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蟾大山,雄渾壯闊。
曾經,雄渾的金蟾大山沒有給這片土地帶來「金銀」,反而留下了閉塞、瘦瘠與貧窮。讓山腳下的納雍縣羊場鄉戴上了市級極貧鄉鎮的帽子。
產業路幸福路(胡垠 攝)
「一把石子一把泥,七月包穀二尺一,交通落後出不去,看著遠方干著急。」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群眾,用山歌訴說著不甘與辛酸。
如今,隨著國家脫貧攻堅政策的實施,羊場鄉在畢節市委宣傳部四年如一日的傾力幫扶下,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特色產業風生水起,群眾脫貧致富內生動力十足。
日前,記者走進羊場鄉,感受這裡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打通發展「腸梗阻」
菜子地村馬家寨組,一個坐落在山坳裡的村落。
夕陽靠上山頭,習習涼風吹拂。74歲的村民組老組長馬國俊坐在院子裡的小板凳上,看著明晃晃的水泥路蜿蜒過大山丫口,往事一幕幕湧上心頭。
「沒路的日子,苦啊。」馬國俊說,趕場買點鹽巴,走最近的路去倮柱趕場,單邊都要4個小時。
沒有路,馬家寨的苦日子就沒有盡頭。於是,馬國俊組織群眾集資修路。「全寨20多戶人家,老弱婦孺全上。沒辦法,年輕人得外出掙錢提供資金支持。」
寒來暑往,馬家寨的毛路終於修通了,紅星拖拉機蹦蹦跳跳開進了村子。更讓老馬開心的是,2017年,鄉裡對這條路進行了拓寬硬化。明晃晃的水泥路穿過陡壁,伸進寨子。
戈落村通村水泥路(胡垠 攝)
交通改變讓這個小山村發生了很大變化,家家修起了新房子。「想吃點啥,流動小商販天天送上門,小喇叭裡扯著嗓子喊。」馬國俊說。
「不改善以交通為主的基礎設施,羊場發展就是空話。」市委宣傳部派到羊場鄉掛職副書記的陳世舉說,2016年,市委宣傳部聯繫幫扶羊場鄉後,走訪調研發現這裡地處偏遠,大山阻隔,基礎設施欠帳大,光靠當時的通村路建設項目無法快速打通發展腸梗阻。
2017年,市委宣傳部協調112個浦發銀行項目落戶羊場,大部分用於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隨著項目的實施,一條條明晃晃的水泥路在金蟾大山腳下蜿蜒。如今,282餘公裡通組水泥路織起了羊場發展的經絡。9個安全飲水攻堅項目、5個鞏固提升項目,682口小水窖結束了鄉親們背水吃的歷史。電、訊、房等基礎設施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隨著納雍到赫章高速公路建設的推進,不久的將來,羊場鄉將搭上高速公路發展快車。」納雍縣人大副主任、羊場鄉黨委書記李勁全說。
特色產業助增收
「好個戈落壩,山高陰雨大;鹽巴不得吃,辣子不得下。」市委宣傳部派駐戈落村第一書記顧松說,造成戈落壩如此貧困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像樣的產業。
於是,市委宣傳部積極溝通協調,佔地100畝的黑木耳種植項目落戶戈落。我們走近戈落壩子,只見狹長的壩子裡整整齊齊地擺放著一排排菌棒。
群眾正在採摘黑木耳
一群農家婦女正在採收黑木耳。龍中先大姐拿起一個菌棒,動作麻利地把大朵的黑木耳摘到框裡。「小朵的留一下,還會長。」龍中先說,今年在黑木耳基地務工,領到的工資將近1萬塊錢了。
「我們的黑木耳種植基地解決了附近20餘名群眾就業務工,截至目前發出去的工資超過二十萬元。」戈落村支書沈草草說,在大山中種植的黑木耳無汙染,品質很好。前段時間寄了點到廣州去,現在好多人打來電話要購買。
產業,是群眾脫貧致富的關鍵。但是對於海拔高、土地瘦的羊場來說,發展什麼產業好?市委宣傳部多次把市農科所、牧科所等涉農部門的專家請到羊場考察,為羊場產業發展把脈問診、開方抓藥。
在專家的建議下,羊場鄉定下了發展特色種植和特色養殖的產業發展思路:種植經果林、黑木耳、紫洋芋、中藥材;養殖豬、牛、羊、雞、蜜蜂。市委宣傳部幫助聯繫協調項目,邀請技術人員開展培訓,組織當地群眾外出考察學習,助力特色產業發展。
羊場鄉大棚種植基地(胡垠 攝)
「從羊場的土地資源來說,規模化發展不太現實,那就做特。」陳世舉說,做特,品牌打造是個很重要的因素。市委宣傳部幫助鄉平臺公司註冊了「雲上金蟾」品牌商標,讓羊場的特色農產品擁有自己的「身份證」。
在市委宣傳部的傾力幫扶下,羊場鄉逐漸走出了自己的特色產業發展路子。截至目前,羊場鄉按照「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模式,養殖土雞20萬羽,肉牛3570頭,生豬8200頭,中蜂610箱;種植刺梨6871畝,種植黑木耳120畝,42個大棚種植紅託竹蓀14萬棒。
「今年,為加快貧困群眾的脫貧步伐,我們宣傳部爭取了30萬元資金,按照每頭豬補貼1500元的方式,支持200戶貧困戶戶均養殖2頭豬。」陳世舉說。
智志雙扶動力足
走進繁榮村陸家院子組村民吳故冬的家,只見房間裡打掃得乾乾淨淨,院壩裡沒有什麼雜物。牛圈裡,6頭牛躺在乾草上愜意地反芻。
「陳書記天天『吵』,大喇叭時時喊,不把衛生打掃乾淨都不好意思了。」46歲吳故冬笑著說。
他口中的陳書記就是陳世舉,兼任繁榮村第一書記。「我第一次到他家,新修的房子沒門窗,家裡橫七豎八擺滿雜物,壩子裡垃圾遍地,整個家一團糟。」陳世舉對吳故冬說,「我爭取項目把你新家的門窗裝好,但你得把家裡的環境衛生打掃乾淨,並且要長期保持。」
大山深處的生態養雞場(胡垠 攝)
很快,吳故冬家裝上了新門窗,吳故冬也遵守諾言把家裡環境衛生打掃得乾乾淨淨。環境衛生改善了,吳故冬的精氣神變了個樣,積極種地、養牛,覺得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只有通過智志雙扶,激發群眾內生動力,脫貧攻堅問題才會迎刃而解。畢節市委宣傳部組織幹部走進群眾家中,和群眾交朋友,認親戚,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從思想上教育他們、引導他們,讓他們鼓起戰勝貧困的信心和決心。
市委宣傳部結合自身優勢,在羊場鄉大力推動『七個起來』,特別是讓大喇叭響起來,時時在大喇叭裡對群眾開展思想教育。同時結合實際,在羊場探索推進「三個一元」機制,「十戶(護)」聯動機制,推動鄉村環境衛生治理,同時邀請專家、農民講師等到羊場開展技能以及思想教育培訓。
通過一系列措施,群眾的思想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意識得到很大提升。
在戈落村易家寨組,張仕輝的房子最不起眼,舊式的老木屋蓋著小青瓦。「我修不起大房子,但我送出了大學生。」張仕輝話語中滿是自豪。
「市委宣傳部駐村的幹部經常來我家,鼓勵我們堅持送娃娃讀書,幫我們家爭取政策扶持。」張仕輝說,現在我明白了,孩子讀書有出息,比你留給他萬貫家產強。
戈落村木耳基地(胡垠 攝)
在戈落,鄉親們逐漸明白,只有教育才能真正斬斷窮根。「近四年來,全村出了18個大學生呢。」顧松說。
「通過智志雙扶,羊場鄉群眾脫貧攻堅內生動力十足。」李勁全說,如今,羊場鄉和全縣一道,順利通過第三方評估機構評估檢查。
採訪結束時,我們回望初冬的金蟾大山,層林盡染,五彩斑斕。山坡上,花椒樹、李子樹為來年的豐收蓄積能量;山野牛羊壯,阡陌雞犬聞......一幅幅富美圖景在眼前肆意鋪展。
【來源:畢節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