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苦、二杯呷、三杯四杯好油茶」,周末打了個簡易版的平樂油茶

2020-12-23 騰訊網

油茶又稱打油茶,在有的地方又叫「吃豆茶」,流行於湖南、貴州、廣西等地。是瑤族、侗族等民族傳統待客食品。

油茶用油炸糯米花、炒花生或浸泡的黃豆、玉米、炒米和新茶配製成。有的還加蔥花、菠菜、豬肝、粉腸。瑤族,侗族在不同的場合吃不同的豆茶。

油茶製法特別講究,選用清明、穀雨兩個時節採摘的茶葉,先用少許開水浸泡5~10分鐘,以減少煙火味及苦澀味,然後在茶鍋內放少許豬油燒熱,放入姜、蒜及泡好的茶葉稍炒,隨即將其捶茸,捶好後加水燒開熬至出味,放入精鹽調味,用竹漏鬥把茶水分別濾入碗中,撒入蔥花、香菜末,隨配用小碟裝好的米花、脆果(類似油炸的麵疙瘩)、酥花生、炒米、炒黃豆、排散上桌即成。制好的恭城油茶,端上桌後,首先聞到一股蔥花、香菜特有的香味,進口後初覺是茶葉的清苦,過後便是甘醇鮮香,令人回味無窮。

一鍋茶水被飲完後,還可向鍋內摻入清水熬煮,如此重複熬煮可達五六鍋。這樣油茶一鍋一鍋煮下來,感覺味道已沒有先前的濃烈,這正應驗了油茶的「一杯苦、二杯呷(澀)、三杯四杯好油茶」之說。近些年來,隨著到恭城旅遊的人增多,恭城油茶更是名聲鵲起,芳名遠播。

廣西以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的恭城油茶最為有名,

「恭城油茶」獲得了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核發的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註冊證書。這標誌著「恭城油茶」已經成為廣西首個地方特色小吃類產品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恭城油茶」是恭城瑤胞的一種傳統食品,據史料記載始於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具體打油茶的步驟網上有很多,但各地有吃法不同,打法也不盡同,但一般有以下幾個主要步驟:

打油茶一般經過四道程序。

選茶 首先是選茶:

通常有兩種茶可供選用,一是經專門烘炒的末茶;二是剛從茶樹上採下的幼嫩新梢,這可根據各人口味而定。

選料 其次是選料:

打油茶用料通常有花生米、玉米花、黃豆、芝麻、糯粑、筍乾等,應預先製作好待用。

煮茶 三是煮茶:

先生火,待鍋底發熱,放適量食油入鍋,待油麵冒青煙時,立即投入適量茶葉入鍋翻炒,當茶葉發出清香時,加上少許芝麻、食鹽,再炒幾下,即放水加蓋,煮沸3-5分鐘,即可將油茶連湯帶料起鍋盛碗待喝。一般家庭自喝,這又香、又爽、又鮮的油茶已算打好了。

如果是打的油茶作慶典或宴請用的,那麼,還得進行第四道程序,即配茶。配茶就是將事先準備好的食料,先行炒熟,取出放入茶碗中備好。然後將茶葉跟油炒再煮而成的茶湯,撈出茶渣,趁熱倒入備有食料的茶碗中供客人吃茶。

上周周末在家,沒有打油茶的器具,因地制宜利用簡單的廚具打了個簡易版的平樂油茶!

相關焦點

  • 元宵節的油茶餃子
    -2-家鄉有句老話,「正月十五,打茶捏扁食,姑娘嫁個好女婿」。其中的茶就是油茶,扁食就是餃子。在元宵節這天為全家人做頓油茶餃子是妻家的傳統。直到有一次,在桂林一位當地的朋友請我吃著名的桂林恭城油茶,我才豁然開朗,廣西油茶真的是用肉湯去煮茶葉,是名副其實的「油茶」,並且真是用一口小鐵鍋、一把小木棰不斷地「打」出來的,並且越喝越入味,有「一杯苦,二杯夾(方言,意為澀)三杯、四杯好油茶」的說法。
  • 一年四季都生意火爆的平樂油茶街
    在平樂縣城一角,這裡的油茶店最密集,在一百米的範圍內,共有八家油茶店;這裡的生意一直火爆,一年四季油茶飄香;這裡的油茶店名,也是個性十足,比如肥四、這凱、三生緣。為了招攬顧客,老闆娘奉上免費WIFI、支付寶、刷卡這些新鮮又時尚的玩意。這裡,就是位於平樂馬河體育館旁邊的的「平樂油茶街」。
  • 一杯,二杯,三杯——什麼是大紅蝦評分系統?
    二、一杯,二杯,三杯——大紅蝦葡萄酒評分   在葡萄酒方面,大紅蝦使用不同的杯數和酒杯顏色表示分數,評分結果每年發布於《義大利葡萄酒年鑑》(Vini d』Italia)。   1. 圖片來源:Gambero Rosso 大紅蝦的分數設置分為一杯、二杯、紅二杯和三杯四個等級,與常見的百分制、20分制和5分制相比獨樹一幟。
  • 彭匈: 恭城油茶的前世今生
    史上茶城改恭城也確有其事,據光緒十五年版《恭城縣誌》載:「隋末梁肖銑起兵巴陵,據粵境,始分平樂地置縣,曰茶城。唐武德四年平肖銑,更名恭城縣。」 平地的漢人得了這個好東西,又不斷加以完善和改進,就形成了我們今天盡情享用的基本定型的恭城油茶。 (三) 我們今天到恭城喝油茶,會領教如下幾個步驟,我們姑且把它稱作「恭城油茶四步曲」吧。 第一步,器具。
  • 林娘廚房:灌陽油茶
    後來我北漂,每次回上海,我都要散步去鄧尚宮家裡吃油茶。等我完全回上海後,鄧尚宮搬家了,由於兩個人都非常忙,一直沒有約上油茶,直到年底的某個周末,我們終於找出個時間,我8:00出門,微信通知她9:00到她家,像上班一樣。而她7:00起床溜完狗就開始備菜,我到就開始煮了,因為我吃到12:00要離開,去學校上課!我整個就是一打仗的生活節奏。鄧尚宮說我比總統還要忙。
  • 【吃喝心得】平樂油茶小吃大全
    原標題:平樂油茶小吃大全接龍 (響水發表於: 2008-08-05)
  • 這些桂林灌陽油茶店政府給掛牌了!有啥不一樣趕緊去試試看!
    近兩年灌陽油茶在桂林大火尤其一到飯點大家便會約上三五好友去油茶店吃點小菜而大家熟知的陶陶記、茶鍋奶奶等已然成為「網紅店」有時甚至一位難求灌陽油茶熟練地用油炒好米花,把剝好的花生米和特製的玉米炒得香香脆脆,將洗好的香蔥或者大蒜切成一小段一小段,再把米粉或麵條煮熟,加入涼開水泡著,以免讓它結成塊。待這些必不可少的主料準備妥當後,便將水、茶葉和綠豆放進茶鍋,待水燒開以後將水倒掉,是為洗茶。
  • 廣西的特色美食,恭城油茶,扶綏烤豬,還有合浦扣肉,看餓了
    恭城油茶恭城油茶是個歷史悠久的小吃,因為這裡盛產茶葉,所以以前也叫茶城。當地的老百姓一日三餐都離不開,必不可少的也是恭城油茶。流淌在恭城縣內的河,現在叫恭城河。但當地人更喜歡叫它茶江,這裡世代的人們都喜歡喝油茶。它攜帶方便,外出勞作的時候人們也會帶上它。
  • 油茶湯裡有乾坤
    甚至後面去服役了,還想著法子,用電飯鍋煮了一頓油茶與兄弟們一塊分享。 廣東某部留念一、灌陽油茶的製作方法   提前加工好的配料:1、炸好炒米(蒸熟的糯米風乾成米粒),這是主要配料,必不可少的。把花生炸好備用,還有小孩子最喜歡的「麻蛋果」(芝麻、麵粉、蛋、糖加工成小丸狀炸制)2、蔥花、香菜,切成一小段一小段裝碗備用。(也可以放薄荷等自己喜歡的香料,我還放過芹菜、羅勒,還有下圖的野韭菜等等)
  • 油茶的做法 油茶的做法和功效與作用
    就成了最簡易的酥油茶。但更為正統的做法是:把煮好的濃茶濾去茶葉,倒入專門打酥油茶用的酥油茶桶(這是藏區群眾家裡常見的也是必備的一種生活工具,由筒桶和攪拌器兩部分組成。筒桶用木板圍成,上下口徑相同,外面箍以銅皮,上下兩端用銅做花邊,顯得精美大方。攪拌器是在比簡口較小的圓木板上安一根比桶稍高的木柄構成,圓木板上有4個直徑約4釐米的小孔,攪拌時,液體和氣體可以上下流動。
  • 經常說罰酒三杯,為什麼是三杯,而不是四杯,五杯?這有什麼講究嗎?
    自古以來,古代對三有特殊的理解,古代人認為三是最圓滿的,為什麼罰酒要罰三杯?原因究竟是什麼?《史記》律書說:「數始於一,終於十而成於三」自漢代時,三出闕,成為帝王威儀的象徵。例如唐代大明宮的含元殿前樹三出闕,李治與武則天合葬的乾陵前的三出闕遺址,至今歷歷可辨。
  • 一杯太少,三杯太多,兩杯正好!
    一杯太少,三杯太多,兩杯正好!禁酒時代應該是雞尾酒振興之路的開始,那種偷偷摸摸丈夫有樂無人知的樂趣,就是因為人們為了掩蓋酒精飲料的外觀,為了讓自己買的私酒可以和一杯無酒精飲料看上去毫無二致,於是那就來一杯飲料吧!混合了酒精的雞尾酒在1933年禁酒期結束後,更是因為美國的各種電影明星或者社交名流的青睞而大行其道。人們常喝的伏特加、朗姆酒、特其拉開始登堂入室,而火了很多年的威士忌、幹邑、琴酒也開始得隴望蜀。
  • 【桂林平樂】江畔美宿,品茗聲聲慢|在希望的田野上
    田園手工趣味多,手打油茶也別錯過民宿餐館裡專設一角,為遊人們展示平樂油茶特殊的製作工藝,和藹的阿姨還會手把手,細心教你研磨薑汁,打制油茶。人生恰似此茶,入口雖苦但回味甘甜,學會從平淡生活中尋得樂意,這便是石崖茶茶中之道。
  • 北有三杯雞,那順德四杯雞吃過嗎,多加的一杯是什麼,看這裡
    北有三杯雞,那順德四杯雞吃過嗎,多加的一杯是什麼,看這裡三杯雞是名菜,是用一杯米酒,一杯醬油,一杯糖製作而成,其中醬油包含了老抽和生抽,糖可以是冰糖,白糖。而到了順德更加是得到了發揚光大,多加入的是一杯油。順德四杯雞食材:整雞一隻,米酒,冰糖,生抽,花生油各一杯,姜,小蔥(各適量)。製法:姜洗乾淨切片,蔥洗乾淨挽結。
  • 朋友來了有好酒,來來來,喝完這一杯還有三杯
    喝酒不開車 開車不喝酒最近成哥的飯局挺多的少不了要喝酒 成哥的酒量不高一杯精神煥發兩杯還能回家三杯直接撩趴 四杯找不到家五杯哪哪都是家這是成哥喝完酒的一個狀態賀知章特別喜歡李白因為賀知章在李白身上看到一個狂字賀知章其實也有一顆搖滾的心
  • 油茶:木本油料之王
    據考證,油茶名稱在各種通志中都有不同的記載。除目前普遍叫油茶外,還有稱員木、木賈、茶、茶油樹、山茶、南山茶、探子和槮等別名。宋代以後關於油茶栽培的記載比較系統豐富。北宋詩人梅堯臣在《山茶花樹子贈李廷老》詩中有「南國有嘉樹,花若赤玉杯……舉武尚有礙,何地可以栽。」表達了有山茶樹籽無地可栽的感嘆。
  • 桃源:投身叢叢油茶綠 自力更生拔窮根
    紅網時刻常德6月18日訊(通訊員 羅奕芹)「等油茶全部掛果後,每畝至少可收入5000元,我們村裡共有100畝,你看這數字不小吧。」徐叔坤笑呵呵地算著帳。6月15日一大早,常德市桃源縣黃石鎮桃花井村的徐叔坤就來到油茶基地,帶領民工做鬆土除草工作,儘管至少還要四年才能獲得收成,但他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徐叔坤帶領民工鬆土除草,準備擴建油茶種植。徐叔坤今年已經50多歲,是桃花井村建檔立卡貧困戶。
  • 一杯麻油、一杯米酒、一杯醬油,您一定猜到是什麼菜品了吧?
    三杯雞是江西省地方傳統名菜,相傳與民族英雄文天祥有關。因烹製時不放湯水,僅用米酒一杯、豬油一杯、醬油一杯,故得名。這道菜通常選用三黃雞為食材製作,成菜後,肉香味濃、甜中帶鹹、鹹中帶鮮、口感柔韌、咀嚼感強。三杯雞發源於江西省,後來流傳到臺灣省,成了臺灣菜的代表性菜品。
  • 比三杯雞還多一杯的廣式四杯雞,喜歡吃雞的朋友可以學學
    所謂的四杯就是,一杯油,一杯酒,一杯糖,一杯醬油。都說粵菜是國內精緻菜系的代表之一,但是做這四杯雞對廚師要求確實不高,所以我這才介紹給大家看看。這菜在當地很受歡迎的,每逢大的節日,家庭宴客都少不了四杯雞的身影。它也是粵菜中的一個著名菜色,有著濃厚的當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