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過賈誼宅,抒發了自己被貶的悲憤與對當時社會現實的不滿情緒

2020-12-20 字裡行間見詩文

長沙過賈誼宅

【作者】劉長卿 【朝代】唐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賈誼被貶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萬代令人傷情。

我在秋草中尋覓人跡不在,寒林裡空見夕陽緩緩斜傾。

漢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無意憑弔有誰知情?

寂寞冷落深山裡落葉紛紛,可憐你不知因何天涯飄零?

作者劉長卿,字文房,河間(今河北)人。天寶進士,曾遭貶入獄,後官至隨州刺史,他善於描繪自然景象,風格簡淡,筆調蒼涼。

《長沙過賈誼宅》這首詩似是作者赴潘州所貶,路過長沙時所作。首聯寫賈誼三所謫官,落為「萬古」留悲。明寫賈誼,暗寓自身遷謫。頷聯寫古宅蕭條冷落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日斜」一派黯然氣象。頸聯寫賈誼見疏,當年憑弔屈子,隱約聯繫自己而今憑弔賈誼。尾聯寫宅前徘徊,暮色更濃,秋色更深,抒發放逐天涯的悲涼哀嘆。

這首詩表面上詠的是古人古事,實際上著眼於今人今事,字裡行間處處有詩人的自我在,但這些寫的又不那麼露,二是很講究含蓄蘊藉的,詩人善於把自己的身世、感興,巧妙地結合於詩的形象中,於曲折處微露諷世之意,給人以警醒的感覺。

我是一名退休教師。多年來熱愛書法,喜歡古詩文。退休前就從事古詩文以及書法之類的教學工作,課餘之時經常與同行交流商榷,使自己的書法藝術以及對古詩文的理解水平更上一層樓。退休後雖然不從事教學工作了,但時間充足了,我要把本人的書法藝術以及對古詩文的賞析獻給大家。使大家能夠受益頗深,同時在放鬆心情的同時,情感得到寄託。最後我衷心感謝大家對我的關注!

相關焦點

  • 《長沙過賈誼宅》學習要點
    既切合賈誼的一生,也暗寓了劉長卿自己遭遷謫的悲苦命運。「三年謫宦」,只落得「萬古」留悲,給人抑鬱沉重的悲涼之感。(2)②頷聯:圍繞「過」字展開,描繪出一幅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圖。借景抒情:通過對秋草寒林、人去日斜等景象的描寫,以及作者的獨尋、空見,渲染了長沙賈誼故宅的蕭條、冷落、寂寥的氛圍,烘託了作者孤獨、寂寞的心境,為下文抒發感慨做鋪墊。
  • 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詩人自己對所謂才華的質疑
    因為所謂的自己的才華,就像女人眼中自己的孩子:無論多不像樣,但自己怎麼看怎麼都好。所以任誰都有資格寫出一首懷才不遇詩。劉長卿有此自知之明,雖然也感嘆自己的遭遇,卻也心知怨不了旁人。唐代宗大曆年間,劉長卿蒙冤被貶,途經長沙賈誼故居,寫下一首《長沙過賈誼宅》悼念這位和自己同病相憐的古人: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 《長沙過賈誼宅》:劉長卿的一首懷古詩,堪稱唐人七律中的精品
    唐代宗大曆八年(773)至十二年間的一個秋天,劉長卿因遭人誣陷,被貶為睦州(今浙江建德)司馬。此詩似他赴任途中,經長沙賈誼故居憑弔所作。詩歌通過對賈誼遷謫失意不幸命運的同情,含蓄地表達出自己的身世之感。首聯一個「悲」字,奠定全詩基調。
  • 閒來無事,自娛自樂,次韻劉長卿的七律《長沙過賈誼宅》
    劉長卿像近來翻閱《唐詩宋詞》,總是能讀到很多讓人心生感慨的佳作,比如今天讀到的這首《長沙過賈誼宅》,是唐朝詩人劉長卿的大作。閒來無事,自娛自樂,次韻劉長卿先生的這首七言律詩,寫一首自己的七律,請大家多多批評!
  • 有種鄉愁叫「千年等一回」:劉長卿與長沙那些事兒
    這人是唐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朝當過監察御史,後來仕途頗為不順,下過獄、貶過官,最後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唐代宗大曆六年(771年),劉長卿以轉運使判官身份,出使湖南,滯留長沙。在此期間,他在「星城」長沙留下了不少詩篇,或借古抒懷,或觸景生情,或應酬往來。但不管怎樣,這些詩大多透露出「緣愁似個長」的惆悵。劉長卿與長沙的恩恩怨怨,好比一部「吐槽史」,實則乃其一生命運多舛的「失意史」。
  • 洛陽人賈誼為何稱「賈長沙」
    公元前176年文帝將賈誼調離京城,貶到了當時很是偏遠的長沙,讓他擔任第五任長沙王吳著的太傅。太傅即帝王之師。賈誼在長沙前後近四年,在這近四年的時間裡,他盡忠職守,事事謹慎,每天教長沙王吳著讀經史。他身在長沙,依舊心懷天下,他認為當時諸侯國私自鑄造錢是不利中央的,必須想法制止,寫下《諫鑄錢疏》。雖然文帝沒有採納他的意見,但他的意見對後來的統治者還是產生過影響。
  • 被貶離京都的詩人,一首古詩展現豁達閒適
    由於他積極參與了當時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即永貞革新,可惜沒過多久便以失敗告終,於是很多參與革新的人都被貶往遙遠的地方,柳宗元同樣未能倖免,本已被貶為一州刺史,誰知還沒到任,又進一步被貶為永州司馬。柳宗元在永州度過了原本可能是他最為重要的、參與朝政的10年,但卻被貶而遠離了權力中心。
  • 長風破浪會有時:官場浮沉中的唐代流貶文人,如何「精忠報國」?
    江南地區雖然落後,但是卻有著優美的風景,祖國大好的江河都匯集於此,這就使得很多文人想要前往探索,這其中以廬山最多,李白,白居易都曾寫下過很多關於廬山的詩作。在經歷了唐代前期的盛世之後,很多文人內心深處都對大唐帝國的繁榮產生一種自豪感,而唐後期的沒落沒有使得很多文人心生不滿,他們往往把這種心態寄託於詩歌之中,杜甫,白居易都是如此。還有一種就是就此沉淪,那些文人們有著非常大的理想和抱負,但卻無奈多次遭到流放,這種痛苦讓他們開始成立於自己的小空間內,在他們的文章中表達自怨自艾的情緒。
  • 唐代高適《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舊編在《同陳留崔司戶早春宴蓬池》詩後,可能是高適在封丘尉任內,送別遭貶的李、王二少府(唐時縣尉的別稱)往南方之作。 高適簡介: 高適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世稱「高常侍」。 作品收錄於《高常侍集》。
  • 他為何23年被貶2次,貶後自得其樂採民歌、失知己,唯物主義者!
    他認為,人之所以產生唯心主義思想,是與社會現實有密切關係的。「法大行」的時候,社會上「是為公是,非為公非」,人們就不會產生禍福來自天命的思想;「法大弛」的時候,社會上是非顛倒,人不能勝天,天命論就在人間得到了宣揚的條件;「法小弛」的時候,社會上是非不清,人們就會對天命將信將疑。
  • 這首詞是辛棄疾賦閒在家時所寫,表達了自己的理想抱負難以實現
    宋孝宗淳熙九年,作者的好友湯朝美從新州被調往信州,湯曾和過辛棄疾的詞《水調歌頭·盟鷗》,作為答謝,辛棄疾作了這首詞。這首詞中,作者勉勵好友積極進取,勇於鬥爭,同時也表達了對自己賦閒在家,理想抱負難以實現的憤懣和不滿之情。這首詞,上片重在勉勵友人積極進取,有所作為。開篇一句「白日射金闕,虎豹九關開」。指湯朝美在被貶謫之地新州被朝廷啟用,調往信州任新職一事。
  • 理性的社會應對煽動「排外」情緒說不
    他很會轉移概念,搞「升維」打擊:在亂丟垃圾這事上,自己輸了理,那就換個靶點反戈一擊,給對方扣上「侮辱中國人」的帽子。但很多時候,是即是,非即非,沒那麼容易顛倒。在這事上,那位外國人沒將炮火對準所有中國人,倒是涉事男子將「中國人」綁上自身的戰車。同樣被帶了節奏的,還有青島嶗山外國人插隊事件。
  • 洞庭之南、湘水之畔,那些被歷代詩人銘記過的地方
    歷代詩人所寫與湖南相關的詩詞中,很多都會有屈原的影子,這首詞中,作者寫他從處州貶來郴州時,曾乘船經過清澈如藍的千裡湘江,猶如在步當年騷人屈原的足跡,在千裡瀟湘水上走著遷謫的苦難歷程。自從漢代賈誼被貶長沙寫了《吊屈原賦》之後,以屈原自喻、借憑弔屈原寄託失意之感便成了詩歌中常見的手法。韓愈此詩別具匠心,不寫與屈賈同病相憐之苦,而是寫英魂無處憑弔之情;不正面用典,而是以神秘空靈的意境烘託心頭的迷惘惆悵,這就更深刻地表現了世無知音的寂寞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