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驚現清嘉慶族譜 詳述尖山李氏出自李唐皇室

2021-01-10 長沙新聞網

尖山李氏部分族人齊聚谷山鵝公嶺下。(資料圖片)星辰記者 李勇攝

尖山李氏部分族人齊聚谷山鵝公嶺下商量修譜事宜。(資料圖片)星辰記者 李勇攝

尖山李氏部分族人在祖寢地合影。(資料圖片)星辰記者 李勇攝

  星辰在線-長沙新聞網1月15日訊(記者 李勇)望城區月亮島街道李克明、李自恆兄弟倆近日在整理舊櫃時,無意發現一套刻印於清嘉慶年間的《尖山李氏宗譜》。他們仔細翻閱了這套祖上傳下來的線裝家譜,共23冊,雖然紙張泛黃幾近破爛,但字跡清晰可辨。李克明向記者介紹,「譜載我尖山李氏始祖思榮公,字定昌,明洪武七年隨父從江西湖茫遷瀏陽,後遷長沙河西尖山。」湖南圖書館文獻研究所所長尋霖介紹,據可考資料證實,尖山李氏出自江西湖茫,湖茫李氏出自李唐皇室。目前,尖山李氏族人分布省內外及全球,後裔近百萬人。

  宗譜祖寢展今朝子孫繁盛

  族譜,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歷史傳承和文化積澱,流淌著割捨不斷的血緣關係,是炎黃子孫根脈相連、生生不息的歷史見證。這套嘉慶八年的《尖山李氏宗譜》,載錄了這族人的緣始與榮光。「尖山距湘江十數裡許,如笏如圭秀出天表,為長沙省會文明之應星,而吾族環居其旁,故號尖山李氏。溯自初祖思榮公明初由豫章徙居於茲垂三百餘年矣。」這套《尖山李氏宗譜》完成於嘉慶八年(1803年)七月,裡面詳細記敘了尖山李氏的發源、遷徙、分布等方面的信息。

  據李自恆、李克明發現的家譜記載,尖山李氏始祖思榮公(李定昌),系「唐高祖皇帝三十二傳苗裔也原籍隴西」,明洪武三年(1370年)出生於江西樂安縣藥師衝,始遷湖南瀏陽(與金竹衝李氏、膏田李氏、拍荊李氏同出一宗);後徙長沙河西竹子衝。思榮公於明正統十一年(1446年)正月初二去世,葬屋門首;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改葬馬公塘(現雷鋒大道旁)。谷山寺千年香桂浸潤,丁字灣萬年麻石託鋪。2012年初,李家祖寢之地面臨城市開發,族人移遷祖墓至祖山望城區星城鎮金甲村(現月亮島街道戴公廟村)谷山茅塘衝鵝公嶺之陽乾山巽向。

  踏上谷山的二百多級臺階,就到了尖山李氏祖寢佳地。這裡,安臥著自思榮公及其後的11代先祖。立於旁邊的石刻記錄了此次遷移及族人捐資修建事宜。

  尖山李氏族人中,出類拔萃者不少,其中近者以李篁仙聞名。李篁仙(1825-1894)原名壽蓉,字夢瑩,號天影庵居士,望城縣杉木橋人,系譚嗣同嶽父,為曾國藩幕僚。清鹹豐丙辰(1856年)進士,授戶部主事,轉江漢關道及蕪湖道,封榮祿大夫。他善詩文,尤工聯語,被譽為「長沙才子」,是清末湖南六大聯語家之一,著有《天影庵詩集》、《天影庵聯語》、《離騷音韻》。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歷次革命或戰爭中,尖山李氏同樣名人輩出。

相關焦點

  • 望城驚現兩百年前嘉慶族譜 詳述尖山李氏出自李唐皇室
    李自恆與李克明兄弟倆在查閱210年前清朝嘉慶年間的尖山李氏族譜。星辰在線記者 李勇 攝星辰在線記者 李勇 攝  星辰在線-長沙新聞網1月15日訊(記者 鄧婷 李勇)望城區月亮島街道李自恆、李克明兄弟倆近日整理舊櫃時,無意發現一套刻印於210年前清朝嘉慶年間的《尖山李氏宗譜》。他們翻閱這套祖上傳下來的線裝家譜,共23冊,紙張泛黃幾近破爛,但字跡清晰可辨。
  • 湖南現200百年前族譜 述尖山李氏出自李唐皇室
    湖南現200百年前族譜 述尖山李氏出自李唐皇室 董韌 唐群雄 攝影報導  近日,望城居民李克明、李自恆兩兄弟在整理其叔叔李玉興舊櫃時,無意間發現一套刻印於200多年前嘉慶年間的《尖山李氏宗譜》。專家介紹,據可靠資料證實,尖山李氏來自江西湖茫,而湖茫李氏出自李唐皇室。  家住望城區月亮島街道、64歲的退休教師李克明說,「之前對尖山李氏的歷史不太了解,這次發現的宗譜,讓我對家族的歷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 長沙兩兄弟整理家中,意外發現200年前族譜,祖上竟是開國皇帝
    哥哥叫李克明,弟弟叫李自恆,哥哥之前一直是老師,如今已經退休在家,所以沒事兒就想著收拾一下家裡面的東西,把沒用的都扔掉,叫來弟弟一起,結果就發現了《尖山李氏族譜》,看起來很是陳舊
  • 詩仙李白故鄉,出了幾十個皇帝,李唐皇室和趙宋皇室都出自這裡
    隴西是隴西李氏的興起之地,李淵和李世民是隴西李氏子孫,雖然他們的出生地和工作地點都不在隴西,但是他們都老老實實認隴西為故鄉。古代的隴西是一個郡,所轄區域在今天的甘肅省東部。今天的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就是隴西李氏的發祥地。古代的隴西跟今天的隴西不是一碼事,古代隴西地域廣闊,治所在狄道(今天的甘肅臨洮縣)。李唐皇室是隴西狄道人,所以他們的故裡在今天的甘肅臨洮縣。
  • 李唐皇帝原來是趙將李牧的後人!
    關於李牧,人們都知道他是「戰國四大名將」,是趙國的柱石,卻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後裔十分顯赫,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世家大族之一,其家族中不少宰相,甚至連李唐皇帝也是李牧的後裔。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其實李牧還是千年望族「趙郡李氏」的開基始祖!說到這可能有些讀者會感到疑惑,按照史書的記載,李唐王朝明明出自「隴西李氏」,如《舊唐書》明確記載「姓李氏,諱淵。其先隴西狄道人,涼武昭王皓七代孫也」。
  • 李氏家譜
    2058【全國】李氏近房宗譜不分卷 (清)李長申重修 清嘉慶十六年(1811)刻本 一冊 北圖(三部) 科圖 歷史所 人民大學 中央民院 吉林大學 日本 美國 註:該族原棣漢軍正藍旗,散居遼寧、北京等地。
  • 河南林州|林州西街李氏族譜
    林州西街李氏族譜【正題名】林州西街李氏族譜【責任者】李修德【撰修時間】2010年本族始祖同林州市橫水鎮鐵爐村李氏始祖李全為兄弟。族譜分八支,傳24世。一支李自新後裔,二支東姚李家廠李首都後裔,三支後寨村李連財後裔,四支東頭村李輔榮後裔,五支後寨村李福後裔,六支、七支、八支。
  • 湖南新寧四川武勝《盆溪李氏族譜》——李氏文化
    參加了3月27日舉行的「盆溪李氏文標公第13屆清明會」掛清掃墓。祭拜了文標公、發琳公墳陵。在清明會上,兩地族親代表商議:決定統一合修標公族譜。 西漢司馬遷史記中曰:譜乃家史也,史乃國之譜也,譜不立則昭穆混,淵源懵,不知祖,何異禽獸?315年前,標公家譜一統,顯家族文明,彰先祖和諧。315年的變遷,族裔分居,譜不同碟。
  • 漢朝劉氏家族:一本破舊的族譜,究竟是哪個家族?
    在漢朝時期有個劉氏家族,在唐朝時期的李氏家族。然而有許多精通漢朝歷史的人都聽說過一句話,現如今我們用白話文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說「不是劉氏家族統治的王朝,天下都不得太平」,這讓鞏固家族統治有了最有利最直接的保障。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現如今已傳承千年。人們對於家族觀念非常重視的儒家思想也在世間廣為流傳。然而如何治理天下的皇室成員們也是傳承了儒家思想。
  • 趙郡李氏與唐文化高端論壇在隆堯舉辦 揭秘隆堯與李唐王朝淵源
    12月17日、18日,趙郡李氏與唐文化高端論壇在隆堯舉辦,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等30餘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知名學者60餘人,縱論趙郡李氏對唐文化的貢獻。經過兩天研討,專家學者一致認為,隆堯是李唐王朝的發祥地,是李唐先祖的誕生地,是趙郡李氏的祖籍所在。    現場:專家認為隆堯是李唐王朝發祥地    12月17日上午,趙郡李氏與唐文化高端論壇在隆堯開幕。
  • 湖南李氏人才輩出 共有六大族源多由江西漂來
    劉繼德說,除此之外,入湘李氏的另外兩個遷徙源分別是豐城的湖茫和吉水的谷村。「李氏族譜所載的許多始遷祖均出自此,這三處應是湖南李氏的尋根祖地。」本報記者徐海瑞 通訊員曾莉 楊裡 長沙報導  湖南李氏共有六大族源  晨報長沙訊 湖南湖北李氏多出自江西。
  • 隴西李家龍宮:世界最大的李氏族譜收藏中心
    記者日前在隴西縣採訪時了解到,隴西李家龍宮目前已經成為收藏李氏族譜數量最多、史料最全的地方。隴西縣旅遊局副局長馬雲飛介紹,近年來隴西縣有關部門先後在國內聘請了30多位專家學者從事隴西李氏文化史料的搜集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先後編輯出版了《李氏文化研究》專輯9集120多萬字,出版了連環畫《風雲隴西堂》和《龍鍾傳奇》2本2000冊;研發隴西李氏名人紀念冊2套4000餘冊,編纂、整理、修正李氏譜牒724部,使李家龍宮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李氏族譜收藏研究中心。
  • 大譜師:清朝康熙年間臺灣知縣李中素之《李氏族譜》
    湖北麻城《李氏族譜》八卷首二卷終一卷又附《支譜》四卷,李介宣、李敬臣等纂修,民國三十四年木活字本,十八冊 麻城位於湖北省東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別山中段南麓
  • 百家姓氏:《世界李氏族譜全書》總編纂李正老師分享十大修譜感言
    百家姓氏:《世界李氏族譜全書》總編纂李正老師分享十大修譜感言◈文 | 李正《世界李氏族譜全書》總編纂李正老師《世界李氏族譜全書》《世界李氏族譜全書》族譜封面修譜感言之三每每捧閱族譜,無不心存敬畏。
  • 一朝文官祖,兩代帝王師的名門保定高陽李氏出自承德灤平小興州
    高陽李氏是保定有名的名門望族,被崇禎皇帝賜喻「一朝文官祖,兩代帝王師」。清代大臣李鴻藻又成為一代帝師,名噪一時。根據高陽龐口李氏古族譜和古碑銘記載,李氏始祖平福公是小興州移民。很多人認為,小興州在山西省,是洪洞縣的一個村,但是尋根問祖的人們從沒有人能夠在山西找到那個夢寐以求的根祖聖地,那個李家人世代相傳的小興州到底在哪裡?
  • 驚現「義門陳」最完整族譜
    在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驚現「義門陳氏」最完整族譜《上杭陳氏梅山公一脈宗譜》民國五年由當時舉人陳煃主編修訂,時任知上杭縣事古蒲楊在春作序。一套33卷共25本。這本完整的族譜最有價值的地方不僅僅是因為完整記錄與反映了「義門陳」的興衰變遷,如義門碑記,義門家法33條,百犬同槽,當朝皇帝為義門陳下的聖旨。更在於這本族譜裡面,有很多名家所作譜序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