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雪域最美情郎」——倉央嘉措

2020-12-24 小驢文旅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摘自《倉央嘉措情歌》

公元17世紀末期,在西藏歷史上誕生了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宗教領袖,倉央嘉措。和以往的宗教領袖有所不同,這位大師在政治上,他沒有轟轟烈烈的作為,短暫一生,未能足以潛心佛法,卻唯獨鍾情於浪漫主義的詩歌與文學創作,成就了他在中國詩歌歷史上的傳奇地位。倉央嘉措(公元1683-公元1706),門巴族,六世達賴喇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人、宗教領袖。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倉央嘉措生在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宇松地區烏堅林村的一戶農奴家庭,父親扎西丹增,母親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寧瑪派佛教。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當時的西藏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認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同年在桑結嘉措的主持下在布達拉宮舉行了坐床典禮。

倉央嘉措的甄選,相對於宗教意義來說,更多是出於政治權利所需。五世達賴圓寂之後,當時協助主管政教事務的桑結嘉措出於維護自己控制政權目的的需要,秘不發喪。並積極尋找下一任轉世靈童,以求繼續控制最高權力。

公元1682年,在剛剛重建竣工的布達拉宮裡,五世達賴羅桑嘉措圓寂。作為達賴親信弟子的桑結嘉措,為了繼續利用五世達賴的權威掌管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事務,向外界宣布,達賴喇嘛已「入定」,進行無限期的修行,靜居高閣,不見外人,一切事務均由「第巴」負責處理。

在藏語裡,第巴的意思是由達賴任命、管理衛藏行政事務的最高官員,俗稱「藏王」,當時的第巴就是桑結嘉措。桑結嘉措一面欺瞞僧侶民眾和康熙皇帝,一面迅速派人到民間尋找轉世靈童,以備後需。而尋找轉世靈童的地點,選在了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這裡地域偏僻、安定,容易保守秘密,並且那裡的人們大多信奉紅教,即藏傳佛教的寧瑪派,誕生一個黃教教主出來,將有利於黃教勢力的擴大。

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在隅納拉山下,桑傑嘉措找到倉央嘉措。按照當時黃教的規矩,哪個嬰兒抓取了前世達賴的遺物,即證明是達賴轉世。一個名叫倉央嘉措的農奴之子就這樣被選中,成為了達賴的繼任者——六世達賴。

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康熙皇帝在平定準噶爾的叛亂中,從俘虜那裡偶然得知西藏五世達賴已圓寂多年。康熙十分憤怒,致書嚴厲責問桑結嘉措。桑結嘉措一面向康熙承認錯誤,一面派人去門巴迎接轉世靈童。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倉央嘉措被選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此時倉央嘉措已十四歲,正式入駐布達拉宮,成為西藏最高宗教領袖。

時年九月,倉央嘉措自藏南被迎到拉薩,途經浪卡子縣時,以五世班禪羅桑益喜(公元1663—1737年)為師,剃髮受沙彌戒,取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同年十月二十五日,於拉薩布達拉宮舉行坐床典禮,成為六世達賴喇嘛。

倉央嘉措雖以達賴身份成為當時西藏政權最高領袖,但卻並無實際權力。桑結嘉措獨掌大權已久,達賴喇嘛只能作為傀儡而存在。倉央嘉措生活上遭到禁錮,政治上受人擺布,因而內心抑鬱,一隨縱情於聲色,這既出於他對自由與愛情的嚮往,也是他對強加的戒律和權謀的有意反叛,期望像普通人一樣,自由獨行。

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摘自《倉央嘉措情歌》

五世達賴圓寂後,桑結嘉措開始了與和碩特汗王(準格爾部)的鬥爭。康熙四十年(1701年),固始汗的曾孫拉藏汗繼承汗位,與第巴(即藏王)桑結嘉措的矛盾日益尖銳。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桑結嘉措終於決定先下手為強。

桑結嘉措秘密派人在和碩特首領拉藏汗的飯中下毒被發現後,拉藏汗大怒,隨率大軍擊潰藏軍,殺死桑結嘉措,並致書清政府,奏報桑結嘉措謀反。同時向清庭報告,說桑結嘉措所立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沉溺酒色,不理教務,不是真正的達賴,請予貶廢。

康熙皇帝於是下旨:「拉藏汗因奏廢桑結所立六世達賴,詔送京師。」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倉央嘉措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濱時,坐下打坐而圓寂,一代大師就此乘風而去,留給後世耐人尋味,傳送至今不朽的藏族文學詩歌傳奇——《倉央嘉措情歌》。

倉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詩人,一生寫了很多細膩真摯的詩歌,其中最為經典的便是拉薩藏文木刻版《倉央嘉措情歌》。在政治權力上無法自主,只能以傀儡身份而存在,卻給了他自由的創作時間與空間。

出生於農奴之家,從小就體驗到了人間的眾多疾苦,讓他對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也養成了他善良慈悲的心懷。政治權力爭鬥中的不如意,讓他看懂了權力界的勾心鬥角與虛偽險惡。對待愛情的執著與真情,讓他明白了塵世間最美的情感,這些足以讓他有了許多的創作靈感,成就了他在藏文詩歌,乃至中國詩歌史上的傳奇地位!

倉央嘉措是受萬人敬仰的活佛,是雪域高原上無數人的信仰。人們無比虔誠的叩拜著他,可是他無法成為佛前的那朵供奉千年的青蓮,他做不到一生長伴孤燈,他曾向著佛發問,他問佛我可是你,佛說你是人世間的佛,我是曾經的你。「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無論他怎樣抉擇,人生都註定無法圓滿,無論他偏向哪方,都要承受拋去其一的痛苦,他在迷茫中寫下: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從此,他一手持佛經,一首書寫紅塵情歌,「那一天,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遇。」白天他在佛前懺悔,是高高在上的活佛,晚上翻牆出去,與情人流浪在拉薩的街頭,做世間多情而又最美的情郎。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他註定要為他的無法捨棄負責。大雪紛飛,他破曉歸來,雪地上的腳印暴露了他的行蹤,事情敗露,他不被遠在東方的天朝所容,深愛的女子被處死,他被押去京城接受廢黜,途中,他為她寫下最後一首詩:結盡同心締盡緣, 此生雖短意纏綿。 與卿再世相逢日,玉樹臨風一少年。 他的背影滄桑而悽苦,要說的話都已經化作了詩,曾經的事都成為了回憶。行至青海湖,坐下打坐,從此再也沒能起來,就這樣圓寂在漂泊的梵海——青海湖畔。——落雲

《倉央嘉措》

青梅拉薩

愛沒有盡頭,陽光在滋潤。

心沒有邊際,生死有輪迴!

你在東山高高的山頂上,

守望者瑪吉阿米

依然浮現在皎潔的月上!

路沒有盡頭,思戀在追尋。

情沒有邊際,歲月有血脈!

你在仙鶴飛翔的翅膀上,

撒播一路花香

依然瀰漫在草原的心上!

倉央嘉措《在那東山上》片段

(譯文:在那東山頂上,皎潔的明月升起,慈祥母親的面容,浮現在我心裡)

(生命: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允許請勿摘錄轉載。文中圖片為作者原創,引用請表明出處,感謝格桑提供藏文翻譯!)

相關焦點

  •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雪域最美情郎」——倉央嘉措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8、我是佛前一朵蓮花,我到人世來,被世人所悟,我不是普度眾生的佛,我來尋我今生的情。9、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麼辦?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 強推五本超高流量小說: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強推五本超高流量小說: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大家好,我是你們人見人愛的瘦瘦。位於市中心的銀遠投資大廈像希臘神話裡的聖劍,直入雲霄。秦筱站在旋轉門前,向上仰望,銀色玻璃折射刺目的光,令人不住地眯起眼——·《你有多美好,只有我知道》——作者:容光內容摘抄:「只有和你在一起,我才是最好的程陸揚。」
  • 倉央嘉措的絕美情詩,短短28字,卻寫盡了一生的深情
    說到倉央嘉措可能大家不是特被熟悉這個人的名字,但是我想大家一定是知道前段時間非常流行的一句話: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這就是倉央嘉措,他14歲被帶進皇宮,身不由己,他是達賴喇嘛,確又是一個心理充滿了愛的傀儡王。
  • 倉央嘉措是布達拉宮的王,還是拉薩的情郎?
    認識和喜歡上倉央嘉措,是因為幾年前去了一回西藏,登上了一回布達拉宮,遊走在的八廓街上,感受著這裡的風土人情,同時,愛上了這裡和倉央嘉措。 西藏是山高水闊的地方,這裡的山山水水,孕育了山水一樣的民族。人們崇尚自然,與山水和睦相處,奉山水為神!當這裡的水從高山上涓涓流下,匯集成奔湧澎湃的江河時,她會默默帶走,默默淨化一切的不潔。而這裡的女子如同這裡的水,不僅柔美熱情而且樸實包容;這裡的男子如這座山一樣,高大挺拔又陽剛,爽朗又堅毅!
  • 雪域之王或最美情郎,神秘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是個怎樣的人
    「住在布達拉宮,我是雪域之王。走在拉薩城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這是倉央嘉措對自己的描述。倉央嘉措就是著名的六世達賴喇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倉央嘉措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生於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宇松地區烏堅林村的一戶農奴家庭,父親扎西丹增,母親次旺拉姆。
  • 世間深情無數多,卻只有一個倉央嘉措 僧人的情詩,感天動地
    倉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詩人,寫了很多細膩真摯的詩歌,其中最為經典的是拉薩藏文木刻版《倉央嘉措情歌》。倉央嘉措的詩歌一度成為無數文藝青年的朋友圈必備,他的一生撲朔迷離,六世達賴和痴情僧人的雙重身份,讓他成為青藏高原上最動人的傳奇。
  • 回首這廣袤的沃野,耳畔迴響起多情詩人倉央嘉措的詩歌
    那藏族少女的長袍、水袖、曼妙舞蹈和不經意間的羞澀微笑,是否曾讓你心潮湧動?今天的西藏,在黨和國家的大力關懷下,早已走在奔赴小康的陽光大道上……回首這廣袤的沃野,充滿希望的地方,耳畔迴響起多情詩人倉央嘉措的詩歌: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倉央嘉措最經典的一首情詩,美哭了
    倉央嘉措的詩作在青藏高原間流傳甚廣,其內容多為描寫愛情之作,因此常被漢人稱為「情歌」。而我們今天看到的倉央嘉措的情詩,都是由翻譯過來的,我們要感謝兩位譯者,一個名字叫曾緘,一個叫于道泉。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欣賞和分析倉央嘉措最美的一首情詩。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是一個謎一樣的男子,大家因為他的詩歌而去了解這個人,結果卻發現關於這個人的記載模糊不清。
  • 倉央嘉措經典語錄
    我是凡塵最美的蓮花,我不是普度眾生的佛,我來尋我今生的情,與她談一場風花雪月的愛。3. 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4.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那一瞬,我飛升成仙,不為長生,只為佑你平安喜樂。5.
  • 倉央嘉措真的是一個有情郎嗎?這位活佛為何深受藏民愛戴?
    他本想讓倉央嘉措遲一點親政,專心學習佛法,他自己幫他處理這些看不見的危險。倉央嘉措的「病逝」但是桑結嘉措還是失敗了,他留給倉央嘉措的是一個巨大的危險。拉藏汗發現西藏還有一個人敢不服從自己,那就是倉央嘉措。這個23歲的活佛是西藏人民愛戴的宗教領袖,他想要除掉這個活佛,卻知道自己不能動用武力。
  • 倉央嘉措經典句子取名:精挑細選50個唯美靈動寶寶名字大全!
    的「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這樣的例子不枚勝舉,江南易林就不多說了,好的詩句猶如故人在側,耳畔無聲,心靈交會。一巧:出自倉央嘉措經典句子:「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相思:第一最好不相見,免得彼此相愛戀;第二最好不熟知,免得彼此苦相思!
  • 倉央嘉措最美最經典8首情詩,句句入心,讀了欲罷不能,淚雨潸襟
    倉央嘉措是天生的活佛,可他也是個情種。活佛的身份使他無法和情人在一起,他的多情也不容於世俗禮。相傳倉央嘉措在家鄉曾有一位美貌聰明的意中人,他們終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馬,恩愛至深。倉央嘉措進入布達拉宮後,他厭倦深宮內單調而刻板的黃教領袖生活,時時懷念著民間多彩的習俗,思戀著美麗的情人。他便經常微服夜出,與情人相會,追求浪漫的愛情生活。
  • 倉央嘉措非常深情的一首詩,28字說世間無奈,情根深種卻只能相望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住進布達拉宮,他是雪域最大的王,走在拉薩街頭,他是世間最美情郎。倉央嘉措一生都在與情糾纏,與佛糾纏,情與佛之間不斷徘徊。倉央嘉措的一生很短暫,短暫到只有21年,倉央嘉措的一生也很長,長到300多年來人們還懷念他,倉央嘉措的故事很動聽,也很悽涼,我帶你走進倉央嘉措的世界。
  • 旅行的同時,也別忘了讀書
    ,而不是他「雪域之王」的身份!我最熟的就是那首: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我個人的體會:讀倉央嘉措的詩,如果不熟悉他的人生經歷,一定是不能體會詩的真正含義!,門巴族,藏傳佛教格魯派大活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
  • 流浪在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這正是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詩歌。確切的說是情詩。尤其是他與瑪吉阿米的故事。自恐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怕誤傾城。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大約300年前的某個夜晚,倉央嘉措趁著月色來到八廓街東南角的一幢藏式酒館裡,恰巧一位美麗純潔的姑娘也不期而至。
  • 倉央嘉措——痴情得多情人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我想,許多年前,當倉央嘉措被命運推著,一次次離開自己心愛的女人,他是不是就是這樣一直再問。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愛情,是一個讓人歡喜到極致,也絕望到極致的詞彙。
  • 「情僧」倉央嘉措,年僅24歲的活佛,一首情詩卻被傳唱300多年
    說起「情僧」倉央嘉措這個名字,我們都非常熟悉,它不僅是人間的法王,更是偉大的藏族詩人。他作為雪域高原上的六世達賴喇嘛,被稱為「活佛」,他的一生說短也短,說長也長。雖然他年僅24歲就離世,但由他所寫的情詩,卻被傳唱了3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