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百億國企的高管多是「85後」引起諸多質疑。12月12日,臨淄區國有資產管理局曬出了高管團隊的薪資和家庭背景資料。
此前,澎湃新聞報導,淄博市臨淄區公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簡稱臨淄公有資產公司)總資產達121.31億元,9名董監高人員中最大年齡是34歲,最小的26歲。
12月12日,面對包括澎湃新聞在內的多家媒體,臨淄區國有資產管理局負責人提供了臨淄公有資產公司管理團隊的人員選拔、薪資報酬和社會關係等原始檔案材料。
檔案資料顯示,臨淄公有資產公司委託臨淄區人社局組織考試,公開招聘員工。包括1988年出生的董事長張海港在內的高管團隊,最低月薪2903.40元,最高月薪5387.16元,他們的父母多為農民、退休教師和醫院職工等。
當地一位政府官員說:「其實80後已經不年輕了,他們到了可以承擔一定責任的年齡。」
一,高管團隊5人出身農村
2018年10月,臨淄公有資產公司披露了《2018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募集說明書》,這份說明書記錄了該公司高管團隊的年齡普遍為「85後」。
面對網上有關中權力尋租的質疑,臨淄區國有資產管理局提供了臨淄公有資產公司高管團隊的檔案資料。
檔案資料顯示,董事長、總經理張海港出生於1988年10月,大專學歷。其父母均為臨淄區敬仲鎮農民,其妻為醫院護士。
2014年1月,張海港入職臨淄公有資產公司,歷任財務部項目助理、項目經理,試用期月薪1300元。2018年,作為公司董事長,張海港(實發)月薪3388.44元。
與他一樣出身農村的高管包括董事郭宏坤、監事高玉玲和財務負責人龔群。其他幾名高管中,其父母職業多為個體戶或企事業單位職員。在高管團隊中,擁有研究生學歷的龔群月薪最高,5387.16元。
臨淄區國有資產管理局路淑濱副局長說:「研究生學歷作為特殊人才引進,前三年每月享受2000元的政府補貼。」
因為薪資待遇低,近年多名員工辭職,包括董監高團隊中的兩名高管。2018年9月,30歲的財務負責人龔群考上事業單位後離職。10月,1992年出生的董事陳名洋辭職,前往證券公司工作。
作為這次新聞事件當事人,臨淄公有資產公司董事長張海港對澎湃新聞記者說:「平常我以為這僅僅是工作,默默做了3年,現在突然在網上就火了,成了被質疑的對象。」
在被問及當下心情時,張海港說,這幾天連續接到親朋好友的電話問候。「壓力當然有,但公眾的質疑是正常的,對臨淄公有資產公司來說,當務之急是澄清事實,我就把這次新聞事件當成一次免費宣傳推廣。」
他特別對網絡標題裡的「娃娃高管」表示不滿,「我都30歲了,現在是兩個孩子的爸爸。」
二,為何出現如此年輕管理層:禁止官員兼職新政,臨淄組織3次考試錄取49人
澎湃新聞此前報導,2015年11月,臨淄公有資產公司董監高團隊曾有一次「集體換血」。
在這次「大換血」之前,臨淄公有資產公司的董事會至少有5名成員,分別是董事長王守國,董事兼總經理路新民,董事王奐甫、彭延水、張益年。多人都在政府任職,其中「60後」王守國歷任臨淄區財政局副局長,臨淄區朱臺鎮黨委書記,臨淄區財政局局長等職。
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這起國企高層輪換並非個案,多個地方同時出現類似情況。它源自中央關於國企市場化變革的硬性要求。
2013年10月19日,中組部發文要求進一步規範黨政領導幹部在企業兼職(任職)問題。(詳見中組發[2013]18號文。)
這份文件第一條規定,現職和不擔任現職但未辦理退(離)休手續的黨政領導幹部不得在企業兼職(任職)。它於次年傳達至各地市政府,並在各省(自治區)得到不同程度的執行。
在任職政府部門和任職企業之間,絕大多數人往往選擇政府部門。為此,很多任職國企的官員回到政府部門。
臨淄區國有資產管理局副局長路淑濱說,國企管理層年輕化,並不是腐敗問題,它更深層次折射的是國企市場化改革難題。作為融資類平臺,臨淄公有資產公司不是生產單位,不需要大量員工,但需要專門的財務人才,這是張海港他們能進管理層的原因。
路淑濱說:「這些涉及地方基建和民生的國企,我們不能一改了之。有些不是我們這個層級政府能變革的,但我們必須做好自己應該做好的,盡最大努力摸索著往前走,包括用公開招考的形式選拔技術人員。」
檔案資料顯示,2016年2月,2016年9月和2017年4月,臨淄公有資產公司委託臨淄區人社局,先後組織了3次公開考試,面向全社會選拔員工。
在這3次考試中,共有162人報名,最終錄取了49人,其中本科畢業生41人、研究生8人。
三、2018年上半年淨利潤3871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臨淄公有資產公司總資產達121.31億元,在臨淄區內負責組織實施土地開發整理、基礎設施和配套功能開發等業務。
路淑濱說,國企管理層的基本職責是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但作為公益性國企,承擔著公共服務職能,不能過多追求贏利。「臨淄公有資產公司75%以上的業務帶有公益性,這就決定了我們的許多業務是微利。」
他在提及淄博天潤供水有限公司(臨淄公有資產公司子公司)時說,這家公司主營業務為臨淄區集中式供水,承擔著重要的民生和社會責任,所以公司水價16年不變。「但供水公司的電力、人工成本卻是逐年增加的。」
捲入輿論漩渦後,作為臨淄公有資產公司負責人,張海港近日忙於解釋臨淄公有資產公司的經營現狀。他說,儘管子公司因收入受季節性影響,顯示半年虧損,但臨淄公有資產公司整體是贏利的。
「目前各子公司在建項目多、投資大,但隨著各在建項目的建成達產後,將產生持續穩定的收入,全年利潤指標將有很大提升。」
臨淄公有資產公司提供的財務報表顯示,截至2018年6月底,母公司總資產1134744萬元,總負債523252萬元,淨資產665699萬元。合併子公司報表後,總資產1319969萬元,總負債654270萬元,營業收入48276萬元,淨利潤3871萬元。
內容來源:澎湃新聞
記者:王去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