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那些逐漸消失的老地方

2020-10-19 大美瀋陽

越長大就越會發現身邊好多的熟悉的事物都在消失,曾經熟悉的街道、書店、商場、景點也許是時代變化太快了,我們還來不及反應,沒說聲再見,就消失在視野中。這些年,瀋陽又消失了什麼......

可能現在很多00後聽都沒聽過,甚至一些90後都不知道的建築,在悄然間已經沒有了......

1、老瀋陽城隍廟

1962年從城隍廟舊址裡清理出一塊元代城隍廟重修碑,上刻「瀋陽」二字,是目前找到的最早記錄「瀋陽」名字的文物。

在上世紀20年代,城隍廟的正門被中街北側的店鋪擠沒了。

那之後好些年,老百姓有誰想給城隍老爺上炷香,都找不著廟門了。

後來還是能找到一個落關係的地方,那就是老銅行巷堵頭的中心廟。現在你到那裡,還能看到當年那位都城隍屈身配神之位,躋身眾神之間受著香火。

2、鐘鼓樓

光緒末年,西洋鐘錶開始進入達官貴人家中,鐘鼓樓的報時作用開始淡化。影響交通的因素使住在城裡的一些官員和大戶人家開始提出要移走鐘鼓樓。

瀋陽市檔案館館藏的檔案顯示:移走鐘鼓樓一共有三次申請,後來張學良點頭。

1931年6月17到7月25日,不到20天的時間,鐘鼓樓便消失了······

前幾年鼓樓遺址已經被瀋陽考古部門挖掘出來,遺址現場,就位於中街步行街與正陽街路口稍微靠南一點的位置。部分古物已入故宮博物館。

3、崇壽寺

在大北門有一個廟叫崇壽寺,裡面有一棟遼代的白塔,今天的白塔小學就因此得名。

明清兩朝進行過重修,清末民初寺廟破落,以致廟宇蕩然無存。古塔也因年久失修,於1957年4月消逝了。

據《瀋陽縣誌》記載,此塔為尉遲恭監造。

今天這座古塔雖已不復存在,但以此塔命名的白塔路、白塔小學,遠近聞名。

4、風雨壇

風雨壇在1952年遭到了破壞已不復存在了。

幸運的是,1948年,瀋陽市為該地區取名為「風雨壇街」,使這個經歷了風風雨雨的古蹟得以保留它部分的回憶。

從沒想過,留一個名字到頭來會變成了一種恩賜。

像這種被破壞的祭壇還有在大東區201、地壇街附近修建的地壇,在今天南塔街,就是文萃路天壇附近修建的天壇。都無從追憶,只剩下名字承載著過去的故事。

5、大南門

大南門本名「德盛門」,同其他7座城門共同構成瀋陽古城的防禦體系。

瀋陽城的八門形成時間在1625年至1631年之間,它將明代古城的四門改造成了撫近門(大東門),懷遠門(大西門),內治門(小東門),外攘門(小西門),德盛門(大南門),福盛門(大北門),天佑門(小南門)和地載門(小北門)。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期間,光緒皇帝命令總兵左寶貴率領清軍精銳部隊4000人,從陸路增援平壤。可以想見,左寶貴率領大軍就是從德盛門(大南門)走出的奉天城。

6、遼寧電影製片廠

同澤南街的遼寧電影製片廠你去過嗎?

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的《春桃》、《月牙兒》、《十八歲的天空》《笑比哭好》等等都是從這裡出品的!現在已經挪作他用。

7、一些老影院

和平影劇院,也只有經過這裡的老瀋陽人,才會想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影劇院裡的評劇唱腔,還會想起「韓派」創始人韓少雲,想起那啦啦作響的「小河流水」,和她的《楊三姐告狀》、《金沙江畔》、《紅燈記》。

北市場有三個電影院。第一個是人民電影院,位於北市場瀋陽百貨大樓的西側。小時候在這裡放映過《獅子王》,那個時候兒童票還可以免費領取鉛筆一隻。

北市場第二個電影院是群眾電影院,位於皇寺廣場東側。小時候演過趙本山和潘長江的喜劇話劇。還記得旁邊有個新疆人賣的羊肉串挺好吃,有孩子會學那個新疆人的維吾爾語叫賣聲。

北市場第三個電影院是民族電影院,位於市府大樓和南京街交匯處,這裡曾放過《飛虎隊》。後來影院開不動了,成撞球社,錄像廳了。

8、老渾河橋

2003年12月19日,位於青年大街南出口的老渾河橋被爆破拆除。

渾河橋修建於1942年,現在只留下了一小段。

這座橋承載了瀋陽人太多的思念,所以在最終爆破時決定,留下中間一段作為紀念,並在新橋(青年橋)面對老橋的位置立碑為證。

2003年12月19日凌晨,一陣刺耳的警報聲過後,這座站立了61年的橋,終於能躺下歇歇了。

與其一同消逝的,還有我們與這座橋的種種回憶。

也許,你還記得當年,瀋陽這些建築爆破的瞬間吧——


9、冶煉廠煙囪

冶煉廠三根「煙囪」。2004年3月23日凌晨6點整,隨著起爆點扭被按下,剎那間,轟!轟!轟!三聲巨響,三座百米高的瀋陽冶煉廠大煙囪在爆破中瞬間土崩瓦解。

周圍群眾集體鼓掌,紛紛表示:這三座煙囪早該拆了,因為它們是汙染和落後的象徵,瀋陽要除舊布新。

隨即,拆遷隊伍和推土機進場,徹底在地球上抹去了這個始建於1963年的老廠。

可就在前一天,我還流連於迷宮般的廠區,嘆惋那精巧的冶煉工藝流程,觀摩那看似怪異的機器設備,驚嘆那宏偉的大跨度廠房和那三柱足以標誌瀋陽的百米煙囪,同下崗工人追述悠久歷史和傳奇故事。

一夜之間,所有卻都已成為過去。

10、電力專科學校辦公樓

2005年3月29日,原瀋陽電力專科學校60多米高的辦公樓爆破拆除。

這棟樓是上世紀80年代末期的建築,電專校友的經典回憶。

現在的瀋陽工程學院就是原瀋陽電力專科學校,這座辦公大樓承載著學子們的回憶。

不知道多年以後,畢業的校友回到學校,重溫舊誼,天南海北再次相聚,會不會想念那猶在昨日的一顰一笑,那可成文章的一草一木,還有那座曾威嚴聳立的辦公大樓。

11、瀋陽賓館

2005年4月13日,具有35年歷史的瀋陽賓館成功爆破。

該樓建於1970年,上世紀80年代初,正式更名為瀋陽賓館,瀋陽人引以為傲的建築。

該樓隸屬於瀋陽市接待辦公室,當時命名為市政府第一招待所,上世紀80年代初,正式更名為瀋陽賓館。

2005年5月10日凌晨5:30,作為瀋陽賓館爆破拆除的首位工程,瀋陽鑫源酒店成功爆破拆除。

12、五裡河體育場

2007年2月12日,具有18年歷史的瀋陽五裡河體育場被爆破拆除。

1987年投入使用的五裡河體育場,一個能容納近6萬人的體育場就這樣消失了。

這裡曾見證了中國體育的輝煌時刻,2001年10月7日,中國足球隊在這裡戰勝阿曼隊後,提前獲得2002年世界盃決賽階段入場券,這是中國足球第一次進軍世界盃決賽階段。

瀋陽五裡河體育館向來被認為是中國足球的福地,中國隊在這裡實現了進入世界盃的夢想,遼寧足球隊在這裡登上了亞洲之巔。

五裡河體育場退出歷史舞臺,中國足球的歷史將意味著一種缺失,但是它的名字將依然會被保留。

13、遼寧體育館

2007年4月12日凌晨,遼寧體育館爆破拆除。

始建於1976年的遼寧體育館是一座綜合性體育館,共使用31年,承辦過2000餘場國際、國內賽事以及文藝演出。

14、瀋陽第一工具機廠

2007年9月20日,瀋陽第一工具機廠位於鐵西區興華北街與北二路的交叉點東廠區辦公樓爆破拆除。

該辦公樓共14層,此次爆破共用炸藥48噸。

15、東北汽配城

2007年9月24日,瀋陽,位於南京街與中華路交叉路口的東北汽配城爆破拆除。

此前的2007年4月6日,東北汽配城突發大火。

據悉,東北汽配城建於1992年,1995年投入使用,共使用12年。

16、夏宮

2009年2月20日清晨 ,瀋陽的標誌性建築「夏宮」被爆破拆除。

這座投資2億元,於1994年建成的瀋陽市民水上娛樂中心建築壽命15年,曾經是當時亞洲跨度最大的拱體建築。

夏宮建成後很長一段時間都被人們稱為「瀋陽最好玩的地方」,

甚至與瀋陽故宮、北陵、彩電塔齊名。

回望夏宮,發現它已經不是一座單純的建築,它封存了整整一代人兒時的快樂記憶。

17、瀋陽第一高宅

2009年7月29日清晨,瀋陽成功爆破20世紀80年代最高住宅:津橋路5號住宅樓。

這座高樓建於1981年,是當時瀋陽的第一高宅。

18、遼展飯店

2010年9月15日清晨,高達18層的瀋陽遼展飯店被爆破拆除。

遼展飯店始建於1987年,1991年正式開業,曾是瀋陽市地標性建築。

據了解,遼展飯店爆破拆除後,原址仍將用於商業開發。

遼寧省展覽貿易集團有限公司宣稱,由於飯店設備設施老化,存在安全隱患,故選擇拆除。飯店原址仍將用於商業開發,將建造一座五星級的遼展國際飯店,體量約為現遼展飯店的3倍。

19、遼寧科技館

2011年4月28日,位於瀋陽市青年大街與文藝路交叉路口西北角的遼寧科技館被爆破拆除。

總高度為56.7米,共18層,1988年投入使用,同樣是瀋陽地標建築之一。

該館1988年投入使用,共使用23年,曾專門用來舉辦學術和科技會議,2004年開始,這裡長期舉辦禁毒展,免費向社會開放。

拆除後,原址將建設一座體驗式文化廣場。

20、綠島市內足球場

2012年6月3日,遼寧瀋陽,綠島室內足球場被爆破拆除。

瀋陽綠島室內足球場建於2003年,佔地45.5萬平方米,耗資8億元,可容納3萬多人,曾是亞洲最大的室內體育場。

爆破完成後,路上聚集的自發來為這個亞洲最大室內足球場館送行的人群,慢慢的散去,留在記憶中的只有淡淡的回憶了。

21、電梯實驗塔

2012年6月4日,瀋陽遠大博林特電梯試驗塔爆破拆除。

據悉,遠大集團已在鐵西現代建築產業園電梯園內建設一座177米高的號稱中國最高的電梯試驗塔。

22、氣象局溫度計

2013年9月26日,見證了瀋陽歷史的大「溫度計」告別瀋陽。

建成30年後,氣象局大樓和其東側的瀋陽東電大樓成功爆破,原址用於商業開發。

23、翔雲樓

2014年4月8日11點25分,遼寧瀋陽,被「剪半」的瀋陽地標翔雲樓倒下。

據介紹,翔雲樓賓館1988年建成,共使用了26年。翔雲樓拆除後,該地塊將建設樂天世界二期項目,規劃有大型室內主題公園、超五星級酒店、購物中心、超市、寫字間等。

24、坦克碑

原來要是想在那附近碰頭,只需要說一聲:坦克碑下見,肯定錯不了。

後來由於瀋陽站要修地鐵,所以把坦克碑移到了蘇軍烈士陵園。

25、瀋陽植物園

瀋陽植物園,高低不同、難度不一的水橋,是挑戰也是噩夢,看人品也看智商。

有多少眼鏡掉在了水橋底下,有多少相機在水橋進了水,

想想就是歡笑與淚水啊。

26、東北文批

在當年淘寶還不是盛行的時候,這可謂是學生們的「天堂」。

不起眼的門走進去真是一個地下寶庫,從最開始的文具,再到後來的韓國筆記本、明星周邊、盜版磁帶小說、飾物飾品……

最後連賣衣服賣萌寵的都有。

越發展,越消失,很多熟悉的東西不見了,很多新奇的東西冒出來了,走走停停間一切都在變,從熟悉到陌生,從陌生到習慣。不管你在大瀋陽生活了多久這座城市都值得你用一生去感受。

時代在更替,歷史卻烙印在我們心底。沈城的變化日新月異,我們看在眼裡。我們既能為家鄉的發展而努力,也不會忘記曾經,那些祖祖輩輩留下的足跡。

美的東堂,佔大東之上位,與城市生長融合,時刻關注城市發展變遷,不遺餘力的為城市帶來美好。

相關焦點

  • 大瀋陽那些逐漸消失的老地方..
    那些逐漸消失的老地方......這些年瀋陽又消失了什麼......後來還是能找到一個落關係的地方,那就是老銅行巷堵頭的中心廟。現在你到那裡,還能看到當年那位都城隍屈身配神之位,躋身眾神之間受著香火。,也只有經過這裡的老瀋陽人,才會想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影劇院裡的評劇唱腔,還會想起「韓派」創始人韓少雲,想起那啦啦作響的「小河流水」,和她的《楊三姐告狀》、《金沙江畔》、《紅燈記》。
  • 瀋陽那些已經消失了的老建築
    這裡展示的正是那些 今已不存的老瀋陽城市與建築圖景。 使得瀋陽城更加宏偉壯觀,清朝末年由於國力衰退內憂外患,清政府無力修繕瀋陽城,瀋陽城各城門角樓先後廢棄,解放後由於城市建設改造,陸續拆除八門及部分城牆,現僅存瀋陽城西北角城牆遺址,現為瀋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它曾經是瀋陽「最好玩的地方」,卻消失了,這要從1992年開始說起
    它曾經是瀋陽「最好玩的地方」,老瀋陽人幾乎都去過的樂園,卻在15歲的「年齡」2秒鐘就消失在人們眼前,這個事要從1992年開始說起。夏宮,一個停留在70.80年印象深刻的地方,從1992年開始破土動工到1994年瀋陽夏宮建成。
  • 盤點瀋陽中街的老胡同
    有井水的地方才會有人群居住,進而逐漸形成大小各異的胡同。早先,老瀋陽的小胡同帶井字的即有:大井沿、小井沿、甜水井、闊井子、板井、雙井等。隨水系的曲裡拐彎,又有什麼頭道灣、二道灣、三道灣、三岔口、水池子等一些胡同名出現。胡同和巷都是街以下那些較短、較窄的街道的命名,不過巷往往是街的直接分支,而且平直的更多些。胡同則是既可能是街的細分,也可能是巷的分支,或胡同與巷互分分支。
  • 盛京「八卦」 老瀋陽的那些傳說
    心   裡   有   束   光    ·    眼   裡   有   片   海你心目中的老瀋陽,是什麼樣的?在瀋陽相較於那些人擠人的景點有些老建築似乎更能撥動人心弦看看那些青磚黛瓦仿佛感受到一座古老城市的發展軌跡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好好聊聊
  • 盛京「八卦」 老瀋陽的那些傳說
    在瀋陽相較於那些人擠人的景點有些老建築似乎更能撥動人心弦看看那些青磚黛瓦仿佛感受到一座古老城市的發展軌跡>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好好聊聊藏在街頭巷尾的老建築在四塔四寺裡邊,南塔廣慈寺的人氣與地位都相對弱勢,草根色彩比較濃厚,是老百姓求平安的地方。
  • 逐漸消失的街市…
    逐漸消失的胡同文化,甚至連熱鬧的年貨集市也被勒令停辦…近年越來越多的老街市逐漸被拆改,儘管一些保護組織在努力挽救,但效忽略計。街市的沒落,逝去的不僅僅是一種生意方式,更是一種市民文化。因衛生緣故,從1950年代開始,政府將街市從路邊逐漸遷進了室內。到了1990年代,市政街市開始流行,就是在各大社區興建一座多功能市政大廈,將所有的社區服務集中在內,按售賣商品分區,包括街市。還有大排檔、社區健身房、衛生室甚至圖書館、區政府。但市政街市開設的效果並不理想,因忽略了使用者需求漸而被荒廢掉了。
  • 那些消失了的上海老影劇院
    [摘要]這些曾經陪伴幾代觀眾並給他們帶來無數歡樂的老影劇院雖然已經消失,但是,有關它們的種種動人故事卻永久留在了觀眾的心間。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變遷,不少上海老影劇院或被拆除,或舊貌換新顏,徹底改建,轉換功能。這些曾經陪伴幾代觀眾並給他們帶來無數歡樂的老影劇院雖然已經消失,但是,有關它們的種種動人故事卻永久留在了觀眾的心間。從少年的夢到青年的愛,老電影院重重的帷幕拉開,是光陰留下輕輕的戀。
  • 瀋陽27個「老地方」的前世今生
    據記載,努爾哈赤當年從遼陽遷都瀋陽時,就是在此上的岸,修建瀋陽故宮使用的大量石料、木料,也是從羅士圈碼頭漕運到城內的。不過經過工業城市的演變,鐵西許多地方開始建立工廠,原本花香四溢的豔粉街,也消失了。老北站老北站建於
  • 那些消失了的上海老影劇院
    [摘要]這些曾經陪伴幾代觀眾並給他們帶來無數歡樂的老影劇院雖然已經消失,但是,有關它們的種種動人故事卻永久留在了觀眾的心間。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變遷,不少上海老影劇院或被拆除,或舊貌換新顏,徹底改建,轉換功能。這些曾經陪伴幾代觀眾並給他們帶來無數歡樂的老影劇院雖然已經消失,但是,有關它們的種種動人故事卻永久留在了觀眾的心間。從少年的夢到青年的愛,老電影院重重的帷幕拉開,是光陰留下輕輕的戀。
  • 那些古早的瀋陽特色零食
    那麼來瀋陽的話,除了去中街劉老根大舞臺看二人轉,冬天去棋盤山滑雪,去故宮大帥府北陵東陵看清朝陪都古陵墓和瞻仰一下張作霖與張學良父子的辦公生活地點。在瀋陽可以逛逛吃吃的也有很多, 除了那些耳熟能詳的老字號和網紅店還有街頭小吃,還有一些能夠代表瀋陽的零食可以打包帶走給親朋好友,那麼都有哪些小零食可以推薦呢?不老林糖
  • 老瀋陽人都知道這個地方。
    老瀋陽人都知道這個地方,這樣的老建築,瀋陽市已經不多了,能夠保存下來實屬不易,希望大家好好保護,讓後人能觀看到這些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物。
  • 那些正在逐漸消失的中國建築文化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建築雖然越來越靠近現代化的方向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逐漸遺失了中國獨有的建築文化,那些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居民建築物正逐漸緩慢消失。
  • 瀋陽廟會:消失的東北移民派對
    伴隨著鐵路修建,幾股外國移民也進入瀋陽:從西伯利亞遠道而來築路經商的俄國人、從朝鮮半島來此種植水稻的朝鮮人,還有懷著更大雄心也包藏野心的日本人。在逐漸形成的都市區域內,各個族群有自己的領地,保持著各自的傳統,並修建代表各自信仰的場所。在其間舉辦的傳統節慶「廟會」中,人們可以最直觀地體會這些移民族群的生活方式。
  • 南市場並沒說「再見」,但瀋陽的這些老建築卻再也見不到了
    而老瀋陽人所說的南市場,指的是以八卦街為中心、包括當年的「圈樓」在內的整個一片區域,當年是張作霖興建的奉天城裡的高端商業區,佔地一百零六畝六分六釐六毫,距今102年。而目前,南市場區域的核心——八卦街,已經開闢為歷史文化街區,同時各種改造升級還在進行,這裡正在成為瀋陽一個新的網紅打卡地。
  • 瀋陽和遼陽之間一座消失的莊園---太平莊
    看見太平莊的名字很多人可能以為我是要給大家講述的是皇姑區塔灣附近的太平莊,其實和它相隔七八十裡,只是名字相同罷了,我要講述的是位於蘇家屯區紅菱鎮佟小臺村,已經消失了半個多世紀的一座超級大莊園,但是它已經被刻意的遺忘了,不論是在古籍裡還是專家教授的腦海裡好像它都不曾存在過,只有那些拿著金屬探測器三十年不斷探尋的文物販子默默的用行動告訴大家它的存在。
  • 農村逐漸消失的稀有野果,全吃過的都「老」了,你吃過幾種呢?
    以前很多孩子都是在農村長大的,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最大的樂趣就是到農村的山上去採集各種各樣的野味,尤其是山上的野果是最受歡迎的,每個季節該吃什麼野果,農村的孩子都了如指掌,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太好了,都已經看不上山上的野果,而且因為環境的汙染,山上的野果數量也越來越少,今天帶大家看一下農村逐漸消失的稀有野果
  • 「新事物」進「老廠房」:瀋陽老工業基地初興文創園
    中新社瀋陽11月29日電 題: 「新事物」進「老廠房」:瀋陽老工業基地初興文創園作者 李晛老舊廠房古意猶存,牆壁上絢麗繽紛的藝術塗鴉卻透出濃鬱的現代氣息……記者29日走進瀋陽市鐵西區1905文化創意園看到
  • 老瀋陽的山東人瀋陽的「山東廟」,真實版的闖關東
    老瀋陽的山東人和他們的山東廟情結        嘮起瀋陽的一些老地名,有的名氣很大,但卻很難找到它的具體位置。
  • 那些正在逐漸消失的菜
    尤其是經過突飛猛進的三十四年,物質生活提升了,不少傳統的老菜卻在逐漸消失。有的是因為製作工藝太繁瑣,時間等不起;有的則是味道過於寡淡,跟不上時代。你記憶裡有哪些如白駒過隙一樣的美食?現在它們都去哪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