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黃河攜大量泥沙從東營入海,使這裡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土地,也為東營市留下了豐富而獨特的旅遊資源。
東營北部以黃河入海口為代表的自然景觀,氣勢磅礴,景象奇特,成為山東省八大旅遊區之一。
東營黃河入海口附近及黃河故道為國家級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15.3萬公頃,是全球暖溫帶最廣闊、最完整、最年輕的溼地生態系統,是國際重點保護的全球十三處溼地之一。
東營黃河入海口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使這裡成為百鳥樂園,已發現鳥類268種,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有41種。
暮秋初冬時節,成群結隊的丹頂鶴、白頭鶴、灰鶴、大天鵝等珍禽在保護區內嬉戲覓食,把這片新生地裝扮得更加美麗和神奇。
此外,這裡的20萬畝槐林、萬畝柳林、數十萬畝葦蕩等景觀亦野趣天成,別有洞天。
東營黃河入海口最壯觀的景致是「黃龍入海」,滔滔黃流與渤海碧波交匯,構成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景觀。最瑰麗的景觀是長河落日,繽紛的色彩灑在廣袤無垠的水面上,氣象萬千,天地交融,水天一色。
「黃龍入海」的動態美與「長河落日」的靜態美珠聯璧合,譜寫出一曲極為宏魄、令人心顫的華美樂章。
黃河入海口簡介:
歷史上最早的黃河入海口不在東營境內。黃河水挾帶大量泥沙,十分重濁,下遊河道此淤彼決,屢有變遷。自夏禹以來四千餘年,黃河水道發生六次大變遷。有時向北流注渤海,有時向南奪淮河水道注入黃海,遷徙於海河流域與淮河流域之間,南北兩處河口相距約五百公裡。
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年),黃河在河南陽武(今原陽)決口,滔滔黃水奔流封丘,經長垣、曹縣以南,商丘、碭山以北,至徐州衝入泗水,從淮陰竄進淮河,流入黃海,這是黃河的一股大流。它還有一股小流,由北清河至利津入渤海。明弘治八年(1495年)二月,黃陵岡工程竣工,黃河水全部經淮河入黃海。
清鹹豐五年(1855年),黃河在蘭陽銅瓦廂(今河南蘭考附近)決口,在山東壽張縣張秋鎮穿過大運河,挾大清河入渤海。從此以後,黃河結束了六百六十年由淮河入黃海的歷史。光緒元年(1875年)在黃河下遊全線築堤,使黃河水全部由大清河入渤海,形成了今天黃河下遊河道。
圖片攝影:魏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