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羅共享自行車的四川分永安行共享科技有限公司被曝註銷,理由為決議解散,一時引起社會關注。
據悉,四川永安行共享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是哈羅自行車主體公司江蘇永安行低碳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而這一公司的註銷更為如今的共享自行車行業,平添幾分陰霾。
哈羅自行車還好嗎?永安行還好麼?
共享單車第一股?
永安行(603776)是目前最大的公共自行車供應商,全稱為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17年8月7日登陸A股,發行價26.85元,截至發稿時收盤價28.68元。
2015年6月18日,永安行首次向證監會報送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但恰逢第二日滬指大跌6.42%,收至4500點以下,兩市千股跌停。此後1個月股指更是大幅下跌,國內IPO被迫暫停,而永安行的第一次IPO也宣告失敗。
兩年後,2017年3月23日,站在共享單車風口的永安行再次向證監會報送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4月14日,證監會通過了永安行的首發申請。
可以說,永安行的上市的高光,離不開哈羅共享自行車。永安行曾一度高舉共享自行車第一股的旗號,搖旗吶喊,上市成功。甚至是至今,也有許多投資者認為,永安行還是那個共享自行車第一股。
但其實,永安行,已經不再提及自己是共享自行車第一股許久。
2017年10月24日,永安行宣布同上海鈞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籤署協議,永安行旗下子公司江蘇永安低碳科技有限公司收購上海鈞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
永安行成哈羅自行車的第一大股東。
但幾天後,2017年10月31日,阿里旗下的上海雲鑫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加碼入股哈羅,成哈羅的大股東,永安行喪失了哈羅共享自行車控制權。
此事在永安行2018年財報中有所交代,見其財報上書:因公司不再從事無樁單車業務,公司對永安行低碳喪失控制權。
短短的幾天,從最大股東到喪失控制權,可謂耐人尋味。而外界對此認為,不想讓哈羅自行車影響業績,拖累公司股價。
「賭局」中的永安行
此次哈羅自行車的四川分公司永安行共享科技有限公司的決議解散,那披著共享單車第一股的永安行又如何?
據永安行2018年財報顯示,永安行公司2018年營收8.4億元,同比減少19.87%。
具體到業務來看,銷售模式的公共自行車業務(系統銷售業務)和提供系統運營服務模式的公共自行車系統業務(系統運營服務業務),兩者2018年度收入分別為1.24億元和7.1億元,合計佔營業收入比重為98.77%。
而銷售模式下的公共自行車業務(系統銷售業務)同比更是下降了66.25%,競爭慘烈,前景堪憂。
實際上,永安行整體來看較為矛盾。一方面,永安行主要營收主要來源於有樁公共自行車服務,通過對市、縣銷售、安裝、運維有樁公共自行車,賺得營收。但由於在社會資本助推下的共享自行車(無樁自行車)的壓迫下,有樁公共自行車採購量減少,導致永安行新銷售的系統銷售業務驟減66.25%。
另一方面,永安行也參股了哈羅自行車,目前為哈羅自行車第二大股東。而哈羅自行車在如今共享自行車市場上,大有一枝獨秀之勢。
但從前風頭正盛的ofo和摩拜,一個押金難退,一個賣身美團。可以說,共享自行車目前虧損是一個公認事實。即使永安行入股,對其財報營收來說,沒有助力,只有拖累。
共享自行車,這樣一個燒錢無底洞,甚至被形容為「一美元競拍陷阱」的項目,阿里系的雲鑫從中可以獲益的或許並不是真金白銀的實在利益,而是潛在收益。
哈羅自行車上都會寫有「支付寶」三個字,何嘗不是移動的廣告牌?同時,使用哈羅自行車的用戶也大多從支付寶進入。
而永安行作為哈羅的第二大股東,或許也是沒辦法的辦法。既面臨著共享自行車對其主營業務的侵蝕,又不願公司盈利財報因共享自行車的「燒錢」而顯得難看。
或許埋下一個種子,又有何不可?
但不管哈羅最終,成功與否,永安行在這一位置,都顯得較為尷尬。
而據2018年永安行財報顯示,其還新開投資了共享出行服務。
共享汽車或許較之自行車,燒錢更甚。據永安行的預計,到2020年其共享汽車總投放量要超過2萬輛,按照5萬元/輛的價格計算,光汽車本身就要花費10億元。這還不算其他運維費用。
那麼永安行手上還有多少籌碼可以下注呢?從永安行的資產負債表來看,2019年一季度還有貨幣資金3.14億。
無論是哈羅還是新開設的共享汽車,永安行多少都有些「賭」的成分。
韓信的一生,成也蕭何敗蕭何。
網絡 |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