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還沒出生,就給他定好了宗教信仰嗎?

2020-12-18 疆還是勞道辣

今天,我鼓起勇氣把我的故事告訴你們。

我叫三月,是一個一直生活在河北的漢族姑娘,三年前,機緣巧合下我交往了一個本地回族男孩。

剛開始認識的他時候他告訴我他是回族,我沒當一回事,因為單純的我覺得民族只不過一個符號而已,如果我們真的互相喜歡,這些都不是阻礙愛情的理由。之後,我們開始了甜甜的戀愛,在交往中,他很包容我的脾氣,我們住一個小區,所以幾乎每天都能見面。這三年他把所有的時間都給了我。三年中,雖然偶爾也吵架,但是我們感情一直很好。

跟他在一起讓我很有安全感。這對於我來說很重要,我從小生活在家暴的家庭,父親對媽媽不好,導致我對男人極度不信任,我也不會跟別人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的親密關係,三年是我談過時間最長的戀愛。

是他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相愛、陪伴。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外面上學,所以幾乎沒在家裡生活過,可能這也是我思想就比較開放的原因。畢業以後我就回老家了,認識了他。他是初中學歷,一直生活在老家。和他交往的時候我一直隨著他吃清真餐廳,我沒覺得有什麼,我可以尊重他。

然而,問題慢慢浮出水面,今年我們打算訂婚,明年結婚。所以我突然想在網上查查回漢差距,查完了我就崩潰了。我就找他聊了聊關於民族習慣差異以後怎麼克服,比如喪事,吃飯,剛開始溝通他的意思是說,我結婚以後必須隨他吃,必須吃清真的,我不同意,非常震驚,飲食習俗不等於宗教禁忌!飲食習俗不等於宗教禁忌!

習俗不具有強制性、約束性,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習俗也是不斷演變的。我就問他為什麼不早點說?他說他以為我知道回族的飲食習慣。我以為單純的就是不吃豬肉,不瞞你們說,我當時甚至有以後不吃豬肉的打算,現在想想,根本不可能。從過年到現在,四個月,一直在分分合合的邊緣。他終於讓步了,說我可以隨便吃,如果想吃豬肉了就出去吃,但是豬肉不能帶回家。春節等這些也可以過,喪事我能披麻戴孝,他會陪我去但是不會披麻戴孝,這個我能理解。

要是回我家的話,得買新鍋新碗,他去我家也經常見我媽媽,有的時候趕上飯點,他也不吃。如果我們出去玩,他也會寧願跑很遠也要找清真飯店,如果實在找不到他也會吃肯德基必勝客這些,但是絕對不會進漢民餐廳。

現在核心問題出現在了孩子身上,我問孩子怎麼辦,他說孩子必須隨他,要當回族養,跟他一樣,不能吃豬肉,只能清真,他是不進漢民餐館的人,比如挑方便麵也必須清真等等。

關於孩子這點我不同意,我不是歧視回族,我就是覺得限制太多了,不自由,我想讓孩子成年了自由選擇自己的信仰。但是由於在這點上遲遲達不成一致,他也絕對不退步,於是他跟我提了分手,他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是漢族,這樣他會覺得不是他的孩子,會不親。他認為他二十多年的習慣都這麼過來了,我在孩子上的看法是,回我家就隨我家吃,回你家就隨你家吃,互相尊重。他說那孩子不就是漢民了嗎?可是為什麼一定要分回民漢民呢,不都是人嗎?不都是中國人、中華民族嗎?

他在孩子這件事上很堅決,只要孩子不隨回族只能分手,認為讓我隨便吃已經是最大的讓步了,但是不能涉及孩子。我問過他宗教信仰比孩子重要,比我重要嗎?就不能相互尊重嗎?他卻理所當然的覺得我出去跟他在一起吃清真餐廳是應該的,是不用說的。這明顯就是受宗教極端思想潛移默化感染下的單方面「尊重」,甚至是一種病態的「尊重」!這樣的「尊重」不是對特定少數民族的「照顧」,反而是在幫宗教極端將他們一點點推入「教族捆綁」的深淵,為宗教極端思想愚化群眾開了路。

他認為只要有回族的地方就得清真,結婚了就不能像以前一樣。我還記得他跟我說,每次去跟著我買漢民食物,他都覺得丟人,怕別的回民看見。工作期間也是,漢族同事要隨著他吃清真,如果同事們想去漢民飯店,他就不去了。他家裡也是傳統的回族家庭,爸爸媽媽都是回族,剛開始因為我是漢族也反對過,後來看我們兩個比較好,也就不反對了,說要我進教才能結婚。

他有個哥哥,也是娶的漢族,但是他嫂子是完全隨了回族的,孩子也隨的回族,有這個對比,他就覺得嫂子怎麼沒事呢?可是每個人的想法不同,作為回族你為什麼要限制我呢?為什麼你就覺得自己很純潔?

我真的想問問那些理所應當覺得人家就應該尊重你的人,憑什麼?

憑什麼要別人改變20多年的習慣去遷就你,你為什麼不能遷就我,我也沒要求你必須吃豬肉,我也沒要求你必須怎麼樣,大家都是活一輩子!我想所謂的「雙標」說的就是這類人吧!

我將永遠熱愛自由(在法律、道德、社會善良風俗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框架之下)。

現在以及未來那些毫無道理的思想、行為約束都不應該被接受。至於付出,必須是付出者主動的認可的,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名義「綁架」任何人!

作者:venessa,一名普通的河北姑娘 。

延伸閱讀

「疆還是勞道辣」的這一年

今天,勞道君想跟大家聊聊平臺的未來!

朋友,你不必專門為我找清真餐廳

清華維吾爾族博士揭示「泛清真化」背後的陰謀

民漢情侶,其實我們更想被「無視」

被迫假離婚13年後,這對維漢族際婚姻的夫妻終於復婚了!

我是維吾爾族,我的媳婦兒是漢族

我是漢族,我的媳婦兒是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幹部給女兒的一封信:享受天下美食,嫁給想要的愛情

您的轉發點讚,是對勞道君最大的支持!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的信仰,信仰等於宗教嗎?
    很多西方人說中國人沒有信仰,但他們只是從宗教的情況來看,如果從信仰不等於是宗教信仰來看,中國人的信仰比之西方來說要純潔的多。在這裡不作多論,只分析中國人的信仰。信仰等於宗教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信仰並不等於宗教信仰,但包括宗教信仰。
  • 宗教信仰和迷信的區別!
    近代科學家持實驗主義者,有兩種意義:一是根據眼前之經驗,彼如何,即還彼如何──毫不加以玄想。二是防經驗不足恃,即用人力改進,以補通常經驗之不足。佛家之態度亦爾。彼之「戒」、「定」、「慧」三無漏學,皆是改進通常之經驗。但科學之改進經驗重在客觀之物件,佛法之改進經驗重在主觀之心識。
  • 泰國的宗教信仰
    問:泰國的僧侶和寺廟有一定的組織系統嗎?  答:泰國佛教的僧侶行政系統劃分為四大域,大上座為域首長,域下設十八個部域,每個部管轄三至四府。僧侶最高領導為僧王,僧王下設副僧王。  問:僧侶在泰國的地位如何?  答:泰國信仰佛教的家庭通常設有佛壇,各家主婦早晚必燃蠟燭、燒香和獻花,以祈禱吉祥隆福。
  • 隨著社會的發展,宗教信仰真的會消失嗎?
    明教興盛於唐朝在中國,官方稱他為祆教,或者拜火教。在今天的伊朗地區,瑣羅亞斯德創建了這個宗教,也是最早提出創世主神這個概念的宗教。那麼人們為什麼還需要宗教?18世紀的伏爾泰曾經說過:「如果上帝不存在,就有必要發明他。」在那個時代,關於宗教信仰還像今天如此的開放,很多人對他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攻擊,伏爾泰對此的回應是:「信仰上帝是社會運作之必須,但他不贊成教會對信仰的壟斷。」
  • 西遊記裡面的宗教信仰——西遊記
    《西遊記》作為我國文學歷史上一個神一樣的存在,不僅藝術手法表現獨特,人物形象描寫生動,反映社會問題全面極致,更是表達了多種宗教信仰,也變達了當時那個時代人們對宗教的崇敬。其中,孫悟空背後有兩個人支撐著他,無論他遇到什麼困難,這兩個人都能及時的趕來幫助他解決問題,讓他平安度過,一個就是觀世音菩薩佛教的代表,一個就是太上老君道教的代表,而唐曾師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經的一路上,也是廣泛的傳播這兩個宗教,而且他們本來去西天取經目的就是傳播宗教,然後來普度眾生。
  • 共產黨員為什麼不能信仰宗教
    ,這就決定了共產黨員不能贊同唯心主義、不能信仰宗教的基本的思想和原則。1982年,中共中央頒布的《關於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指出:「我們黨曾經多次作出明確規定:共產黨員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參加宗教活動,長期堅持不改的要勸其退黨。這個規定是完全正確的,就全黨來說,今後仍然應當堅決貫徹執行。」200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宗教工作的決定》指出:「共產黨員不得信仰宗教,要教育黨員、幹部堅定共產主義信念,防止宗教的侵蝕。
  • 東南亞華人的宗教信仰
    核心提示:多元共存且兼容並蓄是東南亞華人宗教信仰的顯著特徵。雖然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信仰在東南亞華人宗教信仰中佔據一定的地位,但居主導地位的依然是中國傳統的宗教信仰。
  • 專欄F|單詞107宗教(上):做善良的天使,尊重他人宗教信仰
    西方國家很多人,都有宗教信仰,他們認為宗教能夠幫他們獲得幸福,他們相信天使正在保護著他們。西方國家有很多宗教,比如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佛教。有很多人,也不是宗教人士,他們對宗教的教義不太熟悉。人們喜歡天使,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天使,他們會給自己孩子起英文名字叫做天使。我們國家有很多少數民族,在少數民族中,他們比較信仰宗教。
  • 中國企業家的宗教信仰觀察 老闆基督徒崛起
    一個人真正的財富,是他的信仰和信念的力量。著名社會學家周孝正用4句話概括了信仰的真諦:對大自然的心靈感受、對未知領域的敬畏心情、對社會公正的內心追求、對美好人生的情感寄託。 王石並非信徒,他對宗教的探求,或許是他認為宗教所包含的浩瀚而複雜的思想中,有他所追尋的問題的答案。對於上帝是否存在,王石的答案是「不確定」。現宗教正成為很多企業家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天道》信仰是什麼?有信仰的人和無信仰的人差別大嗎?
    就像人脈和圈子,我們總能通過特殊的「場」來圈定那些是自己人,那些人是場外人,為什麼有些圈子很難融入進去,首要條件是利益相關,能夠給別人帶來利益(獲得利益的途徑和變現的渠道),或者有文化認同,能夠通過潛移默化影響我個人的追求和修養。
  • 印度教:印度人信仰的宗教
    印度教是印度人信仰的宗教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不再為溫飽發愁的時候,其精神方面的需求。在很早以前,印度古人就開始了精神方面的探索,尋找生命的意義。印度教是西方人給出的稱謂,指的是一個地域性文化集合,是對印度這一地理範圍內所有宗教、信仰、習俗、哲學的總稱。簡單說印度教是印度人信仰的宗教。
  • 信仰的聯想|分不清信仰是屬於宗教的,還是宗教是屬於信仰的
    有人說,信仰就是個寄託,管他什麼教,寬恕也好,敬畏也罷,立地成佛也好,總是在說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但是,有一件事,總是讓我想不明白,並且現在還不明白,那就是靈隱寺的燒頭香的虔誠行為,有錢的可以敲頭鍾燒頭香,你看那些個有錢人或達官貴人們敬的香,都趕得上農村裡造房子,那個上梁的柱子般粗了,要由幾個壯漢扛進去的,這樣的祭祀,除了祈求菩薩大人保佑我最好、能夠獨吞橫財,祈求身背罪孽,不要東窗事發,還有其他實質性意義嗎?我想不明白,倒底是是菩薩在貪財,還是信佛人的不純呢?
  • 文明6:傳播宗教信仰攻略介紹
    Halo~大家好,這裡是守望者極速器的小編。在文明6遊戲中,宗教信仰是遊戲內的比較重要的內容之一,因為宗教信仰會影響自己領地內居民的幸福程度。但是怎麼傳播宗教信仰呢?有些小夥伴還不是很清楚,所以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傳播宗教信仰的方法。
  • "六八月出生有福,臘月出生沒福",準嗎?哪個時間出生最有福
    今日問題:到底幾月份出生的孩子最有福嗎? 一般每個孩子出生之後,家裡面的親戚朋友都會習慣性地去評論這個孩子到底有沒有福氣,而且這個問題確實也是很多家人都比較關注的問題,誰不希望自己的寶寶是最有福氣的呢?
  • 關於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宗教信仰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數學>正文關於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宗教信仰 2012-03-07 17:00 來源:網際網路
  • 世界信仰最隨意的國家:同時信仰多個宗教而相安無事
    在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民眾都有宗教信仰。如歐美國家的民眾多信仰基督教、猶太人信仰猶太教、中東地區很多國家和印尼等國信仰伊斯蘭教、印度等國信仰印度教。對於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民眾來說,宗教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他們對一個宗教基本上從一而終,就是開始時信仰哪個宗教,到死一直是信仰這個宗教。對於他們來說,改變宗教信仰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在歷史上,也經常會為宗教發生戰爭。然而在世界上就有一個國家的民眾,對宗教非常隨意,可以信仰多個宗教而相安無事。這個國家,就是咱們中國。
  • 世界十大科學家的宗教信仰
    十大科學家的宗教信仰1.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簡介:文藝復興時期的波蘭數學家、天文學家,教會法博士、天主教神父。他提倡日心說,主張太陽為宇宙的中心。1543年哥白尼臨終前發表了《天體運行論》。一般認為他的著作是現代天文學的起步點。
  • 三大宗教是如何無中生有的?宗教的基本特點
    三大宗教是最善於無中生有的。我們設想假設一個人剛出生的時候他信教嗎?他肯定不信,他就沒有宗教的觀念,他只有餓和不餓的觀念。信教是後天培養帶來的,那麼如何讓他改變自己的思想變的信教呢?我們知道要想改變一個人的思想是很難的,要想改變一個人的想法必須要實實在在觸動他的利益才會促使一個人改變,那麼有兩個方案一給他獎勵告訴他信教是有好處的、二給他懲罰,告訴他不信教是有壞處的,讓他不得不信教。
  • 自幼父母雙亡還是文盲,卻創建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擁有20億教徒
    儘管現在大家都講究科學,但是宗教也是很大一部分人的精神信仰。默罕默德出生於中東的清貧家庭,他一出生時父親便離開了人世。因此母親不得不獨自撫養默罕默德,生活上過得十分拮据,但好在還有母親陪伴,而這也在默罕默德有了一些勞動能力之後得到了改觀。然而就在默罕默德六歲時母親也離開了他,一下子失去了雙親的默罕默德仿佛踏入了世界上最黑暗的階段。而一個六歲的孩子根本沒有生存能力,好在默罕默德的外祖父和伯父相繼撫養了他。
  • 愛因斯坦的信仰是宗教嗎?
    如果把人類觀念類認知當作真理,那真理就根本沒有標準了,因為很多不同的觀念認知相互不相容,如不同宗教、不同哲學觀念之間不相容。為了解釋概念上的混亂,就有了「相對真理」,如果這樣,經驗認知是有適用範圍的可以理解,那觀念類認知是各自有各自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