著淡淡的香氣看來仙廟的香火很旺。

寺廟主持說,仙人洞是天然形成的一個洞。是彭澤另一個天然之溶洞,巖石非常堅硬,為天然堡壘,溶洞底直達長江地勢險要。

仙人洞壁上刻有「仙洞」二字清晰可見,傳說這裡是周瑜鄱陽湖操練水軍。一路視察湖口鞋山,孤山,馬當磯。葉家山,再登和團之仙人洞,周瑜見此地洞天福地當即立馬背上用寶劍在洞壁上刻下「仙洞」二字

站在寺廟門前一塊巨石上舉目四望,一副廣闊迷人的圖畫盡收眼底,遠望群山連綿起伏.好似奔騰的綠色湧浪,而那浪的最高浪頭被白雲包圍著若影若現。

上十嶺~~來歷

上十嶺,因上十嶺山而得名,為什麼叫上十嶺山?一種說法是此山嶺上山有十裡路程,下山也是十裡路程,所以取名叫上十嶺。

上十嶺,這裡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4。3度,即使是盛夏,最高氣溫出不超過36度,且因良好的森森植被固而晝夜溫差大,盛夏之夜,若不留意蓋被,準會受涼,被人們譽為「小廬山」。

這裡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以松、杉、楓、株這主的喬木遍布山野,還有百年銀杏、黃桷等名貴樹種,山間棲息著各種飛禽走獸,有山羊、獐、麂、野雞、野兔,還有珍稀的梅花鹿和獼猴,現三分之二以上轄區列入了國家級梅花鹿保護區。生態環境十分優越,是開發旅遊業的理想場所。2011年上十嶺被江西省林業廳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2013年通過專家評審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定山~~來歷

定山:以境內一座山得名。晉天福元年,有和尚建定安寺於山下,故名定山。現任負責人釋普德大師。

定山鎮,彭澤縣西部,東瀕芳湖,與宿松縣湖西鄉隔水相望,南臨彭澤縣太平關鄉,西與湖口縣流泗鎮接壤,北臨長江,與芙蓉墩鎮和縣建材廠轄地相連。

定山可 連接 105 國道的湖牛公路穿境而過 , 距九景高速公路 24 公裡 , 為從省、市入縣第一鎮。總面積約 38.19 平方公裡,現有 10 個行政村, 125 個村民小組,總人口 1.6 萬餘人。山地 1800 畝,水面積 3200 畝,耕地 1.7 萬畝。農業興,百業興。定山鎮從興鎮富民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積極發展全鎮農村經濟。農業以糧棉生產為主;水面主要養殖四大家魚、彭澤鯽、中華絨毛蟹;出現許多養鴨、養鵝專業戶;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農民廣種榴蘭香,引進外商前來投資開辦養雞廠和珍珠養殖。優質石英砂,是上海、江蘇、安徽、浙江等地石英砂的主要供給地。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猛。與此同時,定山鎮的公用事業也得到了穩定發展,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教育事業健康發展,適齡兒童入學率達 100% ;電信事業發展迅速,程控電話基本得到遍及;完成了定山鎮有線電視與縣電視臺聯網工程;衛生工作已上新臺階;電力事業突飛猛進。

湖西~~來歷

湖西,古代的彭澤是很大的,古代的鄱陽湖曾經就叫「彭澤湖」,古代的彭澤包括湖口,湖口旁邊的鄱陽湖去長江口。彭澤以西,所以湖西這個地方在鄱陽湖的西面,所以就叫湖西。地處方湖以東,為何叫湖西,想了很久沒有明白,後想才恍然大悟,彭澤因「彭蠡澤在西」而得名,那湖西是否由「方湖在西」而來?

湖西村在2007年被評為全省新農村建設「最美新農村建設」

湖西村相鄰船形村,南壠村,四聯村,空氣清新,人傑地靈,風景秀麗,物產豐富村內企業:建築材料廠,鞋廠,摩託車配件廠,榨油廠,,鑄鋁製品廠。主要農產品:青豆,豌豆,蕪菁,南美梨,玉米尖,大蔥,柚子,奇異果,酸莓。村內資源:白鎢礦,石膏,毒砂,磁赤鐵礦,石灰石,鈦礦。

  

紅光~~來歷

紅光:顧名思義,清晨的晨曦從東邊散發紅色的光芒。這也是解放後才取得名字。當時,人們都非常崇拜毛主席,把毛主席比作東上的太陽,所以取的名字也儘量是那個時代的名字。解放前夕屬安復鄉第7保,解放後屬4區(太平區)勝利鄉,1954年屬民主鄉,1956年屬定山鄉,1958年屬太平公社,1960年屬紅光型砂廠(即今彭澤縣建材廠)均名紅光大隊。1984年改為紅光村。駐地五房張。2001年撤鄉並鎮行政區域劃歸為定山鎮。人口2561人,轄第1至10共10個村民小組,五房張家、時家渡口、胡家、株樹陶家、西灣韓家、西灣張家、莫家嶺張家、祭明灣時家共8個自然村。

天紅~~~來歷

傳說天紅尖山陽家村有一座獨立山丘,此山的四周都是平地,唯獨只有這座山像金字塔一樣獨立。此山約20畝大小,高度不高才50米,相傳明代山上有一座洪鈞老祖廟,故取名為天洪山,後又改為天紅山。到後來整個鄉鎮叫天紅鎮,此謂就是天紅之來歷。

天紅四面環山,境內以丘陵平原為主。氣候溼潤,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植被發達,自然資源極為豐富,如竹木資源、野菜、藥材資源、地下水資源、礦石資源等,極具開發價值。天紅鎮位於彭澤縣境西南部,其南接本市都昌縣,西鄰本市湖口縣。

浪溪 ~~來歷

關於浪溪,有好幾個版本,眾說紛紜,當然印象最深的還是來自民間故事。

第1個版本,有古書記載: 話說縣治東三十裡,有一凌宅,宅前小港,港中一石,長方丈高。某天一木工安墨線與石上,恰頑童戲彈墨線,石遂嘣裂,一寶馬飛奔而出,村民追之。無賴馬快人慢,追至一地時有人提議:「量其!!量其」(翻譯成普通話就是讓它.讓它,意思是不追了),於是此地稱讓其,(後演變成為浪溪,現在還有人寫為讓溪)。 村民仍有執著者,追馬至一山,馬身變白,一村民高喊:」拍了!!拍了」(白了,白了),這就是白子山名稱的來歷。 馬奔至江邊,大江橫亙,前無去路,後有追兵,遂躍入江中,化為石山。追趕的村民嘆息曰:「了當矣,了當矣」,意思是馬跑掉的事就此了結了,後此石山名稱馬當山,山周圍的地方叫馬當。 以上是傳說而已,不足為信。(也就是說,彭澤縣以東三十裡的地方,有一姓凌的人家,也就是如今的港下凌家,屋前有個小水港,港河裡有一塊大石頭,這塊石頭有一丈多高。有一天,有一個木工,用黑墨斗拉線在石頭上,恰好遇到一個頑皮的小孩,就拉了一下墨斗上的黑線,石頭瞬間就被墨斗的黑線割裂開了,一匹馬從裂開的石頭縫跑了出來,這匹馬跑的非常快,凌家的一些村民紛紛追這匹馬,無奈馬跑的太快了,村民們根本就趕不上,有一個人就喊算了,讓其,讓它的意思,意思就是不追了。讓其,由於方言諧音,普通話故作浪溪,)

第2個版本也差不多,我也是聽老人說過,很久以前,郎溪豐領村裡面出了一匹白馬,後來這匹馬沿路跑到郎溪,被捆住了,當地的老人說此馬為神物,不能殺他,於是人們就放了這匹馬,就有了郎溪(浪其,用彭澤話念,就是讓他走的意思。因為古代沒有普通話,呵呵),後來這匹馬跑到白圍(也是郎溪的一個村)後,當地村民不信這個邪,全村人齊心協力去圍抓,結果還是讓馬跑了,就有人嘆息地說真是「白圍」一場),從白圍跑出來之後,這匹馬從山路直接跑到馬當,被當地人把這馬給擋住了,抓到當做鎮鎮之寶,故有「馬當」來名。 嘿嘿 以上之言、 僅供參考啊 沒有歷史文獻的 是一些老人說的 哈哈 太泊湖沒有圍墾前,江水直通今浪溪鎮駐地,山裏海形浩山之水經西河流入太泊湖,湖水湧浪,溪水吻波。山裡竹木柴碳經河湖外運,外界貨物經湖河內引,在今浪溪鎮駐地形成水運碼頭,叫浪溪港

第3個版本,關於浪溪名稱的由來也有真實的版本,不過我聽到老一輩說法的卻是有證據的喔。 也不知是多久以前,那時還沒有浪溪水庫(有水庫中1970年的事,現在的庫區當時都是良田啊!搬遷時是有過一些抗爭的,也不知有多少戶人家因此遭到流放。70年到現在快40年了,還有很多老人說他們做夢裡的事都和庫區前的生活有關,現在的庫區是一個美麗的村莊,村旁有條小河流過,河邊有塊巨石(即寶馬石),大家也都習以為常,沒覺得有什麼奇怪的。直到有一天一對木匠師徒從這裡經過(聽說以前的木工、瓦工都會點風水什麼的)並發現了這顆巨石,在經過一番觀察之後師傅拿出了墨斗,並與他的徒弟用墨斗將這顆巨石大致分成兩半,這時師傅忽然想起還缺了什麼工具(具體是什麼工具我忘了,反正是降馬用的),就對他的徒弟說:你在這裡守著,我去村裡拿個東西,我回來前你千萬別彈這條線。他走後,他徒弟沒聽他的拉了下那條線。結果巨石就照著那條黑線的痕跡齊刷刷的裂開了,一匹白馬從裡面掙脫而出,出來時在兩邊石壁上留下了三四個非常清淅的馬蹄印(那巨石現在還在,在冬季浪溪水庫的水位較低時大家不妨去看看)。然後白馬向浪溪方向跑去,後面的故事跟樓上的大致相同。當然,即然是寶馬,在馬當就沒有被擋住,而是騰雲駕霧般跨江而去,馬當人望著長江久久不肯離去,於是有「望江」一說。

雖然是一個神話故事,但是中國無處不神話故事,它豐富了我們彭澤人的思想內心之情。神話故事其實也是民間最美的遺產,我們愛自己的家鄉,讓這些美麗的故事,流傳給我們子孫後代源遠流長,代表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馬當~~來歷

因為馬當和浪溪共一個傳說故事,內容已經包含了馬當的民間傳說…就不必重複續寫。

馬當鎮是江南古鎮,始於西漢,開發於西晉。唐時初具雛形,宋元逐漸形成邊際貿易集鎮,明末清初為解放前的鼎盛時期。馬當鎮地理位置優越,緊鄰長江黃金水道,省幹線湖牛公路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尤以水產,石灰石為最。鎮域林業面積8.2畝,活立木積蓄量達20萬立方米。農作物以棉花為主,糧油次之,年產皮棉18萬擔,稻穀650萬斤,全鎮有工礦企業13家,主要經濟支柱為農村產品加工和建材工業。改革開放以來,馬當鎮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現有鎮辦企業6家,個體經濟120戶,全鎮總人口3355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800人,農業人口18137人,流動人口3620人。全鎮總林業面積為8.2萬畝,森林覆蓋率為42.70%。

海形~~來歷

「海形的由來」

海形的由來,顧名思義:海形海形,就是「海的形狀」。有人會說,海形不大,僅只有四個自然鄉村,境內是崇山峻岭,怎麼取名叫海形呢?其實,你還真別問。傳說早在1500年前,大浩山上發生一件驚世駭俗的傳聞。如果不是大浩山上的那些年輕和尚,海形到現在恐怕已經是一片汪洋大海,茫茫無際。我們早就沒有家了,早就沒有我們的人類子孫。

事情得回到1500年前的大浩山上說起,在某年某月的一個寧靜的月夜裡,大浩山的上空繁星點亮,和風安詳。這時,從遠方的夜空中飛來了一條神龍,這條龍似乎是有備而來,低頭飛行,心事重重。當他降落在山上的大殿門前,立馬就變成了一位白鬍鬚精神抖索的老者,只見到這位老者右手拿著白毛仙帚,左手則輕撫著自己白白的長鬍鬚。信然敲開了輝宏寶殿的主大門。迎接他的是幾位小和尚。這些小和尚看起來個個稚氣未脫,都還不滿十八歲,似乎也不懂的太多事故。於是,這位老者自稱是得仙之人,從天上而來。說有重要的秘密大事和小和尚商量。他把小和尚召喚至跟前,對他們很小聲的一陣耳語。意思是說,從今天起,一直到七七四十九天的那個夜晚,到了那個夜晚整整十二點的時候,警告小和尚不管遇到什麼突發情況,就算是天塌下來了也不允許撞擊寺廟的大鐘。這群小和尚聽後一臉茫然,不知所措。於是就問老者為什麼不能敲鐘。這位老者說是上天派他來通知此事的。這位老者表情嚴肅,似乎還有些不放心,經過再三的警告、叮囑…,小和尚也就默默的點頭同意了。

時間很快就到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最後一個夜晚,整個上半夜大浩山還是一片和諧安詳,星光燦爛,月亮明淨,微風輕輕地撫摸著松濤。小和尚們也早早入睡,準備好明晨還要誦經念佛。可是,到了晚上凌晨整整十二點的時候,外面突然狂風大作,地動山搖。大風發狂地撞擊著寺廟的房子,寺廟的房子被吹得搖搖晃晃。霎那間,飛沙走石,塵土飛揚。天空中急促地還打著震耳欲聾的雷聲,「轟——轟——轟——」小和尚們聽到外面的樹木啪啪倒下的聲音。把這群小和尚們的膽兒都嚇得失魂落魄。他們擔心這屋頂會被狂風颳走。於是,他們在情急之下,想起了那位老者說的話,知道大事不好了,終於違背了老者的叮囑。一起跑到寺廟的大鐘旁,齊心合力的拿起撞鐘的大棒,拼命的撞鐘。大鐘的聲音震徹山谷,響徹雲霄。頃刻之間,也不颳風了,也不閃電了,大浩山上頃刻之間又風平浪靜,一切恢復最初的寧靜。

第二天清晨,廟裡的和尚打開廟門,大家看到眼前是一片廢墟,整個山頭被夷為平地,大概有十幾畝地。好幾個人抱的樹木全部赫然倒下,院子裡一片狼藉全是斷肢落葉。他們一個個看的是膛目結舌。

一夜之間,大浩山經歷了一場如此浩大的劫難。為什麼會這樣?傳說是龍王想把海形一代變成一片汪洋大海,擴大自己水域的生活圈,讓自己週遊世界暢通自如,沒有障礙。

一直到現在,大浩山的頂部還有很大的一塊平地,如果大家不信,可以去大浩山去看看。傳說那塊平地就是那個晚上龍王用尾巴拼命掃出來的,如果當時不加以阻止,龍王卑鄙的欲望就得逞了,整個大浩山就夷為平地,變成了汪洋大海。可慶幸的是龍王沒有掃到兩分鐘,和尚就撞鐘了,因為鐘的聲音是龍王最怕的邪物,也是上天專門克制龍王幹壞事的寶器。當小和尚們敲響大鐘,龍王就嚇的灰溜溜的跑了,跑回了茫茫的東海之中,從此以後,龍王再也不敢來大浩山了,再也不敢對大浩山有什麼非分之想了,安安靜靜地呆在他的東海龍宮裡……

龍王希望把海形變成大海的美夢破滅了,所以就有了我們這些海形人的後代。正因為龍王想把海形變成大海,所以,當時老百姓就管這個地方叫著「海形」,海形的由來就是這樣的…


有人說,海形的森林覆蓋面積就像茫茫大海一樣,望不到邊際。海形是一個森林的海洋,所以就叫著海形。也有人說還形的地理形狀像螃蟹一樣,當地人稱螃蟹叫海子,所以叫海形,當查查海形的地理面積定位示意圖,也不覺得像螃蟹,似乎也不是很貼切。


求助爆料認識更多新朋友,快加小編微信:pzrx88

點擊閱讀原文與更多彭澤人一起聊聊吧

相關焦點

  • 彭澤人由來考 ——以《彭澤縣地名志》為基礎
    文章依據《彭澤縣地名志》所記,運用歷史地理學的研究方法,在對彭澤移民做充分梳理的前提下,對始遷祖遷入彭澤時間、空間進行簡單分析,並力圖將彭澤縣境置於一個區域社會歷史文化過程的視野當中進行分析。結果得知彭澤移民現象主要發生於明清之後,從臨近省、府、縣遷往彭澤,從北向南、從西向東減少。尤以縣境內移民佔主體,而頻繁的移民推動了彭澤的發展。
  • 史上最全彭澤各鄉鎮代表性建築和景點大盤點,你去過幾個?
    因為我知道芙蓉墩鎮不但是人口比較多的一個鄉鎮,而且是全彭澤縣旅遊資源最多,最豐富的一個鄉鎮。芙蓉墩鎮有美麗瀲灩的芳湖,有絕石而上的釣魚臺,有一片碧綠的大岷山,有一條幽靜的觀音河,有令人心曠神怡的美麗景觀江中島。
  • 重慶大足區各鄉鎮名字的由來
    今天就來簡單了解一下,大足各鎮的名字由來。 中敖鎮:因境內有「中店場」,以及一個名叫「鰲魚背」的小山,在兩地名各取一字得名,後將「鰲」簡化成「敖」,而得名中敖。
  • 位於江西省九江市的武寧縣和彭澤縣
    武寧縣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九江市的武寧縣和彭澤縣。武寧縣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縣政府位於新寧鎮。旅遊推薦: 武陵巖桃水利風景區,神霧山莊。武陵巖桃水利風景區位於武寧縣楊洲鄉。彭澤縣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彭澤縣位於江西省最北部。
  • 元宵節的由來和傳說知道多少
    >元宵節的由來和傳說知道多少2017-02-07 11:17:47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元宵節的由來和傳說知道多少翻查資料,我們不難知道元宵節的由來豐富,翻讀歷史的樂趣當然大過逐一證明的某件歷史事件的真確性。聽長輩說元宵節的由來,一邊吃著元宵,那個快樂不言而喻。
  • 醴陵各鄉鎮名字的由來,你知道幾個?
    3、以神仙傳說命名 王仙鎮由原王坊鎮南部的5個村和王仙鎮組成。 王仙鎮位於醴陵市中部偏東,距市區14公裡。主峰高峰,海拔859.6米,為醴陵最高峰,與北面的天花臺和軍山遙相對峙。關於明月山的名稱由來,舊志謂:「峰巒高聳,圓梵如月,故名」。《名勝志》稱:「月出光耀先見,謂之明月。」《郡國志》記:「明月山在醴陵縣,上有白石,狀如明月,照農者夜耕」。宋徽宗政和年間(1111~1118),每逢乾旱,州府嘗命取明月山白石,置於明月池上,以禱山祈雨。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彰化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3、和美  和美原叫做「和美線」,民國九年改為和美。現在以詔安橋為界,以西為泉州移民的墾地,以東為來自彰化的漳州墾民的墾地,境內是兩州墾民接觸之地,因為有鑑於漳泉械鬥迭起,為勸誡械鬥,和睦美鄰,所以稱之為「和美」。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苗慄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2、苑裡   「苑裡」地名是由來於道卡斯族「苑裡社」的社名。  3、通霄   通霄原稱為「吞霄」,是道卡斯族的社名。日據時期時,以其當地的虎頭山平地突起,聳入雲霄,便改此地為「通霄」。光復之後,改此地為「三義」,其由來,可能是「義」字之簡寫與「叉」字相似,所以才改為「三義」。  8、頭屋   頭屋舊稱為「崁頭屋」,位於老田寮溪的河階上,因為老田寮溪的沿岸多河階,而本地位於第一個河階上,故有所稱。後來則改稱此地為「頭屋」。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臺東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一百八十多年前卑南族大頭目「鼻那來」(Pinara)聰明蓋世,傳說有漢人血統,建立典章與納稅制度,發展迅速統治臺東縱谷,又控制附近大族,荷蘭人稱為「卑媽拉」(Pimala),漢人簡稱為「卑南」。  (花松村,民85,臺灣鄉土全志(九)。
  • 芳村與輝埠丨顏值與實力並存,各有魅力的常山鄉鎮
    各有魅力的常山鄉鎮涓涓細流匯成海,粒粒小石壘成山,各有魅力的常山鄉鎮,組成了常山這座風光無限的浙西小城。今天,我們繼續走進常山的各個鄉鎮,去細細品讀每一片成長的地方!千年宋鎮今天走進的第一個鄉鎮是......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屏東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車城鄉名由來有兩種傳說,一說明末鄭成功光復臺灣後,實施屯田制度,派遣大將軍陳文華率軍隊由臺南經海路在龜壁灣登陸,駐紮統領埔(今統埔村)開墾荒地,清初漸漸地移民到新街港,以客藉為多,至嘉慶年間,因福建泉州移民日盛,語言隔閡,而和當地的原住民時常發生衝突,居民為防止山胞侵擾,乃至社東及社南分築城垣,名為福安城(即今車城市街中心一帶)。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花蓮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1、花蓮  在花蓮溪口一帶,由於外海港灣有黑潮暖流由南向北流,碰到凸出的海岸地,溪水注入和海浪衝擊形成「洄瀾狀」,漢人見了,就把這處海港叫做「洄瀾港」;由於臺語「洄瀾」和「花蓮」發音相近,清代時雅化為「花蓮港」,日據時期簡稱「花蓮
  • 彭澤縣龍宮洞景區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方案
    彭澤縣龍宮洞景區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方案一、項目地理位置項目位於九江彭澤縣天紅鎮。,大力開發溶洞旅遊、高端特色休閒度假旅遊以及山水觀光等旅遊產品,新增標誌性旅遊設施,完善配套展示體驗、互動娛樂、商貿服務和交通共享設施,打造以創意及智慧產業為主導,特色生態農業為輔助,以獨具山水文化的建築群落及獨特的田園風光為載體的特色旅遊區。
  • 陳小平深入瑞昌市、經開區、湖口縣、彭澤縣調研
    陳小平在我市調研時強調 進一步注重生態環保持續鞏固提升生態優勢九江新聞網訊(九江報業融媒記者 談思宏)4月22日至23日,副省長陳小平深入瑞昌市、九江經開區、湖口縣、彭澤縣調研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長江「最美岸線」打造和礦山生態修復工作。
  • 中國茶都:安溪縣各鄉鎮名稱的由來,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安溪還是「中國藤鐵工藝之鄉」和「世界藤鐵工藝之都」 ,工藝品暢銷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佔中國同類產品交易額40%1996年躋身「全省百強鎮之列」,2006年11月,經省發展研究中心區域評價中心評估,被評為「福建省100強鄉鎮」。
  • 縣執法局對各鄉鎮垃圾中轉站開展督導檢查
    為貫徹落實市、縣關於鄉村振興及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的要求,確保中轉站正常運轉,近日,縣環衛一體化辦公室組織相關人員對各鄉鎮生活垃圾中轉站運行情況進行了現場督導,通過看現場,找差距,發現各鄉鎮存在的部分共性和個性問題。
  • 惠東這些鄉鎮名字的由來與故事!有多少人不知道?
    惠州有很多鄉鎮的名字都非常有意思
  • 元宵節的由來與傳說元宵節是怎麼來的?
    據說,中國人過元宵節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我們每年都過元宵節,但是有關元宵的由來和傳說卻不一定每個人都知道,那麼,親們想知道有關元宵節的由來與傳說嗎?一起來看看吧。元宵節的由來與傳說 元宵節是怎麼來的元宵節的由來:元宵節源於何時?元宵節,元宵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
  • 彭澤縣稅務局:用責任和擔當築起「衝不垮的堤壩」
    近期,江西彭澤縣連續出現強降雨天氣,長江及內河水位迅速上升,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防汛抗洪形勢嚴峻。接到縣防汛抗旱指揮部通知後,彭澤縣稅務局迅速部署,制定工作方案,局領導靠前指揮。組織全局幹部職工衝鋒戰鬥在抗洪搶險第一線,用責任擔當組建一支牢不可破的「藍色」大軍,用責任和擔當築起「衝不垮的堤壩」。迅速集結,築牢「防護堤」頭頂烈日背沙袋,夜臥長堤不敢眠。所有抗洪搶險幹部在東湖大堤集結,局領導帶隊,24小時不間斷開展巡堤排險工作。
  • 【微六安】「霍山」及其各個鄉鎮名字的由來傳說
    該鎮小集鎮建設發展快,現在是全省中心建制鎮和全省環境優美鄉鎮,也是竹木產地。   與兒街鎮 據傳,清朝時這裡就有街道,街東有一富戶,家有良田一壟。有一天,這家請人插秧,並當著眾人的面說:「誰能一天栽完我家石九(能產一石九鬥稻的田),我就把女兒許配給他。」結果,有一青年答應願栽此田。當栽到傍晚,剩田寥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