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長江行】君山採桑湖:曾經人鳥爭食 如今變成候鳥樂園

2020-12-14 紅網

紅網時刻5月19日訊(見習記者 李璐)漫步岸芷汀蘭的君山採桑湖,藍天白雲下,一碧萬頃的水面,可以看到鳥兒們輕戲湖水,振翅高飛。5月17日上午,「美麗中國長江行——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網絡主題活動來到嶽陽市君山區採桑湖,探索採桑湖的生態修復治理方式。

空中俯瞰美麗的採桑湖。 唐駿 傅聰 攝

採桑湖有一個詩意的名字,相傳舜帝二妃曾在此採桑,故以此命名。採桑湖位於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面積7.43平方公裡,是洞庭湖水域冬夏季候鳥小白額雁、反嘴鶩、白鶴、天鵝等的主要繁殖和棲息地。

物產豐饒的採桑湖一直是當地農民謀生的聚寶盆。2014年,採桑湖承包經營者在未經當地水利、林業、環保等相關部門批准的情況下,在採桑湖大面積種植蓮藕,進行掠奪性開發,造成人鳥爭食,採桑湖生態環境每況愈下。為什麼種藕會和鳥類覓食相衝突?「因為人工挖藕是不夠的,需要藉助機器作業,進行大面積挖藕,效率雖然高,但是巨大的響聲會驚動覓食的候鳥,它們就紛紛飛走,不願意回來了。」君山區林業局局長徐皓對記者說。

君山區林業局局長徐皓向記者們介紹採桑湖生態修復情況。 李璐 攝

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之後,君山區在第一時間叫停採桑湖內的經營活動,並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經過與承包戶多次協調,依法解除了合同,並要求相關單位限期整改,恢復原貌。人為經營活動迅速被依法強制停止,但近4000畝的蓮藕卻依然種在採桑湖蠶食候鳥主要繁殖和棲息地。為使採桑湖生態向有序的方向進行演化,儘快恢復溼地生態平衡,在自身科研力量薄弱的情況下,君山區向省、市科研部門求援,從水系連通、溼地恢復、鳥類棲息地保護、溼地保護能力建設四方面入手,制定了最科學可行的修複方案,以期改善採桑湖生態環境。

首先,拆除1800米的矮圍,降低6820米的間堤,設置2個水閘,以保證採桑湖內的水體暢通,這是開啟採桑湖修復的第一步。為加快溼地功能的恢復,在清除完採桑湖水面種植的蓮藕後,工作人員還定期清理採桑湖內水葫蘆、空心蓮子草、福壽螺等有害生物及外來物種,並移植各類沉水、浮水植物300多畝,珍稀瀕危溼地植物10000餘株,打造出以雞婆柳、蘆、荻、菰等植物為主的4500米溼地植物防護帶,構建完善了採桑湖的立體原生態水環境。

「要想留住候鳥,就得充分考慮好它們的吃、住、行。」徐皓介紹,目前在採桑湖已經建起兩個2000平方米的生態島和兩個2000平方米的候鳥食源補給地,種植冬小麥,為候鳥提供了豐富的食源。同時,還由相關單位組織人員定期開展生態監測和巡護工作,確保採桑湖生態平衡和穩定。

提升水質、加強生物多樣性、建設生態島、增大候鳥食源補給地、建立長效保護機制……這一系列的措施有效落實,採桑湖溼地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完整性得到修復。據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監測結果顯示,採桑湖水質明顯得到改善,總體達到Ⅲ-Ⅳ類水;在湖區監測到的水鳥有6目8科23種13863隻,達到歷史新高;發現溼地植物31種,隸屬17科29屬,其中還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2種。

如今,走在採桑湖邊,不見溝壑叢生的蟹池藕塘,候鳥們紛紛歸來,留戲湖邊。「我在採桑湖邊住了十幾年,喜歡看到這裡有很多鳥兒嘰嘰喳喳。環境越變越好了,我們都高興!」採桑湖鎮的村民宋大伯笑著說。

相關焦點

  • 候鳥南歸長江畔
    重慶漢豐湖……在長江流域沿線重要溼地,人們驚喜地發現,成群結隊飛來的候鳥越來越多。  沙鷗翔集,錦鱗遊泳……隨著長江水域生態持續改善,越冬候鳥用翅膀為長江流域投票,一幅人鳥和諧新景象躍然展現在眼前。   尋回生命的遷徙通道  野鴨尋魚鷗擊水,叢叢蘆葦雁鵠藏……長江中下遊,水草豐美的江西鄱陽湖,是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此刻正呈現這一生動景象。
  • 從「人鳥爭食」到「和諧共生」——江西溼地生態補償政策美了生態...
    在江西鄱陽湖溼地,每年有數十萬隻候鳥越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就有10種。目前,沿湖5公裡範圍內耕地面積達282萬畝,人口約200萬。人鳥爭食一度是無解的矛盾。不過,近年來,隨著溼地生態補償等政策落地實施,人們對候鳥的態度也悄然改變。
  • 鄱陽湖:越冬候鳥的生命湖
    11月20日,「中國森林旅遊美景推廣計劃·走進鄱陽湖」全媒體採訪行動在南昌啟程。越冬候鳥的庇護所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鄱陽湖承贛、撫、信、饒、修等五湖之水,通長江。「豐水一片、枯水一線、水草豐美」的時令性溼地生態系統是鄱陽湖的典型特徵。因此,為鶴類、鸛類、鷗類、鷺類、雁鴨類、鴴鷸類等70萬隻越冬候鳥提供了安全穩定的棲息環境。
  • 中俄界湖興凱湖黑龍江為候鳥投食1噸
    原標題:中俄界湖興凱湖黑龍江為候鳥投食1噸  據新華社電黑龍江省溼地管理、動物保護以及興凱湖管理等部門1日在中俄界湖興凱湖共同為遷徙的候鳥投食1噸。   記者在現場看到,數十袋稻穀和玉米粒等候鳥喜食的作物被當地保護管理人員扛到興凱湖溼地中,然後同時向溼地中投撒。工作人員撤走不久,就有大雁等候鳥群降落到投食點覓食。
  • 湖南洞庭湖保護區溼地遭出租 候鳥天堂淪為蟹池藕塘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採桑湖,位於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是東洞庭湖的萬畝內湖。這裡曾經碧波萬頃,被稱為「候鳥天堂」,如今卻被當地鎮政府以每年370萬元的價格出租,淪為一片蟹池藕塘,生態系統遭到破壞。  當下,正值挖藕時節,承包商已經向村民喊話,只要肯下湖挖藕,就先預付5000元;而當地政府則派出30多人工作組進村入戶宣傳,不準村民挖藕。
  • 鄱陽湖生態畫卷:候鳥齊飛 千鶴共舞
    2020年11月17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採訪活動走進吳城,一副「湖靜、鳥美、鎮悠、人和」的鄱陽湖生態畫卷在記者面前徐徐展開。據江西官方統計,每年到鄱陽湖越冬的候鳥數量多達60-70萬隻,候鳥種類達310種,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0餘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44種。其中,越冬的白鶴、白鸛群體佔全球總數98%。
  • 東洞庭湖違規出租調查:候鳥天堂何以淪為蟹池藕塘?
    東洞庭湖的萬畝內湖——採桑湖與大湖一堤之隔。這裡是候鳥的棲息地,被譽為「候鳥天堂」。當大湖水位過高淹沒灘涂和草甸時,這裡更是東洞庭湖保護區內的「諾亞方舟」。  然而,被譽為「候鳥天堂」「諾亞方舟」的採桑湖卻以每年370萬元的價格被出租,淪落為種藕、養蟹的「池塘」。  萬畝溼地「命運」為何遭遇突變?這一切背後有著怎樣的利益鏈條?
  • 萬千候鳥為何戀上嶽陽?一張圖片告訴你!
    觀鳥季來到萬千候鳥遷徙盛典豈能錯過?君山公園君山公園位於嶽陽君山島上,植被眾多,風景優美。從公園大門到烏龍尾,到處是蘆葦、灌叢、喬木、茶園和水域灘涂,適合不同的鳥類棲息,林鳥和水鳥均有分布。在這裡可以看到的主要鳥類有雁鴨類、鷺科鳥類和鴴鷸類,林鳥主要有各種鵯、噪鶥、藍鵐等雀形目小鳥。
  • 漁家女孩鄱陽湖畔演繹「人鳥共舞」
    漁家女孩鄱陽湖畔演繹「人鳥共舞」 2017-12-11 13:27:2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卿
  • 鄱陽湖候鳥保護,江西省下真功夫
    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北部,不僅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面積僅次於青海湖的中國第二大湖。另外,鄱陽湖在調節長江水位、涵養水源、改善當地氣候和維護周圍地區生態平衡等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鄱陽湖溼地在國際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個中國第一大淡水湖生態基地也是東亞—澳大利亞遷徙路線上最重要的候鳥越冬地之一,每年到鄱陽湖越冬的鳥類達300多種,數量約60多萬隻。
  • 君山區候鳥天堂:採桑湖鎮
    君山區的候鳥天堂相比較於君山區其他地方而言,採桑湖不僅位置上最接近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的,而且採桑湖境內還擁有採桑湖溼地,如此優越的自然條件使得採桑湖這塊地方能夠最直觀的感受到候鳥成群的壯觀景象作為候鳥天堂,採桑湖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也是愈來愈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場面也成為採桑湖所帶來的第一印象,候鳥也已然成為採桑湖的一張名片。
  • 採桑湖遊步道及觀鳥屋設計方案匯報會召開
    8月25日,我區召開採桑湖遊步道及觀鳥屋設計方案匯報會,區委副書記、區長李勇,副區長龐域建、周志輝及相關單位負責人參加。李勇要求,要以創建採桑湖3A景區為目標,積極做好觀鳥屋、環湖步道、環湖景觀綠化等工作,統籌推進全域旅遊發展。
  • 【嶽陽市】東洞庭湖君山斷面水質達標率91.6%
    東洞庭湖君山斷面水質達標率91.6%  君山區整改環保問題115個  1月4日,嶽陽市君山區錢糧湖鎮銀杯社區10名黨員志願者冒著嚴寒,來到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採桑湖區域的灘涂、堤岸清理白色垃圾。君山區1萬多名黨員自覺守護溼地,已成為當地推進生態環境整治的核心力量。
  • 關注| 每年10萬多隻候鳥來武漢過冬,城中溼地人鳥相安
    對號入座,可以發現我們所處的環境遍布溼地,長江就是最著名的河流溼地,東湖則是美麗的淡水湖泊類溼地。2018年1月22日,一群白琵鷺在府河溼地的灘頭上休息。記者詹松 何曉剛 攝「武漢名副其實是座在溼地上誕生的城市。」
  • 君山的第一場雪 美麗又溫暖!
    小編的朋友圈也被君山雪景刷屏在濠河溼地為保證冬季候鳥有充足的糧食過冬,志願者彭和平頂風冒雪,為可愛的精靈們拋灑玉米,讓他們能溫暖的度過這次寒潮。今年君山的第一場雪雖然在預期中但也給人無數驚喜在美麗的雪景中讓人感動的更是那些給予溫暖的人感謝有你讓寒潮下的君山美麗又溫暖!
  • 【美麗中國長江行】「礦區」變「景區」 大窩社區蝶變記
    5月16日,「美麗中國長江行——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網絡主題活動的媒體記者來到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大窩社區採訪。如今,大窩社區積極通過實施石漠化治理、創新社會治理、轉變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等措施,實現「礦區」變「景區」、「信訪村」變「和諧社區」的巨大轉變。大窩社區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因山形象三隻海豚,這裡被稱作海豚灣,也是當地鄉村旅遊的景點之一。曾經汙染嚴重的一磺廠周圍。大窩社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