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遙去巫峽,望望下章臺」——《度荊門望楚》陳子昂

2020-12-23 吃草小鳥

本文由作者回首說文化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度荊門望楚

遙遙去巫峽,望望下章臺。巴國山川盡,荊門煙霧開。城分蒼野外,樹斷白雲隈。今日狂歌客,誰知入楚來。

這首行旅詩,是陳詩中的上乘之作,深得歷代論者褒評。它是子昂首次由蜀入楚途中所作。詩人以淡素蒼勁的筆墨,從大處著手,融紀行、寫景、抒情為一體,生動地描繪了乘舟度越荊門山的情景。首聯,寫離開巫峽,向下駛往章臺。巫峽,是長江三峽之一,西起四川省巫山縣,東至湖北省巴東縣。章臺,即章華臺,是春秋時楚國所建,遺址在今湖北省沙市附近。出巫峽,往章臺,其間有數百裡之遙。

詩人特意點出這一區間,為度荊門所望鋪設了廣闊的畫面。於此同時,詩人又精心選用了「遙遙」和「望望」兩個重疊詞,描述了輕舟行進的情狀,「遙遙」,形容船隻離開巫峽愈行愈遠,又包含著詩人的不時回望;「望望」,狀寫詩人多次前瞻,又描畫了輕舟沿江東下,距章臺愈來愈近。

在這裡,這兩個重疊詞緊切題中的「度」、「望」二字,並把它們融而為一,使「度」中有「望」,「望」中有「度」。顧望之間,巫峽已遠拋身後,章臺已為望中所收。正如酈道元所云:「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水經注·江水》)詩人欣快之情也不露痕跡地注入了輕舟疾行之中。

頷聯,寫度荊門時所見近景。「巴國山川盡」,上承首句的「去巫峽」。巴國,即巴子子國,是周王朝的諸侯國,此處用來指代巴蜀地區。詩人通過回顧旅途經歷的巴蜀「山川」,在首聯描繪的巫峽到章臺的廣闊畫面之外又增添了一層遠景。句末結一「盡」字,寫出回望結果,又將這一遠景在視線區化為烏有,從而突出了眼前的荊門風光在畫面的中心位置。

荊門山,在湖北省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的虎牙山相對,「上合下開,暗徹山南,有門象」(《水經注·江水》)。詩人用「煙霧開」三字,簡練而形象地描繪了度越荊門時自然景象的變化。乘舟穿度其間,江峽上空,水氣蒸騰,煙環霧繞,越過之後,則是豁然開朗,天寬地闊。

詩人目睹異地風光的新奇之感、興奮激動的心情,也極其自然地融合在寫景之中。這兩句與首二句,一連用了四個地名,卻無堆垛之嫌,正如清代著名學者紀昀所說:「得力全在以『度』字,『望』字分出次第,使境界有虛有實,有遠有近,故雖排而不板。」

頸聯,緊承第四句的「開」字,用如橡巨筆勾勒了極目遠望所見的景象。李白在《度荊門送遠》一詩中說:「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可見,越過荊門之後,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望無際的原野。為了渲染此處的寥闊空曠,陳子昂用虛實相村的手法,從地面寫到了天空。他以曠野之外只有城郭分開珍域,白雲邊只有樹木遮斷了視線,反襯出四面八方一片蒼茫,無所障目。如此攝象選境,反映了詩人壯闊、豪爽的情懷。

尾聯,在前六句寫景的基礎上,直接抒情,豪氣縱橫,熱烈奔放。「狂歌客」,即春秋時期楚國著名的狂人接奧。詩人以其自況,用典自然愜當,形象生動地表現了他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無比熱愛。從這首五言律詩可以看出,陳子昂對當時新體詩的形成是做出了可貴貢獻的。

所以,元人方回稱陳子昂是「唐代律詩之祖」,並把本篇列為《瀛奎律髓》的壓卷之作。顯然,我們絕不能因為他提倡漢魏古風,寫了好多五言古詩,就把他斥為反對新興的文學樣式的「保守派」。從這首詩,我們還可以看出,陳子昂是頗有藝術才能的詩人。

所以,明人胡應麟在《詩藪·內編》卷四中,曾說本篇「平淡簡遠,為王、孟二家之祖。」由此又可見,我們絕不能因他的有些詩篇理勝其辭,就批評他「只重內容,不講藝術」。

參考資料:古詩詞

圖片來源於網絡,本文系作者回首說文化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陳子昂的一首五律,細膩生動,開篇充滿遐想,尾聯更顯出疏狂
    下面分享陳子昂的一首五律,細膩生動,開篇充滿遐想,尾聯更顯出疏狂。度荊門望楚唐代:陳子昂遙遙去巫峽,望望下章臺。巴國山川盡,荊門煙霧開。城分蒼野外,樹斷白雲隈。今日狂歌客,誰知入楚來。陳子昂是初唐著名詩人,其詩風骨崢嶸、充滿哲理,讀者最熟悉他的《登幽州臺歌》。初唐文學喜歡過度追求形式和技巧,內容卻極其貧乏。陳子昂改變了這種浮豔的詩風,其剛健樸質的風格,為唐詩的繁榮開闢了一條嶄新之路。
  • 李白《渡荊門送別》: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
    在歷史漫長而零落的記憶裡,李白的故鄉是清晰的,可以時時在他的詩作裡看見:「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然而細思尋,他對故鄉卻又充滿了疑問:「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春夜洛城聞笛》)他的鄉思,其實一直都存在,只是:「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 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陳子昂①|站在大唐的開端 身後的粉絲都是...
    左手寫風骨金石之詩 右手寫革新戰鬥檄文陳子昂存詩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登幽州臺歌》《登澤州城北樓宴》和組詩《感遇詩》38首,《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比如《度荊門望楚》描寫經三峽到楚地的風光,遠近虛實多面刻畫,簡約精當;在《和陸明府贈將軍重出塞》他寫「忽聞天上將,關塞重橫行。始返樓蘭國,還向朔方城」。陳子昂提倡「風雅」之音,使唐詩的創作風格貼近社會生活實際,奠定了唐詩的壯闊景象,散文革新也開風氣之先,成了唐詩變革的風向標。
  • 巫山巫峽氣蕭森
    到了巫山,自然要看巫峽,要看神女峰。有幾個景點可以看巫峽和神女峰,我選擇柳坪這個點。它是從巫峽南岸俯瞰巫峽和隔江遙看神女神。早晨七時,在巫山縣城街頭,看到巫峽上空的雲一片一片的,雖能看到雲層之上有些斑駁的朝霞,總體還是有些壓抑。看來這初冬的好天氣用完了。
  • 長江三峽——巫峽
    巫峽兩岸群峰,它們各具特色。有詩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巫峽兩岸群峰,它們各具特色。「放舟下巫峽,心在十二峰。」並列於巫峽南北兩岸巫山十二峰極為壯觀,而十二峰中又以神女峰最為峭麗。據唐廣成《墉城集仙錄》載,西王母幼女瑤姬攜狂章、虞餘諸神出遊東海,過巫山,見洪水肆虐,於是「助禹斬石、疏波、決塞、導厄,以循其流」。水患既平,瑤姬為助民永祈豐年,行船平安,立山頭日久天長,便化為神女峰。
  • 荊州和荊門曾是楚國腹地,為何最出名的楚文化景區是武漢東湖?
    看過紀錄片《楚國八百年》深深為楚文化所吸引,想到楚國,一定會想到湖北,湖北又被稱為荊楚大地,想到荊楚,必然會想到當年的楚國都城-荊州,而荊門也是楚國的核心區域,但很奇怪,關於這兩座城市的著名楚文化景區卻乏善可陳
  • 《唐詩三百首鑑賞》(1—18章)張若虛 王績 王勃 賀知章 陳子昂
    章 沈佺期第12章 郭震第13章 陳子昂第14章 賀知章第15章 張若虛第16章 張旭第17章 張九齡第18章 王之渙第1章 前言唐朝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期。第13章 陳子昂陳子昂(約661—702) 字號:字伯玉 籍貫: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縣)人作品風格:質樸明朗,蒼涼激越個人簡介:出身富豪之家,唐睿宗文明元年(684)中進士,後升為右拾遺。敢於直諫,武后萬歲通天元年(696)隨武攸宜東徵契丹,多次進諫,未被採納,後被降職。
  • 又回故鄉---巫峽
    孔明石碑是人們心中智慧的偶像「名峰聳秀」「重巖疊嶂巫峽」是描繪巫峽的不朽篇章峭壁上的古棧道記錄著巫峽兒女的歲月滄桑江邊石柱上的纖痕是一代又一代巫峽人要沿著一江春水尋找心愛的情郎眾姐妹滿面春風一路歡歌笑語使縱橫交錯的峽江透出一股霞光你們來到了「斬龍臺」
  • 巫峽流連,沒有了三峽驚心動魄只剩下神女脈脈含情和園林閒情
    今天在巫峽流連,在神女峰脈脈含情的注視中,我們乘船從江邊農家樂開始,先到神女溪探秘。神女溪是近幾年才開發興旺起來的一個景區,這裡原本是一條淺淺小溪,因為三峽大壩的蓄水,水位升高長江倒灌而大大提高了水位,各種大小船只得以暢通於溪內。
  • 陳子昂登幽州臺寫下一首詩,短短四句二十二字,天地為之動容
    歷史選擇了陳子昂,他光榮地完成了這個使命。陳子昂第二次從軍出徵時,正是契丹李盡忠、孫萬榮反叛朝廷,武后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出徵契丹,陳子昂隨軍參謀,而武攸宜此人剛愎自用,胸無韜略,致使前鋒屢敗,陳子昂直言進諫,惹怒武攸宜,被貶為軍曹,鬱郁不得志,此時,他登上幽州臺,滿懷悲憤,遂寫下這首《登幽州臺歌》,短短四句二十二字,天地為之動容。
  • 武漢楚天台:仿古代章華臺而建,可媲美江南三大名樓
    史載章華臺「臺高10丈,基廣15丈」,曲欄拾級而上,中途得休息三次才能到達頂點,故又稱「三休臺」。這座「舉國營之,數年乃成」的宏大建築,被譽為當時的「天下第一臺」。後來,秦軍統一六國,章華臺毀於戰火。登高峰而望清漣,踏白浪以覽群山,這可真是「高臺半出雲,望望高不及。草木無參差,山河同一色」。
  • 章壽 | 夔府採風詩詞33首
    一一章壽1、【水調歌頭 登夔門】笑看名利客,俯瞰往來船。禹神開峽,長河傾注瀉驚湍。旋舞悠悠白鳥,逸豔叢叢紅葉,仙境藐塵寰。白帝空祠廟,八陣鎖雄關。人羈怨,猿困泣,水連天。雲浮蜀道難越,萬壑萬層巒。一塔文峰健筆,千嶺蒼崖遺墨,騷客共嗟嘆。
  •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楚國:楚地,指湖北一帶,春秋時期屬楚國。平野:平坦廣闊的原野。江:長江。大荒:廣闊無際的田野。下:移下。海樓:海市蜃樓,這裡形容江上雲霞的美麗景象。仍:依然。憐:憐愛。一本作「連」。故鄉水:指從四川流來的長江水。因詩人從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稱作故鄉。萬裡:喻行程之遠。
  • 荊門高鐵落定!沿江高鐵荊門段123.9公裡,荊門西站2臺6線
    荊門鐵路出行,目前有荊門站,最早在1970年建成啟動,並在2019年進行了改擴建,是一個二等火車站。可是當全國進入了高鐵時代後,涉及到荊門的高鐵有武天荊城際鐵路,如今改成了沿江高鐵武漢至荊門至宜昌段,另外還有就是包海高鐵。還是很不錯的,但都沒有開工。
  • 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
    望天門山唐/李白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 醉在巫峽雲雨間——三峽攬勝之二 原創 散文遊記
    「巴東三峽巫峽長」。巫峽以巫山得名,西起重慶市巫山縣城東面的大寧河口,東迄湖北省巴東縣官渡口,綿延45公裡,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 初唐四傑之一楊炯,垂拱元年(685)赴梓州(今四川三臺縣)任司法參軍途經巫峽時所做《巫峽》一詩,寫出了巫峽氣勢,巫峽之長,巫峽之險。  三峽七百裡,惟言巫峽長。
  • 「巫峽新八景」,請你來續詩!
    [本期美圖攝影家:吳以紅]《水墨巫峽》吳以紅攝「詩語巫峽」系列詩文之②竹枝詞裡的「巫峽新八景」文 / 周龍然詩語巫峽,我們用「竹枝詞」起頭。倒不是因為「崔顥題詩在上頭」,而是關於「巫峽新八景」的詩意描繪,真不希望這頭開得沉悶,我們,多想輕盈。
  • 陳子昂,李白,馬致遠:孤獨,是生命最高貴的美感
    這個年輕人,就是參加了幾次科舉都沒有考中,最後不得已以重金市琴,然後將其摔碎,才提高了自己知名度的初唐詩人陳子昂。火速到達前線以後,作為軍事參謀,陳子昂針對武攸宜的錯誤策略,屢次向其進獻作戰良策,但武攸宜拒不聽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