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計劃的起止時間為2016~2020年。
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2016年將迎來「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中國經濟發展五年一個規劃,總結經驗的同時謀劃未來。
十三五規劃
從26日開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進入「五中全會」時間。在這四天裡,中共最高領導機構成員——中央委員會委員們將齊聚北京,共同籌劃中國的下一個五年規劃。
自1995年以來,歷屆五中全會都有較為固定的議程,即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下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官方智庫研究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這次五年計劃一開始就有了明確目標,即到「十三五」末,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時間節點清清楚楚,這是這次五中全會和過去最大的不同。屆時,中國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不僅如此,此次會議召開時的背景似乎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經濟增速的變化、經濟動能的變化、世界格局的變化、人民要求的變化……這一系列包含在新常態中的變化,使得本次五中全會受到國內外高度關注,而這份規劃的最終出臺不僅關係著全面小康能否實現,更將是開啟中國發展新時期的重要節點。
經濟不再死守增長點
不久前,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三季度GDP增速為6.9%,一時間,「破7」憂慮四起,更有境外研究機構預測中國「十三五」期間經濟增速會掉落至5%以下。
對於這些解讀,10月2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央黨校就當前經濟形勢和重點工作作報告時給出了答案:「6.9%(三季度GDP增速)就是7%左右,屬於合理區間。我們從未講要死守某一個點位。」
在內外形勢複雜的情況下,中國未來五年GDP增長目標的制定顯得有些兩難。一方面,過高的目標難以維繫,更不利於轉型;另一方面,在股市動蕩和外貿不穩定等背景下,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有利於穩定市場信心。
談及2020年GDP目標,李克強指出,我們不會片面追求GDP,但沒有一定速度就難以全面實現小康。「中國經濟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是相輔相成的」。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黃益平表示,目前轉型階段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合理的增長區間」並不穩定,除了周期性和結構性因素以外,經濟改革也會對經濟增長產生較大的影響,「應該真正落實已經提出的『區間調控』的框架,以通貨膨脹界定增長的上限、以失業率界定增長的下限。」
在強調增速的同時,強調結構改革已經成為共識,不少經濟學家甚至認為,「十三五」期間轉型能否成功決定著中國經濟能否在此期間實現涅槃。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的總經濟師陳文玲認為,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目前都遭遇了「動能」轉換的問題,而在「動能」調整的過程中,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成為新的經濟引擎。
她表示,當前經濟發展的動能之一就是創新驅動,而創新驅動主要來自民間。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政策紛紛出臺的背景下,民間原始的創造力有望在「十三五」期間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這有助於經濟的企穩回升。
重點改革突破可期
作為國民經濟領域的最高文件,五年規劃主要是對全國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係等作出戰略規劃。隨著發展階段的變化,這些要素的分配和協調有望將作出調整,多領域重大改革值得期待。
事實上,這種分配和協調的變化已經有所體現。記者梳理發現,「十二五」規劃的24個指標中,只有GDP增長率、服務業比重、城鎮化率三個屬於經濟指標,其他的都屬於公共事務類指標,包括高鐵、水利、醫保、保障房等。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下,預計「十三五」將有更多的指標側重於經濟以外的領域。
有學者認為,十八大之後,全面小康是一個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領域的整體性目標,是「五位一體」的整體。在「十三五」的部署中,這五個方面將根據目前的情況進行一定的政策傾斜和補短。
目前來看,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更高的高度,財稅改革也有望成為重點之一。外界已經預期,人口政策方面或在會後出現調整。更有機構預測,繼「美麗中國」之後,「健康中國」的概念也有望上升為國家戰略。
此外,中央深改領導小組會議已經舉行17次會議,審議通過的80餘個文件也將成為改革目標。目前,關於財稅體制、戶籍制度、央企負責人薪酬制度、考試招生制度、環保督察、律師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方案、細化意見相繼出臺,並逐步實施,餘下文件的落實也將成為未來的重點。
構建新大國形態
中國的「十三五」規劃自然離不開全球格局重塑的大背景。上述官方智庫專家對本報表示,中國順利完成「十三五」目標不僅是自身發展的需要,對世界發展,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中國在『十三五』期間要成為全球最大市場,要帶動更多『南方國家』奔向它們的小康。中國的發展不僅有示範效應,更能幫助它們規劃,為它們提供資金援助,提供市場。」該專家表示。
事實上,近幾個月來,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對外方面的密集發聲就展示了中國的開放態度。8月底以來,習近平先後出訪美國和英國,頻頻釋放中國將擴大開放的信號。有官方評論認為,習近平一系列的講話中已經浮現出實現這一目標的路線圖:對內將持續深化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對外將推進更高水平開放,程度史無前例。
例如,習近平主席與英國首相卡梅倫在鄉間別墅長談四個半小時的內容,就包括「十三五」規劃,他說,我們正在制訂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十三五」時期中國發展將為外國參與中國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更加廣闊的市場、更加多元的商機。
9月底,習近平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的講話,就曾提出中國將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繼續增加對最不發達國家投資等五條「承諾」。
另有研究發展戰略的專家對本報表示,「十三五」期間也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如何讓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早日投入運營、發揮作用,不僅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改善起著重要作用,更是奠定「一帶一路」後期推進的關鍵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