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地區現極端嚴寒天氣 各國科學家解讀不一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第二看臺

  最近,極端嚴寒天氣成為了世界性的共同話題。一張張照片令人觸目驚心:義大利威尼斯結冰的河流,瑞士日內瓦湖畔冰凍的汽車,日本滿天的飛雪....。.對於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出現的嚴冬,各國科學家從不同角度給出了說法。

  中國科學家:北極冷空氣導致嚴冬天氣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陸龍驊對極寒天氣給出的解釋是:今年北極「濤動」指數呈現負值,即北極地區比北極以外地區的氣壓高,北極地區的冷空氣因此擴散到北極以外地區,導致歐洲和東亞各地出現嚴寒天氣。

  然而,對未來的氣候變化走向,氣象專家們則分歧很大,出現了地球「繼續變暖」和「進入小冰河期」兩種截然不同的判斷。對此,記者採訪到的權威氣象專家們也談了自己的看法。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王啟禕等不少氣象專家認為,當前歐亞地區出現的極寒天氣並不意味著全球氣候變暖趨勢發生變化。相反,全球變暖正是引起此次極寒天氣的深層次原因。王啟禕說,由於全球升溫,特別是北極升溫顯著,北極海冰融化造成北極高度場升高,才導致近期北極冷空氣向中高緯度地區擴散。

  王啟禕表示,考察全球變暖的時間尺度,不能只看幾年的時間,至少要看30年平均的變化。「從1971年到2000年,我們看到全球變暖是確定的,大概每十年升高0.19攝氏度,但是氣溫的上升軌跡不會是一條直線,而是波動式上升,中間也會出現偶爾個別地區短期內變冷的時候」。專家們認為,此次歐亞極寒天氣就屬於個別偶發現象,不能成為判斷長期氣候變冷的風向標。

  世界氣象組織:歐亞寒潮源於北極濤動變化

  世界氣象組織7日在日內瓦發布的消息說,根據成員氣象組織提供的信息,近期歐亞大陸部分中緯度地區出現的寒冷天氣與北極地區大氣環流現象——「北極濤動」的變化密切相關。

  通常,北極地區冬季受低氣壓系統支配,而中緯度地區受高氣壓支配。此時,北極濤動處於正位相,限制了極地冷空氣向南擴展。但世界氣象組織表示,近一段時間以來,北極濤動處於負位相,導致冷空氣南侵至歐亞大陸中緯度地區,而暖空氣則北上北極地區,出現「南寒北暖」局面。

  受此影響,歐洲地區近期持續低溫。拉脫維亞、白俄羅斯、波蘭、烏克蘭等國出現零下30攝氏度的低溫,俄羅斯北部部分地區氣溫一度降至零下37攝氏度。德國東部不少地區氣溫降至零下20攝氏度以下,西歐一些地區則出現零下10至15攝氏度的低溫。此外,東亞北部和中亞大部分地區氣溫也較常年偏低。

  與之相反的是,北大西洋、冰島至北極地區氣溫偏高。位於北冰洋的斯瓦爾巴群島近期連續出現零上5攝氏度的氣溫,高於地中海沿岸的米蘭和伊斯坦堡等地。北美地區氣溫也較常年偏高。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類似現象在過去10年中曾數次發生,歐洲在2009年至2010年的冬季就經歷了類似的寒潮天氣。

  日機構:拉尼娜現象等綜合原因致日本嚴寒

  對於目前侵襲日本的寒潮成因,日本氣象廳認為,這裡既有西伯利亞高壓的影響,也有拉尼娜現象的幹擾。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認為,氣候變暖導致北極地區海冰減少,也間接導致了嚴寒。

  日本氣象廳日前指出,日本及其附近從去年12月後半期開始,就受到西伯利亞高壓的影響,持續處於冬季型氣壓支配下。此外,拉尼娜現象也加劇了寒潮的嚴重程度。

  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變冷的現象。日本氣象廳說,受拉尼娜現象影響,菲律賓周邊海域的水溫反而上升,大氣變暖,大氣對流活動增強,從西向東的偏西風——「副熱帶急流」被向北擠壓,緩慢行進。同時,本來應該位於高緯度的另一股偏西風「極鋒急流」大幅向南行進。在日本附近上空,兩股偏西風合流,吸引北極周邊的寒潮南下,從北方和西方覆蓋日本。自1月23日起,日本一直受其強烈影響。

  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的報告則揭示了另一個強烈製冷的原因。該機構指出,氣候變暖使北極圈內巴倫支海的海冰減少,造成低氣壓北移,西伯利亞高壓範圍擴大,形成強冷空氣掃過日本,使日本進入嚴冬。

相關焦點

  • 極端天氣頻現!美東海岸極寒天氣肆虐 澳大利亞卻遭熱浪襲擊突破47...
    美國東海岸陷入「封凍」,澳大利亞卻成了一個大烤爐——氣溫高達華氏攝氏度117度,是80年以來最熱天氣。2018年初,這是南北半球兩端迎來的首波極端天氣。美東海岸遭遇極寒天氣 氣溫驟降近億人受凍美國東北部本周氣溫驟降。
  • 極寒天氣肆虐美國中西部地區
    隨著極端嚴寒天氣的到來,全美各地的學校紛紛停課。預計中部地區數十萬名中小學生課程受到影響,在伊利諾伊、俄亥俄等災情比較嚴重的地區,學校複課時間仍未確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將芝加哥稱為「此次寒冷天氣的中心」,該市氣溫甚至比南極部分地區還冷。
  • 全球多地經歷罕見高溫!專家解讀極端天氣為何頻發
    央視網消息:今年入夏以來,酷熱、山火、熱浪……各種極端天氣在全球頻繁出現。近日,全球多地出現罕見高溫,多地遭受高溫炙烤、甚至引發災情。地球似乎發燒了。全球多地經歷罕見高溫除了亞洲,在歐洲、非洲、北美等全球多地都在經歷罕見高溫天氣。下面就讓我們通過世界氣象組織近日發布的最新報告,藉助數據,直觀地了解今年世界各地的反常氣候。在北歐,氣溫比往年同期高出3到6℃。其中,挪威和芬蘭17號的最高氣溫均已突破33℃,挪威18號的最低氣溫也高達25.2℃。
  • 全國入冬以來42個地方出現極端低溫天氣(圖)
    強寒流導致北京降溫  北京這次大幅度降溫也屬於北半球強寒天氣。  1月下旬以來,寒流橫掃歐亞大陸,導致多國交通癱瘓,學校和政府機構關閉。  截至目前,歐洲地區已有超過260人因嚴寒天氣死亡。日本今冬大雪迄今已至少奪去63人生命。
  • 歐洲各國極端天氣持續 挪威最低氣溫-41℃
    中新網1月7日電 綜合媒體報導,1月7日歐洲各國極端天氣持續,交通幾近癱瘓,民眾生活極為不便。挪威氣溫降至零下41度的極低溫,義大利暴雨不斷致使河水猛漲,而法國有3人因大雪引發的交通事故喪生。目前英國近半個國家的領土都處在冰雪封鎖之下。
  • 各地近期頻現極端天氣 專家解讀成因
    近期,各地頻現 暴雨、冰雹、沙塵、大雪等極端天氣狀況,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脅。本網獨家專訪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軍、中央氣象臺強天氣預報中心高工張濤,解讀這一輪強對流天氣的成因、特點及影響。
  • 極端天氣肆虐 各國出招迎戰
    中新社北京7月9日電 題:極端天氣肆虐 各國出招迎戰  中新社記者 肖欣  全球多國近來遭遇極端天氣:洪水肆虐歐亞,奪去數百人生命,百萬人失去家園;而亞洲、北美部分地區經受高溫炙烤,應戰旱情帶來的缺水斷電和糧食危機。
  • 北半球冰封,南半球酷暑:極端天氣為何集中登場?
    中新網1月10日電(卞磊)「我在北半球瑟瑟發抖,你在南半球大汗淋漓」,近來地球兩頭冰火兩重天的模式,讓遭受極端天氣肆虐的民眾叫苦不迭。撒哈拉沙漠飄起了大雪,「炸彈氣旋」在美國東海岸上移動;同時,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多地現極端高溫,雪梨氣溫創79年來最高……這個冬天不平靜。  瑟瑟發抖!
  • 歐洲多地遭遇嚴寒天氣
    &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北京2月26日電 綜合消息:近日,歐洲多國遭遇低溫嚴寒天氣,多地降雪,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出行受到影響。波蘭國家安全中心的數據顯示,本月24日以來,該國已有兩人死於嚴寒,11月以來的冬季死亡人數已增至48人。&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當地時間2月26日,義大利羅馬迎來大雪。歐洲多個地區受來自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寒潮吹襲,氣溫驟降。
  • 美國科德角海域遭遇極端嚴寒天氣 上百隻海龜被凍死
    據《每日郵報》報導,美國麻薩諸塞州科德角海域近期遭遇極端嚴寒天氣,導致173隻海龜被凍死。 鮑勃說,這些可憐的動物被發現時,四肢被凍得僵硬,好像生命最後一刻還在試圖遊泳,據稱被發現的絕大多數海龜是世界上最瀕臨滅絕的海龜種類。
  • 這個冬天為何冷——專家詳解嚴寒天氣
    新華社記者武巍攝     這個冬季,嚴寒成了歐亞許多國家的噩夢,在曾經普遍被認為全球變暖的背景下,為何會出現讓人「意外」的嚴寒天氣?「新華視點」記者約請權威專家進行了解讀。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納利斯4日在日內瓦表示,當前席捲歐洲的嚴寒天氣是西伯利亞高壓氣團造成的。他說,西伯利亞高壓氣團阻礙了暖空氣西進,導致歐洲地區溫度驟降。過去數日,來自北方的冷空氣與來自地中海的暖溼氣流在東南歐上空交匯,從而給該地區帶來大量降雪。
  • 歐洲等地遭遇極端嚴寒天氣 烏克蘭最低達-40℃
    進入2月以來,歐洲等地遭遇極端嚴寒天氣,烏克蘭等地最低氣溫零下40℃。截至2月9日,低溫已造成歐洲400多人死亡。近日,本報記者分別採訪了義大利、烏克蘭、英國的普通人家,探訪了暴雪天氣中的歐洲生活。
  • 中國北方大部降溫明顯 極端天氣發生可能性增大
    千年極寒不來 極端天氣仍有  「千年極寒」說從科學上講是站不住腳的,不過,在全球變暖的情況下,極端天氣發生的可能性在增大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帥蓉 實習記者秦逸發自北京 「天氣真冷,聽說今年冬天特別冷,比去年還冷。」由於最近冷空氣「扎堆」造訪,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降溫明顯,內蒙古、黑龍江等地已經有雪花飄落。
  • 歐洲多地遭遇極端高溫天氣 北極圈內現32攝氏度高溫
    歐洲多地遭遇極端高溫天氣 北極圈內現32攝氏度高溫 2018-08-04 04:29:29來源:人民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氣候變化致極端天氣 今年北半球春季會更早
    解讀過去這個冬天北半球多個地區出現極端天氣,氣象專家認為,與氣候變化不無關聯。專家進一步預測,今年北半球春季會比往年更早到來,一些地區可能出現春季洪水等自然災害。因暖而寒「關注全球問題科學家聯盟」1日舉行電視電話會商,總結北半球這個冬天出現的一系列「瘋狂天氣」。
  • 歐洲極端天氣增加與大氣急流變動有關
    新華社北京1月15日電 美國科學家分析了近300年來北大西洋大氣急流的位置後發現,20世紀60年代以來該急流偏離通常位置的情況增多,這可能是同期歐洲極端天氣增加的重要原因。  大氣急流是環繞地球流動的持續氣流,能對氣候產生重要影響。
  • 多國年初遭遇極端天氣
    進入2019年僅僅一個多月,極端天氣已席捲世界多國並造成嚴重影響。暴風雪、洪水、海冰消融、極端高溫……氣候變化再次引發廣泛擔憂。  據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最新報告稱,隨著南極和北極的冰蓋繼續融化,2019年全球各地的極端天氣事件可能會更多且更加嚴重。
  • 面對極端天氣,各國城市準備好了嗎?
    當然,比起紐約其它某些地區居民出行情況要好多了。暴雪過後近一周,他們還沒見過一輛掃雪車。有報導稱,有位白血病患者因路況原因耽誤了治療,還有一位臨產孕婦在送去醫院途中,竟暴堵3個小時。因暴雪造成不便而引發牢騷很快轉為對滿街垃圾的抱怨。當地電視新聞頻道報導了在有些飯館門前堆滿了如此多的垃圾袋,唐人街也是如此景象,嚇得遊客和當地居民都望而卻步。
  • 2019年極端天氣已席捲全球!
    雜多縣處於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園區,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有著非常高的生態價值,被看作中國乃至世界的瑰寶。鳥瞰瀾滄江源頭雜多秀美風光除了被譽為「雪豹之鄉」,這裡還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巖羊,以及珍稀野生動物白唇鹿等物種的重要棲息地,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最豐富和集中的地區之一。
  • 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現 天氣君為何變成「暴脾氣」
    ,約百人死亡,800多人受傷。6月,我國多地進入主汛期,局地強對流天氣頻發,常常伴隨短時強降水、雷電、大風、冰雹、龍捲風等。氣象專家分析江蘇鹽城極端天氣背後的成因認為,6月22日至23日,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北抬,其西側低層有南亞季風和南海季風匯合北上,向江蘇北部地區持續輸送水汽和熱量;與此同時,東北冷渦後部一股較強的冷空氣南下,並逐漸影響江蘇北部。受冷空氣和西南暖溼氣流共同影響,蘇皖北部大氣層結不穩定狀態持續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