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
上學時,讀過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課文,心馳神往,但魔鏡一直沒有幫我實現。去年到珠海,在地圖上一看,離桂林很近了,於是踏上這片開滿桂花的土地。
在桂林只呆了四天半,旅途順序: 恭城,興坪,陽朔,桂林,大圩,中間還遊了夢幻灕江,遊記會按著這個順序寫。
嗨,我是來自北方的「狗肉」,歡迎我嗎?
說走就走的旅程
買好了車票,出發! 本次列車是 D2368,由珠海開往桂林北,中午12點半到達恭城。
到達恭城站
看到恭城的字樣。心裡想: 到了,是到了。
恭城是瑤族自治縣,歷史沿革可追溯到秦代,歸桂林郡管轄。恭城位於桂林的東南,離桂林108公裡,離陽朔50公裡。
恭城著名景點有三廟一館,分別是文廟、武廟、周渭祠、湖南會館。4A景區,不可不看。
恭城月柿
恭城特產有月柿,東北賣的柿餅,都是來自這裡,假冒的也打這裡的標。知名小吃有恭城油茶,不可不喝。
坐上三輪去市區
恭城高鐵站離市區有一段路程,線路車接駁。我坐上了一輛三輪車,5元一位,同車還有一位當地人。他倆方言對話,支愣著耳朵聽,也不懂,異鄉感濃鬱。
天正午,飢腸如鼓。對司機說,哪裡有吃油茶的地方,我就在哪裡停。
恭城街景
到了某街,司機把我卸下,並指引方向,找了半天也沒找到。有賣桂林米粉的,想等到桂林再吃。有賣螺螄粉的,不覺名厲。臨街的飯館,一些娃崽、妹崽們把飯桌搬到屋外,坐小板凳去吃,酒精塊兒燎著鍋裡的食物滋滋冒著熱氣,飲酒並高談闊論。
我不作停留,珍惜我空蕩的胃,只想留給油茶。
中午下班的人群
擁擠的街頭,茫然無措,和路人打聽了一下,說百川油茶館接受散客。於是跟著百度地圖語音導航員小緗,去百川油茶館。
標語
街上掛滿了條幅,有建國70周年大慶的,有打擊黑惡勢力的。很欣賞這句「魅力瑤鄉,康養恭城。」
碧綠的茶江河
茶江,也稱恭城河,山青水黛,一灣碧水韻依依。河水三面圍繞恭城,最後與灕江一起匯入桂江,屬珠江水系。
扶欄眺望,發現光纜電線橫空架設,畫感不佳,沒了興致,胡亂拍了一張,畫面左側還被手擋了一下。
城中東路
城中東路,踩在斑馬線上,遇紅燈。
人生某一時刻能否也駐足一下,不為衣食煩憂,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或旅遊或烹飪或去研究國史。
機器人面孔的人民會堂
人民會堂,應該和人民大會堂是同樣的用途吧?
我把這樓拍醜了,當時應該站到街對面去拍。裁圖之後發現像一張臉,機器人的臉,有鼻子、有眼兒,還有一張口、一顆牙。不信你滑上去仔細看。
小市場
一個小市場,開鎖配鑰匙的,賣鞋貼膜的。
在隨後我去周渭祠的路上,也路過一個農貿市場,繁華,賣啥的都有,有南方的菜蔬和土特產,還有茶葉錘等物件,但沒有尋覓到月柿,其實我希望能看到月柿,正是季節,會買幾斤熟透的來吃。
也許是十字街
我做攻略的時候,查到公交1路車,起點火車站終點十字街。這裡停了許多公交車,是十字街吧? 行色匆匆的我,尚無意去證實。
集群式吊腳樓風格的建築
恭城樓房的色彩多以灰色、白色為主調,用棕色或其它暗色做房蓋兒,或勾勒過渡。
眼前這個樓的長像我超喜歡,造型獨特,我給它定義是: 集群式吊腳樓風格。
綠色兜子做嚮導
右面兒的大嬸行走的方向,就是去百川油茶館的方向,跟著她沒錯。她的兜子是綠色,一路通行的節奏。
百川油茶館
百川油茶館。這不是他家的大門臉,是側門。他家大門臉兒有電子屏的招牌,挺漂亮的。我要拍照的時候,有位胳膊上繡「忍」字的胖子在門口剔牙,沒拍。
油茶全套
恭城油茶全套 。
最上面鍋裡滾開的是油茶,中間小盆裡的是用來沏的,有米花兒、麻旦、排散和花生,左面小盆裡是蔥花,最下面是沏好的油茶。
恭城人每天都要打油茶,不說煮而說打,應該是和打油茶的製作過程有關,特別是那油茶錘,十足的古兵器。我以後構思武俠小說的話,主角兒使用油茶錘,專打人腳踝。
打油茶的工具
油茶工具三件套。最右面是茶葉錘,手工製作,一次成型,可不是所有的木頭都能做成錘子,首先得是那塊料。中間的是茶鍋,生鐵鑄成,紅太狼使用過。左面的是茶葉隔,也叫竹濾,用上等老藤編就方好。
油茶製作方法講究,浸泡好的茶葉濾幹,將茶鍋置於火上,少許油燒燙,備好的茶葉、生薑、花生米、大蒜米等,倒入茶鍋,邊炒邊錘。
(以下略)
地道的恭城油茶
油茶沏好了,彈去身上的灰塵,深吸一口氣,以勺舀去。尚未及唇,一股蔥香之氣撲鼻而來,口生津。喝一口,濃濃的姜之味道在口中激蕩,味蕾在跳舞。綿綿不盡的茶香,始不覺有,但會不斷地湧來,溫柔地掠過你的舌去滋潤你的胃。心情大好,放下矜持,展現北方人的特點,大口大口地吃著裡面的麻旦、米花、排散等。恭城油茶,好吃好到喜極而泣。這一頓,我足足喝了不下五六碗。
炒粉
我還點了一盤蛋炒粉,一開始以為這就是聞名的桂林米粉。後來旅店老闆說不是,他說桂林米粉是那種細的,用滷汁泡的。幾天後我才在桂林南站吃了一碗地道的桂林米粉。總之,我把這一盤子粉吃了下去。
艾葉巴
還有三個艾葉粑,可憐巴巴地望著我,說實話油茶米粉撐得我不想再吃啥了。但這玩意兒無法打包,涼了也沒地方熱,抓在手裡還很黏糊,況且長相甜美,思量一番,一咬牙也吃進肚子。
菜單中還有麻旦米花等費用6元,作圖時剪掉了,這頓飯36元,老闆娘收了30元。
濱江西路
吃飽喝足,沿著濱江西路愜意的溜達,接下來要去國家4A級景區三廟一館看看。河圍欄高婑通透程度正好,可以遠遠地看到江面兒。
茶江河
茶江兩岸青山連綿,河中生滿了水草。開始以為河水這麼埋汰呢? 再一看是水草。茶江水流平緩,水草易生。北方河流大多是湍急的,加上氣候寒冷,水草實不多見。
水上樂園
水上樂園沒有人玩了,腳踏船被鐵鏈子鎖著,水草浸在船的周圍。
魚餐館開在船上,餐館的拿手菜應該是蝦宴,因為掛著蝦王7號的招牌。
江邊小憩
江畔圍欄和石凳上都雕刻著花卉的紋飾,石頭有了靈魂,就不再是頑石了。
在石凳上小坐,雖已進入11月份,桂北依然感受不到冬的寒意,曖風微燻,美景怡人。一片葉子搖曳地落在了石凳旁。
此刻,心中即欣喜又幸福。終有一天實現了夢想之旅,一絲感動。
吹蘆笙打長鼓
在一路口看到吹蘆笙、打長鼓的雕塑,初覺這是苗族的習俗,怎麼擺到這? 後來上網一搜,蘆笙長鼓是瑤族的樂器。
瑤族人邊吹邊打邊舞,律動天授。
三廟一館
來恭城,三廟一館必看,也是遊恭城的重頭戲。文廟比故宮小4歲,裡面有三位皇帝題寫的匾額。武廟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由戲臺、雨亭、正門、正殿、後殿等建築組成,雕工精細。周渭是北宋一代清官,瑤族子弟。湖南會館建於清朝,裡面的大戲臺暗有玄機。
三廟一館將在下一集以番外篇的形式展示出來。
某街
一個人走在大街上,似期待著一次不期而遇。或桂花香、或銀杏葉、或者回眸時,一次似曾相識的凝望。
現在是去盤王閣的路上,說一下盤王閣。盤王閣即恭城瑤族博物館,是紀念瑤族始祖盤王所建。館藏國家一級保護文物南朝「青瓷六系罐」,以及有300多年歷史的瑤族瑰寶「梅山圖」等文物。
盤王
再介紹一下盤王,盤王名盤瓠,是瑤、苗、畲族共同的始祖。還有人考證說盤王就是開天闢地的盤古。
傳說盤王的前身是帝嚳(五帝之一)時期的一隻五彩犬,因平亂有功,帝嚳把三公主嫁給了他。盤王想變成人形,叫三公主把他放到蒸籠裡蒸7天7夜,公主答應,但到6天6夜的時候,公主偷偷揭開蓋子查看,因不足7天7夜,盤王雖然變成了人形,但頭上和小腿上還有許多犬毛沒有脫落,日後就用布匹把頭和小腿包裹起來,這也成為瑤族服飾的特徵。盤王與三公主生了六兒六女,繁衍至今。
盤王閣
來到盤王閣,已是下午5:30以後,閉館了。圍著盤王閣轉了一圈兒,拍了幾張相片。
盤王閣應屬仿唐建築,因為飛簷兒沒那麼陡峭。我看過最漂亮的飛簷是湖南會館的飛簷兒,驚豔。
過了參觀時間,未免遺憾,心裡轉念一想,這或許為下次再來,留出了足夠的理由。想著想著不禁啞然失笑,下次還會再來嗎? 人生有時,一別就是永遠。
金記醉鵝
傍晚,夜幕悄悄地降臨。已有燈光點亮,一個璀璨的夜即將開始。月亮還未升起,很想看看恭城月。
金記的生意似乎不錯,醉鵝和豬肚雞。
璀璨的恭城之夜
恭城之夜,萬家燈火。在異鄉的一個下午,深一腳淺一腳的走著,愰然如夢。
想起一首詞來: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油茶餃子館
暮然回首,在燈火闌珊的地方發現一個飯館。飯館的名稱竟叫恭城油茶餃子館。油茶和餃子可以一起吃? 詫異的要驚掉了下巴,這絕對是混搭呀,南方與北方味道的混搭。但沒準兒,更好吃。
在鑫福便捷酒店
中午確鑿吃多了,回到旅店,了無餓意。為防止餓,還是買了兩個小麵包,一瓶兒漓泉啤酒,一大串兒葡萄。
暗忖,瑤寨風雨橋、柿樹,還有青瓷六系罐等,許多景物都沒有看到,是否要多留一天?
奔騰不息的茶江河
早晨醒來,嘆假期緊湊,決定還是走。再去看一眼奔騰不息的茶江河。
我本一條魚,江湖在召喚。
細雨迷濛的車站
離別的車站,天上下起了毛毛雨,竟有些傷感。匆匆,一個陌生的,卻能勾起我鄉愁的城。
再見,恭城!
2020.8.12 黑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