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與哈羅單車背後的故事,永安行的逆襲

2020-12-16 京比特

笑到最後的才笑得最好—2016年突然蓬勃興起的共享單車大劇,正在迎來轉折點。這個舞臺上一直耀眼奪目的雙雄ofo和摩拜,一個深陷「要黃了嗎?」的危機中,另一個則以創業團隊黯然退出結局。人們突然發現,原本深耕「下沉市場」、並不被大多數人所看好的哈羅單車,隱隱有成為共享單車市場最大玩家之一的跡象。兩個月前併購摩拜後,美團王興的那句「我的競爭對手只有哈羅」一語成讖,哈羅日益受到市場的高度關注。

6月1日,哈羅單車獲得螞蟻金服等超過20億元的增資,一時間公司估值已經達到20億美元以上,另外在芝麻信用免押金政策的支持下,哈羅單車在兩個月內實現了註冊用戶增加7成的驕人業績。哈羅的大名迅速成為創投界的金字招牌。然而有心人在這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事件中,卻發現了一個原本並不為人所熟知的名字:永安行。6月1日發布哈羅單車獲得增資公告的,正是永安行,而哈羅單車是永安行的參股公司。

在著名的湖畔大學課堂上,教育長曾鳴已經把阿里與哈羅單車的故事列入了經典案例為學員們講述。而在阿里與哈羅的故事背後,那個頗具神秘感的永安行也浮出水面,被創投圈深入研究。

農村包圍城市,不謀而合的哈羅與永安行

永安行的全稱是「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公開的資料上我們只能看到其成立於2010年8月,總部並不在什麼一線大城市,而是江蘇省常州市。其業務是「公共自行車系統生產商和專業運營服務商」。

這個「公共自行車系統」與後來火熱的共享單車看起來很相似,但仔細觀之,永安行並不只是經營公共自行車,它還是自行車系統的製造商。這一點與後來的摩拜ofo們就很不一樣。

儘管永安行早在2016年11月就推出了自己的「公共自行車」,但從數據來看似乎並不是太引人注目:到2017年底,其推出使用的系統也只有110萬套「公共自行車」。而且這項業務在永安行自己的營收數據裡也只佔到了不到1%。它的產品和服務,主要供應江西上饒、福建南安、江蘇溧陽這一類三線城市群。採取的是典型的「農村包圍城市」的打法。

然而永安行這波瀾不驚的經營軌跡,在2017年10月份發生了突變:永安行參股的「永安低碳」併購了上海鈞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這個上海鈞正,其實就是哈羅單車的主要運營者。

永安行之所以會參股併購哈羅,原因在於二者經營思路的高度契合,它們都專注於二三線城市下沉市場,都是「農村包圍城市」路線的篤信者。這才有了後來的精彩故事。

哈羅單車的困境

我們再回頭看一看哈羅單車創業的當初,2016年8月份,當創始人楊磊握著GGV紀源資本500萬美金啟動資本四處尋找機會的時候,共享單車市場已經被楚漢雙雄的ofo小黃車和摩拜瓜分。哈羅再想進入炙手可熱的一線城市已經是毫無機會,楊磊的決策是:立即轉向二三線城市,以下沉市場的苦心經營,圖謀長期的「農村包圍城市」。

這個想法在戰略上很有眼光。首先,一線城市市場已經飽和,而且想要投入其中需要大量的資金。其次,二三線城市由於公共運輸不夠發達,實際上對共享單車這樣的出行方式有很大需求。楊磊一往無前地扎入了這個「藍海」,2016年底,第一代哈羅單車出現在了無錫的街頭,開始了下沉市場的深耕。

策略雖然對頭,但楊磊面臨的最大難題來了—沒錢。想要擴大產品投放規模,首先就要投入單車生產、然後還要擴大運維隊伍。可是到了2017年,共享單車市場已經開始出現飽和以及部分經營企業虧損退出的狀況。這個時候想拿著「共享出行」的概念去融資已經是非常艱難,更何況投資者眼光只盯著ofo與摩拜這頭部雙雄,對哈羅這樣的後來者幾乎不屑一顧。楊磊陷入了困境。

永安行來了

轉折的一刻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具體內幕外人已經很難得知,業界能看到的情況是:2017年嗎,當哈羅單車在資金長期困難的情況下,堅持將產品鋪設到了包括杭州等100個二三線城市後,終於迎來了撥開雲霧見明月的時刻。

2017年10月,永安參股併購了困境中的哈羅單車,其後不久就促成了螞蟻金服、復星等多家機構高達6億美元的投資。這一筆投資落實後,哈羅單車迅速被業界譽為共享單車市場的「黑馬」,從此進入了中心舞臺。

再往後的故事已經耳熟能詳、無需贅述了。

永安行下一步要做什麼?

在手握哈羅單車這個「網紅」的同時,永安行依然在投資自己的另一套「公共自行車系統」。

所謂公共自行車系統,與共享單車看起來很像但又另有乾坤。按照公司方面的描述,公共自行車系統並非像目前的共享單車那樣,是「由資本驅動」,而是由政府處於公共服務目的而主導的一套公共自行車出行系統。從字面來看,顯然是走的政府公共服務的方向。其經營的範圍目標是「我國334個地級行政區、2876個縣級行政區」。

另外,永安行還在積極投入共享汽車的業務,2017年11月,其與北京新能源汽車公司合作的共享電動汽車已經在常州投放使用。

永安行,這個促成阿里與哈羅單車傳奇故事的幕后角色,如今已浮出水面引起投資界的廣泛關注。其「農村包圍城市」戰略的完美實施,給創業者們帶來了無窮的想像空間。

相關焦點

  • 哈羅單車將替代永安行單車進入昆明市場
    永安行共享單車將於近日退出昆明市場,由上海鈞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的哈羅單車(Hellobike)接手永安行業務。2017年10月,永安行參股的江蘇永安行低碳科技有限公司與上海鈞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實現合併。
  • 共享單車現併購第一案 永安行與哈羅單車合併
    新京報訊 (記者陳維城)10月24日晚間,永安公共自行車官網發布消息稱,其參股公司江蘇永安行低碳科技有限公司,與上海鈞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籤署了協議,約定低碳科技受讓上海鈞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未來雙方業務將進行合併。鈞正科技是一家主要經營共享單車業務的公司,經營品牌為哈羅單車。
  • 永安行併購哈羅單車,二三陣營單車品牌求收購不得的焦慮與迷茫
    10月24日晚間,永安行官網發布公告,永安行參股公司江蘇永安行低碳科技有限公司(單車品牌:永安行),與上海鈞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單車品牌:Hello Bike)籤署了協議,約定低碳科技受讓上海鈞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未來低碳科技與鈞正科技雙方業務將進行合併。
  • 哈羅單車與永安行合併 共享經濟退燒初顯
    今日又有多家媒體報導,共享單車領域首例併購案出現,永安行收購哈羅單車,眾人唏噓。就在此時,哈羅單車CEO楊磊出面發聲,「收購」一詞並不準確,實為雙方合併。業內人士分析,無論說法如何,不可否認的是共享經濟已不再是創業神話,將有更多實力不足者難以活命。
  • 永安行合併哈羅單車未來:靠支付寶推免押金,與ofo摩拜血戰到底
    文|AI財經社 陳夢迪編|徐偉10月25日上午,哈羅單車CEO楊磊在內部信中對全體員工確認,哈羅單車已與永安行低碳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低碳科技」)合併」, 而他本人將出任新公司CEO。「我們幾乎最後一個入局,換做別的團隊,早就死了無數次了,但我們不僅活了下來,還拿到了決勝場最後一個遊戲資格。」
  • 共享單車企業相繼破產倒閉,哈羅單車是如何完成自己的逆襲?
    設起共享單車,很多人就會想起ofo和摩拜。其實在國內的共享單車領域,其企業還是不少的。而且很長一段時間,外界都認為在共享單車領域只有ofo和摩拜能夠生存下來。然而到了現在,ofo面臨押金難退的現象,而摩拜單車也已經易主。反倒是之前不被看好的哈羅單車依然在堅持著。
  • 「賭局」中的永安行
    哈羅自行車還好嗎?永安行還好麼?共享單車第一股?永安行(603776)是目前最大的公共自行車供應商,全稱為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17年8月7日登陸A股,發行價26.85元,截至發稿時收盤價28.68元。
  • 共享單車終於盈利,不是ofo和摩拜,永安行走了最前面!
    而這個時候永安行收購哈羅,在阿里的支持下,率先實現盈利,這是一個很好的勢頭,而共享單車也可能因此而重新獲得機會。資本驅使之下的投資盛宴,最終的結局早已註定?2017年中摩拜和ofo的合併被告失敗,當時的情況是其他的共享單車企業已經失敗了,賣身的賣身、破產的破產,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哈羅賣身給永安行。這裡要說的是永安行是一家自行車製造商,是一家實體企業,這樣一來哈羅單車就能在供應鏈上有優勢,單車硬體的貨款等不會像摩拜和ofo那樣被逼還債的程度。
  • 阿里終於收了ofo,又宣布哈羅單車免費,騰訊怎麼看?
    幾乎與此同時,共享單車領域由阿里掌控的另一個玩家——哈羅單車也正式宣布在全國實施「免押金」行動:凡是芝麻信用分超過650的均可以享受到免押金騎車服務。至此,阿里巴巴再次在共享出行領域露出了獠牙。針對此事,騰訊與摩拜該怎麼看?「惹人煩」的阿里巴巴作為中國最大的兩家網際網路企業,在他們的字典裡,或許就沒有「邊界」二字,尤其是涉及到入口之爭,雙方都會表現的尤其亢奮。
  • 為什麼說哈羅單車不可能做「共享汽車」,原因有這3點!
    首先,哈羅單車不管是質量還是其運營,都屬於眾多品牌中較為出色的;其次,哈羅單車主攻2,3,4線城市,與摩拜和ofo差異化運營,未來依舊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甚至不排除未來「農村包圍城市」;最後,投資哈羅單車也能推進ofo最終轉向阿里巴巴,因為智慧城市的空間極大,有幾萬億的空間,阿里巴巴不可能放棄這塊大蛋糕,如果ofo不合作,那麼阿里將會把共享單車全部的投資投到哈羅單車
  • 哈羅單車,如何在共享單車的倒閉潮中逆襲稱王?
    但是好景不長,隨著一輛輛單車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變成廢鐵、被路人偷回家佔為己有、被惡意損壞,這個行業的喧鬧逐漸冷靜下來。摩拜單車和OFO都極力地想跳出這個泥潭,有的共享單車甚至就直接爛在了泥潭之中,最後剩下了哈羅單車,站在了大眾的視野中。為什麼哈羅單車在大浪淘沙中生存了下來?我們不禁要發問。
  • 哈羅單車漲價背後的原因
    最近,共享單車漲價悄然拉開序幕,阿里巴巴旗下的哈羅單車由1小時1元的收費漲到1小時4元,漲幅最高,進而引發熱議。哈羅單車為何漲價? 漲幅為何高於其他共享單車?這些無不透露著共享單車行業中的不理性。哈羅單車於2016年成立,此時摩拜和ofo正大肆補貼爭奪用戶。 為避免與摩拜和ofo的正面較量,哈羅選擇從二三線城市入手。雖然曾經一度發展緩慢,但現在看來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從2018年開始,情況發生逆轉。摩拜開始無法持續大面積補貼用戶,投身美團;ofo則更糟糕,和阿里收購無果,深陷財政危機。
  • 共享單車大合併時代來臨?永安行將成最大贏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眾多二線玩家紛紛倒閉或者退出之際,而哈羅單車則成為最大黑馬,首先和上市公司永安行旗下子公司永安行低碳合併,並獲得了阿里系等資本支持。有了永安行和阿里系等資源支持的哈羅單車,在競爭對手資金緊張之際,哈羅則手握數十億資金快速擴張,成為共享單車行業一匹超級大黑馬並成功突圍,躋身共享單車頭部企業,至此形成以摩拜、ofo和哈羅三國爭霸格局。
  • 電芯故障與盈利難題待解 哈羅單車如何突圍?
    起因為哈羅單車認為樂金化學提供的智能鎖出現電池故障,致使大批哈羅單車「失聯」,而其電芯均為LG化學生產的INR 18650 M26型號電芯。樂金化學為LG化學位於南京的電池生產公司,負責生產製造LG化學電芯。   然而,針對此質疑,樂金化學一直堅持原因在於哈羅單車的「不當使用」,並且不承認哈羅方送檢的規範標準。
  • 永安行,共享出行市場欠你一個王冠
    經過幾輪增資擴股後,永安行總股本為1.88億股,以9月25日收盤永安行21.3元的股價計算,市值39.95億。當滴滴、哈羅、美團還在為三足鼎立市場格局感到不安時,永安行早已實現盈利。對了,順便提一句,根據2019年年報顯示,永安行實際持有哈囉出行7.7363%的股份,估值約18億元,是除了螞蟻金服以外的第二大股東。
  • 2.5萬輛永安行共享單車退出昆明市場,哈羅單車接手
    36氪了解到,永安行共享單車將於近日退出昆明市場,由上海鈞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的哈羅單車接手永安行業務。 據介紹,去年10月,永安行參股的江蘇永安行低碳科技有限公司與上海鈞正網絡有限公司合併,原永安行共享單車業務由上海鈞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全權負責。上海鈞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經營共享單車業務的公司,經營品牌為哈羅單車(Hellobike)。
  • 共享單車硝煙再起,哈羅能否更上一層樓?
    除了倒下的小黃車、小藍車等,賣身美團的摩拜,滴滴親自下場押注的青桔,以及得到阿里六輪融資實現逆襲的哈羅,成為了街頭的主顏色。從資本的寵兒到一地雞毛,暴露了共享單車行業的局限性,高額的運維成本,激烈的市場競爭,讓共享單車理想的商業模式,在現實面前顯得蒼白無力,不堪一擊。
  • 支付寶春晚中的哈羅單車登陸梧州啦,梧州要進入共享單車時代了..
    一起看看這款超高顏值的哈羅單車吧。現在,這款高顏值的哈羅共享單車今天在梧州投放了。值得注意的是,以下這個是哈羅單車的騎行區,共享單車在梧州範圍內不可以超出這個範圍騎車,否則會扣除相應費用,也就是說,哈羅單車暫時只能在梧州萬秀區、長洲區、龍圩區三區內騎行,暫時還不能騎行到周邊鄉鎮縣城。
  • 哈羅單車被爆再次進行融資,難道共享單車的結局都是輸家嗎?
    但是在這幾家企業的發展情況來看,依然是不容樂觀,尤其是摩拜單車,自從美團接手之後,本以為得到了一個融資大佬,結果還是不斷的虧損,難道共享單車註定沒有贏家嗎?哈羅單車再次進行融資根據最新消息報導,哈羅單車最近正在和投資者接洽,共同商討關於融資的事情。哈羅這次尋求的融資數目高達40億美元。
  • 摩拜和ofo大戰,為何哈羅單車是最大的贏家?原因都在這
    摩拜和ofo都是以收取用戶押金盈利的,但是卻有這麼一款單車不收押金,你知道是誰麼?它就是哈羅單車,簡直就是共享單車界的一股清流,只要一塊錢就可以騎一次,反正小編每次都騎哈羅單車,主要是真的怕其他的品牌收押金不給退,然而這個擔心也成了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