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之大,大在城市規模,也大在人文環境。從廣義角度來說,宏大的人文環境促成了城市進程;從狹義角度來說,城市進程加速,也讓人文環境更加富有內涵。武漢的人文環境特點,可以總結出一個「吃」字,吃在武漢,胃口大開,吃出了全新境界。武漢的美食分為本土美食和外來美食,其中尤其以麵食較為突出,比如曾經有一家最風光的麵食店,它主推牛肉麵,曾經風靡大街小巷,基本上有人的地方就能看到他們的門店,在巔峰時期,它甚至可以pk到熱乾麵,它就是新農牛肉麵。
最風光麵食店,凡有街道處都有新農店。說起新農牛肉麵,相信很多生活在武漢的朋友都有所體會,這個品牌的面它既特指一種具體的加了牛肉的面,也泛指開在大街小巷的麵館。新農在前幾年非常火爆,以至於經營它的連鎖都要找好關係,而這個品牌的店鋪似乎開起來也很盲目,只要是有街道的地方,它都能頑強生存下來。大面積開分店的原動力當然是源自它的麵食品質,實際上對於這樣單純的因素,很少有顧客能夠有免疫力的,最風光的時候,新農面在哪怕是武漢郊區也能開上幾家,讓人嘆服。
巔峰時期Pk熱乾麵,成為面中霸主。巔峰時期的新農,擁有霸主一樣的地位,在武漢熱乾麵的江湖裡殺出一條血路。大家都知道,熱乾麵的江湖地位從來沒有被撼動的可能,但這個新農,卻可以在眾多熱乾麵的圍剿之下生存,確實令人驚訝。具體來比較兩者優劣,熱乾麵優勢在於無品牌有名氣,是大而廣的存在,大部分人吃熱乾麵也很少看品牌,街邊任何一家熱乾麵,一定有它的獨特的品質之道。相反,新農揚長避短,開多店鋪,統一門面,居然也能進一步饞食熱乾麵市場,而熱愛嘗鮮的吃貨們也樂於去嘗試。以至於,在巔峰期,新農麵館前也需要排隊就餐。
來源於武漢這個地方,實際味道被神化。不管說新農的面有多獨特的口味,它實際上還就是一碗牛肉麵,且是來源於武漢蔡甸的一個小眾品牌。新農的崛起,與其說是得益於一碗牛肉,還不如說是正好戳中了吃貨們愛嘗鮮的飲食習慣。首先,新農牛肉麵湯麵的特性和熱乾麵完全不同;其次,在經營之初,新農的品質和分量確實厚道,憑藉這些優勢,新農崛起迅速。可說到底,新農的牛肉麵經過口碑傳播,必然也會產生高峰和低谷,而恰巧,似乎他們沒有把握好,後期的牛肉麵製作遠遠比不上初期的水準,一切都是被神化罷了。
實際上,武漢的麵食市場巨大,第一梯隊便是熱乾麵這樣的無敵霸主,之後才能算上湯麵、炒麵什麼的,細分之下,也確實曾經誕生過一些品牌,但他們都先後消失在江湖。麵食崛起,除了康師傅等快消品領域因為先天不足,無法發力之外,實際上任何一家品牌麵食,只要從終端門店做起,都有彎道超車的可能,新農不會是第一家,也不會是最後一家。新農的成功來源於品質優勝,它的沉寂也是因為在品質上懈怠。
作為一位在武漢生活多年的人,對於新農這樣的品牌自然不會錯過,小編還記得,在新農最火的2012年前後,無論是漢陽的鐘家村還是武昌的街道口,漢口的航空路,甚至漢口北的盤龍城,都看到了新農的門店。這些門店的裝修,有的是用複合材料做的門頭,高端大氣,有的用一張噴繪釘上去也能正常營業。那時候的新農最火的是牛肉麵,用一個定製的紙碗,上面畫了一頭牛,然後一碗麵下來,首先是香味撲鼻,牛肉的分量也很足,是滷牛肉,煮得很有嚼勁。但客觀來說,牛肉麵的整體口感,屬於合格,但肯定沒有達到趨之若鶩的程度。
新農牛肉麵的調料很多,感覺調料佔了主要,而牛肉和面反而成了配角。那時候吃一碗新農面,要排很長時間的隊伍,對於時間充足的人來說是一種享受,但對於小編這樣的人來講,確實排不起啊。後來新農熱度退了以後,小編也去吃過幾次,味道仍然沒有太多變化,後來乾脆就沒有刻意去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