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7月13日山東能源與兗礦集團、山東高速與齊魯交通集團官宣聯合重組後,山東省屬企業重組整合又有新動作。7月15日下午,省國資委在濟南召開部分省屬一級企業整合工作部署會議。新時報記者從山東省國資委獲悉,此次重組涉及國泰租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泰租賃」)、上海齊魯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齊魯」)、深圳市東華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東華」)、齊魯股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齊魯股權」)、山東省鹽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鹽業」)等5戶企業。
根據省委、省政府審議通過的重組整合方案,國泰租賃成為山東國惠全資子公司,上海齊魯成為發展投資的全資子公司,深圳東華由發展投資履行出資人職責,齊魯股權、山東鹽業的領導班子和黨組織關係分別交由中泰證券黨委、山東國惠黨委管理。
大股東變身「掌門」
國泰租賃成為山東國惠全資子公司
按照此次重組辦法,山東省國資委將持有的國泰租賃33.33%的國有產權及享有的權益無償劃轉至山東國惠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國惠」),國泰租賃成為山東國惠的全資子公司。山東鹽業的領導班子和黨組織關係交由山東國惠黨委管理。
公開信息顯示,山東國惠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1月,是由山東省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公司。目前,其黨委書記、董事長為尹鵬。該公司定位於省級國有資本運營平臺和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省級服務平臺公司,在省國資委授權下實施國有產權重組併購、託管經營、市值管理、不良資產處置等業務,「金融服務+股權投資+高新產業培育+資產管理+實業運營」已成為其五大業務板塊。
此次將國泰租賃與山東鹽業收入「麾下」,並非偶然,其實,山東國惠早已是這兩家國企的大股東。
資料顯示,國泰租賃成立於2007年2月,由新礦集團、山東新礦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山東華源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註冊資本30億元,2012年3月劃歸省國資委直接管理,是省屬企業中以融資租賃為主業的企業。
新時報記者梳理發現,早在2018年3月,歷經3次股權轉讓,山東國惠接替新礦集團成為國泰租賃控股股東,股權轉讓後,山東國惠持有國泰租賃66.67%國有產權,實際控制人不變,仍為山東省國資委。此次重組後,山東國惠所持國泰租賃產權就達100%,成為實際控制人。
無獨有偶,山東國惠也已是山東鹽業的大股東。山東鹽業官網顯示,該公司於2009年10月從原山東省鹽業總公司整體改制成立,截至2013年底,資產總額達43.44億元,年營業收入45.6億元。其連續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鹽業協會評為「中國輕工業鹽業十強企業」,綜合排名列第三位。2019年1月,魯銀投資以13.3億元現金從山東產權交易中心摘牌取得山東省鹽業集團持有的9家涉鹽企業控股權,山東鹽業下屬鹽業資產全部併入魯銀投資,而山東國惠是魯銀投資大股東。
山東國惠發布的2019年度財務等重大信息公告中提到,2019年度納入山東國惠合併報表範圍企業戶數113戶,較上年增加31戶。在其列出的納入合併範圍的二級子企業名單裡,國泰租賃、魯銀投資、山東鹽業赫然在列。
該公告還提到,山東國惠已持有20餘戶省屬企業20%國有股權,截至2019年底註冊資本300.5億元,資產總額1198億元,資產負債率35.31%。
根據此前省屬國企發布的年報,2019年,山東國惠營收83.52億元;國泰租賃營收26.50億元,資產總額達249.87億。雖然山東鹽業營收並未公布,此次重組後,山東國惠未來營收或有望過百億。
按照發展目標,山東國惠要努力打造「省內領先、國內知名」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公司,在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助力全省新舊動能轉換中發揮先鋒示範作用。
營收雖高利潤卻低
上海齊魯成為發展投資全資子公司
按照重組方案,山東省國資委、山東國惠、省社保基金理事會將分別持有的上海齊魯70%、20%、10%國有產權及享有的權益無償劃轉至發展投資,上海齊魯成為發展投資的全資子公司。按照產權關係調整理順深圳東華的管理體制,省國資委不再按省屬一級企業進行管理,深圳東華由發展投資履行出資人職責。
公開信息顯示,發展投資是山東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管功能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2015年12月掛牌運營,註冊資本80億元,突出重大基礎設施、特色金融、戰略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四個重點投資方向,高效發揮國有資本戰略引導作用,有力促進全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2019年其納入合併範圍的公司共26家,其中二級單位9家,三級及以下單位16家。該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為孟雷, 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為郭曉東。
此次重組到發展投資的上海齊魯和深圳東華,兩家企業較為相似,都是山東在省外城市的「窗口」企業。巧合的是,兩家企業2019年度年報所顯示的淨利潤相同,均為0.22億元。
上海齊魯成立於1992年,是山東省人民政府發起設立,是促進山東、上海兩地經濟交流合作的在滬「窗口」企業。深圳東華成立於1988年,是山東省人民政府在深圳經濟特區設立的「窗口」企業。
此前發布的省屬國企2019年年報顯示,發展投資資產總額247.83億,上海齊魯資產總額10.43億元,深圳東華5.53億元。
此次重組,上海齊魯成為發展投資的子公司,有意思的是,從2019年年報來看,發展投資營收只有3.09億元,上海齊魯營收達28.28億元,遠高於發展投資。不過,從利潤來看,發展投資的利潤總額達4.94億元高於營收,這其中投資收益高達4.25億元,2019年其淨利潤為4.48億元。
反觀上海齊魯,雖然其營收高,但淨利潤只有0.22億元。深圳東華成為2019年省屬國企中為數不多利潤下滑的企業,2019年其營收為1.72億元,同比下降7.47%,淨利潤同比下降34.56%。
業務相近
中泰證券早已控股齊魯股權
根據此次重組方案,山東省國資委不再按省屬一級企業對齊魯股權進行管理,齊魯股權的領導班子和黨組織關係交由中泰證券黨委管理。
從業務來看,中泰證券與齊魯股權相近。成立於2010年12月的齊魯股權,作為國內重要的股權交易市場,主要為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股權(債權)登記轉讓和上市培育孵化等服務。中泰證券則發展成為集證券、基金、期貨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證券控股集團,致力於為客戶提供證券代理買賣、資產重組、融資融券等全方位的專業化證券投、融資服務。其官網顯示,齊魯股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已是其控股企業。
2019年年報顯示,中泰證券資產總額1466.13億元,營收97.09億元,增長38.20%,淨利潤22.94億元,同比增長114.37%。從營收來看,中泰證券距離衝擊百億已不遠。
重組只是啟動,不是結束
採訪中,山東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省屬一級國企重組現在是啟動,不是結束。
7月13日,山東能源集團與兗礦集團官宣整合重組後,當天下午,出任新山東能源集團董事長的李希勇在領導幹部會議上表示,接下來,將成立聯合重組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要先期啟動研究制定方案、分步聯合辦公、開展調查研究「三項工作」,穩步實施組織、管理、產業、資源、人員、市場「六大整合」,有效促進文化、感情「兩個融合」,確保聯合重組工作高標準、高質量完成。
在2019年年報中,山東國惠在提到未來發展可能面對的風險時提出,財務費用高位運行、整合發展亟待突破、安全生產壓力較大、人才儲備與改革發展需求還有差距等問題。
其在年報中提出,公司成立時間短、底子薄、自有資金不足,且承擔收購魯銀投資、國泰租賃、山東鹽業涉鹽資產等較多平臺功能任務,融資數額巨大,財務費用較高,2019年僅本部財務費用近6億元。所屬企業80%以上通過行政命令劃轉而來,企業管理模式和企業文化各異,難以充分發揮相互支撐、協同融合效應,且部分企業自身體量規模小,歷史遺留問題較多,自我生存發展的能力不足,亟待進一步整合剝離。
雖然面臨風險,但山東攻堅國企改革的決心十足。在今年3月17日召開的全省「重點工作攻堅年」動員大會上提出,推動國有資本加快向「十強」產業、優勢企業、核心主業「集結」,力爭用三年時間,將省屬國企數量整合重組壓減三成以上,資產效益提高三成以上。
在7月15日召開的部分省屬一級企業整合工作部署會議上,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斌表示,此次對5戶省屬一級企業進行重組整合、調整管理體制,有利於按產權關係進一步理順省屬企業的管理體制,解決資源配置不合理問題,推動企業做強做優做大。要深入推進國企「倒計時」改革,持續優化業務布局,抓好生產經營,不斷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