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地課堂】李芬:《植樹的牧羊人》教學設計

2020-12-25 騰訊網

《植樹的牧羊人》教學設計

執教人:李芬

教學目標

1.繼續練習默讀,在整體感知文章、了解基本內容的基礎上,爭取提高閱讀速度,並勾畫關鍵語句。

2.精讀中間敘述部分,了解牧羊人的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3.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思考牧羊人植樹行為的意義。

教學重點

1.繼續練習默讀,在整體感知文章、了解基本內容的基礎上,爭取提高閱讀速度,並勾畫關鍵語句。

2.精讀中間敘述部分,了解牧羊人的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教學難點

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思考牧羊人植樹行為的意義。

教學方法

A引導啟發法

B講授分析法

C課堂討論法

D學習小組探究法

E學生自主學習及成果展示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讀過這篇文章了嗎?我來檢測一下你們的閱讀情況,請一位同學到黑板前來,其他同學合上書本,我們一起來聽寫文章的詞語。這篇文章,編者給五個詞語做了注釋,分別是:乾涸、坍塌、不毛之地、溜達、山毛櫸。我們來聽寫這五個詞語。

(設計意圖:這五個詞語的聽寫,既可以檢查預習效果,又可以帶動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感知荒原的特徵,揣摩牧羊人種樹的畫面。但平時許多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往往不看或不細看注釋。這樣導入,我就可以再次順理成章地引導學生認識到我們在讀書的時候應該要學會關注課文的內容以及頁下注釋,頁旁註解,課前預習提示,課後思考探究等現有的助讀資料。)

二、把書讀薄——進入文本,梳理情節

1.學生初讀課文。要求:快速默讀課文,不出聲,不動唇,不指讀,不回顧,一氣呵成讀完,把握文章大意,完成閱讀積累表。

2. 學生再讀課文。要求:默讀課文,梳理本文的故事情節,圈點勾畫出文章的關鍵語句,精彩之處以及個人的疑難之處,完成課後思考探究第一題的表格。

三、把人讀厚——細讀文本,分析人物

結合文本,完成下列兩項活動。

1.【拍攝製作紀錄片

為了樹立典型,弘揚精神,法國政府為植樹的牧羊人舉辦了一個新聞發布會。

新聞發布會後,當地電視臺覺得這個新聞事件很有宣傳報導價值,打算拍一期「傳奇人物紀錄片」,如果你是該紀錄片的導演,你最想拍攝製作的是故事中的哪個鏡頭?並說說拍攝理由。

(設計意圖:結合課後思考探究第二題,引導學生關注文章中直接描寫,間接描寫的語句,分析人物形象)

2.【擬寫頒獎詞】

假如設紀錄片播出後,他的故事廣為流傳,成為法國家喻戶曉的人物,並成功當選「感動法國十大人物」。請結合他的事跡,精神為他擬寫一段頒獎詞。

(設計意圖:通過這兩項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但又能引導學生緊扣文本,分析人物形象,讓牧羊人的形象在孩子的心目中變得豐滿起來)。

四、把情讀透——探究主題,認識牧羊人植樹的意義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

1.作者在文中說「這是老人種樹帶來的連鎖反應,是我見過的最了不起的奇蹟!」,你覺得老人是靠什麼創造奇蹟的?在創造奇蹟的過程中,他失去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

明確:只有懂得取捨,才有奇蹟;只有忍受孤獨,才有奇蹟;只有自信,才有奇蹟;只有嚴謹,才有奇蹟;只有內心純淨,才有奇蹟;只有堅持,才有奇蹟;只有堅韌,才有奇蹟;只有樂觀,才有奇蹟;只有熱愛,才有奇蹟……

2.連結寫作背景,拓展延伸

這篇文章是作者於1953年應美國《讀者文摘》雜誌專題「你曾經見過的最非凡、難忘的人是誰」的約稿而寫的。文章打動了編輯,他們就派人去尋找文中描寫之地,卻發現那個地方根本不存在這麼一位老人,稿子就被退了回來。可是沒多久這篇文章就風靡許多國家。你認為這虛構的故事,為何能打動人呢?你覺得作者為什麼要虛構這個故事,虛構這個人物呢?

拓展延伸:《愚公移山》的故事 《平凡的世界》裡孫少安的經歷

(設計意圖:許多教參都著重解讀牧羊人的堅持,毅力,精神,但我想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再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讀牧羊人植樹這一行為的意義——小人物的小力量和大勇氣,大情懷。牧羊人用他的小力量與大勇氣改造了自然,創造了生命,種植著希望和幸福,也實現了自己平凡人生的價值。而其實我們都可以是生活中的牧羊人,用我們手裡的「鐵棒」和「木棍」去「種植」。我想如果引導學生充分意識到了這一點,那麼學生也能更好地認識到現階段該如何實現自身的價值——心懷勇氣,把生活中的每件平凡的事做好。)

五、課堂總結

1.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收穫呢?可以從寫作技巧、情感態度等方面來談。

2.教師寄語:親愛的孩子們,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希望這篇文章,這節課能引發你們的思考,願你們往後餘生,始終熱愛生命,熱愛生活,心懷勇氣,用自己小小的力量,舞出精彩,舞動奇蹟。

六、作業套餐

1.微寫作

我們所處的社會也有很多默默「種樹」的人,他們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種植著希望和幸福。你認識或聽說過這樣的人嗎?試為他寫一段文字,記錄他的事跡,並寫出你的評價和感受。

2.推薦閱讀

路遙《平凡的世界》

七、板書設計

作者簡介

李芬,海口江東楓葉國際學校語文教師,熱愛生活,熱愛語文,熱愛閱讀,熱愛寫作。曾在海口市美蘭區中考語文備考會上執教作文複習課《筆尖的舞蹈》,在海南省中考語文備考會上執教名著閱讀複習課《一書一世界》,獲「海口市美蘭區青年教師說課比賽」一等獎,獲「第八屆全國初中語文教師基本功大賽」現場課二等獎及最佳教學設計獎。長長的路,慢慢地走。深深的愛,淺淺地說,願在語文的世界裡盡情徜徉,邂逅更多美好,遇見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植樹的牧羊人
    原來是一個牧羊人,他周圍有三十來只羊,懶懶地臥在滾燙的山地上。牧羊人讓我喝了水壺裡的水,又帶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從一口深井裡給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絲絲的。井臺上,裝著簡單的吊繩。這個男人不太愛說話,獨自生活的人往往這樣。不過,他顯得自信、平和。在我眼裡,他就像這塊不毛之地上湧出的神秘泉水。
  • ...託海的牧羊人》教學來了 #可可託海的牧羊人 #唱歌技巧 #歌曲教學
    小可愛要的《可可託海的牧羊人》教學來了 #可可託海的牧羊人 #唱歌技巧 #歌曲教學 原標題:小可愛要的《可可託海的牧羊人
  • 英語教學目標有哪些?英語老師從這三個維度設計課堂教學
    在開始英語教學設計之前,英語老師要先問自己三個問題:1. 教學主題是什麼?2. 學生要獲取哪些知識?需要具備怎樣的能力才能「學會」?教師選取什麼樣的教學內容、組織哪些形式的課堂活動才能「教會」學生?這三個問題事實上就是英語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內容、語言、學習策略。高質量的英語教學首先需要在這三個維度上設定清晰的目標,才能讓教學設計條理清晰、有的放矢,同時幫助學生在融會貫通、舉一反三中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 課堂I 天津美院視覺傳達設計系展示設計實踐教學&課程思政實錄
    」與展示設計教學有機融合,將專業課堂搬入主題展廳,採取現場教學的形式,通過對整體創作理念與設計過程的分析與講解,不僅向本科生傳授了專業知識,更讓學生在精神層面與思想認識上得到了提升,打造了一堂「強化擔當、以行踐知」的精彩一課。
  • 淺談課堂教學導入的要求和方法
    摘 要:課堂教學目的實現與學生的學習狀態密不可分,那麼如何讓學生能夠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使注意力集中,就要靠教師有意的設計一場「開場白」,這裡的「開場白」即導語。主要針對課堂教學導入的要求和導入的方法為教師設計適合自己所授課的內容導語,談談自己一些淺顯的想法。
  • 帶孩子來戶外課堂 青島千餘人參加親子植樹活動
    3月12日上午,在第39個植樹節來臨之際,500餘名家長帶著孩子來到青島市城陽區的綠道自然公社進行義務植樹活動。據了解,本次活動共種植樹苗1300餘棵,植樹活動結束後,家長們還帶著孩子觀賞鴕鳥、參觀海洋教育科普館、林業科普館,學習科普知識等,並共同參與了日本甜寶草莓採摘-磨豆腐-親子拓展等活動,讓孩子們體驗了一次真正的「戶外課堂」。
  • 談談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交際性
    面對新的挑戰,教師必須具有在課堂上靈活多變、統領全局與駕馭課堂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具備離不開教師對語言交際功能的運用。 因此,教師不但要不斷提高英語基本功,而且要不斷研究教材、研究教學法、研究教學對象。
  • 課堂精彩綻放 講臺揮灑青春—陽信縣第一實驗學校丁濤老師在市級...
    >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秀利 見習記者 劉殿章 通訊員 楊芳 於小越 濱州報導  12月17日,濱州市數學優質課展評、觀摩課研討活動在濱州學院附屬小學舉行,陽信縣第一實驗學校數學教師丁濤憑藉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和優異的課堂表現
  • 淺談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課堂教學效果是教育教學的目標,也是我們廣大一線教師的共同追求。那麼什麼是有效的課堂教學呢?餘文森教授從專業的角度回答了這一問題,他認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一、深入鑽研教材,把握好課堂教學節奏人們常說醫生的功夫在臨床,教師的功夫在課堂。那麼,教師怎樣才能上出一堂好課呢?實踐證明,深鑽教材,把握好課堂教學節奏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條件。
  • 農村小學線描畫教學,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
    當下的農村小學線描畫教學中教師如何結合時代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是教師亟需實現自身課堂教學方式不斷革新發展的重要要求。再者在 教學中經常會出現學校相關資源投入短缺的情況,教學器材、教師資源等方面都存在不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嚴格要 求和標準規定,在課程設計等方面也通常不會有太高要求, 導致目前農村小學線描畫教學出現多方面重視不足的問題, 甚至連帶著學生本身在課堂學習中也出現重視度缺乏的情 況。
  • 記第四小學課堂教學技能大比武活動
    經過教務處精心策劃,第四小學課堂教學技能大比武暨「說、教、作、評」主題賽課活動於2020年5月25日拉開序幕。此次課堂教學技能大比武活動中,該校共有22位教師參加。活動分語文、數學兩個賽組進行,各賽組成員通過抽籤的形式決定了說課、賽課順序。比賽主要形式為說課+課件製作+課堂教學展示,其中說課大賽單獨舉行,課件製作與課堂教學展示同時進行。
  • 北聯大師院英文系「小學英語教學原則及有效的課堂教學」主題講座
    李老師對照著課程標準提出了小學英語教學現在還存在很多問題,分別從教師、學生、教育部門等多方面進行分析,舉出自己所在學校班級的實際例子。除了教育教學方面需要進步,李老師還提出,現今社會科技發展迅速,老師們也要對多媒體信息技術有一定了解和建樹,以應對每日革新的小學課堂。同學們對此也深有感觸。
  • 英語教學設計概念及解析
    英語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關係很明了,科學嚴謹高效的英語教學實踐是在一定的教學理論指導引領之下而進行的,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才更科學,更完善,更專業,因此了解相關的概念,對寫好教學設計起到指導和引領作用,促進英語教學設計的書寫和制定更科學、更專業,課堂教學效果更明顯、教學質量更有保證。
  • 新邵縣開展「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競賽」
    課堂氣氛熱烈。紅網時刻10月30日訊(新邵站通訊員 周建軍 李藝平)為推動新邵中學英語教學課程改革,提升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質量和中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能力,10月29日,縣教育局精心組織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競賽」在新邵縣思源實驗學校拉開帷幕。此次比賽,首先由參賽教師通過抽籤決定賽課順序,然後通過自選課題、課型,再現場新授課的形式賽課。
  • 在看不見的課堂如魚得水——上海美術學院的雲端教學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榮曉佳老師在其《信息藝術綜合設計》課前進行了充分的互動,利用線上技術的便捷性,圍繞課堂討論主題,師生共同準備內容。 史論系陳平教授的《美術史文獻研究》在課前對學生進行了充分告知,提供了閱讀文獻。在課中與同學充分交流外,並藉助課程作業的深入指導,深化學生對於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 「3+1」前置課堂教學模式下課堂評價解讀
    課堂教學評價是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有效落實的根本動力。有效性是課堂教學評價的第一原則。課堂教學的內容決定了課堂教學評價的第一原則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堂教學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方面是知識體系,另一方面是能力體系,第三是情感體系。
  • 「雙師教學」:重兵突擊關鍵課堂
    如何結合藝術專業學生特點,提升思政課堂的抬頭率、感染力?在中國傳媒大學,黨委統籌推動馬克思主義學院啟動「雙師教學」思政實驗課探索。一名思政課教師與一名專業課教師同上一門課,寓價值引領於知識傳授,打造思政金課。
  • 尋教育之活泉,悟教學之真諦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龔豐碩 通訊員 巴盼盼 文圖課堂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是教師成長的舞臺,11月17日—11月19日鄭州市管城回族區逸夫小學圍繞第六屆「活力逸夫 精彩有我」活動在多媒體教室開展了「師傅及骨幹教師引領課」觀摩活動。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質量的靈魂所在,構建優質、高效的課堂是我校一直努力的目標。
  • 今年長安區將植樹130萬株 開放潏河溼地公園
    西安新聞網-西安晚報訊 (記者 高樂)昨日,在西安市南橫線鳴犢段生態片林,志願者們植樹、澆水,一派熱火朝天景象。記者了解到,今年長安區將義務植樹130萬株,全域綠化覆蓋率接近50% ,適時向市民開放潏河溼地公園。
  • 宏大智慧課堂評:科技驅動教學創新下,教師教學角色有什麼變化呢
    在傳統課堂下,老師們的教研教學過程都是基於自身經驗的,相信很多人身邊的一些老師,一個備課本可以用好幾年,所以傳統課堂是完全基於經驗的教學預設而在移動網際網路模式下,學生和老師可以實現隨時隨地溝通,再結合我們大數據技術的分析及應用,使得基於數據的精準教學成為了可能,真正意義上實現先學後教、以學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