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機器人披薩後,我又吃了個機器人漢堡

2020-12-20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矽谷密探」(ID:guigudiyixian),作者矽谷密探,36氪經授權發布。

話說,小探自從上次吃了吃機器人做的Zume披薩之後,感覺還不過癮!因為沒見到機器人真身啊。這不,當小探又發現矽谷又有一家機器人做的食品,還是一家餐廳時,當然一定要去見一次真身咯!

如果說上次 Zume 披薩還只是機器人做幫手,負責烤披薩,塗抹披薩醬料的話,那這次這個機器人可就厲害了,因為它是人家自己完完全全、從頭到尾生產出來的食物!

到底有多厲害,到底好不好吃?跑(嘴)得(巴)快(饞)的小探當然要幫你試吃一下咯~

廢話不多說,先!上!圖!(創始人考慮小探拍照方便,專門給我切的... 人家漢堡本來不長這樣哈,是圓的,完整的。)

(版權屬於小探,轉載請註明)

再來一張!

(版權屬於小探,轉載請註明)

看出來什麼了沒?是不是肉看起來很鮮嫩,還稍微帶點紅色?那就對了。因為,人家這機器人連肉餅烤個幾成熟最好吃,都是超高精度控制的!

好,那到底好不好吃呢?小探很負責任地告訴你,嗯,確實好吃,還健康!至少那塊肉餅可是人家機器人在一小時前才開始絞肉,調味的呢。吃起來一點都沒傳統連鎖漢堡店裡那種緊緊實實冷凍肉餅煎出來的感覺,而是很鬆軟的肉,再加上怎麼吃都不難吃的芝士,棒極了。在美食點評網站 Yelp 上,5分為滿分,Creator 已經有 4.5 的高分啦!

言歸正傳,到底為什麼會有這麼個漢堡機器人呢?它的科技含量到底如何?如今機器人漢堡的銷售情況又如何?帶你一一來看!

創始人:在父母漢堡店幫工15年

舊金山這家名叫 Creator 餐廳,也是 Creator 初創公司的創始人及 CEO Alex Vardakostas,從小就在父母開的漢堡店裡幫手。這一幫,就是15年,直到 Alex 去上大學。

「我跟漢堡已經打了15年的交道,最經典的一個動作就是:煎漢堡裡面的那塊肉餅。」

Alex 告訴小探,因為煎肉餅這個動作附加值小、重複、辛苦,所以餐館根本很難留住員工。所以他深知,這應該有更好地一種工作方式替代。

在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就讀物理和工程專業的 Alex,大學畢業後,就開始搗鼓,到底有沒有辦法取代這樣一種辛苦的方式,於是,就搗鼓出了 Creator。

從 2009 年創立,到被 Lennox Lab 孵化器孵化,再到真正意義上 2018 年餐廳的試運行,這家矽谷初創公司為了生產世界上首個端到端全自動化生產漢堡的一體機器人,已經走過了 9 年時間。

Alex 告訴小探,如今,這個像一輛汽車大小的機器人,每小時可以完成 120 個漢堡從食物原材料端到成品的製作。兩臺機器人就是 240 個。這意味著平均大約 30 秒可以生產一個漢堡。員工只需要把一個個土豆、西紅柿之類的原始食材洗好,放進機器即可。看圖就可以發現,像洋蔥、西紅柿、黃瓜都是一個個原始形狀的。「連切都是機器自動切的。」

(版權屬於小探,轉載請註明)

這個機器人對漢堡進行一體化加工大致是這麼個過程,先是麵包,然後到添加各種醬料,再到酸黃瓜、西紅柿、洋蔥、生菜等材料的添加,以及機器切碎的芝士條,最後才是肉餅出爐。所有東西出來後,只需要把盒子一合上,漢堡就能拿起來吃了。

來一張圖,你就懂了。

(版權屬於小探,轉載請註明)

因為小探去的時候沒有看到工作人員在補充食物,所以就盜網上圖片一張。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

「Creator應該是全世界唯一一家餐廳沒有人在生產食物,而是由機器在生產的」,Alex 很自豪地告訴小探。現在,餐廳已經過了測試期,機器也能穩定生產了,但之所以只開周三到周五的原因,就是因為機器還需要進行調試,希望讓這個機器人生產漢堡生產得更快些。

當然,大廚還是有的,因為大廚們需要設計各種各樣口味的漢堡啊!比如像其中一款「爸爸漢堡」(Dad Burger),這是因為大廚設計時就想起父親給自己做食物的那種味道。

好,菜單來一個:

(版權屬於小探,轉載請註明)

小探問 Alex 最喜歡哪一款,他笑說「就像我要選擇哪個孩子最好一樣」。不過旁邊的小姐姐偷偷告訴小探,第一款跟第三款這兩款沒大廚命名的漢堡,其實就是 Alex 大廚的傑作呢!

物美價廉:只要6美金

如果稍加留心的小夥伴,應該看到了菜單上的價格。沒錯,一個漢堡只需要 6 美元。或許你會說,這 6 美元並不便宜啊。畢竟,美國有的連鎖快餐漢堡可能只需要 2 美元...

但是,這是在寸土寸金的舊金山啊!事實上,小探在問旁邊等候的顧客時,就有一位女生告訴我,相較於漢堡好不好吃來說,她更在乎的是價格。因為 6 美元能吃到這樣新鮮的肉餅做的漢堡,實在不能要求更多了,何況還是好吃的。對於在商業中心解決午餐的員工來說,絕對是一大利好。

確實是,小探在此呆的一個多小時內,除了快1點半的時候人開始變少,其它時間幾乎都是需要排隊的。而且大家都很高興地拿出手機,狂拍這個給自己做漢堡的機器人!

(店內的顧客,版權屬於小探)

為什麼能夠做到價格這麼低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人工成本的減少。

傳統意義上的漢堡店需要多少員工呢?大概15-20個都有可能,而且絕大部分需要在後廚進行幫工,像煎牛肉餅就是一個重要的環節。還有各種切菜的、配料的等等。

那 Creator 餐廳有多少員工呢?

Alex 告訴小探,大概能省一半。目前有 8 - 10 個的緣故是因為排隊的顧客多,希望提供好的服務質量,所以讓員工幫忙進行人工點餐。等 APP 開發完成後,顧客能手機點餐了,那需要服務的人就自然不用這麼多了。

而且,因為從小知道餐廳員工的辛苦,Alex 還專門留出 5% 的學習時間,讓員工在工作之餘能夠進行學習、自我增值。小探快離開的時候,就發現有一個員工小姐姐在學習英語。

除了機器生產讓人工成本減少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店面面積的減少。據 Alex 介紹,當前由於 Creator 並不存在廚房,所以佔地面積大約僅需要 2000 平方英尺 (180平方米),而傳統漢堡店的店面需要的面積在 3700 平方英尺(約350平方米),這意味著,跟傳統漢堡店面相比,僅需一半的面積。對於想要開店在租金高昂的商業區來說,不僅降低了鋪租,還因為全過程都是用電,就不存在對一般餐廳選址要考慮油煙排放的要求了。

Creator 種子輪投資人、LDV Partner 創始合伙人張文杰和沈志勳告訴小探,Creator 機器人相較於其他食品機器人來說,比如 Zume 披薩機器人,Creator真正做到了一體化,全自動,不需要人參與生產食物。因此,技術難度更高。從結果來看,機器人不僅提高效率,提高了餐廳利潤,還讓出品食品的品質更好、更穩定。

確實如此,像 Zume 披薩的機器人,目前做的主要是塗抹披薩上層醬料,再放進烤箱烘烤、以及取出的工作。披薩上面的培根、肉末等食材,都是需要人工添加的。從食品原材料到最終成品的生產,暫時還未能做到。

想看此前小探試吃機器人 Pizza 的文章可以點擊這裡:我們吃了頓機器人做的Pizza!

另外,投資人也告訴小探,此前在波士頓動力機器人公司負責機器狗項目的Martin Buehler 博士也加入 Creator 擔任工程副總裁。這將幫助 Creator 機器人更加穩定、低成本、更快速地進行生產、成長、擴張。

已去過中國考察,希望進入中國

說到漢堡,大家的印象是什麼?小探印象中當然是麥當勞的巨無霸和肯德基的麥辣雞腿堡啊!

但直到來到美國,小探才對漢堡有了更深一層的概念,就是,原來在美國,好吃的漢堡店並不是麥當勞和 KFC 啊(國內讀者請別打小探...),比如 In-n-Out,還有最近在矽谷才開了的 Shake Shack 都比這上面倆家好吃!

如果說,為什麼這兩大巨頭給國內消費者這麼深的印象,或許就是因為他們在地性做得好吧。嗯,小探還是很喜歡 KFC 早餐的...

Alex 也表示贊同。他告訴小探,確實中國消費者對漢堡的消費,還大部分停留在連鎖店的模式,比如麥當勞、肯德基,以及後來進入中國的漢堡王等。

當然,Alex 也直言,中國消費者對漢堡品質的挑剔程度,也沒有美國高。不過,他相信的誰,儘管麥當勞和肯德基對中國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在地化口味,但連鎖漢堡店始終無法避免的是中央廚房帶來的食物品質問題。「因為你的土豆可能是提前 24 小時削好的,牛肉餅也是冷凍的。」

但是,創業公司真的打得過連鎖巨頭嗎?畢竟,巨頭在中國開店的速度可真不是蓋的。

當前中國已經成為麥當勞全球第三大市場,是美國以外全球最大的特許經營市場,也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市場。截止至去年7月,中國內地就超過了 2800 家麥當勞餐廳。

這反而增加了 Creator 想要進軍中國市場的決心,漢堡店的增多,無形中意味著消費者對於漢堡文化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我想帶給更多人真正好吃的、高品質的漢堡」。

Alex 認為,隨著機器人供應漢堡的速度變得越來越穩定,開店速度加快,像北京、上海、香港都有可能成為進軍中國市場的第一站,但最終並未決定。 在現有的印度、越南、韓國等多種大廚調的口味之外,Alex 笑稱,要是進入中國,「肯定也要來個中國味的漢堡,比如川式的辣味漢堡」。

相關焦點

  • 達美樂在德國使用機器人運送披薩
    PingWest 品玩 3 月 29 日報導,達美樂披薩今日宣布與自動駕駛機器人初創公司 Starship 合作,未來兩個月內將在德國漢堡使用機器人運送披薩。Starship 公司的六輪機器人高約兩英尺,重量約40磅,行駛速度每小時四英裡。目前機器人的配送範圍為1英裡。雖然機器人可以自動行駛,目前仍需要有人陪同,以免路線錯誤。
  • 壽司、漢堡、沙拉、奶茶、啤酒……還有什麼食物是機器人不會做的?
    加州帕薩迪納市的Caliburger餐廳的研發人員稱,這名獨臂機器人廚師已被重新配置,現在每天要翻轉300個漢堡,每周工作7天。 由於無法與人類同事同步工作,而且不斷將煮熟的漢堡放在錯誤的託盤上,該公司遇到了一些問題。 這個機器人還吸引了如此多的人們的關注,以至於CaliBurger難以滿足蜂擁而來的顧客的需求。
  • 當機器人走進廚房:盤點時下流行的餐廚機器人
    在過去的幾年裡,越來越多能讓我們成本削減的擁有更高效率的美食機器人已經被發明出來,它們將一系列的食物準備工作自動化,從為Palo Alto準備其提供的午餐時間搶購的沙拉,到為深夜還在學習而餓壞了的麻省理工學院學生們準備的咖喱。這些機器人已經在亞洲成為很受歡迎的廚師行列。在中國,甚至還有一家以機器人服務為主的餐廳,名為「Wall.E」。
  • 軟銀投資的機器人披薩車Zume「涼涼」了
    在CEO Alex Garden的宣傳中,Zume高管來自Comcast、星巴克、Lyft、強生,陣容強大,履歷熠熠生輝;它更多的是一家非常有科技含量的初創企業,「涉及用機器人和自動化顛覆食品行業,融合機器學習、大數據、定位、物流管理、智能烤箱等技術。」翻譯成人話,就是在接到披薩訂單後,Zume會在貨車裡把披薩烤完,給用戶送過去。
  • 孫正義要砸7.5億美元投資的披薩機器人,只會抹番茄醬放進烤箱?
    比如說,軟銀就準備投一家用機器人做披薩的公司,名叫Zume,他們的機器人是這樣做披薩的:首先,由一位人類廚師準備好麵團,放到壓餅機下方壓成披薩餅坯,然後放到傳送帶上;傳送帶把麵團運送到一臺噴射機器人下面,機器人把預先調味過的番茄醬噴到麵餅上;
  • 【熱點】還記得那個一天做300個漢堡的漢堡機器人Flippy嗎?它又重回CaliBurger餐廳了
    Miso公司讓Caliburger餐廳相信一個價值10萬美元的機器人可以代替快餐廚師,因為廚師經常會由於廚房的溫度太高而在工作幾周後辭職。(Miso機器人公司的執行長大衛·齊託和帕薩迪納市Caliburger餐廳的Flippy機器人)機器人一刻不停地翻轉漢堡,而人類廚師準備肉餅,並把肉餅裝進漢堡包裡,做成漢堡,這樣顧客能夠迅速地吃上自己點的漢堡。
  • 肯德基麥當勞看呆:這個機器人10秒做個漢堡!
    相信經常去吃快餐的朋友們肯定很煩一件事,那就是點完餐以後通常要等很久才能拿到餐品。不過這個問題很快就能得到解決了。日前,有一家名為Momentum Machines的公司發布了一臺酷炫的機器人。他們稱,當你擁有這個機器人之後,你肯定不會再想僱傭人類了,因為這款機器人每個小時可以做360個漢堡!
  • 餐飲機器人「造夢工廠」 碧桂園推出首個機器人餐廳綜合體
    據悉,繼今年1月千璽集團首家Foodom機器人中餐廳在廣州開業,這次開業的FOODOM天降美食王國機器人餐廳涵蓋中餐、火鍋、快餐三大業態,是全球首個機器人餐廳綜合體,技術先進、業態完整。比如第二代漢堡機器人出餐效率提高至20秒/個,而目前快餐行業巨頭的漢堡出餐效率約為30-40秒/個。火鍋區雙臂配餐機器人傳菜能力也從第一代的400盤/小時提升到了850盤/小時,真正實現了配菜立等可取。
  • 機器人快餐店開業 一分鐘可以做好7個漢堡
    機器人能在一個小時內切、烤、組裝和打包好400個漢堡,這樣的機器人很快就會出現在各個餐館中。   Momentum Machines公司在2012年首次推出了「自動燒烤大師」,這個機器人可以完成三個漢堡廚師的工作。
  • GE成立Avitas機器人工業檢測系統公司;1分鐘做7個漢堡,機器人快餐...
    機器人團隊在彎曲的路徑上布置了一組煤渣塊,Valkyrie通過彎曲膝蓋謹慎地走過來,將一隻腳放在另一個的前面。 該機器人裝備了雷射雷達傳感器,可以通過脈衝雷射照射煤渣塊來觀察煤渣塊,並用傳感器測量反射脈衝,以便計算塊體與腳之間的距離。目前,Valkyrie可以兩條腿上行走,並執行基本運動,例如握住和操縱物體。它有28個扭矩控制接頭和近200個傳感器連接到他們的頭部,手臂,腹部和腿部。
  • 機器人做漢堡 因動作太慢而被停職
    看來機器人暫時不會給我們做漢堡了。美國的一翻轉漢堡機器人僅僅工作了一天,就被美國的一家卡利漢堡包餐廳(CaliBurger)解僱了。這個機器人曾引起美國的極大興趣,但最近卡利堡不得不讓飛皮(Flippy)離線,因為它太慢了(一小時烤制150個肉餅),跟不上人們的點餐需求。
  • 倫敦街頭出現快遞機器人 雜貨披薩啥都能送(視頻)
    國際在線專稿: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12日報導,近日,英國倫敦街頭開始出現機器人快遞員機器人叫「星際飛船」,目前還處於技術測試階段。此前還曾在德國漢堡、美國華盛頓和加州出現過,從日用雜貨到外賣披薩都能送。發明人是網絡電話Skype的共同創始人阿迪·赫恩拉(Ahti Heinla)和喬納斯·弗裡斯(Janus Friis),他們希望這項技術能夠吸引到小企業,負責18斤以內的同城快遞,5到30分鐘內就能送達,快遞費只需要0.6英鎊(約合5.2人民幣)。
  • 您的披薩在路上,這家外賣公司讓機器人製作配送員烘焙
    披薩業務以外,Zume 新成立了 Zume Inc.,將擴展更多新的品類和品牌。Zume 的機器人披薩廚房除了要有安了烤箱的餐車,烘焙和配送過程也是優化的重點,Zume 的物流後臺利用機器學習,預測客戶將在什麼時間預定什麼食物,規劃原材料配置及卡車路線。
  • 機器人加州快餐店做漢堡 每小時烤150個肉餅
    一臺名為「翻翻」的機器人5日正式上崗,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家快餐店幫忙做漢堡。  「翻翻」其實是一條機械臂,固定在「卡利堡」快餐連鎖店加州帕薩迪納分店廚房地板上,會自動為烤架上的漢堡肉餅翻面,每小時能烤制150個肉餅。
  • 估值40億美元的機器人披薩車,怎麼一夜之間就「涼」了?
    在CEO Alex Garden的宣傳中,Zume高管來自Comcast、星巴克、Lyft、強生,陣容強大,履歷熠熠生輝;它更多的是一家非常有科技含量的初創企業,「涉及用機器人和自動化顛覆食品行業,融合機器學習、大數據、定位、物流管理、智能烤箱等技術。」翻譯成人話,就是在接到披薩訂單後,Zume會在貨車裡把披薩烤完,給用戶送過去。
  • 人工智慧來襲 達美樂啟用機器人送披薩外賣
    摘要 【人工智慧來襲 達美樂啟用機器人送披薩外賣】達美樂近日公布了一款名為DRU(Dominos Robotic Unit)的披薩外賣機器人。
  • 10秒做一個漢堡!會炒菜的機器人亮相高交會
    煲仔飯、冰淇淋、咖啡、漢堡包……高交會上不僅能逛逛逛,還能吃吃吃。 你見過高交會上還能擺滿各種吃的嗎?答案是「咩有」。據悉,這是碧桂園旗下千璽機器人集團攜多款自主研發機器人首次亮相高交會。
  • 美國漢堡機器人工作1天就被解僱,盤點全球各地有趣的機器人餐廳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機器人的誕生已經可以慢慢接手人類的簡單工作。所謂的機器人其實也不一定要完全有機器人的模樣,如今的家用機器人掃地機也屬於機器人的一種。近日,在美國的一家漢堡快餐廳,引用了漢堡包翻面機器人。這個漢堡機器人名叫:快手。名字上就已經給人無限遐想,速度快效率高。但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這個漢堡機器人在餐廳工作了一天以後就被解僱了,因為員工覺得速度太慢,不足以支撐高強度效率高的工作。
  • 機器人炒菜你想吃嗎?全球首家全機器人餐廳開業!
    機器人餐廳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餐廳內雪糕、咖啡、炒菜、送菜、做漢堡、迎賓等20多個工種全由機器人完成,還是著實令人吃驚!客人掃碼點單後,機器人機械臂迅速啟動炒菜,AGV送菜小車在頭頂雲軌上平穩穿行,很快菜品就會放在盤子裡從「天」而降,抵達客人所在的桌位。
  • 快餐業革命,有趣好玩又有效的送披薩機器人你見過沒?
    作為一家披薩連鎖公司,達美樂卻對科技創新非常感興趣。它發明了「輕鬆訂購」按鈕,甚至製造出自帶披薩烤箱的外賣送貨車。而現在,達美樂公司又瞄準了機器人,更具體地說是外賣機器人。根據媒體披露,最近達美樂已經研發出一款叫DRU的機器人,外形酷似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