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匈: 恭城油茶的前世今生

2021-03-05 掌上恭城

 恭城油茶的前世今生

作者:彭匈

公元二OO八年,「恭城油茶」被列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無論從民族特色文化,還是地方飲食文化的角度而言,都是一件大事。

 

恭城瑤族自治縣近年已成四方矚目的旅遊勝地。說到這個地方的特色風物,恭城人會很自豪地告訴你:恭城有三寶,山歌、油茶、文武廟。

 

對於恭城油茶的魅力,廣西山歌協會副會長、恭城縣政協委員寧梓戈先生會用生動的俗話和一首首的山歌來向你描述。比如這句在恭城人經常掛在嘴邊的話,「恭城土俗,油茶泡粥」。粥字,普通話念「周」,恭城話念「足」。山歌就這麼唱:「講起恭城有土俗,常拿油茶來泡粥;油茶好比仙丹水,人人吃了喊舒服。」南寧有位老作家聽了之後評點說,這個「喊」字用得好。「舒服」經這一「喊」,就會成倍擴大。

 

又比如:「恭城油茶噴噴香,又有茶葉又有姜;當年乾隆喝兩碗,給它取名『爽神湯』。」這裡把恭城油茶同乾隆皇帝掛上了鉤。當然,就史實而言,乾隆皇遊江南,那是蘇杭一帶,沒有到過兩廣;然而對於老百姓的民間傳說,我們也不妨姑妄聽之,存此一說吧。

 

(一)

 

恭城人說到油茶的歷史,還會把它跟從恭城走出去的北宋監察御史周渭聯繫起來。

 

周渭,字得臣。恭城路口村人。是歷史上著名的清官。他的出道比包公還早了六十年。包公從政的時候,是把周渭這個恭城人當作自己的楷模的。根據宋史上的記載,周渭作為一個清官,他的政績十分顯著,處理貪官果斷利索,他本人更是清廉,可謂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死的時候,家中無錢下葬 。

 

《宋史》就有這麼一段關於周渭的記述:「上閔其貧不克葬,賜錢十萬」,才使他得以入土為安。於是恭城瑤鄉一直有一個美好的傳說,說是恭城原本叫茶城,每年向朝廷進貢的茶稅讓地方不堪重負。周渭憐憫百姓,遂將「茶」字添了些筆畫,將茶城改成恭城,免除了繁重茶稅,救民於水火之中。

 

史上茶城改恭城也確有其事,據光緒十五年版《恭城縣誌》載:「隋末梁肖銑起兵巴陵,據粵境,始分平樂地置縣,曰茶城。唐武德四年平肖銑,更名恭城縣。」恭城人民把來放在周渭身上,表示了恭城人民對這位瑤鄉赤子的深切感念。縣城就有一座莊嚴肅穆的周渭祠,又叫周王廟。現在已是我們的廉政建設教育基地。

 

(二)

 

應該說,要考據恭城油茶的歷史,必須跟恭城瑤族的歷史緊密聯繫在一起。

 

據《千家峒古本書》記載:元大德九年(一三○五年)三月,世居湖南千家峒的瑤民因抗糧避官,集體逃離,由北往南,到了恭城上垌的茅塘村,見此地依山傍水,古木參天,遂定居下來,取名「新家峒」,後來叫成了「伸家峒」,這就是恭城「瑤族第一村」的來歷。經過明清兩朝數百年的發展,瑤族人口大增,遍布恭城縣境各鄉。

 

如此說來,恭城油茶伴隨著恭城瑤民的蹤跡,至少已有七百餘年的歷史了。

 

為什麼油茶一直與瑤民的生活形影相隨呢?應該說,這與他們生活的地理氣候環境密切相關。恭城瑤民一直居住在亞熱帶的山林地帶。山高林密,潮溼悶熱,瘴癘之氣,百毒之蟲,時時都在侵害著瑤民的健康。為了對抗惡劣的自然環境,聰明智慧的瑤民就地取材,把茶葉、生薑、蔥、蒜、花生、油鹽等集於一鍋,打出了這種既能清熱解毒、驅寒避瘴,又能提神醒腦、強身健體的瑤山飲料——油茶。

 

這瑤鄉油茶又是沿著怎樣的路徑傳播開來的呢?當地朋友介紹,恭城一帶,自古有「認老同」的習俗。只要是同年生人,二人講得來,搞得攏,無論漢人瑤人,都會結拜「同年」,月分大的是「同年哥」,月分小的是「同年弟」。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山裡的同年弟下山趕圩,會到同年哥家裡坐一會,喝杯清茶,吃碗粥趕路;平地的漢族同年哥有時也會到瑤山同年弟家作一回客,此時,同年弟就會把瑤家最好的東西——油茶,拿來招待客人。同年哥吃了這瑤山的油茶,吃了香噴噴的炒花生、炒黃豆、炒苞谷,還有鼎鍋裡的紅薯、芋頭,頓時大喊舒服,過後難以忘懷。於是回到家中,如法炮製,瑤山的油茶,就這樣,毫無懸念地傳播到了平地。

 

平地的漢人得了這個好東西,又不斷加以完善和改進,就形成了我們今天盡情享用的基本定型的恭城油茶。

 

(三)

 

我們今天到恭城喝油茶,會領教如下幾個步驟,我們姑且把它稱作「恭城油茶四步曲」吧。

 

第一步,器具。一進門,我們的眼球就會立刻被那一套別具一格的器具所吸引。三件頭,第一件就很新奇,一個生鐵鑄成的小鍋,形狀渾圓,一嘴一把,像一個翻仰的烏龜殼。口徑雖未盈尺,分量卻是很重。操作的時候,需要很強的腕力。鍋形的優劣和鐵水的好壞關乎油茶的質量,因而恭城人挑選茶鍋時是很捨得動腦筋的。恭城周邊縣份也有打油茶的習俗,只是他們用炒菜的扒鍋來操作,一大鍋熬在那裡,清湯寡水,當然也能喝,但與恭城油茶完全不是一回事。

第二件,在鍋裡捶搗油茶料的,是一把形狀奇特的木棰。它一要用結實的茶子樹木來做,二要自然彎曲成九十度角。這樣的曲尺形木棰,有時你找遍一座茶子樹林,都是踏破鐵鞋無覓處。當然,它也會有得來全不費工夫的時候,要不然,每一戶恭城家庭,都不會缺少一把這樣的木棰。

第三樣器具是一個潷水的隔子,竹篾編成的一個撈籬。用來把茶湯與茶葉渣隔開。三樣俱備,家什就算齊了。

 

第二步,備料。茶葉以清明、穀雨兩個節氣的為好。恭城人有個說法,穀雨那天,山上無論什麼植物,把嫩芽摘來泡水都可當藥當茶。所以,穀雨茶最金貴。恭城瑤胞的火炕頭上,多半吊著一個裝有穀雨上品的小竹簍,平時輕易不會取下,除非兩種情況,一是來了貴客,屬最高規格的款待;二是家中有人感冒拉肚子,一般這樣的小病小痛,穀雨茶就能解決問題。說到底,油茶是老百姓的日常飲品,故而茶葉大可不必都是那種名貴的頂尖細葉。拇指大小的葉片,有的還帶些細梗,那樣的茶葉有個好處,經得捶,經得煮。姜一定要上好的老薑,色黃,肉厚,味辣。有了這兩樣主角,再加些生花生、蔥蒜根須,就可以開打了。

 

第三步,捶打。動作並不複雜,可是很要功夫。一般在家中掌鍋的,多半都是主婦一級人物。火塘邊,老婦人正襟危坐,從她臉上,你會看出一種多年媳婦熬成婆的權威。她們先是把作料放進茶鍋裡炒作、捶搗,這個時段需要把握的是火候和力度。待到捶出的漿汁略見黏鍋,便放油再搗,此刻,在溫度升高的同時,一股有巨大親和力的混合香味便在屋裡瀰漫開來,這種如同福音驟然而至的香味,真讓人有點說不清道不明,只感覺它的與眾不同處在於,任你當時怎樣的厭食,怎樣的沒有胃口,輕輕一聞,霎時間便胃口大開了。

再下來是放水。不要用骨頭湯。有的地方用肉湯或者骨頭湯來打油茶,說是營養豐富,其實這是一個誤區。打出來的油茶,味道不正。標準的油茶就用清水。但是水一定要燒開再用,老婦人說,冷水打油茶喝起來「臭水」,屬於大忌。整個捶打過程,表面上看,無非尋常動作,可是萬萬小看不得,倘若貿然由一個嫩鳥來掌鍋,效果便大相逕庭。先是那湯色,老婦人打出的油茶呈一片黃爽誘人的雞湯色,而嫩鳥的作品十有八九會隱隱地泛出一片鐵鏽紅來,視覺上就不及格。客人看見這鐵鏽紅,弄不好興致就會敗光。當茶湯勃勃滾沸時,老婦人便用油茶槌在鍋中如同磨墨一般攪動,攪動的力度和時間的長短,老婦人心中自有定準。一般來說,客人中有遠方初來者,她會攪動得輕些,時間也短些。這有點像蒙古族兄弟吃水煮全羊,講究一個鮮字,一刀割下,鮮血直冒;若是招待遠方來的漢族朋友,他們會多煮幾分鐘,以免客人見了害怕。

 

老婦人手上稱得上絕活的還有一樁,她端著茶鍋,直接篩進你的碗中。不大的一鍋油茶,任你多少人,她都能大體上做到平均分配。有的地方人打油茶沒有這種本事,連打幾鍋先倒進罐子裡,再慢慢舀到各人碗裡。恭城人不大看得起這種做法,說「油茶一進罐,味道去一半」。還令人佩服的是,各人的碗,隨便怎樣亂放,老婦人都能一一識別,有條不紊地端奉到客人手上。據說蒙古族、藏族的老奶奶招待客人喝酥油茶時也有這種功夫。要練出這樣的功夫,那可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呀。

    

看老婦人打油茶,那架勢,那動作,那節奏,那韻味,直讓人想起杜甫的「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想起白居易的「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橫豎都是一種享受。

 

第四步,享用。喝油茶也有一些小小的規矩。老到的油茶客他一不用筷子,更不用調羹,端著個茶碗,一邊喝,一邊緩緩地晃動。有點像品嘗高貴的葡萄酒。他就有本事這麼邊晃邊喝,不但喝光了碗裡油茶,還吃光了浮在油茶裡的米花、麻蛋、排饊和花生米。

 

初來乍到的客人若對油茶的風味一時不太適應,打油茶的主婦就會笑眯眯地勸你,一杯苦,二杯夾(澀),三杯四杯好油茶,慢慢喝吧。你要是喝到十碗八碗還想喝,她就會朗朗地笑出聲來了。

 

(四)

 

喝油茶會不會上癮?會。茶癮發作,那比菸癮、酒癮發作還要命。

 

我就有兩位油茶癮很大的朋友,他若在外出差十天半月回來,不得了,茶癮發作,行李一甩,直奔廚房,迫不及待地架起茶鍋,打出一鍋釅油茶,那油茶濃得起絲。過足了油茶癮,才顧得上回房間收拾行李。

 

恭城油茶之所以有那麼大的魅力,除了油茶本身的優勢之外,那一桌子的琳琅滿目的佐料和粑粑,應該是一個不小的誘惑。

 

據旅遊部門粗略統計,稱之為粑粑的,竟有三十多種。隨著季節的變化,計有:粽粑、餈粑、艾粑、熟粉粑、印子粑、水浸粑、芋頭粑、蘿蔔粑、南瓜粑、船上粑、狗舌粑、大肚粑、糖糕粑、肉糕粑、茯苓粑、蕨根粑、蕎麥粑、秈籽粑,等等等等。種類之多,名稱之怪,足以在中國飲食文化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到過恭城的人,還有兩個與油茶有關的不小的發現:

 

第一,在這裡你找不到一個大胖子。因為油茶除了營養豐富,讓人精神抖擻,它還有苗條瘦身的作用。

 

第二,你會感覺這裡人比別處更加熱情好客。「到我家喝油茶」,這幾乎成了見面的法定問候語。請吃飯,不殺雞宰鴨你開不了這個口,而請餐油茶,那是很簡單方便的事。因而每天入夜時分,村頭巷尾都會有一個奇景:「迎來高朋滿堂坐,夜半油茶陣陣敲。」

 

恭城油茶成為一個市場品牌,那是改革開放以後的事。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任何一種物產,你若沒有進入市場,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哪怕你那裡的人天天都在吃,那只能算是你那個地方的一種習慣,或者叫做風俗。改革開放激活了恭城人創新熱情,恭城油茶和各種各樣的粑粑,走出瑤鄉村寨,走到了桂林,走進了首府。既在街頭大排檔迎客,也登堂入室,進入一流賓館飯店。有感於此,我寫下一首《油茶古風》,以紀其盛:

 

恭城油茶好,今登大雅樓。

未飲先開胃,入口即潤喉。

舌底生涼意,經絡暢暖流。

提神似仙丹,驅寒賽錦裘。

健體苗條顯,強身百病休。

滿桌皆風味,羨煞萬戶侯。

瑤妹更有意,嘉賓復自留。

若不喝七碗,豈可言風流!

【彭匈簡介】

廣西政府參事、自治區有突出貢獻專家、廣西出版傳媒集團編審。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文化學者、廣西區圖書館閱讀推廣大使、多所高校兼職教授。

 

曾任中共恭城縣委宣傳部部長、灕江出版社社長、廣西人民出版社總編輯。

 

已出版《樂此不疲》《又見眾生》等十五部文化隨筆及專著,作品入選多種版本「中國年度最佳散文」「中國年度精短美文」。

 

曾獲兩屆自治區政府最高獎銅鼓獎、第三屆汪曾祺文學獎銀獎。

 

香港鳳凰衛視中文臺《縱橫中國》欄目特約嘉賓。

 

廣西電視臺「廣西歷史文化大講堂」主講專家。

【彭匈著作】

彭文說世相,談古今,觀山水……針砭時弊,入木三分,更重一「諧」字,常能帶動讀者的想像,讓人忍俊不禁,開懷大笑。

 

賈平凹對他著作的評價:「我讀了他的文稿,突出的印象有二:一,他的文章沒有造作,一任率真,質樸可愛,但貌似樸素之中充滿靈動。二,他是一位飽學之人,世事又洞明,寫來就極從容,能深入淺出,舉重若輕。可以說,眼高手也高,使他成為一個好的編輯家和散文家。」

 

目前,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重磅推出了彭匈的兩本新作,一本是幽默散文《又見眾生》,一本是生活隨想《樂此不疲》,將彭匈十多部優秀著作中的好文皆收錄於此。對彭匈之性情文章、快意文章感興趣的讀者,可通過以下掃碼,或長按該二維碼,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與彭匈先生微信號直接取得聯繫,自行購書。

相關焦點

  • 浮光掠影遊恭城,恭城油茶,恭城月柿,恭城文武廟
    知名小吃有恭城油茶,不可不喝。油茶全套恭城油茶全套 。最上面鍋裡滾開的是油茶,中間小盆裡的是用來沏的,有米花兒、麻旦、排散和花生,左面小盆裡是蔥花,最下面是沏好的油茶。恭城人每天都要打油茶,不說煮而說打,應該是和打油茶的製作過程有關,特別是那油茶錘,十足的古兵器。我以後構思武俠小說的話,主角兒使用油茶錘,專打人腳踝。
  • 桂林深處恭城美
    ——摘自彭匈《恭城賦》 恭城是中國南方一方奇特的寶地。「桂林深處恭城美」!這個「深」,可不是深山老林的深。在桂林市區,坐公交車從南到北約要1個多小時,自駕也要40分鐘。恭城離桂林雖然有108千米,但坐動車卻只需30多分鐘,有人形容「凳子還沒坐熱就到了」,現代化交通讓恭城成了桂林的近郊。
  • 灌陽人遊廣西:恭城油茶
    在廣西,一說起油茶,人們就想起恭城油茶,誠然,這幾年恭城的油茶搞得風生水起,開遍了桂林的大街小巷,甚至南寧的庭堂管所,也不乏恭城油茶的身影。 相形之下,與恭城油茶一樣具有悠久歷史和地方特色的灌陽油茶,卻一直不顯山,不露水,身藏功與名,低調得很。
  • 恭城油茶,桂林的又一張美食名片!
    在一些山區,村民們自己種茶、採茶、制茶、打油茶,仿佛就是一條完整的油茶全產業鏈。 「恭城油茶」是恭城瑤族同胞的一種傳統飲食。據史料記載始於唐代,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2008年,恭城油茶傳統製作工藝(古老技藝)被納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0年獲準國家地理性標誌。2017年 「恭城油茶」的製作標準、服務標準獲得自治區質監局批准。
  • 百家宴、千人油茶舞……第十屆桂林恭城油茶文化節好熱鬧
    為表揚一年來在恭城油茶產業發展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當天,恭城縣表彰了一批恭城油茶原料種植大戶、恭城油茶原料採購大戶、第三批恭城油茶標準製作單位、恭城油茶系列產品研發創新獎等單位和個人。恭城縣委、縣人民政府科學規劃,堅持生態工業、文化、旅遊、康養與恭城油茶產業融合發展,全產業鏈整體推進,推動恭城油茶邁向百億元產業。同時制定標準,抓好恭城油茶非遺傳承和保護。申報恭城油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加強恭城油茶原產地品牌建設和運營保護。充分發揮恭城油茶協會和恭城油茶產業發展集團的作用,凝聚發展合力。目前,共有120多家茶葉種植基地、油茶餐廳等油茶產業相關主體加入了油茶產業協會。
  • 解鎖恭城油茶新喝法,油茶雞、火鍋油茶、雞蛋油茶你有沒有喝過~
    恭城油茶大概是讓外地朋友記憶深刻的一種茶,它算是一種飲品,也是一種食物。有很多朋友問我,你們恭城油茶是煮的嗎?不不不,不是煮出來的,而是打出來的。油茶是以茶葉、大蒜頭,花生、生薑為主要食材製作而成,油茶裡含有很多人體需要的維生素、蛋白質及微量元素。長期飲用,可強身健體增強人體的免疫力,茶葉作為瑤家油茶的主料,其中的茶多酚能夠清除自由基、抗氧化,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油茶可以用來做油茶雞,也可做油茶火鍋,還有油茶雞蛋~
  • 廣西恭城:三十而已,一碗油茶濃濃鄉愁——恭城瑤族自治縣將舉行...
    9月25日是恭城瑤族自治縣成立30周年紀念日。8月30日,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舉行成立30周年慶祝活動新聞發布會,恭城縣委副書記楊徵山向媒體透露縣慶籌備情況。屆時,將舉行30周年慶祝大會、《魅力瑤鄉康養恭城》廣場群眾文藝表演、30周年成就展、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慶祝文藝晚會(中央民族歌舞團慰問演出)、焰火晚會,發行縣慶歌曲集《請到我家喝油茶》、縣慶畫冊、專題片。恭城縣四家班子領導還將陪同自治區代表團、桂林市代表團分5個分團開展基層慰問活動。
  • 廣西的特色美食,恭城油茶,扶綏烤豬,還有合浦扣肉,看餓了
    恭城油茶恭城油茶是個歷史悠久的小吃,因為這裡盛產茶葉,所以以前也叫茶城。當地的老百姓一日三餐都離不開,必不可少的也是恭城油茶。流淌在恭城縣內的河,現在叫恭城河。但當地人更喜歡叫它茶江,這裡世代的人們都喜歡喝油茶。它攜帶方便,外出勞作的時候人們也會帶上它。
  • 【舌尖上的恭城】記錄恭城的那些美食
    恭城油茶正宗的恭城油茶製法特別講究,通常是以恭城特有的茶葉為主料的,先熱鍋,茶葉在打之前要焯一次水
  • 春天溼氣重那一定要喝碗恭城油茶了,消食健胃、驅溼避瘴
    據說恭城油茶還有個小傳說呢,據說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沿途百官大獻殷勤,山珍海味無盡獻上,吃得乾隆茶飯不思,見食生厭,眾御廚頓時束手無策,恐慌不已,這時一位恭城籍的御廚忽然想起家鄉的油茶之功效,就趕緊制工具,做出了一碗恭城油茶奉上御前,乾隆喝後頓時口舌生津,胃口大開。
  • 廣西恭城——踏尋千年古鎮 恭城美食大全
    生起火爐擺上茶桌,拿出茶具,泡上專制茶葉,備上生薑、大蒜米、花生米、咚咚咚咚茶葉椎敲響,一番熱氣騰騰之後,一碗濃香誘人的油茶就端上了你面前,再配以恭城瑤族特有的各式粑粑糕點,茶過三循之後,保你神清氣爽,精神百倍!恭城油茶最為正宗,從工具、用料的選材到油茶的製作都十分講究。
  • 逛恭城關帝廟會,那些不容錯過的恭城美食!
    桂林市恭城油茶是恭城瑤族群眾最喜愛的美食之一,也最有特色的美食之一,恭城人每天早餐都要「打油茶」,有的家庭甚至三餐離不開油茶。油茶不說煮而稱「打」,是各地的統一稱法,而各地的油茶卻有不同的風味。隨著恭城旅遊業的不斷發展,粑粑這一恭城特色小吃與恭城油茶已逐漸被世人所熟知,成為到恭城旅遊的人必嘗的風味食品。
  • 浮光掠影遊恭城
    知名小吃有恭城油茶,不可不喝。油茶全套恭城油茶全套 。最上面鍋裡滾開的是油茶,中間小盆裡的是用來沏的,有米花兒、麻旦、排散和花生,左面小盆裡是蔥花,最下面是沏好的油茶。恭城人每天都要打油茶,不說煮而說打,應該是和打油茶的製作過程有關,特別是那油茶錘,十足的古兵器。我以後構思武俠小說的話,主角兒使用油茶錘,專打人腳踝。
  • 今生的夫妻是前世情人,今生的情人是前世夫妻:善待每一份相遇!
    作者:胡楊映月情人之所以對你柔情似水,之所以是浪漫溫柔的代名詞,之所以讓你感覺愛得百轉柔腸,之所以讓你刻骨銘心,是因為你們是前世的夫妻。今生之所以尋你而來,只因為前世的一份緣還沒有盡,所以今生來續前緣,是來還債的。
  • 「一杯苦、二杯呷、三杯四杯好油茶」,周末打了個簡易版的平樂油茶
    制好的恭城油茶,端上桌後,首先聞到一股蔥花、香菜特有的香味,進口後初覺是茶葉的清苦,過後便是甘醇鮮香,令人回味無窮。 一鍋茶水被飲完後,還可向鍋內摻入清水熬煮,如此重複熬煮可達五六鍋。這樣油茶一鍋一鍋煮下來,感覺味道已沒有先前的濃烈,這正應驗了油茶的「一杯苦、二杯呷(澀)、三杯四杯好油茶」之說。
  • 魅力瑤鄉康養恭城歡迎您
    2014年12月26日,貴廣高鐵正式通車運行,恭城一步邁進「高鐵時代」,融入桂林「半小時生活圈」和「南寧、廣州、貴陽——兩小時經濟圈」。恭城文物古蹟眾多,明清古建築——恭城文廟、武廟、周渭祠和湖南會館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699五星恭城·0自費0購物】秋攝中國TOP1最美月柿之鄉+竹筏泛舟紅巖村+世界之最冠巖!品恭城油茶土雞,嘆西街超豪五鑽酒店!
    3天(0自費0購物•廣東自組團)——品嘗恭城油茶土雞宴+正宗桂林米粉,報名贈送價值198元葡萄酒卡!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芳香淳厚的民俗風情、原汁原味的恭城油茶、燦爛耀眼的傳統文化、小橋流水的柿子農家、歷史悠久的文物古蹟、感受生態文化之旅,領略獨特的瑤鄉風情。
  • 恭城旅遊推介亮相2015中國-東協博覽會旅遊展
    恭城旅遊推介亮相2015中國-東協博覽會旅遊展 5月29日,2015中國-東協博覽會旅遊展在桂林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恭城作為本屆旅遊展的主題縣,恭城獨具特色的形象館,吸引了廣大中外賓客的眼球,紛紛駐足觀賞、拍照。
  • 廣西美食眾多唯有油茶最養身
    喝油茶,是漢、壯、瑤、侗等族的傳統食物,常用來待客,也叫打油茶。其實就是將茶葉、生薑、蒜米用油炒,再用木錘將材料打出汁然後加水煮,沸開後放入精鹽調味,濾出茶葉渣,再配以調料和副食食用,如蔥花、香菜末,米花、脆果等。
  • 前世的恩,今生的愛
    前世今生是多少人念及的事情了。佛曾經說過,萬物皆有靈性,萬物皆可成佛,萬物皆有因果,萬物皆有輪迴。因因果果,果果因因,種善因必得善果,種惡因必得惡報。萬法皆可空,唯有因果不空。正是因為前世有恩情,種下了善因,今生才會有愛情,收穫了善果。有些愛可以踏破紅塵,忘川秋水,只因為愛上了就不會後悔。有些愛可以一生一世一次一次的輪迴,只因為不管東南西北都要在一起。有些愛一段一段一絲一絲的是非,只因為讓有情人永遠不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