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讀】上海早餐「四大金剛」的前世今生(附滬語音頻)

2021-02-08 上海發布

先講講大餅。一百年前的大餅用的還是自己的鄉下俗名——塌餅,在塌餅這個名頭下又分成朝板、盤香、蟹殼黃和瓦爿等四種。朝板今名長大餅;盤香便是大餅的主流——圓大餅;蟹殼黃如今另立門戶,和大餅分屬不同的「層次」。


 

「塌餅司務好生意,做成烘入餅爐裡」,一百年前的朝板、盤香和蟹殼黃都是塌餅師傅一手搞定。除上面三種外還有一種瓦爿,據說銷路也很好。現在上海街頭巷尾的早點攤做「四大金剛」,尤其是大餅,手藝和從前多少有點不同,能做正宗盤香的不多,能烤蟹殼黃更加難得。

油條和大餅是形影不離的「兄弟」,這在《點石齋畫報》的茶館圖中已經初見端倪。但早先街頭小販卻讓它們分居兩地。1909年《圖畫日報》中的《賣油炸檜圖》,畫的是頭頂盛油條竹盤的小販。據說南宋奸相秦檜害死了嶽飛,後世人對秦檜恨之入骨,拿麵粉做個模型放在千年沸油裡炸,供萬人來咬嚼。


頂在頭上賣的油炸檜,自然不能吃熱的,因此會炸得更鬆脆,就像現在的回鍋老油條。晚清上海有個新戲叫《查潘鬥勝》,戲中的查三爺本是富家子,吃喝嫖賭花光了家產,只好以賣油炸檜為生。而油條是現炸現吃趁熱吃的,最好包上大餅或者粢飯一起吃,口感層次豐富。

查三爺以賣油炸檜為生


街上賣粢飯現在盛在什麼容器裡,好像並不講究,大多用的是木桶。但一百年前蒸粢飯的桶,卻要高得多,呈上大下小的圓臺,桶的下面生炭火可以保溫。粢飯可以包油條,也可包白糖,這點和現在一樣,香糯的粢飯非常適宜清晨出門的人充飢。


現在上海做磨豆腐的生意人,賣豆腐的同時會兼賣豆漿。100年前的《圖畫日報》第204號中的《磨豆腐》一文說:「半夜三更磨豆腐,豆腐司務嘆勞苦。開店娘娘來幫忙,豆漿磨出無其數。腐漿滴滴淋磨床,豆渣累纍堆磨旁。開店娘娘磨得氣力乏,阿要沸湯吃碗豆腐漿。」

不過,一百年前拿豆漿做早點的還很少,「四大金剛」當時還沒有成為一條生產鏈,只有等到一個小型的飲食店出現,這四樣點心才風雲際會地走在了一起,特別是四五十年前,食物供應匱乏的時代,這些個經濟又實惠的早點最能夠滿足工人學生的需要。


有網友稱粢飯糕是上海早點中的「小金剛」,雖然只是個笑話,但早點攤上很少沒有粢飯糕的。《畫報日報》說「熱吃嗒牙齒,冷吃滋味高」。百年前吃粢飯糕和今天還有點不一樣,小販備有玫瑰醬,以醬蘸之入口香。



冷拌麵也一直是上海人喜歡的麵食,早晚都可吃。「莫說澆頭一點點,醬油麻油豆芽菜,拌成請把滋味辨。也有喜歡加辣火,越辣越鮮易下肚。」可見吃拌麵的幾項基本原則,過了一百年也沒有動搖。


100年前的畫報中描繪的上海點心

 

「福建小郎心工巧,磨粉製成碗裡糕。」和冷麵一樣,碗裡糕也是從外地傳來的;


此外,還有擂沙團,「沸燙百熱擂沙團,滴滾溜圓像湯糰,湯糰下湯此幹吃,外面遍裹沙團團」;


豆腐花,「雪白更有豆腐花,絕嫩滴滑堪充腸。賣此之擔兩頭熱,千百擔中只有一」;


豬油糖糕,「豬油白糖糕,上口滋味高。烘熱吃一塊,可使腹不枵」;


桂花白糖粥,「桂花白糖粥,新米糖加足。敲動小竹梆,沿街必必卜」; 


涼粉,「涼粉涼粉,三文一碗,倘嫌不涼,再加冰塊」……


讀這些俚言俗詞,你是不是也和小布一樣,好像穿越時空,回到了一百年前上海的街頭,品嘗到了那時的美味小吃。而今,雖然有了更多的美味,但是這些傳統的點心,還是過一段時間就想嘗嘗,就像去拜訪老朋友一樣。


你喜歡上海早餐的「四大金剛」麼?喜歡這些本地小點心麼?歡迎留言和大家分享,我們下周再見!

相關焦點

  • 【享讀】你喜歡南京東路or南京西路?(附滬語音頻)
    音頻由「上海新聞廣播」提供誦讀:雪瑾(《直通990》首席主持人)左中為寶成銀樓,隔壁為三陽南貨商店,馬路對過轉角為茶樓隨後,南京路逐漸成為上海第一的商業大街。而南京路外灘路口,作為引領上海金融業的外灘和引領上海零售業的南京路交匯之處,這裡的發展和變化從根本上代表著整個老上海的發展和變化。
  • 「享讀」摜奶油、哈鬥、炸豬排……你站哪個?(滬語音頻)
    很多人覺得到上海來旅遊不知道吃什麼。其實,在上海,吃的就是一個海納百川,例如在上海吃西餐,你會發現,中菜西做或者西菜中做的美食是多麼合適自己的胃。今天我們我們來讀一讀《舌尖上海——南京路上老味道》。雖然如今在德大喝咖啡並沒有像以前那麼講究,印象中溫文爾雅喝著咖啡的老克勒形象在這裡全然不見,取而代之的則是就著咖啡啃著大餅油條愜意吃著早餐的老咖友們,德大對於這個傳統卻一直保持著尊重。
  • 「享讀」上海中秋的鹹鮮酥味,是鮮肉月餅給的!(附滬語音頻)
    沒有在秋高氣爽的天氣裡,吃過燙嘴鮮肉月餅的人,是很難理解上海人會在點心店門口排兩三個鐘頭隊買幾塊錢一個的月餅,只為了一年一次的,熱烘烘的、鹹鮮的中秋味道。今天來看看一位作家眼裡60年代就開始的上海鮮肉月餅之旅。小布祝大家中秋快樂,闔家團圓。
  • 上海電臺滬語播音員標準滬語讀「哪吒」
    伴隨《哪吒》的熱映,關於「哪吒」兩字,如何用各地方言讀,最近也成了熱點。那麼上海話「哪吒」怎麼讀呢?眾說紛紜,有讀/no tso/的,還有讀/na tso/的,到底是讀什麼呢?現在,不要爭了,有請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的專業滬語播音員葉進老師,為您帶來最標準的上海話「哪吒鬧海」。
  • 上海的早餐「四大金剛」,或許只有老上海人才知道這些早餐的味道
    上海是一個充滿無窮可能的城市,不僅匯聚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才,更是包括了大江南北的中國美食。上海的美食咱們肯定說不完,今天咱們就大致說一下上海的早餐,曾經有那麼一句話,上海的早餐種類可以讓你一個月的早餐不帶重樣的,這可不是誇大的。
  • 鹹豆漿—上海早餐的「四大金剛」,你吃過嗎?
    來到上海,卻第一次聽說了 鹹豆漿。第一次看到鹹豆漿,有點錯愕。本來以為只是豆漿只是加了鹹的調料而已,卻是滿滿一大碗的食料。豆漿、油條、紫菜、蝦皮、榨菜、醬油、醋、蔥花,這就是一碗鹹豆漿。據說, 舊時在上海吃早點要先排隊買籌碼,豆漿是昔日上海人的早餐「四大金剛」之一。上海早餐的「四大金剛」是指大餅、油條、豆漿、漿飯糰。上海鹹豆漿是完全不同與加糖或者不加糖的豆漿,完全是另一種滋味的享受。
  • 《滬語人氣王》:「年輕化」潮玩上海話
    該節目以上海方言為切入點,通過選手們精彩紛呈的滬語原創才藝節目,努力挖掘承載著上海城市記憶的滬語所蘊含的內涵,帶觀眾感受滬語之美,讓更多生活在上海的人擁有說滬語的熱情,從而使滬語文化被保護和傳承下去。姚明方一口傳統地道的「上海話」,也贏得了廣大觀眾的點讚。姚明方和姚祺兒參加節目之前,內地歌手林吾耀就已經小有名氣,此前他曾參加過東方衛視和都市頻道多檔節目,舞臺表演經驗十足。他和自己的小夥伴組成了「四大金剛」組合,在節目中帶來了自己原創的滬語魔改動畫配音和滬語rap,新穎的表演形式讓許多觀眾對滬語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老上海早餐的「四大金剛」,圖1北方人都沒見過,圖4全國人都愛吃
    老上海早餐的「四大金剛」,「四大金剛」,上海人心中最為經典的早餐,現在卻越來越難找到賣它們的小攤。老虎腳爪老上海早餐的「四大金剛」,上海人尤其喜歡在飯糰中央包裹油條、榨菜、香腸等不同食材。糯米蒸熟後捏成的飯糰,帶著一絲糯米的香甜和嚼勁,夾著不同的食材一起吃下肚,巨大的滿足感。
  • 【享讀】快來領取上海夏天的專屬香味「白蘭花」~(附滬語音頻)
    今天,是上海發布享讀第24期推送,我們一起來看看上海作家談瀛洲教授寫的外婆和白蘭花的故事。音頻由「上海新聞廣播」提供誦讀:雪瑾(《直通990》首席主持人) 等我大些了她就會給我錢,讓我自己去東臺路、瀏河路街角的那家早餐店去買。這家店在清晨總是熱氣氤氳,裡面賣甜大餅、鹹大餅,還有油條、粢飯糕和粢飯糰。賣粢飯糰的老師傅揭開一個大木桶的蓋子,裡面是用白布裹好的一大團熱氣騰騰的糯米飯。老師傅會用戴著手套的手替你捏好一隻粢飯糰。你還可以加兩分錢在裡面加上一勺白糖,或者是加五分錢在裡面裹上一根油條。
  • 早餐的四大金剛之一的粢飯糰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上海早餐的四大金剛之一的粢飯糰 也是非常快手,而且口味也可以自由發揮,很百變哦!
  • 上海人的「四大金剛」
    最大眾化的上海早點,非「四大金剛」莫屬。大餅、油條、豆漿、粢飯,雄佔上海灘早點市場半壁江山,走的是傳統平民路線。過去的上海,在弄堂口、菜場裡,不怕見不著這樣的早點攤:一個烘大餅的爐子,一口炸油條的鍋子,一隻燜粢飯的木桶,一個盛滿豆漿的大煲,外加一張桌子、幾條凳子,隨到隨買,隨買隨吃,熱乎乎、香噴噴,生意非常得好,人潮絡繹不絕,要吃最新鮮可口的,往往還要排上一小會兒隊。和上海人的早餐有關的最著名的段子,就是那個全國聞名的「半兩糧票」。
  • 潘濤滬語讀《繁花》刷爆上海人朋友圈!網友說「一言難盡」,他自己...
    潘濤滬語讀《繁花》刷爆上海人朋友圈!《繁花》用改良滬語,是金宇澄精心修訂的策略,將過於地方化的字詞如「儂」完全刪去,使得《繁花》沒有第二人稱,讀者卻很難發覺,保留上海韻味和短句式,保持一種閱讀普適性,目標是讓北方語系的讀者能看懂。上海主持人曹可凡曾說,《繁花》不好朗讀,用普通話朗誦怪怪的,純用上海話讀也拗口。金宇澄覺得這就對了,這是一本「可以在心裡發聲」的書。
  • 《變形金剛》前世今生—中國故事
    1987年年底,孩之寶公司的兩名市場部專員來到上海,將95集的《變形金剛》播映權免費轉讓給上海電視臺,希望藉此打開中國大陸的玩具市場。不久後,《變形金剛》動畫的譯製配音工作在新竣工的上海音像資料館新樓拉開了帷幕。
  • 滬語悅讀:上海菜,上海閒話,上海人
    滬語悅讀:上海菜,上海閒話,上海人 2020-12-26 21: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老上海飲食:早餐「四大金剛」,三輪車夫的最好朋友
    上海人早餐吃大餅、油條、粢飯、豆腐漿,俗稱「四大金剛」。從前,這種做點心的小攤,大都開設在緊靠菜市場的馬路邊,搭個簡易的大棚,也有的租間小平房。做大餅油條的面是隔日發好,每天凌晨開始工作,小缸爐火也是隔夜封好。
  • 老上海的早餐吃法,少不了四大金剛,物美價廉,你知道是哪些嗎?
    因為家和公司的距離太遠,每天又要擠公交、擠地鐵,大把的時間都浪費了,有人連吃早餐都沒空,順手買上一根油條就走,要麼在路上吃,要麼在車上吃,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清楚,拋開這些不說,你知道上海人的早餐都愛吃什麼嗎?居然是麵食居多,物美價廉,而且一個月不重樣都可以,尤其是有代表性的「四大金剛」,是最經濟早點選擇。
  • 上海早餐有名的「四大金剛」之一,食材多樣營養豐富,比壽司好吃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上是新一天的開始,早餐也相對很重要。作為一名合格的家庭主婦,我基本都會在前一晚就想好第二天的早餐,有時還會把準備工作提前做好,這樣就不會手忙腳亂的,在保證時間的情況下還能做出美味又營養的早餐,然後和家人一起享受這難得的小確幸,我覺得這樣的生活才是幸福而有意義的。
  • 粢飯糰,大餅、油條、豆漿和粢飯被稱為上海早餐的四大金剛!
    大餅、油條、豆漿和粢飯被稱為上海早點的四大金剛。 記得小時候在上海,看到很多公共汽車站臺旁邊都有個大餅油條粢飯糰攤,很多上海人,都買個粢飯糰,邊乘車邊吃早點,粢飯糰不貴,但是很耐飢,不錯的早餐選擇。
  • 金剛的老家,怪獸之島——骷髏島的前世今生
    《金剛》設定,來梳理一下骷髏島的前世今生。影片更是花了相當大的篇幅來展現大家最關心的奇異生物,作為主角的金剛不用多說,而除此之外,島上還充滿了各式恐龍,1933年版《金剛》及續集《金剛之子》中出現的奇異生物大概有以下幾種:出現的生物包括:劍龍、迷惑龍、蛇頸龍、翼龍、霸王龍、畸鳥(禿鷲樣鳥類),兩腳蜥蜴類怪物,鳥龍、始祖鳥、戟龍、幻龍,洞熊等。
  • 鉤沉|「綠瓦大樓」——上海體育學院的行政辦公樓的前世今生
    鉤沉|「綠瓦大樓」——上海體育學院的行政辦公樓的前世今生 2020-11-30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