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恭城瑤族文化瑰寶:《梅山圖》

2020-12-12 澎湃新聞

【轉載】恭城瑤族文化瑰寶:《梅山圖》

2020-08-26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一個民族,或民族的一支,對於自己的歷史,如有文字則作文字記載;如無文字則有傳說、歌謠、圖畫來傳遞自身的歷史信息,保留那些遙遠的集體記憶。

2003 年第一屆恭城桃花節期間,瑤族《梅山圖》經複製展出後,眾多專家學者都認為它是反映瑤族歷史的重要見證,是瑤族文化的瑰寶。

《梅山圖》發現於觀音鄉水濱村,是盤俸二姓專用於酬神還願、祭奠師公的長幅畫卷。它以土布為紙,用紅綠青白黃等色為彩,共有12 幅,總長99.18 米,繪有神像、人像880 個,其中神像600 多個,盤奉二姓祖先像180 多個。該圖繪於清乾隆九年(1744 年),已有260 多年歷史,而且全國僅存這一套。

觀音平川瑤奉行梅山教,又稱淮南教。酬還盤王願、婆王願及李王願,三年五載一屆不等,尊為「洪門良願」。一般以農曆十月十六為期,前後共用三天兩夜時間。在起水開壇,發功曹請神時張掛《梅山圖》,先後要唱開籙(圖)歌、引籙歌、看籙歌、伴籙歌等。請神數量較多,共有1200 多位,其中梅山地方神佔七成,女神佔二成。娛神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唱神,總計1200 多首,有多個曲牌,其中尤以《清筵歌章》和《濁筵歌章》含量最大。二是吹笙撻鼓舞蹈,計有迎神鼓、召兵鼓、將軍鼓、女鼓、遊鼓共5 套,累計要用2 個小時。因此可以說,梅山教是瑤族獨有的宗教。

《梅山圖》是梅山教的鮮活反映,所有神像都是根據《請神篇章》的順序和根據《清筵歌章》、《濁筵歌章》所唱神祇形態描繪的。因此,梅山圖神祇序列依次為:功曹、梅山法王、梅山教主、梅山兵將、龍神、土地、淮南、羅天、五嶽、家祠、天主、江華、金橋、上陽、鐵家、茅山、流沙、五通、令公、肖家、財家、羅家、洪家、譚家、女媧、三姑、上宮、四山等。還願完畢,收畫入箱,置於祠堂香火之上,再次使用時,須經三位師公打卦決定誰來開箱引籙。

《梅山圖》反映了平地瑤多神崇拜的特點,是瑤族共有的精神財富。同時根據各類神祇形象及其活動,也從側面反映了瑤族在梅山古居地時農耕、養殖、植桑、打魚、獵狩、徵戰、娛樂等生產生活內容,是我們研究瑤族梅山文化系列的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料。正是:

清筵濁筵兩歌章,神祇描繪列上方。

瑤族精神大財富,總在《梅山圖》裡藏。

�� 來源:今日恭城、康養恭城

原標題:《【轉載】恭城瑤族文化瑰寶:《梅山圖》》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桂林恭城瑤族民俗文化交流特別吸引人
    桂林恭城瑤族民俗文化交流特別吸引人 近些年來,隨著文化的日漸交流繁榮,在每年盤王節期間,廣西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西嶺鎮新合村的瑤胞都會迎來一件大喜事,因為遠方的親人: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臨桂區、靈川縣幾個瑤族鄉以及本縣的三江鄉等地的瑤族同胞代表
  • 廣西恭城:三十而已,一碗油茶濃濃鄉愁——恭城瑤族自治縣將舉行...
    9月25日是恭城瑤族自治縣成立30周年紀念日。8月30日,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舉行成立30周年慶祝活動新聞發布會,恭城縣委副書記楊徵山向媒體透露縣慶籌備情況。恭城史稱茶城,隋末建縣,至今已有1400餘年歷史,總人口30.56萬人,居住著瑤、漢、壯等多個民族其中瑤族人口佔總人口的61.22%。經過30多年的創新發展,恭城初步形成了「養殖+沼氣+種植+加工+休閒旅遊」五位一體生態經濟循環模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發展中國家農村生態經濟發展的典範」。
  • 浮光掠影遊恭城,恭城油茶,恭城月柿,恭城文武廟
    恭城是瑤族自治縣,歷史沿革可追溯到秦代,歸桂林郡管轄。恭城位於桂林的東南,離桂林108公裡,離陽朔50公裡。恭城著名景點有三廟一館,分別是文廟、武廟、周渭祠、湖南會館。4A景區,不可不看。裁圖之後發現像一張臉,機器人的臉,有鼻子、有眼兒,還有一張口、一顆牙。不信你滑上去仔細看。
  • 最年輕的瑤族自治縣恭城走出特色發展道路:久久「功成」
    這兩個地方,一個是「山水甲桂林」的陽朔,另一個就是恭城——我國最年輕的瑤族自治縣。9月25日,恭城瑤族自治縣迎來30周歲「生日」。圖為恭城縣蓮花鎮紅巖村風貌。(恭城縣委宣傳部供圖)「生態立縣」築牢發展根基金秋時節,雲淡風輕。
  • 魅力瑤鄉康養恭城歡迎您
    恭城瑤族自治縣位於廣西東北部,距桂林市區108公裡,轄6鎮3鄉,總面積2149平方公裡,總人口30.56萬人,瑤族人口佔總人口數的60%。地方小吃十分豐富,被列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恭城油茶」譽滿八桂,是瑤鄉人民的「長壽密碼」。柚葉粑、水浸粑等「十大小吃」、「十八釀」、「檳榔芋」扣肉等地方名菜極具特色。
  • 浮光掠影遊恭城
    恭城是瑤族自治縣,歷史沿革可追溯到秦代,歸桂林郡管轄。恭城位於桂林的東南,離桂林108公裡,離陽朔50公裡。恭城著名景點有三廟一館,分別是文廟、武廟、周渭祠、湖南會館。4A景區,不可不看。裁圖之後發現像一張臉,機器人的臉,有鼻子、有眼兒,還有一張口、一顆牙。不信你滑上去仔細看。
  • 桂林深處恭城美
    「桂林深處恭城美」!這個「深」,可不是深山老林的深。在桂林市區,坐公交車從南到北約要1個多小時,自駕也要40分鐘。恭城離桂林雖然有108千米,但坐動車卻只需30多分鐘,有人形容「凳子還沒坐熱就到了」,現代化交通讓恭城成了桂林的近郊。
  • 構建全域旅遊「一門三地」新格局——訪恭城瑤族自治縣縣委書記...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吳麗萍 李志雄 曹凱強 編輯:羅婧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吳麗萍 通訊員 李志雄 曹凱強自開展「雙創」工作以來,恭城瑤族自治縣不斷整合資源
  • 梅山儺戲,神秘的舞蹈
    梅山儺戲是一種神秘的舞蹈,主要分布在大梅山周邊,這種戲曲主要用在祈福,驅邪等重大節日活動上,出演該戲曲的主要是梅山本地的一些土著巫師,雖然梅山儺戲只是一種戲曲,但是土著巫儺師們,對這種舞蹈的要求相當的高,幾乎每一個動作都要求精益求精,可以說梅山儺師古老的儺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 鐘山瑤族文化瑰寶——羊角長鼓舞
    >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旅遊打卡非物質文化遺產之羊角長鼓舞· 羊角長鼓舞 ·「瑤族羊角長鼓舞」是流傳在鐘山縣兩安瑤族鄉槽碓源村的瑤族舞蹈作為瑤族民族文化瑰寶的鐘山兩安瑤族鄉《羊角長鼓舞》,從中感覺到瑤民族文化給人帶來的震撼一強烈的危機感和追求生存感以及全族同舟共濟精神,從而也形成了瑤族人民堅韌頑強和鏢悍的民族性格。
  • 恭城夜間經濟示範區,這條街火速承包了恭城人夜生活
    瑤族文化村到瑤漢養壽城、康養小鎮一帶,一到夜晚便華燈齊放,堪比夜景大片!去瑤族文化村聽歌呀!」夜幕降臨,恭城本地的知名歌手和音樂愛好者,都會在廣場駐場到深夜。路邊的美食攤位傳來勾人的香味,伴著此起彼伏的談笑聲,華光盈盈,越夜越出彩。
  • 【舌尖上的恭城】記錄恭城的那些美食
    恭城的油茶味道多了醇厚少了澀,並因打的時間恰到好處,使恭城油茶被舉為各地油茶之冠,享譽桂北和廣西各地。在喝油茶的時候再放上恭城的炒米、麻蛋以及蔥花味道最好不過。喝油茶不分季節,一年四季、一天早晚都喝。客人到來則不分早晚,隨時煮好奉客,而且更為豐盛。
  • 恭城23歲小夥忙"變臉" 想讓老把戲再"噴火"(圖)
    核心提示:恭城的鄭加福今年23歲,當越來越多的同齡人和傳統文化漸行漸遠的時候,他卻回到家鄉恭城開了文化工作室,教年輕人打鼓舞獅,教人變臉噴火,一心想把傳統文化形式發揚光大。
  • 相約花季·桃醉恭城 第十四屆恭城桃花節3月1日開幕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國際在線消息:以 「相約花季·桃醉恭城」為主題的第十四屆桂林恭城桃花節活動於3月1日正式開幕,整個活動將持續至3月31日。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中,恭城將舉行「最美的浪漫騎遊活動」、「最萌的親子闖關遊玩」、「最嗨的傳統文化展演」、「最俗的農耕祭祀」、「最特的開筆啟蒙儀式」、「最勁的少兒長鼓健身賽」等系列活動。 最萌的親子闖關遊玩活動,將帶領遊客深入瑤鄉,了解恭城地域文化特色。最特的開筆啟蒙儀式,將在恭城文廟進行著漢服、行入廟禮、啟蒙開筆等活動。
  • 廣西桂林之「壽鄉茶城」:來自瑤家恭城的恭請,無法拒絕
    漫步恭城街頭,呼吸著清新的空氣,竟感受到一絲節日的氣息。原來,作為全國最年輕的瑤族自治縣,廣西恭城,三十而立了!由於靠近瑤族發祥地的緣故,「一個牛角鋸成十二節,十二姓瑤家各持一節,不得不遠走他鄉,遷徙避難,期待五百年後再相聚」的悲情故事,被稱為「千家峒的傳說」。在世代的口耳相傳中,已成為一種文化符號。
  • 最年輕瑤族自治縣的特色發展路
    (恭城縣委宣傳部供圖)圖為恭城城郊風貌。(恭城縣委宣傳部供圖)2019年6月15日,2019名瑤族同胞在恭城縣油茶小鎮一起打油茶,創造金氏世界紀錄。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周華攝新華社北京9月24日電(記者王念、向志強、黃慶剛)9月24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久久「功成」——最年輕的瑤族自治縣恭城走出特色發展道路》的報導。如果從廣州乘坐高鐵前往桂林旅遊,不少遊客並不直接到市區,往往先在桂林的兩個縣級站下車,從畫廊般的山山水水間穿過去。這兩個地方,一個是「山水甲桂林」的陽朔,另一個就是恭城——我國最年輕的瑤族自治縣。
  • 短期旅行+有證書 | 在擁有160年悠久歷史的老房子營地喝一碗油茶,體驗最傳統的瑤族文化!
    老房子位於廣西桂林的恭城瑤族自治縣鳳巖村,已有160多年的悠久歷史。恭城屬於比較大的瑤鄉,出去偶爾一兩家外姓人家,全村一千五百多人口分屬兩個族系,均為瑤族。這裡有最傳統的瑤族文化和最熱情淳樸的村民,家家戶戶守望相助、其樂融融。夜晚走在村裡子也不會擔心危險,日常也都是大門敞開招呼著路過的客人「進來喝一碗油茶吧!」「留下吃了飯再走吧!」。
  • 千年古鎮,大美恭城!廣西桂林恭城瑤鄉風土人情攝影圖集
    大嶺山留影 【恭城瑤族自治縣】 位於廣西東北部,桂林市東南部,東與富川瑤族自治縣及湖南江永縣交界 1990年2月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恭城縣,設立恭城瑤族自治縣。 [建制沿革] 秦時屬桂林郡之臨賀(今賀縣)。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蒼梧郡,臨賀分置為臨賀、富川、荔蒲三縣。
  • 廣西恭城——踏尋千年古鎮 恭城美食大全
    生起火爐擺上茶桌,拿出茶具,泡上專制茶葉,備上生薑、大蒜米、花生米、咚咚咚咚茶葉椎敲響,一番熱氣騰騰之後,一碗濃香誘人的油茶就端上了你面前,再配以恭城瑤族特有的各式粑粑糕點,茶過三循之後,保你神清氣爽,精神百倍!恭城油茶最為正宗,從工具、用料的選材到油茶的製作都十分講究。
  • 令不少恭城人著迷的事情
    2013年年初,恭城以推廣瑤族健身舞活躍全縣群眾文化活動為起點,決定由恭城人自己挖掘本土音樂元素,配合瑤族民間舞蹈元素,編一套集健身、娛樂、休閒為一體,能體現恭城特色的群眾廣場舞蹈。恭城瑤族廣場健身舞共有《舞動長鼓》《油茶舞》《大瑤山放歌》《韃鼓之歌》等節奏感強、運動量適中的10套曲目(動作),時長約55分鐘。為在全縣範圍內全面推廣普及瑤族健身舞,該縣宣傳、文化、體育等部門組織的輔導員經常深入到各鄉(鎮)、學校、社區、企業、村屯等進行輔導和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