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知名的倉儲機器人:阿里京東誰更強?

2020-12-14 快科技

雷鋒網正在啟動「新智造成長榜2017」評選活動,對人工智慧與機器人行業進行大規模報導、梳理和調研,並聯合數十家著名投資機構根據這些創新公司的技術實力、商業能力和成長性進行深度評選,最終從多個領域分別選出一些極具潛力成長性的創新公司。

這是雷鋒網新智造關於倉儲機器人的第三篇文章,在前兩篇中,都分別對亞馬遜的Kiva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介紹,的確,要想談論倉儲機器人這個話題,就絕不能繞過Kiva,是Kiva的出現,才引發了倉儲機器人的「革命」,從而推動了倉儲機器人的快速發展。

在上一篇報導中,雷鋒網新智造盤點了國外的倉儲機器人知名玩家,這些玩家大都是Kiva紅火之後才成立的,反觀國內,情況也差不多,在Kiva之前,國內做智能倉儲機器人的企業屈指可數。

而在Kiva成名後,這個領域在國內的發展也快速升溫,根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目前已知正在生產或正在開發的倉儲機器人企業最少有30多家,而且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長中。

今天,雷鋒網新智造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國內倉儲機器人的知名玩家們。

電商巨頭

倉儲機器人主要應用場景就是倉庫,而倉庫是電商的核心部分之一,所以國內的大電商肯定不會放過倉儲機器人崛起這個風口。

阿里

倉儲機器人對電商來說是件寶貝,所以像阿里這樣的電商巨頭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早在2015年,阿里就在天貓超市天津倉庫布局了一款倉儲機器人——曹操。之所以取名為曹操,據說是取自俗語「說曹操,曹操就到」,寓意該機器人讓倉儲分揀、管理更快,更高效。

曹操整體有半米多高,跟一般的AGV機器人差不多大,可承重50公斤,速度可達到2米/秒。該機器人接到訂單後,可以迅速定位出商品在倉庫分布的位置,並且規劃最優撿貨路徑,揀完貨後會自動把貨物送到打包臺,減少倉管人員的步行距離,大大增加了倉庫分揀打包的效率。

據悉,曹操的整個系統都由阿里自主研發,造價高達上百萬,在2015年,這個價格差不多能在倉庫中部署一條完整的傳送帶線路,可見阿里對機器人的重視。

京東

對於京東這樣主打自營的大電商來說,倉儲機器人更顯得重要。

去年10月,京東位於北京亦莊總部附近的物流實驗室開放參觀,京東也在此向外界公布了他們倉儲機器人系統的最新進展。

相對來說,京東的倉儲機器人系統盤子鋪得更大一些,其中包括了搬運機器人、貨架穿梭車、分揀機器人等等。

從這次展示來看,京東也有類似Kiva的AGV搬運機器人,利用地上貼著的二維碼來導航,用來搬運貨物。另外,京東還使用了六軸機械臂來進行貨物的分揀。在分揀過程中,京東使用了視覺識別的技術,分揀前,貨物會先進入一個黑箱中進行識別,然後機械臂再按照貨物的不同品類進行分揀。

據悉,該機械臂每小時可以完成3600次分揀,幾乎可以說是每秒一個。通過AGV智慧機器人和機械臂的配合,對貨物安排和分揀的效率提升可不是一星半點。

除了這兩款機器人,京東倉庫中還安排了其他的一些配套設施(比如定製貨架等等),相對來說,在自主倉庫管理這塊做得比較全面。

初創企業

隨著Kiva的流行,國內外倉儲機器人初創公司雨後春筍般出現,其中有兩家極具代表性,這兩家公司都拿到了巨額融資,目前發展狀況可觀。

Geek+ 

你在Google或百度搜索「阿里+倉儲機器人」,你會發現,出現的結果中並非只有上文所說的曹操機器人,還有一個名為「貨到人」的倉儲機器人隊伍,在位於天津的阿里菜鳥倉庫中工作。該機器人是由國內倉儲機器人企業北京極智嘉科技有限公司(Geek+)研發的。

Geek+成立於2015年2月,最早就是以阿里倉庫應用出道,其主要產品就是智慧機器人揀選系統,該系統通可過移動機器人搬運貨架實現「貨到人」揀選,揀選人員只需根據顯示屏和電子標籤的提示,從指定貨位揀取相應數量的商品放入訂單箱即可,減少了之前「人到貨」所用的時間。

Geek+的機器人產品已經升級到了第四代,目前已在天貓超市、唯品會等國內多家主流電商的倉庫實現商用,根據此前媒體的數據顯示,應用Geek+機器人系統的電商倉庫中,目前單個分區的機器人數量最多達到50臺,日出貨能力超過20000件,總覆蓋面積已經超過30000平方米。算是國內倉儲機器人比較領先的。

在資本方面,Geek+也發展極快,2016年5月,他們拿到了火山石資本和高榕資本的5000萬人民幣A輪融資,隨後一年不到,今年3月,又敲定了A+輪,融資金額更是高漲到了1.5億人民幣,如此高額的融資也為他們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快倉

上海快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也是一家專注於提供智能倉儲解決方案的公司。目前主要產品分為兩部分,硬體產品:快倉智能倉儲機器人;解決方案:智能倉儲訂單揀選系統解決方案。

據官方介紹,他們的倉儲解決方案是由一系列的移動機器人、可移動貨架、補貨,揀貨工作站等硬體系統組成,以人工智慧算法的軟體系統為核心,來完成包括上架,揀選,補貨、退貨,盤點等流程的完整訂單智能履行系統。

他們的解決方案可以為傳統倉庫作業模式節省5-7成人工(節省進場補貨,揀貨人工,以及有效整合工作站的業務流程與信息流),並有效提高平效(精細管理儲位,吞吐更多的SKU),降低錯單率,產品損耗率和訂單消耗品開銷等,從而大幅降低倉庫的運營成本。

根據去年年底的媒體報導來看,快倉當時已經完成了8個倉部署、共4-5萬平米,每天處理100萬單左右,客戶包括京東、唯品會、百世、國藥、郵政、中興等,官方稱2016年全年出貨量達200臺、收入在2000萬元左右。

早在2015年10月,快倉就拿到了3000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和他們的競爭對手Geek+一樣,同在今年3月快倉也拿到了一輪巨額融資,來自阿里巴巴菜鳥網絡和軟銀中國投資的2億人民幣,創下智能倉儲機器人行業單筆最高融資紀錄。

除了這兩家極具代表性的倉儲機器人企業之外,國內從事倉儲機器人的創業公司還有很多,在這裡,雷鋒網新智造做了一個不完全的統計:

歐鎧機器人

深圳市歐鎧機器人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7月,公司主營業務是AGV自動化物流設備及系統。和富士康、格力空調、美的電器、光瑞汽車、德國TTI等大企業均有合作。

該公司最近比較知名的一款產品是新研製的現代智能倉庫搬運機器人「小精靈」。該機器人採用慣性二維碼導航,能根據訂單,將貨物所在的貨架從巨大的倉庫存儲區搬運至員工處理區,據說能提升一倍人工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小精靈機器人以速度著稱,官方稱其是「華南區最快倉儲機器人(不知道為啥是華南區)」,其給出的參數為0-80m/分(或定製)。

國自機器人

國自機器人是一家專注於移動機器人的開發和推廣的公司,其產品除了倉儲之外,還涉及巡檢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等。該公司的亮點在於其自主導航系統——星越導航。

2014年,該公司被巨星科技收購。

馬路創新

深圳馬路創新科技成立於2015年9月,致力於開發自動化智能倉儲系統,幫助企業實現高效率,低成本,使用方便的倉儲系統。

目前該公司也有AGV硬體產品,根據官方給出的客戶案例中,某電商使用80臺AGV機器人、12個工作站、24個工作人員可實現每小時揀貨1000-1250件,整倉效率達每24小時揀貨300000件,分揀錯誤率小於0.01%。

南江機器人

成立於2014年9月,是一家致力於研製開發和銷售推廣智慧機器人及其應用產品的企業,公司位於杭州。

公司主要產品有智能移動機器人、視覺識別系統、智能服務機器人等。據官方介紹,該公司的倉儲機器人採用二維碼定位導航技術,集自動舉升、自動搬運、多機器人調度等於一體,內置自主算法來工作。

井松自動化

井松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是一家智能物流系統集成商與物流裝備製造商,主要業務有自動化立體倉庫,AGV,堆垛機,穿梭車,自動分揀系統等等。

其生產的AGV物流機器人跟市面上常見的機器人差不多,能根據地麵條碼、路面環境和運行規則智能繞行和避讓等。

水巖科技

水巖科技成立於2015年1月,是一家主打KID物流機器人系統以及機器動物控制系統的科技公司,其主要產品產品為KID機器人,官方稱,該機器人及系統主要對標亞馬遜的Kiva。

去年6月,該公司拿到了數千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具體數額沒有透露。

立鏢機器人

立鏢機器人是杭州嘉拓科技的子公司,成立於2016年7月,主打快遞分揀機器人。該公司生產的機器人曾在去年申通義烏分撥中心正式上線運行,據了解,在一個2000平米的倉庫,350個機器人可以同時作業,1小時可以分揀18000個快件。

智久機器人

智久機器人是一家廈門的機器人公司,成立於2013年1月,其產品為智久SendBot/送寶機器人,該機器人具有電磁或光學等自動導引裝置,能夠沿規定的導引路逕行駛進行倉儲分揀運送工作。

怡豐機器人

怡豐機器人是深圳怡豐自動化旗下子公司,怡豐自動化是一家智能立體停車整體方案設計者和設備供應商,以停車機器人而聞名。

怡豐機器人成立於2014年,該公司主要產品為AGV機器人「小精靈」,該機器人採用地上貼二維碼和AGV車上安裝陀螺的導航方式進行工作。

艾瑞思機器人

艾瑞思機器人成立於2016年3月,其主要產品為智能倉儲系統iWS,採用機器視覺和高精度傳感器數據融合,實現機器人的亞釐米級精確定位與導航。

根據此前媒體消息,該公司成立之初就已獲得上千萬的天使戰略投資,不過具體融資數額沒有透露。

愷韻來機器人

愷韻來機器人成立於2013年7月,公司位於無錫,主營項目有倉儲自動化管理系統、物流管理設備和生產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供應智能搬運車(AGV)、機械手等設備和軟體系統服務。

海通機器人

成立於2013年4月,位於青島,是一家主營AGV小車、無人搬運車的公司,該公司的產品還有以智慧機器人設備為執行機構的整體物流解決方案。其自主研發的海通智能分揀機器人能夠實現無軌導航、多機智能協同、高效分揀等工作。

愛啃蘿蔔機器人

愛啃蘿蔔機器人成立於2015年,是一家集機器人作業系統、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智能移動機器人設計研發的公司,這家公司主營項目不是硬體,而是成套的機器人移動方面的解決方案。

前海行智

前海行智是深圳的一家倉儲機器人公司,由Amazon Robotics早期員工海歸創立,其創始人是Kiva Systems首位華人僱員、首位華人高管,主營業務為機器人倉儲自動化系統,其主要產品為BotHive Systems慧倉系統。2015年1月11號該公司獲得了真格基金的天使輪投資,投資金額未公布。

德尚智能

浙江德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德馬集團控股子公司,專業從事智能移動機器人產品開發與製造。其官網上的主推AGV產品有多達9種,多是基於二維碼視覺導航、慣性導航的產品,其亮點是控制接口標準化,對於建立倉儲系統來說較為方便。

木蟻機器人

木蟻機器人一家致力於無人駕駛機器人系統方案供應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Mooe-Core導航機器人系統,該系統可讓室內無人駕駛機器人擁有高精度雷射定位技術和自主規劃能力,無需鋪設磁條或信標,30分鐘內快速學習適應工作環境,可在人機混動場景下,高效完成流程化的物料運送任務。

若步智能科技

是深圳的一家機器人公司,成立於2016年,主打柔性化物流機器人解決方案,包括智能化倉儲系統的布局規劃、機器人揀選方案設計、相關軟硬體產品提供、信息系統開發等。

該公司的亮點產品在於其自主研發的定製四個麥克納姆輪的AGV機器人。

宏鉞智能

深圳市宏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於智能物流機器人和智能物流系統解決方案的研發的公司,該公司主打的產品力神倉儲機器人是一款具有舉升功能的AGV機器人,可將貨架舉升離地面一定距離後進行運輸。

上市公司

除了創業公司之外,還有一些上市的巨頭公司也開始涉獵倉儲機器人領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海康威視和新松自動化。

海康威視

就在前不久,一段申通倉庫使用倉儲機器人分揀的視頻在網絡大火,讓人們了解了倉儲機器人在倉庫中的運行狀態。

這段視頻中所使用的機器人來自杭州海康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是國內上市企業海康威視的子公司,業務涵蓋系列齊全的移動機器人、機器視覺、行業級無人機產品與解決方案,算是海康威視跨界的作品。

視頻中展示的是臨沂申通2000平方米的倉庫分揀區,其實早在去年「雙十一」之前就已經投入運營。

在這個倉庫中,海康機器人系統一共投入了300臺智能分揀機器人,與工業相機的快速讀碼技術及智能分揀系統相結合,實現5KG以下得到小件快遞包裹稱重/讀碼後的快速分揀,並根據機器人調度系統的指揮,基於二維碼和慣性導航,以最優路徑投遞包裹。

據了解,在這個倉庫中,海康的機器人能實現每小時處理包裹2萬單。

新松機器人

新松機器人算是國內工業機器人領域的巨頭企業了,在其產品線中自然也少不了倉儲領域的產品。

在倉儲這一塊,新松做的也是全套的設備:包括智能立體倉庫、移動機器人、碼/拆垛機器人、高速高精度堆垛機、高速分揀系統、智能輸送系統、制適執行系統等。

由於品類龐雜,雷鋒網新智造並沒有細查到某款機器人的實際應用效果。

不過,在去年5月,京東集團正式成立京東JDX事業部,同時發布智慧物流開放平臺,此時,也宣布了與新松機器人的合作。也就是說,京東物流中所使用的機器人也許有新松的影子。

新松能否幫助京東建立其理想中的「完全無人的自動化的物流中心」,還有待觀察。

小結

說了這麼多的倉儲機器人公司,可以看出,國內的倉儲機器人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時期,不過多數機器人企業都主要在做AGV方面的研發,因為這塊可以最快落地,國內初創企業在抓住一個領域風口的同時,能夠快速研發、製造、落地甚至盈利,這也是國內機器人發展較國外的優勢。

當然,上述機器人匯總只說到了國內機器人初創企業的一部分,歡迎大家補充。相信未來還會有很多類似初創企業加入,倉儲機器人對於未來的物流、電商行業是一個很大的趨勢,未來潛力無限。

相關焦點

  • 營收利潤市值PK:京東健康、阿里健康誰更強?
    值得注意的是,在京東健康之前,京東的競爭對手阿里也早已在健康大賽道布局,並且阿里健康於2014年借殼中信21世紀在港股成功上市。隨著京東健康的上市,京東健康與阿里健康的對比在所難免。二象財經就二者近年來的營收和利潤情況做了簡要對比。
  • 一起來聊聊,阿里和京東究竟有什麼區別?
    然後接下來的營銷、交易、倉儲、配送到售後這五個環節應該由零售商來做。  京東定位就是這後五個環節:以交易做基礎,延伸至倉儲、配送、售後、營銷等其他環節。所以這些廠家跟京東合作,只需要專注在產品的生產階段,流通環節交給京東來做,比較符合專業分工的理念。可以說,京東是零售服務商,是為品牌商打工的,這就是京東的自營電商。
  • 這些年,京東、蘇寧、唯品會、菜鳥走過的倉儲轉型路
    今年3月,京東物流X事業部「X倉儲大腦」公開亮相,該系統不僅具備商品預測、數據分析、自主決策等多種能力,還可以自我感知,實現機器人健康自檢、系統雲端管理和海量物流場景的自動適應。今年618,蘇寧物流為了「讓商品離消費者更近」,新開南昌、長沙、青島、石家莊、南寧5大物流中心。5大物流中心基地的投入運營,可為五個地區40多個區縣帶來時效提升。
  • 阿里、京東和拼多多 疫情後在哪家開店更賺錢?
    有朋友問我,疫情過後,阿里、京東和拼多多,在哪家開店更賺錢?這個問題頗具挑戰性,因人而異,給出標準答案不容易。所以我想從創始人、模式和周期幾個方面,嘗試著給大家解答一下這個問題。一些行家最近在談到阿里時,習慣撇開模式,強調阿里的格局、管理和文化,我覺得是抓到了阿里的精髓。
  • 快倉完成近2億元B輪融資,智能倉儲機器人行業的準獨角獸?
    涉及數據挖掘、機器學習、人機協作、節拍控制,資源控制等軟體技術,和多主體系統技術(多機器人調度)。目前,快倉已經具備機器人領域最強的研發能力,擁有多個倉庫及複雜應用場景的成功案例。此次融資之後,將成為國內最大,全球第二的機器人智能倉儲公司。快倉將帶領國內以研發生產「機器人智能系統」為核心的公司,齊心協力打造良好的機器人智能倉儲市場。
  • 這口大鍋誰來背?阿里、美團、京東、小米、騰訊均大跌
    這口大鍋誰來背?阿里、美團、京東、小米、騰訊均大跌鍋從天上來作為一個資深股民,對科技股情有獨鍾,本著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的思想,所以把雞蛋放在了以上的多個籃子裡。掙的時候雖然沒掙多少,但是今天誰曾想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這口大鍋誰來背?今天阿里港股暴跌9.8%,美團暴跌9.67%,京東暴跌9.2%,小米大跌8.18%,騰訊大跌7.39%,恒生科技指數重挫超6%,這種跌法比上半年疫情時最慘時還嚇人。這口鍋誰來背?
  • 順豐和京東物流,兩者誰更有前景?
    京東物流和順豐都是國內物流數一數二的存在,各有各的優勢,不同的發展策略決定了其未來的前景。京東物流:京東物流現在的優勢業務就是京東自身的電商快遞業務,京東作為國內第二大的電商公司,在電商快遞業務上比順豐有著更大的優勢。
  • 亞馬遜已使用機器人來處理倉儲中心,對自動化有著更積極的促進作用
    亞馬遜已使用機器人來處理倉儲中心,對自動化有著更積極的促進作用 工程師青青 發表於 2018-10-15 08:39:40 據外媒報導,當亞馬遜上周宣布要把全球25
  • 做「代購」,阿里京東亞馬遜哪家強?
    看似「敗走」中國,但對於亞馬遜來說不一定是壞事,因為其更聚焦自己的核心業務。接下來,手握全球資源的它,將重點發展最擅長的「海外購」。 這對於阿里們來說,或許更有壓力。不過,這些電商巨頭也對曾經瘋狂的「無序」擴張表現出一種疲態,不約而同聚焦「老本行」,讓自己變得更強。 換擋不停,惡戰繼續。
  • 京東健康市值趕超阿里健康,究竟值錢在哪?
    12月9日,恒生指數公司表示,京東健康將被納入恒生綜合指數、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恒生科技指數、恒生醫療保健指數和恒生港股通新經濟指數。相較而言,阿里健康在2014年「借殼」上市6年後,於今年11月才被納入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由此足以看出資本市場對京東健康的看好。截至12月10日港股收盤,京東健康市值超過3518億港元,高於阿里健康。
  • 國內第一倉庫啥樣?京東亞洲一號探秘
    京東「亞洲一號」國內最大的單體物流中心。這個位於上海嘉定區的物流倉庫90%的操作均實現了自動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走進「亞洲一號」,第一感覺是「高、大、上」:——由於倉儲實現了自動化,亞洲一號的倉儲高度達到24米,而用叉車裝卸的普通倉庫一般只有9米高;——亞洲一號建築面積接近10萬平方米,光儲物區就有七八層,每一層都是百米長的長廊,兩邊貨架上根據標號不同,擺放著筆記本電腦、顯示屏、廚房電器等各類產品
  • 阿里巴巴和騰訊誰更強?騰訊只是中國的騰訊,但是阿里就不一樣了
    BAT三家公司在發展戰略和布局方面的差異,著重探討一下阿里和騰訊到底誰才是真正強大的帝國。雖然表面上被阿里和騰訊超越,但是在AI這一塊,馬化騰都得承認百度在國內還是老大。反觀騰訊這裡,入股京東,支持美團,滴滴,58同城,還有拼多多,一個比一個發展的好。
  • 誰是搶奪陽澄湖大閘蟹的贏家?阿里、騰訊、京東、順豐在爭什麼?
    有數據顯示,2016~2017年國內有14家生鮮電商倒閉,但網際網路大佬們仍在這一領域進行了頻繁布局。阿里在生鮮領域開闢了天貓超市生鮮頻道,先後四輪投資易果,打造冷鏈物流安鮮達,孵化新零售盒馬鮮生。騰訊連續三輪投資了每日優鮮。京東的布局與阿里更相似,成立了京東生鮮事業部,投資了天天果園和永輝超市。生鮮最終或將仍是巨頭間的戰爭。
  • 助力企業升級智能倉儲物流——雷柏機器人
    4、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尋找配件、核對配件,對老員工依賴性強。    5、無法實現精確庫位管理、先進先出管理。    6、帳物不符,盤點工作量大。    7、缺乏數據,無法進行員工績效考核。    而想要解決這些難題,重點在於如何實現信息化、精細化管理。
  • 雷柏機器人智能物流方案,為企業倉儲創新利潤
    因而,打造一套順應工業4.0時代的智能物流系統便什麼必要,倉儲物流成本的下降,將為工業企業帶來「第三利潤源」。  雷柏機器人操盤國軒智能物流改造整個智能物流系統投資2000多萬,涉及到生產過程的26道工序,全部採用雷柏機器人為國軒量身定製的方案,緊密貼合到各道工藝流程中,可謂是一次大換血般改進了國軒的倉儲物流系統。
  • 快倉CEO楊威:智能倉儲機器人全鏈條優勢凸顯
    國內知名投資人CCV創始主管合伙人周煒認為,中國的智慧機器人、AI相關行業正在重現無線網際網路時代的輝煌,在無線網際網路這一風口上,全世界前20大企業中有8家是中國企業,而今天,從生產製造、零部件、市場需求,以及相關的創業者和開發者的數量,到國家對該領域的關注所帶來的生態環境優化,都能讓中國的智慧機器人、智能倉儲物流具有可以和無線網際網路匹敵的優勢,從而產生世界級巨型企業。
  • 為了能同順豐、京東物流抗衡,阿里在菜鳥網絡投資超50億
    最近有一部電視劇正在熱播,叫做《在遠方》,相信很多人都有聽說過,這部電視劇是目前國內少有的關於快遞行業的電視劇。自從電子商務在國內盛行,作為互補商品的快遞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間。國內的快遞公司也是像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除了我們所熟知的三通一達、順豐、京東等知名快遞公司之外,還有一家快遞常常被我們忽略,就是菜鳥網絡,作為阿里巴巴旗下的物流公司,其實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完全不輸前面幾家公司。菜鳥網絡與2013年在深圳成立,當時還發布了公司自主研發的物流雷達預警系統,並且還獲得了6項國家專利,保障了1.56億包裹順利運送。
  • 36氪首發|配送機器人企業「普渡科技」完成近億元B+輪融資,紅杉...
    以下訊息來自於普渡科技:圖片來自普渡科技(本文完)推薦閱讀:近10家密集被投資,服務機器人成資本圍獵風口,背後火了誰?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過程中,服務機器人的服務能力在很多場景得以應用,技術也在不斷升級,比如手術機器人和廚藝機器人,就需要更具靈活度的手臂,巡邏導航機器人則需要更智能的語音交互體驗。服務機器人也在行業發展、消費升級、勞動力缺失的浪潮推動下開始「上岸」了。
  • 阿里京東向美國停售電子菸,國內照常銷售引雙標質疑
    然而近日有消息傳出,受到美國等有關方面的壓力,阿里將從10月10日起對來自美國的訂單進行阻攔和管控。而京東也將暫停發往美國境內相關訂單。不過記者注意到,目前阿里京東在國內的電子菸銷售仍正常進行,這一雙標行為也引發了質疑。據科技媒體Verge報導,美國已有7人因電子菸引發的疾病喪生,美國政府的憤怒情緒日益高漲。在這種背景下,多家銷售行業巨頭停售電子菸。
  • 貨量起來了但招工難,倉儲物流怎樣低成本地擁有「機器人軍團」?
    隨著國內疫情趨於穩定,企業的業務量開始增加,但勞動力短缺的情況依然存在,倉儲物流尤其嚴重。由於招工難是一直存在的頑疾,疫情讓問題更加凸顯,很多企業開始認真思考使用智能倉儲機器人等設備來幫助人工、提供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