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寧四川武勝《盆溪李氏族譜》——李氏文化

2020-12-10 騰訊網

越城嶺北麓,雪峰山東南,夫夷水奔騰,衝擊成盆地;傳說是大禹南巡治水,移山置土而成,賜曰:盆溪(地理坐標:北緯26°15′6″東經110°53′53″)。

南國盆溪,沃野百裡,丹霞著屏,山川秀麗;夫夷江水,西南入境,滋潤兩岸,蘊育生靈;嶺南為界,四季分明,春生萬物,秋藏谷菽;松杉漫嶺,魚米豐盈,物埠舟楫,四方通衢。

盆溪開化甚早,民風淳厚。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祖先在鯉溪石灣裡定居。歷代文臣武將,不絕於書。宋有抗金名將楊再興,追隨嶽飛英勇抗金;明有兩廣總督李敏,幫助鄭和下西洋;清有劉長佑、劉坤一朝廷重臣,首創湘軍,威震江南。以及民國志士接踵,早期共產黨員李芝英跟隨毛澤東鬧革命,愛國志士李義臣組民團抗日,風流人物,閃耀彪柄。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盆溪公社,人民當家作主人。改革開放以來,盆溪的經濟發達,鄉村和諧穩定,百姓安居樂業。

我文標公一世祖,明洪武辛亥年(公元1371年)自湘地全州(明朝時,全州屬湖南)萬鄉坦口,北遷至盆溪河東(肖家灣)老院子定居,配陳氏發家置業,生子發琳。琳衍雄輝、豪立兩房。雄居河東,輝發河西。

標公子嗣,明朝旺,清朝盛,繁衍至清初已有十一、二代;登春字輩兄弟三百多人。在清朝康熙年代,朝廷頒旨,湖、廣百姓填四川。自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起,至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歷經二十年,標公位下,有四十一位登春、芳字輩祖,填川至重慶府江北、合州、銅梁、富順、定遠等地。從此標公的後裔分居兩地,至今315年。居祖地者,何時能見遠去的族親,徙川者何年能回故裡。

315年後,2011年辛卯歲清明,隆海、盛賢夫婦從四川定遠(今武勝縣)回到了祖地盆溪。參加了3月27日舉行的「盆溪李氏文標公第13屆清明會」掛清掃墓。祭拜了文標公、發琳公墳陵。在清明會上,兩地族親代表商議:決定統一合修標公族譜。

西漢司馬遷史記中曰:譜乃家史也,史乃國之譜也,譜不立則昭穆混,淵源懵,不知祖,何異禽獸?315年前,標公家譜一統,顯家族文明,彰先祖和諧。315年的變遷,族裔分居,譜不同碟。而今要一還315年的族史,合譜同版碟,字輩歸本,實現昭穆正、淵源清。

族譜編篡委員會,順應兩地族親要求,調愛族之士,集各房之力,續先人遺緒,補斷章空白,數易其稿,乃成斯譜。在此,向關心支持從事族譜編修族親,謹表敬意與感謝!

新編族譜:運用歷史唯物觀點,遵循歷屆族譜原則,遵守國家法律;以述、傳、圖、表諸形式,廣徵博採,取精用宏,略古詳今,分支脈、分房頭。探本溯源,力求觀點與族史統一,人文性與族情性統一,實為一部家族史書。

文標源自師佑(字穆),師佑源自唐僖宗(李環),僖宗源自唐太宗世明,自世明可追溯至老子李耳(伯陽公)、皋陶、顓頊,源遠流長。有史記載從一世祖利貞公(公元前1070年—公元前992年)至今已有115代(宜或正),歷經3081年族史。

李氏發源地—甘肅隴西,華夏族的圖騰是「龍」,李氏的圖騰是「鳳凰」。是黃河水蘊育了李氏3000多年的生命,是黃河文化造就了李氏3000多年文明。

譜既為先祖創家立業,樹立豐碑,又為當今後嗣提供借鑑,也為後來者留下珍藏。鑑古才知今,繼往為開來;修譜之意,旨在激勵當代,啟迪後世。昭昭穆穆,岌岌惶惶。復興文標公一族文化、文明是我盆溪李氏族人的使命。

李氏第一百一十代、標公第二十代嗣孫、中教高級、新寧解放學校

校長:祖滔(字國正)敬撰

相關焦點

  • 湖南現200百年前族譜 述尖山李氏出自李唐皇室
    湖南現200百年前族譜 述尖山李氏出自李唐皇室 董韌 唐群雄 攝影報導  近日,望城居民李克明、李自恆兩兄弟在整理其叔叔李玉興舊櫃時,無意間發現一套刻印於200多年前嘉慶年間的《尖山李氏宗譜》。專家介紹,據可靠資料證實,尖山李氏來自江西湖茫,而湖茫李氏出自李唐皇室。  家住望城區月亮島街道、64歲的退休教師李克明說,「之前對尖山李氏的歷史不太了解,這次發現的宗譜,讓我對家族的歷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 湖南李氏人才輩出 共有六大族源多由江西漂來
    劉繼德說,除此之外,入湘李氏的另外兩個遷徙源分別是豐城的湖茫和吉水的谷村。「李氏族譜所載的許多始遷祖均出自此,這三處應是湖南李氏的尋根祖地。」本報記者徐海瑞 通訊員曾莉 楊裡 長沙報導  湖南李氏共有六大族源  晨報長沙訊 湖南湖北李氏多出自江西。
  • 河南林州|林州西街李氏族譜
    林州西街李氏族譜【正題名】林州西街李氏族譜【責任者】李修德【撰修時間】2010年本族始祖同林州市橫水鎮鐵爐村李氏始祖李全為兄弟。族譜分八支,傳24世。一支李自新後裔,二支東姚李家廠李首都後裔,三支後寨村李連財後裔,四支東頭村李輔榮後裔,五支後寨村李福後裔,六支、七支、八支。
  • 鶴山客家李氏源流——李氏文化
    今縣屬南坑口、龍眠、橫水、白水帶、雲鄉、雙石各村之李氏同此一系,清初自嶺東而來者也。」為尋宗探源,筆者根據這一線索,搜集了福建和鶴山的客家《李氏族譜》多部,獲得較詳盡的資料。茲據以整理,力求客觀地介紹這一支系李氏輾轉遷到鶴山的過程。李氏溯源    關於李氏起源,資料甚為豐富。
  • 李氏家譜
    (1880)修民國十六年(1927)成都 湖廣館銜大同印刷局鉛印本 一冊 南京大學 四川重慶市圖 註:該族散居湖南、四川等地。2063【河北漢縣】漢邑李氏族譜四卷 (清)李惠蒼等續修 清同洽十二年(1873)刊本 四冊 日本 美國 2064【河北】漢縣李氏族譜五卷 (民國)李維祺修 民國二十年(1931)鉛印本 二冊 河北大學 2065【河北盧龍】李氏家譜二卷首一卷 (清)李廷楨 李國欽等創修 膠捲複製清光緒二十二年
  • 望城驚現兩百年前嘉慶族譜 詳述尖山李氏出自李唐皇室
    李自恆與李克明兄弟倆在查閱210年前清朝嘉慶年間的尖山李氏族譜。星辰在線記者 李勇 攝湖南圖書館文獻研究所所長尋霖介紹,據可考資料證實,尖山李氏出自江西湖茫,湖茫李氏出自李唐皇室。尖山李氏族人分布省內外及全球,後裔近百萬人。據了解,尖山李氏目前省內多分布在湘陰、沅江、南縣、長沙縣、天心區、開福區、湘潭市、湘潭縣等地。江西、貴州、湖北及美國、臺港、紐西蘭均有分布。  這套《尖山李氏宗譜》完成於嘉慶八年(1803年)七月,詳細記敘了尖山李氏的發源、遷徙、分布等方面的信息。
  • 望城驚現清嘉慶族譜 詳述尖山李氏出自李唐皇室
    尖山李氏部分族人在祖寢地合影。李克明向記者介紹,「譜載我尖山李氏始祖思榮公,字定昌,明洪武七年隨父從江西湖茫遷瀏陽,後遷長沙河西尖山。」湖南圖書館文獻研究所所長尋霖介紹,據可考資料證實,尖山李氏出自江西湖茫,湖茫李氏出自李唐皇室。目前,尖山李氏族人分布省內外及全球,後裔近百萬人。
  • 第十屆國際李氏文化高端年會在全國政協禮堂隆重召開
    大會由隴西堂姓氏文化交流中心、中國信陽李氏文化研究會、北京根土國際文化藝術發展中心、《世界李氏通天總譜全書》編纂委員會、李氏網-全球最大姓氏網、李氏文化研究總會、國際李氏文化高端年會組委會、《中華祠堂聖典》編委會、《中華族譜》編纂委員會、《李氏文化》編輯部、《家風》編輯部、江淮書畫院聯合舉辦。中國戲曲學院教授。
  • 隴西李家龍宮:世界最大的李氏族譜收藏中心
    記者日前在隴西縣採訪時了解到,隴西李家龍宮目前已經成為收藏李氏族譜數量最多、史料最全的地方。隴西縣旅遊局副局長馬雲飛介紹,近年來隴西縣有關部門先後在國內聘請了30多位專家學者從事隴西李氏文化史料的搜集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先後編輯出版了《李氏文化研究》專輯9集120多萬字,出版了連環畫《風雲隴西堂》和《龍鍾傳奇》2本2000冊;研發隴西李氏名人紀念冊2套4000餘冊,編纂、整理、修正李氏譜牒724部,使李家龍宮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李氏族譜收藏研究中心。
  • 百家姓氏:《世界李氏族譜全書》總編纂李正老師分享十大修譜感言
    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扈氏文化,傳播扈氏正能量。百家姓氏:《世界李氏族譜全書》總編纂李正老師分享十大修譜感言◈文 | 李正《世界李氏族譜全書》總編纂李正老師《世界李氏族譜全書》《世界李氏族譜全書》族譜封面
  • 鄰水李氏移民信息(2015)
    1103-0103、四川省鄰水縣鼎屏鎮李氏之二祖源籍地:寶慶府邵陽縣(今為寶慶縣)新寧四都癸視靈觀廟王祠下千篡丘入川始祖:正葵、正芳、正惠入川時間:不詳落業屬地:四川省合川縣(現重慶合川)後花園源流字派:添志文廷萬興朝大國正明安先祖李大勳、李國太,世居湖南省寶慶府邵陽縣(今為寶慶縣)新寧四都癸視靈觀廟王祠下千篡丘。
  • 湖北鄂州映山村即將搬遷 李氏家族尋遷居四川宗親
    李氏族譜記載李允其 雍正己酉年遷居四川李允欣 乾隆丁巳年遷居四川建昌(今西昌)隨著時代變遷,他們的後人與湖北鄂州映山村的李姓親人逐漸失去了聯繫……如今,映山村即將搬遷,李氏家族將重修族譜,希望找到數百年前遷居四川的兩位祖輩後人。「映山村搬到四川的李姓鄉親,我們一直沒忘記你們,你們在哪兒?
  • 四川李氏家族
    李氏控制的川軍5、6兩師均為劉伯承元帥舊部,參加過抗日戰爭,抗戰後國內混戰等多次戰事,據說也曾秘密的支持桂系參加對越戰爭。  李氏家族的三弟李士己是個商人,一直在四川老家瀘州發展家族祖上傳下的川菜館,在後來的一次偶然機遇中救了一個從德國來中國採訪的戰地記者,沒想到的是,那記者竟然是德國最大的兵工廠克虜伯公司的繼承人,克虜伯·阿魯西·萊得曼。
  • 李氏入閩
    宋季,其洪之孫、宏禮次子小七由雙峰上村徙於泉州永春縣。明洪武初年,小七裔孫祖友卜居官林鄉,為官林始祖。其後裔於官林繁衍生息,漸為當地望族。官林鄉舊屬福建永春縣九十都,今名獅峰。江王十五世孫以下,其遷徙更廣,肇基更頻,概不贅述。縱觀江王宗系,枝繁葉茂,瓜瓞綿綿。其後裔,不但遍布八閩,而且遠播寰宇。
  • 李氏家譜大全,李家人必看!【來源+字輩+祖訓+郡望+遷徙】
    李氏家譜序言 李姓,中原姓氏之一,世界第一大姓。中國人口9500萬,全球人口總規模超過1.2億。在中國,湖南、四川、重慶是第一大姓,河南是中國李姓的第一大省。古隴西,即今甘肅臨洮,為李氏重要發源地。在臺灣地區、朝鮮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見姓氏,在朝鮮李姓為第二大姓。 為區別其他同音姓,常說「十八子李」或「木子李」。
  • 追本溯源李氏同根,李氏各宗祠、香火堂族群宗傳!
    長子李遊任袁州刺史,遊有七子,成為江西宜春西平堂七大房,子孫遍及江西、福建、湖南、湖北。遊長子李服為避黃巢之亂率家族部分成員徙居廬陵(吉安),李遊五世孫李唐在後唐年間(927年)定居吉州(吉安市)吉水縣盤谷村(今盤谷鎮),李唐玄孫裡州徙遷福建寧化縣治平鄉下坪村,子永毓後移居淮土鳳山赤嶺。鳳山華光廟是田背李氏最早家廟,其後山有三座祖墳。
  • 蘆苞李氏宗祠:百年古祠堂,文化新陣地
    李氏宗祠的黃瓦筒灰瓦面。 李氏宗祠紀念的是李氏先祖李羅生。據《李氏族譜》記載,宋末年間,李氏二世光質公攜家人遷居南村李坑村安居。 李氏宗祠除祠堂+文化內容外,還增設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志願者服務平臺、文化服務平臺、教育服務平臺等,供村民學習培訓之用。
  • 歷時三月續族譜 傳承文化尋根歷史
    華龍網訊(通訊員 白鳳英 田意獻) 「續修族譜,除了讓族人找到自己的祖宗輩分外,還可讓失散在外的族人通過族譜尋到自己的根。」日前,酉陽縣大溪鎮大溪村1組的李澤華捧著新修的李氏純公後裔四十班輩字錄草稿,高興地告訴筆者,「今年底,我們新修的李氏純公後裔族譜就可以定稿了!」    據了解,續修這份族譜前後共花了三個多月時間。
  • 東龍李氏上祠第十一修譜發譜慶典
    東龍李氏上祠理事會會長、東龍李氏上祠十一修譜總管 李科生寧都縣李氏文化研究會、寧都縣李氏宗親聯誼會會長 李成峰據江西寧都琳池李大四郎墓碑及《寧都隴西李氏九修族譜》載:基祖李大四郎,號子魚,先世熙煦避世亂,由中原南徙撫州赤南門,子魚敕封御史大夫,於唐朝後期從撫州赤南門遷寧都清泰鄉琳池定居,已傳四十多代。長子李孟威後裔第十三世李海郎遷寧都石上湖圳口。次子李孟烈於唐末移居寧都東山壩。《古下仕登伯彬隆侃房譜》載:李德輔(生於北宋乾德二年甲子歲)從撫州赤南門遊教虔寧,遂成家焉,為寧都古下始祖。
  • 湖南李氏字輩·字派大全更新(2.19)
    祁陽李氏:千道志諱文,萬理尚國洪,春三正大光,明克本有成   湖南桂東(西平派字輩):(唐):廿八徙古酃,忠邦及元廷,天錫英公厚,仲國繼仁敬(上自李晟公始每字一輩);(明清 ):仕正高遴選,均舉惟斯文,齋廷時煥發,朝楚作良臣,應會春秋榜,聯科定顯名,書香承祖烈,經濟紹前勳……;   湖南桂東城南李氏字輩排行: 隴郡源流遠,忠武肇西平;谷村分節振,洵成慶一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