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這個西部省份,在明朝邊防領域,竟是一個高級別的軍事重鎮

2020-12-12 人文茶館

中國的這個西部省份,在明朝邊防領域,竟是一個高級別的軍事重鎮

甘肅省在明朝時還不叫省只是一個鎮,但是它卻是明王朝的軍事要地。現在位於甘肅景泰縣寺灘鄉的永泰古城,是在明朝萬曆皇帝年間修建的,它的主要作用是抵抗來自北方少數民族的攻擊。由於甘肅省位置比較偏遠靠近我國邊界線,所以說在建成之後便成為了軍事要地。在明朝時甘肅縣有著士兵兩千多人,還有配套的草料場,火藥場磨坊,馬場等。自從我國封建王朝建立之後,北邊的少數民族一直在侵擾中原政權,在秦建立之後也是修建了萬裡長城來抵抗北方匈奴的攻擊,而長城經過歷代王朝的鞏固已經發展到如今的規模。

而隨著人們逐漸進入熱兵器時代,僅僅只靠長城來抵禦是完全不夠。所以說在明代萬曆皇帝時就在甘肅一代修建了抵抗外來侵略的軍事要地。松山新邊的軍事要塞有著炮臺12座城樓四座,還有著綿延數十裡的烽火臺,這在當時世界防禦史上已經是很先進的了。而且,自宋代之後火藥得以大範圍的應用在戰場上也保證了我國古代戰爭的勝利。甘肅古城又被稱作永泰龜鳥瞰圖城,因為它的形狀從上往下看像金龜。甘肅古城池的城圍是1.7公裡,從外形來看,這些城牆將城樓和炮臺連成一個圓形。甘肅鎮當時外邊還有著護城河,而且甘肅古城的四角有四個甕城,這樣從外形來看就很像一個烏龜。

而明朝再遷都北京之後依舊面臨著北方蒙古族的巨大壓力,為了鞏固邊防,所以明朝在甘肅省設置了很多軍事重鎮。而甘肅正對於當時明朝的京都也是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說,蒙古軍如果要是攻破了甘肅鎮,京都北京也就岌岌可危了。雖然說明朝繼承了前代元朝的大部分疆土,石溪峪一帶在明朝時並不是中原王朝的管轄版圖。而在蒙古族返回北方之後,也是與西域達成了聯盟,共同抵抗明王朝。而甘肅對於明朝來說就是西邊最重要的戰略重鎮,這裡西面連接著西域北面還要抵抗著蒙古族的壓力,甘肅鎮的地理位置對於明朝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明朝政府能夠控制甘肅鎮的話,就可以在甘肅一代駐紮大量的明軍,這樣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北方的蒙古族還保證了京城的安全。而且甘肅對於當時明朝和蒙古的作用大概像西漢時期的河西走廊,這都是中原王朝為了牽制北方少數民族所建立的緩衝地帶。眾所周知北宋在其他國家爭鬥時處於劣勢地位的原因,就是因為河西走廊被西夏搶走了,所以說,邊防對於國家質量還是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的。而且到了明朝時期資本主義萌芽已經產生,我國自古以來就與西域地區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繫。

而我國也是通過西域聯繫了更遠的歐洲地區,只要我國中原王朝可以守住甘肅鎮就可以維持經濟聯繫。這樣從一定程度上也是從外交上孤立了蒙古族。眾所周知,蒙古族的馬上力量是十分強大的,而明朝軍隊與蒙古族交戰大部分都採用騎兵的方式,所以說馬匹對於明朝作用還是十分大的。朱元璋也可以說的上是一位聲名顯赫的軍事家了,他在最開始就已經意識到了甘肅一代的重要性所以在洪武七年就設立了許多行政機關。而在甘肅鎮設立衛並且將它們依次連接起來,這樣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防禦的可靠性,而且在受到攻擊時也可以第一時間內做出反應。

朱元璋以及後代採取的一系列措施保證了甘肅一代的安全,而從長遠來看,這是有利於國家政權的穩定的,也使明政權在最後沒有被元反噬存在了幾百年。

相關焦點

  • 遼東非常重要,為什麼明朝時遼東巡撫都是級別很低的文官?
    明朝的遼東地區,有一點非常特殊。就是在軍事上,遼東是一個獨立單位,洪武八年(1375年),遼東設遼東都指揮使司。遼東都司只管遼東的軍事,對付北元以及不太聽話的女真各部。遼東人口太少,所以沒有必要在遼東單獨設民政單位。遼東的民政,跨海隸屬於山東布政使司。你看明朝的地圖,山東的「山」字在遼東。
  • 大同鎮是明朝邊疆重鎮,長期抵禦外敵入侵,為何反而軍亂頻發?
    大同鎮的地理位置和軍事駐防系統說明其在軍事領域的重要性,軍堡修築面積空前,是嘉靖時期戰略要地大同鎮一直以來都是朝廷重點關照的對象,它處於北部邊防地帶,對於防禦北方敵人入侵有著重要意義。明洪武二年攻下了大同之後,明朝政府更是在此地積極設置防禦系統和修築軍堡,把大同變成重要的軍事領地。首先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大同位於大同盆地,四周都是連綿的山脈和高原。
  • 明朝末期,軍事重鎮大同兩次被破城,最後一次駭人聽聞
    明王朝為了防禦北元的殘餘勢力,在長城沿線設立的九個軍事重鎮,由東到西依次為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山西鎮(太原鎮)、延綏鎮(榆林鎮)、固原鎮(陝西鎮),寧夏鎮,甘肅鎮,號稱「九邊」,因其大同鎮位居其中,是整條防線的重中之重,故而有「九邊之首」「大同士馬甲天下」一說,更有「金城湯池
  • 明朝九邊是怎樣一個防禦體系?九邊重鎮共有多少兵力?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徵虜大將軍徐達率25萬大軍北伐,將元朝末代皇帝元順帝趕回到了蒙古草原。至此,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退出了歷史舞臺。不過,元順帝雖然逃回蒙古草原,但還是具備相當的軍事實力。這個說法雖然有點誇張,但至少還是說明當時元順帝手中還是有不少兵力的。此後,明朝也曾多次出兵北擊蒙古,並取得了不錯的戰績,但卻始終無法將對手徹底消滅,北部邊患問題成了大明王朝一塊無法解決的心病。
  • 永寧古城:探軍事重鎮,品貢品豆腐,還是趕大集的好去處
    即可探訪京畿重鎮,又有進貢豆腐品嘗,還可在明清古街中趕大集,這裡所說的正是永寧古城。01永寧古城永寧建制始於唐代,明永樂十二年,明成祖朱棣北巡延慶時,在此置永寧縣,取《書經》「其寧唯永」之意。詩中描述極富意境,可以讓人感受到北方群山之間,一座軍事重鎮矗立其中,肅重蕭瑟之感樸面而來。軍事重鎮:永寧古城作為軍事重鎮可能鮮為人知。明代在延慶設州,永寧是州下一個縣,但卻比延慶修建的早,而且規模大,究其原因,是古城特殊的地理位置。
  • 甘肅最小的縣,級別非常高,竟是一州府,堪稱中國最神聖的城市
    臨夏市雖小,但其級別非常高,是為甘肅省臨夏自治州的州府。除此,因其獨特的民族結構,有中國麥加之稱。麥加堪稱世界最神聖的城市,那臨夏市就堪稱中國最神聖的城市。臨夏市作為甘肅省境內的縣級市,大多數外省人沒有聽說過。臨夏市位於甘肅省西南部,是臨夏回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州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距蘭州117公裡,屬蘭州一小時經濟圈範疇。
  • 山西大同,曾經是中國最大的城市,幾千年來一直是北方軍事重鎮
    提起「大同」這個名字的由來,人們很容易想到《禮記》上的那段經典:「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那是古人認為的中國社會應該達到的理想社會,是中國的烏託邦。那麼「大同」這個名字是不是出自於《禮記》呢,難道建這座城市的人要在大同實現烏託邦的構想嗎?
  • 明朝西北邊防——哈密衛的設置
    元朝末年,統治西域(今新疆地區)的是察合臺汗國分裂後的吐魯番汗國(即東察合臺汗國,中國史籍以其國都為名,先後稱為別失八裡、亦力把裡、吐魯番),汗國的創建者禿忽魯帖木兒在至正二十三年(1363) 死後,才重新統一不久的的中亞地區又陷入混亂,史載:「元亡,各自割據,不相統屬……地大者稱國,小者止稱地面。」,而哈密地區則為元朝分封的蒙古王公威武王掌控。
  • 千古江山軍事重鎮話鎮江
    鎮江的軍事歷史,不僅是了解和認識歷史文化名城鎮江的一個重要領域,也是學習中國歷史、認識中國社會的一個重要角度。氣吞山河華夏軍事重鎮「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辛棄疾說:千古江山很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但是,英雄孫仲謀卻慧眼獨具,找到了鎮江(京口),把這塊寶地作為自己的治所。
  • 「小小兵8號」百家號軍事領域排行,新作者選擇哪個領域好?
    「小小兵8號」百家號軍事領域排行,新作者選擇哪個領域好? 備註:本文數據來自站長之家移動傳媒平臺,文章涉及的數據依託平臺大數據計算所得,非百度官方數據,僅供參考。
  • 明朝九邊重鎮之薊州鎮,戚繼光為何在此鎮守多年?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元順帝逃回大漠,是為北元(以下包括蒙古各部)。北元對明朝構成了極大的戰略威脅,再加上東北女真各部也非常活躍,明朝為此設置了著名的九邊重鎮。九鎮從西往東分別是甘肅鎮、固原鎮、寧夏鎮、榆林鎮、山西鎮、大同鎮、宣府鎮、薊州鎮、遼東鎮。
  • 我國唯一擠進全國經濟十強的西部省份,擁有著西部唯一的特大城市
    但是,在中國很多省份中,有西部省份,經濟力量壓迫東部沿海許多地區,有力地進入了中國經濟十強省份的排名,然後排在全國第六位,這個西部省份是四川省,2017年四川36980億元的GDP排名僅次於廣東、江蘇、山東、浙江
  • 博物館裡看張掖,四千年文明古城,古絲綢之路重鎮
    張掖,別稱甘州,西漢時設郡,取「斷匈奴一臂,張中國之掖」之意。張掖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在古「絲綢之路」南北兩線和「居延古道」交匯點上,是古「絲綢之路」上進入河西走廊的重鎮。在四千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東西文化在此交流,南北民族在此交融,獨特而厚重的歷史文化,使得我踏入張掖的腳步,有著些許的沉重。
  • 大明建立的九個邊鎮,具體的軍事作用有哪幾方面?
    長城防禦體系洪武二十年(1387)朱元璋擊潰遼東勢力後,明朝從遼東到甘肅,構建了一條由點及面的邊防線。在這條防線上,凡是險要關隘,明軍皆派兵駐守,控制相應南北通道,以防禦蒙古勢力的入侵。同時,朱元璋分封諸子守邊,建立了若干軍事重鎮。
  • 西部戰區:印軍非法越線進入神炮山地域,悍然鳴槍威脅,中國邊防部隊...
    中國軍網9月7日電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張水利大校就印軍再次非法越線挑釁發表談話指出,9月7日,印軍非法越線進入中印邊境西段班公湖南岸神炮山地域。印軍在行動中悍然對前出交涉的中國邊防部隊巡邏人員鳴槍威脅,中國邊防部隊被迫採取應對措施穩控現地局勢。
  • 中國古代兵家必爭的五大軍事重鎮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有五個非常重要的軍事重鎮,它們依據地形而佔據的有利位置,進可攻,退可守。是很多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下面我們來看看是哪五個地方
  • 河北西部近千年的軍事重鎮,繁華過後,名氣不是最大,卻值得一去
    遙望一個古鎮的背影。遙望一個古鎮的背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說:「我們最大的文化遺產是古村落它位於河北省井陘縣西部晉冀交接之地,至今已有900餘年的歷史,素有「晉冀交通咽喉」之稱。因為位於天長嶺下,故而得名。「天長」之名起於漢代,唐設天長軍,後晉改為天威軍,是河北西部最重要的軍事重鎮。最早形成城郭是在宋代的熙寧8年,從那時至1958年一直為井陘縣治之所。
  • 走進中國西部邊境軍事禁區——神秘的瓦罕走廊
    雖然該消息最後未得到證實,卻將瓦罕走廊這個位於中國西北邊陲的軍事禁區放到了聚光燈下。那麼,瓦罕走廊裡到底有什麼?它為什麼被稱為中國最複雜邊境?五一假期期間,環球網組織了一支特別報導團遠赴南疆,實地探訪神秘的瓦罕走廊。
  • 明代長城縱橫萬裡,九大沿邊軍事重鎮,起到了多大作用?
    長城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之一,如今提到長城,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文化意義和旅行符號。而就長城本身來說,它不僅僅是一道萬裡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依託的規模巨大的軍事工程體系。長城的存在,在古代所起到的是關乎國防民生的大計。我國最早的長城可追溯到西周時期的「列城」,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秦國、趙國、燕國均構築有長城。
  • 土木堡之變發生前,明朝和瓦剌都發生了什麼
    於是,他常常借著貿易之機,派遣特務前去窺探明朝的虛實,或者命令使者故意製造事端進行挑釁;在軍事上,憑藉著戰鬥力極強的軍隊,瓦剌在明朝的北部邊境頻頻有騷擾之舉。也先對明朝步步試探,在獲取更多經濟利益的同時,他也一直在尋找時機和明朝在軍事上一決高下。明朝的實力明朝的前幾十年,在綜合實力上對蒙古是佔據優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