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島倖存者:親眼看著父親因核爆死去,但他的女兒卻嫁給了美國人

2021-01-08 廣島上空的小男孩

「原子彈爆炸後,我回家尋找媽媽、弟弟和爸爸,那裡什麼也沒有了,是一個完全無聲的世界。後來,我費盡周折找到了父親,但他被嚴重燒傷,身上的皮膚大面積脫落,露出了深紅色的肌肉。在日本無條件投降那天,他死掉了……」這是紀錄片導演、廣島核爆倖存者田邊正明,在一次紀念活動上,回憶自己在廣島原子彈爆炸後經歷的那些事。

田邊正明

田邊正明生於日本廣島,其父親是名軍人。在原子彈投下的前幾個月,父親將他們全家,送到了距離廣島市區約60公裡的外婆家。但是,在原子彈爆炸的前兩天,田邊正明的母親,帶著一歲的弟弟,回到廣島市去找他父親。田邊正明回憶:「原子彈投下那天早上,我正在外婆家的院子裡和朋友們玩捉迷藏,當時我正好面朝廣島市區方向,先是看到了強烈的閃光,緊接著聽到了一聲巨響,隨後看到廣島上空騰起了黑色的蘑菇雲,當時只有7歲的我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田邊正明提供的全家福

原子彈爆炸兩天後,田邊正明在外婆的帶領下,回到廣島尋找家人。他的家就在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現原爆圓頂館)東側,距離爆心不到60米(約200英尺)。「那裡什麼都沒有了,連鳥叫的聲音都沒有,如果不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大體還殘存,我根本找不到自己家的大概位置,那裡真是一個地獄!」在這種距離上,他的家在很大機率上是被高溫氣化,接著衝擊到大氣中,形成水滴再滴回地面,形成一種玻璃狀顆粒。

廣島縣產業獎勵館挨炸前後對比,田邊正明的家就在這附近

輾轉多個救護場所後,田邊正明找到了自己的父親,並將他帶回了位於山口縣的祖父家。在日本無條件投降的那一天,田邊正明的父親因原子彈爆炸導致的燒傷,在極度痛苦中死掉了。「父親給我們留下的,只有他的佩刀,祖父將其收了起來留作紀念。但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在父親死去後沒幾天,幾名美軍士兵來到我家,從祖父那裡『奪』走了父親的佩刀。」

廣島附近海灘找到的玻璃狀顆粒,這裡面就有田邊正明的家

在之後的十幾年裡,田邊正明無比痛恨美國人。但十分戲劇性的是,他的女兒在成年之後,與一個美國人談起了戀愛,得知這一消息的田邊正明非常生氣,但終究拗不過自己的女兒。後來,他的女兒與這名美國人結婚,並定居美國。在女兒結婚後的頭幾年內,田邊正明一直無法接受自己的女兒與「敵人」結婚的事實,直到發現了女兒給祖父(田邊正明的父親)寫的一封信後,才選擇改變自己的想法。

廣島爆心全景照片,很平,很乾淨

2010年,田邊正明執導、時長33分鐘的影片《廣島的消息:我們在原子彈爆炸中失去了什麼?》(「ヒロシマからの伝言」~原爆で失ったもの~を)製作完成。之所以製作這樣一部影片,是因為田邊正明認為,在廣島被原子彈炸毀後,重建工作一直是由不熟悉廣島歷史的人負責,知道廣島歷史的人,幾乎都被炸死了,他想讓後代知道以前的廣島是個什麼樣。

相關焦點

  • 廣島核爆倖存者求見安倍遭拒 質疑:他真沒時間?
    (圖源:共同社)海外網12月7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廣島原子彈爆炸倖存者瑟洛節子6日來到日本首相官邸,要求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卻被拒絕瑟洛節子表示很失望,事後批評安倍稱:「不知道他是真忙,還是故意避開和我見面的。」瑟洛節子今年86歲,現居加拿大。廣島遭受原子彈襲擊時,節子只有13歲,從核爆中倖存後,節子於20世紀50年代嫁給了一個加拿大人,並隨丈夫一起搬到了多倫多。去年12月,在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儀式上,她作為原子彈爆炸受害者首次發表演講。
  • 撕開廣島核爆真相的照片
    1945年8月6日,美國將當時人類發明的最具殺傷性的武器用於實戰,一顆重達5噸的原子彈在日本廣島34萬平民頭上爆炸,時至今日22萬人為此喪生。此舉加速日本投降和二戰的結束,也讓數十萬無辜平民成為炮灰。本文將摘選美國《生活》雜誌拍攝的關於廣島原子彈爆炸事件的著名照片,帶您回顧那段歷史。
  • 日本廣島核爆老照片:天空出現蘑菇雲,倖存者廢墟中露出笑容
    1945年8月6日早晨8點整,日本廣島發生了巨大爆炸,天空中出現高達一萬八千米的蘑菇雲,而造成此次影響的正是美國向日本投下的第一顆用於軍事的原子彈。投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名字叫「小男孩」,投在日本長崎的原子彈名字叫「胖子」。
  • 日本廣島核爆倖存者:7萬人瞬間「氣化」,基因突變致使怪病不斷
    【廣島核爆中心,長生橋上空680米左右】1945年8月6日上午8時16分,美軍在廣島上空投下了代號「小男孩」的原子彈。核爆瞬間,7萬瞬間「氣化」死亡。此後5到10年間,約有20萬人因各種怪病也陸續死亡。
  • 廣島核爆的倖存者們是多麼痛苦,回想起燒焦的屍體遍地都是
    ——喬萬尼奧裡(意)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965,閱讀約2分鐘1945年8月2日,美國陸軍航空隊第509混血大隊長保羅·蒂貝茨接到上級命令,「確認7架B-29轟炸機將於8月6日凌晨轟炸日本」。後來,保羅·蒂貝茨回憶起這一歷史性時刻,「我們轉過身去,看著廣島,這座城市消失在巨大的恐怖蘑菇雲中。」從廣島原子彈爆炸倖存者的回憶中,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原子彈爆炸那一刻的恐怖。資料顯示,除了在原子彈爆炸瞬間當場死亡的人外,在隨後的幾年中,大約有20萬至30萬廣島居民死於白血病。
  • 廣島核爆倖存者:不希望發生戰爭 這是對生命的不尊重
    文、圖 廣州日報記者肖歡歡  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了一顆原子彈,導致7萬日本人死亡,這也直接加速了日本投降。本報記者近日專訪了現年87歲的廣島核爆炸倖存者竹岡智佐子,她表示,原子彈爆炸70年後的今天,她的身體依然遭受著核輻射的傷害,希望這個世界上永遠不要有戰爭。
  • 廣島核爆後的倖存者,面對採訪哭訴:人類別再製造我這樣的怪物了
    廣島核爆後的倖存者,面對採訪哭訴:人類別再製造我這樣的怪物了。原子彈, 這個我們應該很熟悉了。因為這是一種利用核原理製成的核武器,由美國最先研製成功,具有極強的破壞力,在爆炸的同時會放出強烈的核輻射,危害生物和非生物組織。
  • 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儀式 廣島核爆倖存者出席
    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儀式 廣島核爆倖存者出席 點擊圖片看下一頁
  • 他是日本核爆後的倖存者,採訪時哭訴:求別再製造我這樣的怪物了
    不過面對美國的進攻,日本卻不願就此投降,軍方決定執行「玉碎」計劃。而在日本方面的拼死反撲下,美軍於衝繩等地傷亡慘重,戰俘也大多都被殺害。為了減少戰損、逼迫日軍快速投降並震懾蘇聯,因而美國決定動用原子彈來結束戰爭。
  • 核爆70年:除了廣島之戀,還有這11種閱讀廣島的方法
    本書記述了作者在小女兒夭折之後,借著追溯三位日本藝術家的故事,來完成自身艱難的心路歷程。本文的第三位主人公叫山端庸介,他是一位專門拍攝長崎原子彈爆炸罹難者的攝影師,他的照片所呈現的是一個破碎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活人和死人緊挨在一起,無比殘酷,卻也帶著置身事外的審視和冷漠。
  • 日本廣島長崎原爆75周年,倖存者奔走要求:廢核、美國政府道歉
    為了加速日本投降,8月6日,美軍向廣島投下了一顆原子彈。三天後,又一顆原子彈降落長崎。數十萬日本平民身亡,活下來的人,許多一輩子活在這場轟炸的陰影下。廣島、長崎的核爆到今天,已經整整75年了。 對於原子彈受害者這個群體,日語裡有專門的詞:被爆者(ひばくしゃ)。幾十年來,他們四處奔走,呼籲廢除核武器。甚至有人呼籲,美國應該道歉。
  • 安倍、古特雷斯出席廣島原子彈爆炸75周年紀念活動 倖存者回憶...
    因新冠疫情影響,今年活動主辦方決定限制參加人數,安倍與80國代表出席,共有800人參加儀式,僅是往常參加人數的十分之一。安倍表示,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新的試煉,需要大家以重建廣島精神應對這場全球危機。在發言最後,他祈求世界的永久和平,並向所有參加活動的遇難者家屬、倖存者和其他參加者致敬。
  • 廣島核爆倖存者所見:那些被燒的炭黑的屍體,仍保持死之前的姿勢
    卡車向廣島郊外駛去,每次顛簸的時候,他們都會因互相之間的摩擦發出痛苦的慘叫聲……」這是距離廣島原子彈爆炸中心僅一公裡的佐藤義雄,回憶自己在核爆後的遭遇。他的家位於廣島中區大手町,是一棟兩層全木結構建築,距離志摩醫院的直線距離只有一公裡。「當時我正在收拾書本,準備前往學校。剎那間,屋子裡變得特別亮,就像許多閃光燈同時閃起那樣,但是我卻完全記不起爆炸時的聲音,一度認為炸彈就是在我家屋頂爆炸的。」
  • 廣島核爆親歷者:滿街行人紅腫 不知掛身上的是衣服還是皮膚
    相良勝三對記者講述往事(神戶新聞)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城市廣島投放了原子彈,這次原子彈在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實戰給日本帶來毀滅性打擊,有倖存者至今飽受致命燒傷、輻射綜合症和癌症之苦。75年後的今天,相良勝三回憶核爆發生後的情景,仍記憶尤新,「滿街都是臉和身體紅黑髮腫的人。垂在身體下面的,不知道是剝落的皮膚,還是殘破的衣服。身體一碰就劇痛。」
  • 廣島應該有怎樣的核爆記憶?
    美國用原子彈轟炸廣島和長崎,也使日本人民遭受到軍國主義者發動侵略戰爭帶來的嚴重災難。  今年60歲的核爆受害者之子由木榮司先生就說:「原爆的根源是日本的侵略,因為廣島參與其中,才招致原子彈爆炸。」他說,很多受害者都曾為軍工廠工作過,也是間接的加害者。
  • 廣島核爆75年後世界面臨核戰威脅更大,無核世界希望渺茫?
    90歲高齡的廣島核爆倖存者清水見子告訴《朝日新聞》,她每年都會參加和平紀念儀式,唯獨今年因疫情不能到場。「至今耳邊仍然迴響著一個小朋友當年叫喊『好痛』的聲音。雖然不能參加活動,但希望和平的心願不會改變。」「我沒有經歷過戰爭和核爆,但是從長者回憶和歷史影像中可以感受到,那一天如同世界末日。」
  • 歐巴馬今將到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向核爆紀念碑獻花
    中新網5月27日電 當地時間27日,美國總統歐巴馬訪問日本廣島。作為首位訪問遭核爆城市的美國總統,歐巴馬此行備受外界關注。美日政府希望,藉廣島之訪推進全球核裁軍,並顯示兩國「緊密的關係」。  屆時,美國與日本將借歐巴馬此行實現日美歷史「大和解」,還是仍難掩兩國關係中不得不面對的「大麻煩」?
  • 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的女性倖存者
    8月6日至9日,距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美國向廣島和長崎的日本城市投擲原子彈相距已有75年。記錄的死亡人數是估計數字,但據認為,在爆炸中,廣島350,000人口中約有14萬人喪生,長崎至少有74,000人死亡。
  • 廣島核爆75周年紀念日 俄外長痛批美國
    來源:海外網人們在廣島和平紀念公園悼念死者(讀賣新聞)海外網8月7日電 6日是廣島核爆75周年紀念日,同日,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對參加和平紀念儀式的人們發表聲明。他在聲明中痛批美國,稱美國投放原子彈是「為了展示武力,而對平民百姓進行了核武器的軍事實驗」。據日本時事通信社報導,拉夫羅夫指出:「美國於75年前的8月6日在廣島投下原子彈,3天後又在長崎投下原子彈,造成了毫無罪責的平民大量死傷。時至今日,此事也讓大多數人們心中劇痛。」他強調稱:「美國是使用這種破壞性武器的最初,也是唯一的國家。」
  • 《廣島》:核爆後,我們都是人類
    普立茲獎得主,美國作家約翰·赫西的《廣島》一書用冷靜寫實的手法,聚焦於在原子彈爆炸後的六位普通人身上:一位是罐頭廠的職員佐佐木敏子、一位私人醫院的藤井正和醫生、一位裁縫的遺孀中村初代太太和她的三個孩子、德國傳教士威廉·克萊因佐格神父、年輕的外科醫生佐佐木文輝、牧師谷本清。這六位人物基本涵蓋了日本的不同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