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某稱信用卡被盜,掛失後仍被盜刷6579.08美元,還因逾期未還款出現徵信不良記錄。記者近日獲悉,郭某將民生銀行訴至法院,要求撤銷徵信系統中的不良記錄。昨天上午,西城法院公開審理此案。
郭某稱,去年2月其前往泰國旅遊,其間發現信用卡丟失,立即給民生銀行打電話掛失,對方當時回復尚未發生盜刷,並辦理了掛失。郭某回國後發現掛失後又有5筆消費,共計6579.08美元。後來,郭某得知自己出現徵信不良記錄,原因是逾期未償還存在爭議的5筆盜刷消費。郭某因此起訴,要求法院判令被告撤銷徵信系統中的不良記錄,並出具書面證明,向其書面賠禮道歉。
昨天,民生銀行一方表示,關於郭某有爭議的5筆消費記錄是在去年2月16日和17日發生的,民生銀行實際扣款時間是2月19日。消費時間和記帳扣款時間是可以不同的,郭先生2月18日致電銀行時,由於尚未扣款,所以顯示不出消費記錄。此外,在調查後尚不能確認郭某的信用卡遭盜刷,且郭先生丟失信用卡後兩天才發現被盜,5筆爭議消費都是在其掛失前發生的。此案未當庭宣判。
前述銀行發布的內部風險提示中,就總結了幾種盜刷銀行卡的手段:
一種是安裝特殊裝置盜取銀行卡信息。不法分子通過在自助設備上安裝攝像頭、假鍵盤、測錄機等特殊裝置盜取持卡人銀行卡卡號、密碼等安全信息。
二是製造吞卡、不出鈔等假相。不法分子先將自製裝置放入ATM讀卡器內製造「吞卡」假象,或是在ATM出鈔口設障,使ATM機吐鈔不成功,同時利用機旁粘貼的假冒「客戶服務投訴熱線」,引誘持卡人向所謂的「銀行員工」等透露卡號、密碼等安全信息。
三是分散持卡人注意力,再伺機下手。此類案件中,不法分子通常結夥作案,在持卡人進行操作過程中,採取假裝提醒持卡人遺落錢物、故意推撞持卡人等方式幹擾其正常操作,轉移視線後利用特殊裝置刷取銀行卡信息。
此外,電腦和手機上的木馬病毒,也能盜取銀行卡信息。例如,近期被通報的新型iOS木馬病毒「蘋果蛀蟲」,就是專門針對已越獄蘋果iOS設備,可監聽所有外出的SSL連接,竊取並上傳用戶的Apple ID和密碼,這將導致用戶隱私洩露,信用卡也可能被盜刷。 成都商報記者吳宇宸
溫馨提醒養成好習慣才能防盜刷
雖然目前的銀行卡本身安全係數並不高,但實際上針對目前主要的盜刷方式,防範風險主要還要靠持卡人自己。養成良好的用卡習慣,才是防止銀行卡盜刷的根本。
某股份制銀行卡部安全專家告訴記者,總結近期成都發生的盜刷時間,大都曾前往泰國等東南亞地區旅遊,盜刷都發生在俄羅斯和波蘭,推測是持卡人在東南亞取款或刷卡消費時洩露了銀行卡信息,而不法分子又將這些卡片信息賣到俄羅斯和波蘭進行盜刷。該專家提示,持卡人用卡時尤其是在境外用卡時應特別注意,重中之重是保護好自己的密碼。
銀行內部的風險提示建議,曾到國外旅遊並使用過銀行卡的持卡人,回來後最好立刻更改密碼(包括網上銀行、手機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