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上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投入使用及義務教育三科統編教材全覆蓋工作情況。
一起到現場看看↓↓↓
語文
普通高中《語文》全套教材共5冊,其中必修教材分上、下2冊,選擇性必修教材分上、中、下3冊。
一、編寫思路
教材編寫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突出正確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注重發揮語文課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功能,強化綜合性、實踐性,著力提升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一是統籌安排教材內容,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按照「整體設計,自然滲透」的思路,精心選擇課文,設計學習任務。在選文標準上,選取導向正面、文質兼美、深淺適宜,具有經典性和時代性的文章,積極弘揚正能量。在選文結構上,統籌安排各類選文比例,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防止文化虛無主義。
二是創新教材體例設計,以人文主題和學習任務群雙線組織單元。教材以培養學生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責任擔當」為核心,細化出「偉大的復興」「使命與抱負」「青春激揚」等若干人文主題,作為單元組合和內容選擇的一條重要線索,發揮語文教材的鑄魂培元作用。以課程標準規定的12個學習任務群作為另一條線索,將其分解為若干學習專題,構成28個學習單元,落實語文素養的各項培養要求。
特別要說明的是,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在必修上冊以「勞動光榮」為主題專設一個單元,選取謳歌勞動人民、勞動模範、勞動精神的課文,引導學生了解和繼承中華民族熱愛勞動的優良傳統,樹立勞動光榮、勞動偉大、勞動崇高、勞動美麗的觀念。
三是強化語文實踐活動,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圍繞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以深度閱讀、讀寫結合為指向,靈活設計「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學習活動。改變過去常見的以單向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思路,注意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促進語文教與學方式的轉變。
二、編寫體例
必修教材每冊 8 個單元,覆蓋 7 個學習任務群;選擇性必修教材每冊 4 個單元,覆蓋 6 個學習任務群。另外,教材設計了 4個獨立的「古詩詞誦讀」版塊。
28 個單元中,22 個單元以課文為核心構建,基本欄目包括單元導語、選文、學習提示、單元學習任務(選擇性必修教材稱為「單元研習任務」)。單元導語提綱挈領地說明單元人文主題、選文情況、核心學習任務及學習目標。學習提示設置於課文後,重在激發閱讀興趣,提示學習重難點,提供閱讀方法和策略。單元學習(研習)任務實行結構化設計,引導學生開展各種體驗性和探究性實踐活動,綜合提升語文素養。教材將寫作任務融入單元學習任務中,讀寫結合,發揮課文的範文作用,讀什麼寫什麼, 解決讀寫分離的問題。
教材還有 2 個整本書閱讀單元和 4 個活動類單元。這些單元以一體化設計的學習任務為核心,帶動整本書的閱讀或實踐活動的開展。
三、重點學習內容
0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教材精選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名篇,注重題材的多樣性和體裁的覆蓋面,從古風、民歌、絕句、律詩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魏晉辭賦到唐宋明清古文,從文言小說到白話小說,均有呈現。共選入古代詩文67篇(首),佔全部選文數(136篇/首)的49.3%。其中古詩詞33首,古文34篇。
02
革命文化
教材選取反映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作品,謳歌革命領袖的豐功偉績,讚頌革命英雄人物事跡,凸顯革命理論文章的指導價值,激發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的情感。其中,有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改造我們的學習》等5篇(首)文章,魯迅《拿來主義》《記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還有《長徵勝利萬歲》《大戰中的插曲》《百合花》等多篇作品。
03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教材注重選取反映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的作品。這些課文,有的反映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展現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如《哦,香雪》;有的謳歌時代楷模,讚頌自力更生、執著探索、忘我奉獻的寶貴精神,如《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青蒿素:人類徵服疾病的一小步》;有的反映黨在新時期的理論探索,體現出理論對實踐的巨大指導作用,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04
國外優秀文化
教材也選入了十多篇外國文學文化經典作品,有《復活》《百年孤獨》《哈姆雷特》《致雲雀》等。對於這類作品的選取,重視文學性和思想性的統一,注意引導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進行分析,發展批判性思維,增強文化理解能力,提升文化鑑別力。
下面來看看部分教材目錄
↓↓↓
語文必修上冊
第一單元
1 沁園春·長沙/毛澤東若
2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郭沫
紅燭/聞一多
*俄日朵雪峰之側/昌耀
*致雲雀/雪萊
3 百合花/茹志鵑
*哦,香雪/鐵凝
單元學習任務
第二單元
4 喜看稻菽千重浪
——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沈英甲
*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林為民
*「探界者」鍾揚/葉雨婷
5 以工匠精神鵰琢時代品質/李斌
6 芣苢/《詩經·周南》
文氏外孫入村收麥/蘇轍
單元學習任務
第三單元
7 短歌行/曹操
*歸園田居(其一)/陶淵明
8 夢遊天姥吟留別/李白
登高/杜甫
*琵琶行並序/白居易
9 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聲聲慢(尋尋覓覓)/李清照
單元學習任務
第四單元
家鄉文化生活
學習活動
一 記錄家鄉的人和物
二 家鄉文化生活現狀調查
三 參與家鄉文化建設
第五單元
整本書閱讀
《鄉土中國》
第六單元
10 勸學/《荀子》
*師說/韓愈
11 反對黨八股(節選)/毛澤東
12 拿來主義/魯迅
13*讀書:目的和前提/黑塞
*上圖書館/王佐良
單元學習任務
第七單元
14 故都的秋/鬱達夫
*荷塘月色/朱自清
15 我與地壇(節選)/史鐵生
16赤壁賦/蘇軾
*登泰山記/姚鼐
單元學習任務
第八單元
詞彙積累與詞語解釋
學習活動
一 豐富詞語積累
二 把握古今詞義的聯繫與區別
三 詞義的辨析和詞語的使用
古詩詞誦讀
靜女/《詩經·邶風》
涉江採芙蓉/《古詩十九首》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
鵲橋仙(纖雲弄巧)/秦觀
歷史
普通高中《歷史》全套教材共5冊,其中必修教材分《中外歷史綱要》上下2冊,選擇性必修教材分《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經濟與社會生活》和《文化交流與傳播》3冊。
一、編寫思路
教材編寫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唯物史觀,充分反映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和趨勢,引導學生增強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增強民族自豪感、歷史使命感,更加堅定「四個自信」。
一是精選史實、史論結合,將正確的思想導向和價值判斷融入歷史敘述和評判中。教材以唯物史觀為指導,精選基本的、重要的史實,對人類歷史發展進行科學闡釋,引導學生認清歷史發展規律,全面正確地看待歷史與現實,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傳承民族氣節,崇尚英雄氣概,自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和文化虛無主義。
二是通史與專題史結合,多維度呈現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必修2冊教材按通史的體例編纂,以時序為基本框架,展現人類社會從古至今、從分散到整體、五種社會形態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歷程,使學生認識人類歷史演變的基本脈絡。選擇性必修3冊教材採用專題史的形式編纂,呈現中外歷史上的重要內容,各專題內具體內容則依照時序進行表述。
三是合理設置欄目,全面落實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要求。教材圍繞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5個核心素養,總體安排、各有側重地進行內容和欄目設計。通過正文、歷史圖片、地圖、欄目及問題探究與學習拓展,既體現歷史知識的學習,又強化歷史思維的訓練,使學生在初中歷史學習的基礎上循序漸進,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二、編寫體例
教材每課以正文為主體,輔以一些功能性欄目。其中,「單元導語」概述本單元所涉及的主要歷史內容和學習要求,「導入圖(語)」生動、簡潔地引出本課要講述的內容,「學習聚焦」提示學習重點,「史料閱讀」簡要補充拓展相關文獻材料,「歷史縱橫」對重大歷史事件、人物等作進一步補充、擴展,「思考點/學思之窗」強化學生對正文涉及內容的思考,「探究與拓展」重在提升學生對相關材料、問題的綜合分析能力。此外,每冊教材各設一節活動課。
三、重點學習內容
01
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
教材內容涵蓋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包含的核心思想理念、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共涉及歷史文化名人100餘位,思想、科技、文學、法律等著作80餘部,四大發明、天文曆法、醫學、數學、農學、地理學、水利工程等重大發明創造50餘項,書畫、音樂舞蹈、雕塑、器物等藝術作品40餘件,引導學生形成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樹立正確的文化觀。
02
中國人民170多年鬥爭史和中國共產黨90多年奮鬥史
必修上冊介紹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反抗侵略、謀求民族獨立的歷史,展現了近代中國不同階層救亡圖存的努力和鬥爭,講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史實,重點介紹了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過程中提出的重要戰略方針、召開的重要會議、發生的重大事件、取得的重大勝利和湧現的英雄人物等,突出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引導學生認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必然。
03
國家主權、海洋意識教育
教材以史實為依託,講述西藏、新疆、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南海諸島等作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歷史淵源,增強學生維護國家統一和國家主權安全的意識,形成正確的國家觀。
04
民族團結進步教育
教材講述了各民族在我國歷史上交往交流交融從而形成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的歷史,介紹了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文化觀和歷史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下面來看看部分教材目錄
↓↓↓
歷史必修
中外歷史綱要(上)
第一單元
從中華文明起源到
秦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
第1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 2
第2課 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 9
第3課 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 14
第4課 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 20
第二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
第5課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 26
第6課 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 32
第7課 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新 38
第8課 三國至隋唐的文化 42
第三單元
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並立與元朝的統一
第9課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 49
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治 54
第11課 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 60
第12課 遼宋夏金元的文化 66
第四單元
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
第13課 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 72
第14課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 77
第15課 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 83
第五單元
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
第16課 兩次鴉片戰爭 90
第17課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 95
第18課 挽救民族危亡的鬥爭 102
第六單元
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第19課 辛亥革命 108
第20課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 113
第七單元
中國共產黨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
第21課 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120
第22課 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和中國共產黨開闢革命新道路 126
第八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
第23課 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 133
第24課 全民族浴血奮戰與抗日戰爭的勝利139
第25課 人民解放戰爭 147
第九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
第26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155
第27課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162
第十單元
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第28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闢與發展 169
第29課 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 175
活動課
家國情懷與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演進 183
附錄 186
思想政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全套教材共7冊,其中必修教材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與社會》《政治與法治》《哲學與文化》4冊,選擇性必修教材分《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法律與生活》《邏輯與思維》3冊。
一、編寫思路
教材編寫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突出思想政治課程的關鍵作用,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引導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堅定「四個自信」,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一是貫穿一條主線: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教材立足歷史視角、國際視野,從理論和實踐兩個維度,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系統講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和精神實質,讓學生理解為何、如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
二是合理設計結構:整體構建、分塊安排教材內容。必修4冊教材採取總分方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總覽和基礎,讓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和發展有總體了解;《經濟與社會》《政治與法治》《哲學與文化》分領域進行深入闡釋,讓學生具體理解如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選擇性必修3冊教材則重在培養學生用全球視野認識人類社會發展大勢,用法律手段處理日常問題,用科學思維探索認識世界。
三是創新呈現方式:增強教材的針對性、可讀性。教材編寫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注重選取與學生生活相關的案例、材料,便於學生結合實踐理解理論問題、利用理論解決實際困惑,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有機統一起來。著力改進教與學的方式,通過活動與正文相互嵌套、問題情境創設、綜合探究活動設計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高實踐能力。
二、編寫體例
教材設置單元導語、課導語、正文、穿插於正文中的各種欄目、綜合探究。基本欄目有探究與分享、相關連結、專家點評、名人名言、名詞點擊等5種類型。部分教材設置了體現本冊特點的欄目,例如,必修4設計「閱讀與思考」,選擇性必修3設計「示例評析」。這些欄目和正文相互配合,形成一個整體,從不同角度展開內容。
為突出綜合性和實踐性,教材設置了「綜合探究」內容,必修1共有2個,其他各冊教材每個單元有1個。「綜合探究」通過創設豐富多樣的情境,讓學生採用多種形式圍繞議題,綜合運用相關學科知識和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三、重點學習內容
01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新形勢下如何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作出的新的科學回答,不僅為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提供了行動指南,而且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具有重要的世界歷史意義。
整套教材系統講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經濟、政治、法治、文化、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外交、黨的建設等各方面詳細闡述。重在引導學生系統、深入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幫助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在理解中貫徹新思想,在感悟中建設新時代。
02
法治教育
制度建設是依法治國的基礎,法治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保障。教材法治教育的重點是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自信,幫助學生理解依法治國的歷史必然性、制度優越性、人民獲得感,增強法治意識,自覺做到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必修3《政治與法治》教材系統講述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選擇性必修2《法律與生活》介紹了民事權利和義務,以及與學生未來密切相關的婚姻家庭、就業創業、社會爭議解決等方面的法律內容。
0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教育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中,蘊藏著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和砥礪奮進的動力。教材注重讓學生從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中汲取養分,從理論和實踐上深刻認識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為學生人生奮鬥與建設國家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動力,增強精神認同。
教材系統講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起源、特點和當代價值等,重點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代表人物、核心觀點、重要思想。採取「春風化雨」的方式,講述毛澤東、周恩來等革命領袖,李大釗等革命先烈,董存瑞等革命英雄,集中闡述革命文化,講述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的「紅船精神」、長徵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同時,教材以「國家安全與核心利益」為議題,設計綜合探究,闡釋「國家安全,人人有責」,講述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內容和意義,培養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意識。
下面來看看部分教材目錄
↓↓↓
思想政治必修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第一課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
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
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 1
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 11
第二課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20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25
第三課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偉大的改革開放 3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 35
第四課
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41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46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55
綜合探究一
回看走過的路 比較別人的路 遠眺前行的路 62
綜合探究二
方向決定道路 道路決定命運 67
思想與政治必修2
經濟與社會
第一單元
基本經濟制度與經濟體制
第一課 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2
公有制為主體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2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 8
第二課 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4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14
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21
綜合探究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6
第二單元
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
第三課 我國的經濟發展 32
堅持新發展理念 32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38
第四課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 44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 44
我國的社會保障 50
綜合探究 踐行社會責任 促進社會進步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