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走訪溫江區和盛鎮
2019年7月20日,第三屆成都溫江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節暨非遺文化月在溫江區和盛鎮土橋村盛大開幕,2800餘畝紫薇花笑迎八方來客,醉美遊人!近年來,和盛鎮黨委政府按照溫江區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宜業宜居宜遊的新中心城區」總目標,瞄準「美麗和盛·花語小鎮」定位,堅決走實「狠抓基礎、調整結構、開發資源、建立支柱」四條路徑,以溫江北林綠道為紐帶,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著力構建花卉園林遊覽、高端民宿體驗、生態綠道健身、康養醫療服務四大消費場景,推動農創農旅農養融合發展,助推成都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
紫薇為「媒」農商文旅融合
做好和盛產業振興
在溫江區和盛鎮的土橋村,紫薇已有三百年栽培歷史,夏秋交替,群花收斂,唯有紫薇繁花競放、絢爛如虹。行走在綠蔭環繞、紅花掩映下,白天聞鳥鳴,夜間聽蛙聲,田園野趣讓遊客醉心於斑斕鄉村,盡享如畫美景。2016年土橋村成立了溫江區月食河農業觀光旅-遊專業合作社,通過「田園變公園、資源變資金、村民變股東」實現了產業的轉型升級,群眾增收致富。從2018年開始,和盛鎮精準施策,依託土橋村千畝紫薇種植基地,升級打造紫薇田園綜合體,發展以觀賞紫薇為主題的鄉村旅遊系列品牌,奮力推進鄉村振興。
緊貼現代人生活特性,在紫薇田園你綜合體的打造中,和盛鎮積極加強樹屋、民宿、帳篷露營等項目開發,在滿足當代人休閒娛樂、生活度假的基礎上,發展紫薇酒、紫薇餅等紫薇花卉衍生農產品。同時,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賦予一斷溪流、一棵古樹、一處老宅、一塊石碑更多的文化內涵,使其更有意味且別具一格,從而為休閒農旅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溫江區和盛鎮黨委書記唐景明表示:「和盛鎮緊緊圍繞打造『全國兩養新標杆,全域旅遊新典範』發展目標,堅持走農商文旅體養融合發展之路,通過大力培育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民宿康養、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助推農民增收,讓『紫薇公園』成為溫江乃至成都的一張靚麗名片。」
構建場景醇厚鄉風民風
穩抓和盛文化振興
扮靚鄉村環境,構建生活場景,這是和盛鎮在穩步推進鄉村振興中的又一大「法寶」。鎮黨委圍繞產業結構調整,著力推進「園區變景區」,目前已形成友慶花卉大觀園紅楓基地、惠美花境、七彩海巢、土橋紫薇公園、魯家灘溼地公園、北林綠道等一批「網紅」景點。
有了景點,怎樣讓遊客留下來,這又成為亟待解決的一大問題。為此,和盛鎮通過鎮村聯動,梳理農村散居林盤院落,按照宜聚則聚、宜散則散的原則,以林盤土地整理為載體,盤活農村閒置農房,打造以林盤農旅、環線親水和藝術文創為主的高端民宿體驗場景。
走進和盛,留在和盛,還得愛上和盛!如何挖掘出和盛濃厚的文化內涵,賦予和盛蓬勃的生命力?和盛鎮黨委以鄉風民約建設為抓手,在社區治理上求突破,大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將基層群眾的精神文明建設作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精神動能。
2019年,和盛鎮堅持「美麗和盛·花語小鎮」的發展定位,奮力譜寫「親水、農旅、林蔭、校地、院落」五篇文章,以黨建引領全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培育社會組織數十個,推出了「悅動柳岸」、「多彩蘭亭」等主題項目,修訂完善村規民約300餘條,成立鄉賢理事會16個。此外,和盛鎮持續加強民生服務,在轄區所有的村社區全部建成標準化衛生站,引入社會資本,新建幼兒園及養老院,開展敬老扶幼、濟困助殘等實踐活動,引領社會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社會風氣。
黨建引領激活隊伍力量
強化和盛組織振興
從傳統的花木種植轉變為發展旅遊產業,如何讓老百姓轉變觀念凝心聚力,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基礎。為此,和盛鎮黨委在組織建設上下功夫,築強基層堡壘,優化黨支部結構,加大在致富帶頭人、轉業退伍軍人、大學生村官中選拔村社區幹部力度,圍繞「五大振興」內容,通過專家講、外出看、現場比等方式,組織開展項目包裝、產業發展、社區治理等專題培訓。2019年起,鎮黨委還組織開展每季度一次的項目拉練,真正把產業發展慢的村社區「逼得慌、急得跳」。
在激活隊伍力量上,和盛鎮推行分管領導、包片領導、駐村幹部、村社區書記「四位一體」工作機制,壓實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責任。創新開展「五型五秀」黨員故事薈活動,充分發揮黨員的示範帶動作用。此外,和盛鎮引活社會群體力量,深化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群眾自治機制,引導群眾主動參與到重大產業布局、人居環境提升等工作中來。在聯活志願服務力量方面,和盛招募志願者四千餘名,組織開展志願者服務活動數百次。在激活校地合作力量層面,鎮黨委和四川藝術職業學院黨委成立「雙圈雙創」黨支部,和四川商務職業學院建立區域青年共建委員會,梳理鄉村振興項目十餘個,並按計劃逐步開展實施。
華西社區報記者 劉俊 和盛鎮供圖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