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一款茶品質的關鍵指標——耐不耐泡?這是個彌天大謊!

2020-12-12 一片葉子的頓悟

曾幾何時,有人給我誇誇其談:我的茶葉非常好,非常耐泡,泡個10道以上湯色和味道都不變!然後我默默的用行動支持了人家的言語自信,果然如此,湯色不變,味道也沒多大變化,於是,衡量茶葉的品質的一條重要標準—「耐不耐泡」也成了我心中的準繩。

那麼到底一款很耐泡的茶,就一定就是好茶嗎?

答案是否定的!

一款茶該泡幾泡,是不能夠嚴格指定的,喝茶的時候可以隨意,也不需要具體來考慮泡水,覺得沒味兒了,湯色淺了,不香啊,喝膩了為止,品茶的時候,則要根據茶的具體情況來設定茶的泡泡數

歷史上各時期說法也是不同的:越往古代,則對泡數的要求越少比如明代著名茶人,許思疏,他就提倡,喝茶,最好就兩泡,第三泡都沒有必要喝,他說倒是「茶過三巡不堪飲」。並且在給一個叫馮開之的人就戲論茶的泡數的時候,他提到「一壺茶只堪再巡」,說一壺茶最多只可以泡第二道。說「第一泡出巡鮮美」,」第二泡再巡甘醇「,」三巡意欲盡矣「,沒什麼意思了,就是說茶就不要泡到第三回,這和目前的情況是非常不一樣的。

我們當下現在的茶,種類繁多,製作工藝也非常複雜,那情況已經是大為不同了。這裡可以給大家建議:像綠茶,黃茶,茉莉花茶,白茶這些泡3泡就可以了;老白茶和紅茶一般可以泡4泡;像烏龍茶裡面的春茶,高山茶,可以泡7泡;秋茶和等級低一些的,泡六泡就可以。黑茶如果是標準的,原料也是粗壯的,可以泡12到16泡;少數的用嫩芽葉製作的茶,像什麼宮廷普洱等等吧,泡7.8泡就可以了。

從實驗室出來的數據表明,在使用正確的水溫,投茶量,浸泡時間的前提下,多數茶葉在茶葉與水第1次融合中,會溢出50%左右的物質,第2次是30%左右,第3次不到20%,第4次在百分之0.1到5%之間,之後就可以忽略不計營養物質的釋出了。考慮到不同茶的發酵程度區別,和某些茶原料等級低,偏於粗老甚至帶梗的情況,可能會出現第5次第6次也有營養物質的微量溢出,但是差別不會很大。

我們翻開歷史,唐宋元明清,包括民國時期,你會發現,喝茶都是不太講究茶葉的泡數多的。甚至認為不換茶葉,一次次的續水,是慢待客人,失禮的一種行為。

近些年,出現了相反的一種趨勢,就是茶商都開始紛紛誇讚自己的茶耐衝泡。或者以調整水溫投茶量,浸泡時間的手法,誇大應有的泡數,使得消費者以為茶耐泡就是好茶。我在潮州進廣東烏龍茶的時候,那邊的茶商會經常指著茶葉講這個茶很耐泡,能泡30多道。經常有人把普洱茶衝泡三十幾泡,把金駿眉,老白茶衝泡到10泡以上.我們也往往被這種說法蒙蔽了,以為耐泡的茶就是好茶,其實主要是大家把衝茶和泡茶沒有分清楚,把喝茶和品茶混淆了造成的誤會。

另外,以前名優茶區,一年只採春季茶,茶樹的休養生息時間比較長,茶葉葉片的內含的營養物質也豐富,現如今為了提高產量,有的茶區一年則採收3,5季,像雲南的某些特殊的著名山寨,每年的採茶有可能超過10次以上,怎麼還能要求茶葉的表現一如既往呢?

茶葉能衝泡幾次,和它的內含物質多少,製作工藝,揉捻程度,衝泡方式等條件都有關係,與茶葉的質量沒有對等關係,衝泡次數多少,是沒法說明茶葉好壞的。一般四泡之後,雖然胺基酸,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沒有了,但是茶葉中的芳香油類和葉綠素是脂溶性非水溶性的,仍然會保留。所以感覺上,茶還是很香,湯色也還好,棄之可惜了,所以就繼續續水,如果只是享受飲茶感受,那是可以的,但想要科學的,攝取茶的營養,追求功能性,就應該放棄了。

我們從市場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中國的茶產量,是遠遠供大於求的,無數的貧苦茶農還等著賣了茶,買米,送孩子上學給老人治病,反過來說對商家而言,宣傳茶的耐泡,也會減少茶葉的流通周期,於己於人,於國於民,都是不利的,同樣,對於品飲茶的我們來說,只要不是特別高端的茶,一般的我們還是還能喝得起的,與其一泡茶沒完沒了的喝,倒不如科學理性的飲用,省點肚子,多嘗試幾種茶,來的樂趣多多。

相關焦點

  • 茶葉「耐不耐泡」,到底跟什麼有關?
    ,但大部分人都會武斷的說:這茶耐泡!言下之意,是暗指這是一泡好茶。但轉念一想,粗枝大葉的苦丁茶一定比精工細制的西湖龍井耐泡吧,可是能說苦丁茶是好茶,西湖龍井就不是好茶嗎?肯定是不能的。▲點擊查看茶知識(看完記得加關注)那麼茶葉耐不耐泡,到底跟什麼有關呢?是不是越耐泡茶就越好?
  • 掌握這5個品質指標,選購優質小青柑及柑普茶不求人!
    甚至不交、不走,就能選到心儀的、品質良好的小青柑茶品呢?小編覺得,還真不是沒有可能。怎麼選?不妨參考以下這些「指標」試試看。這也是駁枝柑成為市面上小青柑普茶主流的關鍵。當然,駁枝柑柑普茶作為市場主流,在柑香表現及藥理價值上依然高於其他地區的柑桔類產品。
  • 普洱茶的耐泡程度為何「吊打」六大茶系?
    喝茶的茶友們都知道,普洱茶是眾茶系中最「持久」的茶。像綠茶、青茶、黃茶等茶系,喝個三四泡幾乎就沒怎麼有味道了。黑茶、紅茶、白茶等雖然比起綠茶來說算得上是耐泡的,但仍遠不及普洱。那麼問題來了,普洱茶到底是憑什麼耐泡程度可以「吊打」六大茶系呢?今天就和各位茶友們聊一聊這個話題。
  • 日照綠茶的耐衝泡度和品質的關係!沒有那麼簡單!
    但是也會經常有茶友反饋自己購買的日照綠茶不耐衝泡,或者是自己花高價購買的日照綠茶早春茶不如別人低價購買的夏茶耐衝泡等等。首先我們要說明的是耐衝泡性好的日照綠茶並不一定是高品質的,高品質的日照綠茶耐衝泡性也不一定絕對好,耐衝泡性不是辨別一款日照綠茶品質高低的絕對因素,因為影響一款日照綠茶耐衝泡性的因素有很多。
  • 秋壽眉更耐泡,白毫銀針不耐泡?天真了,這4個原因才是癥結所在
    那麼問題就變成了:秋壽眉更耐泡,而白毫銀針不耐泡?當然不是。判斷一款白茶的耐泡度,首先要看品質,而不是外觀。白毫銀針與壽眉,二者皆為白茶的品類。而如果烘乾不徹底,白毫銀針在後期存放時,會因為自身含水量超標,受潮變質,內質損耗,耐泡度大大下降。因此,一款耐泡度高的白茶,必然是要有好工藝的加持。《4》儲存得當的白茶,更耐泡。
  • 日照綠茶的耐衝泡度和品質的關係!沒有那麼簡單!
    但是也會經常有茶友反饋自己購買的日照綠茶不耐衝泡,或者是自己花高價購買的日照綠茶早春茶不如別人低價購買的夏茶耐衝泡等等。首先我們要說明的是耐衝泡性好的日照綠茶並不一定是高品質的,高品質的日照綠茶耐衝泡性也不一定絕對好,耐衝泡性不是辨別一款日照綠茶品質高低的絕對因素,因為影響一款日照綠茶耐衝泡性的因素有很多。
  • 青磚茶耐不耐泡的原因由哪些因素決定?
    青磚茶的一個特點,那就是耐泡,不對,是非常耐泡,一般的青磚茶可以泡上十幾泡!而其他的茶葉泡幾次就不行了,那麼青磚茶為什麼那麼耐泡呢?,這就是我們感覺到的它經久耐泡的緣故。
  • 茶泡一兩泡就沒味道了嗎?什麼茶葉更耐泡
    茶的耐衝泡性是指茶葉衝泡至香氣、滋味變淡,不宜飲用的衝泡時間。有的人在明朝以前花幾千元買綠茶,不僅口味清淡,而且可能三四個泡泡都嘗不到;有的人隨便買一個鐵觀音,可能至少能泡出六七個泡泡。你看到了嗎?茶葉的釀造程度與價格之間沒有絕對的關係,質量也不能大致等同,一杯茶能泡多少泡取決於他是什麼茶。以下幾種茶比較耐泡。
  • 這6個指標很關鍵!別讓「藏茶」拖垮你
    如何判斷一款茶的收藏潛質?應該是很多茶友所關心的問題。今天,國家高級評茶師、「普洱藏家」掌柜、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魯文鋒老師,就為我們談談如何判斷這款茶是否值得收藏?有的茶入口平淡寡薄,而有的茶滋味豐富較有刺激感。4、回甘生津的速度一款茶有衝擊力不是本事,在有強烈口腔衝擊力的前提下,能夠以最短時間(從吞下那一剎開始,如果最短時間以5秒為基點)苦化甘、澀轉津而且持續回甘生津較長時間。
  • 記春生說:99%的人都不知道,綠茶界耐泡的茶竟然是……
    記春生高山綠茶玄月一、幹茶模樣特別,口感出眾為什麼這款高山綠茶叫玄月?扯遠了,說回這杯玄月,第一感覺就是,口味稍重,沒喝過茶的小年輕,可能會被第一口的口感而勸退,但是玄月本來就屬於耐喝型的,越喝越好喝,若是你在第一口就放棄了,也就與之後的甘醇爽口無緣了。
  • 一壺茶泡幾遍就可以把茶葉丟棄了?茶葉的耐泡度與什麼有關?
    不少人在選茶葉的時候經常會問,這款茶耐不耐泡,從茶友的口氣中我們能聽出,他們把耐泡度等同於優質好茶,以為耐泡的就是好的。然而事實卻不一定,要看情況,因為影響耐泡度的因素有很多,所以並非耐泡就是好茶。此外很多人不清楚一壺茶到底要泡幾次才能捨棄,有的人泡了兩三次就不泡了,而有的人一直泡到沒味道為止,那麼一壺茶到底能泡幾次,是否有標準?正如前面所說,耐泡度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所以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耐泡度,很難說清一款茶具體泡多少次,因為我們還要看你泡的是什麼茶,用的是什麼茶器,以及你使用什麼樣的衝泡手法。首先我們來看看影響耐泡度的因素有哪些?第一,耐泡度與茶葉品種有關。
  •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耐泡,就一定是好茶嗎?
    ,但大部分人都會武斷的說:這茶耐泡!言下之意,是暗指這是一泡好茶。但轉念一想,普洱茶或黑茶一定比精工細制的西湖龍井耐泡吧,可是能說西湖龍井就不是好茶嗎?肯定是不能的。那麼茶葉耐不耐泡,到底跟什麼有關呢?是不是越耐泡茶就越好?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耐泡度。它的確是判斷茶葉質量的一個方面,體現了茶葉內含物質豐富,是否經得起衝泡,但是與茶葉好壞並無絕對關係。
  • 不同茶葉,耐泡程度不同,快來看看你的茶葉是哪種
    喝茶,不可避免的會談到耐泡度這個問題,但大部分人都會武斷的說:這茶耐泡!言下之意,是暗指這是一泡好茶。 但轉念一想,粗枝大葉的苦丁茶一定比精工細制的西湖龍井耐泡吧,可是能說苦丁茶是好茶,西湖龍井就不是好茶嗎?肯定是不能的。
  • 記春生說:99%的人都不知道,綠茶界耐泡的茶竟然是……
    記春生高山綠茶玄月一、幹茶模樣特別,口感出眾為什麼這款高山綠茶叫玄月?扯遠了,說回這杯玄月,第一感覺就是,口味稍重,沒喝過茶的小年輕,可能會被第一口的口感而勸退,但是玄月本來就屬於耐喝型的,越喝越好喝,若是你在第一口就放棄了,也就與之後的甘醇爽口無緣了。
  • 不論綠茶、紅茶、白茶,越嫩的茶越不耐泡?老茶客,早闢謠了
    然後,普洱茶的耐泡度相對會更高一些。聽到這番話,下意識就讓人覺得不對勁。如果說,茶葉越嫩越不耐泡。那麼,你讓西湖龍井、金駿眉、白毫銀針等,情何以堪?這三類茶,分別作為綠茶,紅茶,白茶的高端茶代表。品質上好的,採用群體種茶樹鮮葉為原料製成的龍井綠茶。同樣能泡到七衝,八衝,不成問題。所以,在將「不耐泡」這頂黑鍋扣在綠茶身上前,可得仔細斟酌!再來反觀普洱茶的衝泡。喝普洱,極少有人用玻璃杯泡。
  • 湯感薄,不耐泡,三泡後沒味,這款2020白牡丹,究竟怎麼了?
    不過有茶友反映,他前不久剛入手的2020一級白牡丹,香氣不錯,但三衝後湯感就變薄了。這其中,到底是哪出了問題呢?排除茶葉品質影響,衝泡手法的問題,值得細細分析。《2》第一個可能,出湯偏慢出湯慢,會影響一款好茶的耐泡程度。很多茶客在用蓋碗泡茶,誤信了這樣的謠傳 ——悶一悶更好。其實,這是錯的。
  • 巔味學堂 | 第十六期:所有茶人都關心的「耐泡度」
    喝茶,不可避免的會談到「耐泡度」這個問題,但大部分人都會武斷的說:「這茶耐泡」。言下之意,是暗指這是一泡好茶。其實不然。那麼茶葉耐不耐泡,到底跟什麼有關呢?是不是越耐泡的茶就越好?(一)耐泡一定是好茶嗎? 不同的茶類有不同的特點,要判斷茶葉的品質,要綜合其基因、地理環境、生物多樣性、工藝等等因素,不能用是否耐泡來一概而論。
  • 如何泡出一杯好茶?至少有這7個秘密
    泡茶,有的人泡出來清香四溢,有的人泡出來卻沒有滋味,如何泡出一杯好茶?至少有這7個秘密。01.茶的秘密想泡出一杯好茶,最要緊的就是要了解自己要泡的這款茶。六大茶類,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每一款茶都有其各自的屬性,用料細嫩或粗老、工藝殺青或發酵、做型條索或壓餅、焙火輕或重,如此種種,茶的品性自然不同。先了解這款茶的特點,才知道這款茶喜歡的溫度,適合的器具,該有的茶量等等。02.
  • 綠茶中什麼茶好喝又耐泡?
    綠茶是六大茶類中極具知名度的傳統名茶,也是我國分布最廣、產量最大和花色品種最多的茶。但就是因為產量大,品種多,而且每款綠茶都各有千秋,所以讓人犯了難,自己該選哪款綠茶?迫切想知道,綠茶中哪一款才是最好喝且最耐泡的?
  • 綠茶中什麼茶好喝又耐泡?
    綠茶是六大茶類中極具知名度的傳統名茶,也是我國分布最廣、產量最大和花色品種最多的茶。但就是因為產量大,品種多,而且每款綠茶都各有千秋,所以讓人犯了難,自己該選哪款綠茶?迫切想知道,綠茶中哪一款才是最好喝且最耐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