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論文寫在脫貧攻堅的大地上
會上,省委宣傳部、省委黨校、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省社科院、省社科聯、貴州大學、貴州師範大學、貴州財經大學、貴州民族大學的專家學者,省主要新聞媒體負責人和參與實地調研的記者,緊緊圍繞「把論文寫在脫貧攻堅的大地上」主題,紛紛表示要深入宣傳解讀省委團結帶領全省幹部群眾決戰脫貧攻堅取得的顯著成就背後的現實邏輯和理論邏輯,為奮力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營造良好的思想理論氛圍。
-
湖南衛視脫貧攻堅主題節目《青春在大地》每周日播出
致敬扶貧青春路湖南衛視脫貧攻堅主題節目《青春在大地》每周日播出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餘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湖南衛視脫貧攻堅主題節目《青春在大地》聚焦精準扶貧,每期節目中分享一位年輕扶貧工作者的故事,展現新時代青年扶貧工作者的青春奉獻,樹立青春榜樣,傳遞時代正能量。據了解,該節目將鄉村採風、舞臺劇表演、訪談互動等形式進行創新融合,接地氣、有喜氣、揚正氣,節目於8月30日起每周日19∶30在湖南衛視播出。
-
湖南衛視脫貧攻堅節目《青春在大地》穩了!
今晚,湖南衛視脫貧攻堅主題節目《青春在大地》正式開播,沒想到首播收視就收穫了多網第一,很多網友表示,沒想到脫貧攻堅主題的節目也能這麼好看!很多年輕觀眾表示第一次看此類型節目就被打動,這不禁讓小編不由自主的為湖南衛視豎起一個大拇指!
-
商洛市科協黨支部與馬爐村黨支部聯合開展「四共」主題活動
近日,商洛市科協黨支部黨員深入包扶村,與龍駒寨街辦馬爐村黨支部黨員幹部聯合開展了「共學全會精神、共過組織生活、共補脫貧短板、共促作風轉變」主題活動,通過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交流心得體會,通報脫貧攻堅情況,促進了互學互鑑,提升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的堅定信念。
-
亮相央視,向脫貧攻堅的來賓榜樣陸寶蘭、汪雲貴學習!
亮相央視,向脫貧攻堅的來賓榜樣陸寶蘭、汪雲貴學習!我市收看節目直播現場。表彰活動現場掌聲此起彼伏,既是對獲獎者的致敬和禮讚,更反映出全國上下凝心聚力脫貧攻堅的信心和決心。
-
重慶:脫貧攻堅的「科技種子」播撒田間
市、區兩級科協通過院長帶醫師、校長帶老師、站長帶農藝師「三長帶三師」進村入戶,解決產業發展的技術難題。依靠專家隊伍的科技支撐,龍駒鎮2017年底引進的汶上蘆花雞生態養殖扶貧產業項目,已形成雞苗孵化、蘆花雞養殖、產品加工等產業鏈,帶動當地群眾戶均年增收2至3萬元。
-
寫在滇西大地上的脫貧攻堅「高校樣本」
在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同濟大學積極發揮人才智力與學科優勢,著力在規劃編制、教育扶智、醫療服務、產業支持等方面精準施策,用實際行動在滇西大地上書寫脫貧攻堅的「高校樣本」。規劃將其縣城定位為縣域的服務中心,不發展大規模工業,集中打造美麗宜居白族特色小城,以旅遊、文化等服務設施建設帶動縣城周邊區域的發展。這種城鎮化路徑避免了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入,將有限的資金用於核心帶動地區和民生項目。在明晰的規劃指引下,校地兩方發揮一張藍圖幹到底的精神,八年間日拱一卒,以滴水石穿的韌勁改變了昔日雲龍縣的落後面貌。
-
把農業科研論文寫在大地上——記山西省農科院原研究員姚建民及其...
新華社太原12月30日電題:把農業科研論文寫在大地上——記山西省農科院原研究員姚建民及其創新團隊新華社記者王飛航隆冬時節,天寒地凍,而在山西省武鄉縣故縣鄉十裡坡村的龍暉種子專業合作社裡,社員們正討論得熱火朝天
-
【特別關注】把科技的「種子」播撒在大地上 淮安為全國地方科協...
【特別關注】把科技的「種子」播撒在大地上 淮安為全國地方科協工作改革探路 2020-12-15 16: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影視|脫貧攻堅主題節目《青春在大地》熱播,許亞軍張雪迎演繹動人...
新快報訊 記者徐紹娜報導 脫貧攻堅主題節目《青春在大地》今晚將在湖南衛視播出第二期。節目中," 青春演繹者 " 許亞軍和張雪迎將攜手演繹一對父女,講述接力扶貧的故事。節目中," 青春演繹者 " 許亞軍和張雪迎來到了臺北村採風,探尋 " 老郭書記 " 和 " 小郭書記 " 的扶貧接力故事。許亞軍和張雪迎從村民們的講述中了解到," 老郭書記 " 來到臺北村之後,根據臺北村地方特色打造了一個又一個精準扶貧產業,給當地居民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臺北村從貧困鄉村走向了集體致富。"
-
浙江省科協與省社科聯聯合設立的「科技文化建設」研究專項開始...
近日,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正式啟動2020年度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對策研究類項目申報工作,浙江省科協和省社科聯聯合開展的「科技文化建設」研究專項位列其中。2018年,省政府副省長高興夫在省科協調研時要求「把浙江打造成全民科技文化省,在全國作示範」。
-
五月螢屏:助力脫貧攻堅成電視節目新風尚
在全球疫情及當前國際國內形勢下,觀眾更加關注本次兩會的電視媒體報導,據「中國視聽大數據」(CVB)系統數據,兩會期間,電視收視觀眾每戶平均收看兩會節目超4小時。同時,5月,多部廣電總局脫貧攻堅重點劇目、多檔脫貧攻堅主題節目在全國衛視頻道播出,充分發揮主流媒體優勢,從不同層次,採用不同形式講述脫貧攻堅生動故事,展示脫貧攻堅輝煌成就,取得良好的收視表現和傳播效果。
-
電視劇《最美的鄉村》——紫塞大地脫貧的生動寫照
電視劇《最美的鄉村》正在央視一套熱播。該劇反映了紫塞大地在黨的脫貧攻堅政策指引下,農村面貌發生的巨大變化。全劇共30集,分為三個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的單元。在電視劇播出之後,不少觀眾都表示被深深地感動了。
-
「論文」寫在大地上 口碑悄立隴畝間—— 畢節市43萬科技人才助力...
目前合作社成員已發展到153個,各項產業風生水起,2016年將實現全村204人的脫貧目標。盧毅是赫章縣「千名科技人員包千村」活動中271名科技人員之一,也是畢節市43萬名活躍在脫貧攻堅戰場上的科技人才代表之一。他們潛心盡力,與百姓共謀發展,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口碑樹立在群眾心間,為全市實施「決戰貧困,提速趕超,同步小康」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凱歌。
-
「推動紅色旅遊高質量發展」特別節目即將播出 聚焦脫貧攻堅
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聯合央視網製作的全媒體財經訪談《雲起》特別節目「推動紅色旅遊高質量發展」,將於12月28日14點,通過央視網、央視影音客戶端、CCTV手機電視、中國網際網路電視等央視網多終端播出;並組建全媒體傳播矩陣,聯合文藝之聲、未來網、光明日報、光明網、中國青年網
-
北京市科協系統2019年統計公報
(四)志願服務 在基層直接為公眾提供科技攻堅、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科技諮詢、科學普及等方面專職科普工作者(科普工作時間佔其全部工作時間60%以上的工作人員)1350人,兼職科普工作者9696人,科技志願者[12]10433人。
-
10家國字號學會「組團」來青,科學家要把論文「寫在青島大地上」
近日,中國科協「科創中國」科技服務團服務青島座談會召開,又有10家「國字號」學會「組團」來到青島,帶著智囊團、科技成果和創新項目,通過籤約合作、會企交流等方式,為青島創新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推動青島科技與經濟融合發展。
-
廣東省體育局到化州楊梅開展脫貧攻堅專題調研
南方網訊 23日上午,省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禹平,二級巡視員王衛東等一行到化州市楊梅鎮開展脫貧攻堅專題調研。化州市楊梅鎮低埇村是省體育局二沙體育訓練中心定點幫扶村。該村共有69戶貧困戶、207人。扶貧工作隊自2016年進駐幫扶以來,聯合各級先後投入4655萬元用於村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產業項目、助學、大病救助及黨建工作。目前,該村按貧困戶脫貧「8項要求」和貧困村脫貧「10項標準」,貧困戶人均收入翻了一番,全村居民收入也接近翻一番。於2019年11月底實現69戶貧困戶全部脫貧,低埇村貧困村摘帽出列。
-
王麗君:將科技論文寫在呼倫貝爾大地上
從普通的農技人員到農業科技專家和帶頭人,她將自己一生所學服務於「三農」,將技術成果展示于田間,將科技論文寫在呼倫貝爾大地上。她就是呼倫貝爾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王麗君。多年來,王麗君帶領團隊針對全市不同時期農業生產的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新技術試驗研究示範、技術集成創新研究,打造綠色高產高效技術模式引領平臺,探索建立「基地+基層農技推广部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企業」鏈條式技術推廣服務模式,為推動全市農業高質量發展、綠色化生產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
一輩子只做一件事 將論文寫在大地上
陳永忠在脫貧攻堅期間,通過油茶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讓一片片高產油茶基地在邵陽大地紮根結果,吸引一大批回鄉創業人員走上了油茶致富的道路。 如今,油茶產業已經成為邵陽縣的支柱產業,累計帶動全縣3萬名貧困群眾實現了脫貧致富。因在油茶科技推廣方面作出的突出貢獻,2019年,陳永忠被授予「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稱號,並獲得國家科技部通報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