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秋泥:警惕「公務員聘任制」煮成了「夾生飯」
按照我國現行幹部任用制度,公務員職務的任用方式有三種,即選任制、委任制和聘任制。目前,全國有多個省份先後試行了公務員聘任制,與此同時,諸如「招人難」「跳槽熱」「零淘汰」等問題也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公務員聘任制是如何運行的,遭遇哪些困境?記者在貴州和深圳進行了實地探訪。(7月7日光明網)
公務員是國家管理與社會治理中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擔負著具體行使公共權力,履行政府職能的使命。公務員聘任制,也不是個新鮮的話題。2006年施行的公務員法明確了選任制、委任制和聘任制,作為公職取得的三種基本類型。第一個吃螃蟹的是深圳市,據悉深圳市在聘的聘任制公務員已超過1500人,成為深圳乃至全國最早的聘任制公務員。
公務員聘任制,之所以仍然是一個公眾話題,仍然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家對它有爭議、有質疑、有期待。
眾所周知,能進不能出、能上不能下,還有用人成本高卻效率低,一直是中國公務員制度的弊端。而公務員聘任制被宣揚得最多的好處,就是它可以打破「鐵飯碗」,可望形成激勵機制和流動機制。長期僵化的官僚體制,好不容易有了些許革新,因此被稱之為貫徹公平、公正、公開原則,選賢任能的大膽創新。
誰也不能否認,實行動態管理的聘任制可以改變官場的生態,可以推進公務員人事管理制度的建設。但是我們必須承認,聘任制公務員與傳統的、正式的、終身制的公務員的待遇是二元的,工資待遇是雙軌的,目前有關地方新招聘的公務員也還有終身制與聘任制之分。如果說「老人老辦法」是歷史造成的,為何新人也還有兩種辦法?
如果真正運用市場機制對公務員人事制度進行改革,真正建立起完善的聘任制管理體系,而不是僅僅作為終身制的補充,或者不過是政府用人的一種臨時性的招聘活動,這種二元的雙軌制將來必須並軌,起碼把大多數公務員都納入聘任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是反其道而行之,若干年後讓聘任制「轉正」。
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機制還涉及聘任制的設計和操作。無論是聘任公務員的範圍、條件、程序,還是聘任公務員的工資福利待遇乃至人事爭議的仲裁及司法救濟等,都需要相應的規範和監督機制。個別單位以聘任公務員為名,實際上為某些領導任人唯親大開後門,公務員聘任制淪為某些領導的個人僱員制就是深刻的教訓。
公務員聘任制的另一個關鍵詞是行政效率,是激勵效應。根據近兩年一些地方試行情況來看,聘任制的公務員大多從事較專業、較複雜、較艱巨的工作,而那些崗位職責不清、任職條件不明確的終身制公務員則可以做一些相對輕鬆的事,甚至還是一杯清茶,一張報紙的工作狀態。如果是這樣,聘任制就沒有起到預期的提高整體公務員積極性的作用。所謂聘任制先進的行政效能,也就只能成為官場的黑色幽默。
說到底,「公務員聘任制」的本質是要將剛性的身份保障轉化為彈性的績效評估,讓公務員真正成為一種人力資源,提供更有效的公共服務。倘若沒有嚴格的問責與淘汰機制,「聘任制」恐怕並無多大意義,最終淪為「夾生飯」。
稿源:荊楚網
(來源:荊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