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為奪代理權給老乾媽買豪宅,陶華碧:我就在中國,哪裡都不去

2020-12-10 舒筱米的伴讀小屋

文/舒筱米

之前讀書的時候,有國際交換生到學校上課,我和幾個同學經常帶著他們吃地道的中國美食。但老外的嘴巴也很挑,這個不吃那個不碰的。有個室友拿了一瓶老乾媽出來,幾個老外立刻兩眼放光,就著饅頭幹掉了半瓶老乾媽,等到學期結束還不忘帶走幾瓶。

問他們為啥那麼熱衷於老乾媽,他們說,味道好!還有一個就是,價格太貴!

什麼?老乾媽太貴?看看某東上老乾媽的價格。

老乾媽自營店裡,一瓶辣醬的價格最多不超過15元。我們再來看看國外電商網站上老乾媽的售價。

確實也沒超過10塊錢,但這是美金為單位,折合成人民幣差不多在五六十塊錢。掰掰指頭,差不多可以在國內買六七瓶老乾媽了。也難怪老外們會覺得如此「親民」的老乾媽是「天價」了。

後來那兩個老外留學生回去後,還用從我們這裡帶回去的老乾媽,開了一場老乾媽派對。你很難想像,一群穿著晚禮服的俊男靚女,用高檔的酒杯裝著老乾媽碰杯的場面。我們這裡的「白菜」老乾媽,儼然成了西方世界的身份象徵。

陶華碧有次在節目採訪中透露,當年她的老乾媽海外代理權,曾經被美國、法國等代理商搶破頭。有人為了搶到代理權,甚至給陶華碧置辦了上千萬的兩棟別墅。然而陶華碧卻說,別說2棟了,就是給我10棟我也不去,想要我的代理權,必須來中國,因為我是中國人!

陶華碧之所以底氣這麼硬,和她的鐵娘子風格以及產品的品質不無關係。

出生於貴州湄潭縣一個偏僻山村的陶華碧,從來沒有上過學,她僅認識的三個字就是:陶華碧。

到了20歲的時候,原本老天給了陶華碧一次翻身的機會,嫁給了地質隊的會計。沒過多久,就生了2個兒子,小日子過得也挺開心的。但沒想到,剛過了幾年好日子,陶華碧的丈夫卻得了絕症離開了。失去了頂梁柱的陶華碧,為了養活孩子,供兒子上學,開始去外地打工和擺地攤。

為了掙錢,陶華碧非常能吃苦。她去建築公司背過黃泥巴,每次都要背100多斤,別人一天背十幾趟,她一天要背幾十趟。她甚至還掄過鐵錘。正常情況下一個男人掄4個小時就受不了了,但是她一天要掄十幾個小時。

但畢竟身為女人,體力上總有些吃虧,於是陶華碧用自己做苦力時學來的手藝,給自己在貴陽龍洞堡路邊搭了一個簡易餐廳,專賣涼粉和冷麵。因為乾淨、價格實惠,再加上用量足,陶華碧的小餐廳生意也日漸紅火。尤其是陶華碧特意為了冷麵涼粉搭配的辣椒醬,受到顧客們的一致好評。

有一天中午,陶華碧的辣椒醬賣完了,一個上門的顧客看到店裡沒了辣椒醬,拍拍屁股就走人了,說是去別家看看,也能吃到。陶華碧上了個心眼,她就去附近轉悠了下。發現周圍十多家賣涼粉的餐館和小攤子,生意真的都還不錯,而每家餐館桌上的辣椒醬,陶華碧遠遠一聞就知道,是自己家的。

陶華碧沒想到,自己家的辣椒醬居然能有這樣的成果。於是,她開始慢慢增加自家辣椒醬的產量。到了94年的時候,陶華碧的小餐廳升級成為食品店,招牌特色就是辣椒醬。這一舉措受到了老客戶以及其他同行的熱烈歡迎,小店的辣椒醬頓時供不應求。

即便在這種情況下,陶華碧依然沒有將自己的小餐廳徹底關門,她的理由很簡單:「如果飯店關門了,窮學生去哪裡吃飯?」因為陶華碧的餐廳,對於窮學生一直非常照顧,很多學生在她這裡賒帳,她也是一概不計較的。

後來,龍洞堡街道辦事處和南明區工商局的幹部開始遊說陶華碧,辦廠生產辣椒醬。再後來,曾經受到陶華碧照顧的學生們也加入了遊說的行列。拗不過大傢伙的陶華碧,終於在眾人的期盼中在96年的時候,借用南明區雲關村村委會的兩間房子,開啟了「老乾媽」的第一個生產工廠。

帶著40個工人的陶華碧,帶著「老乾媽」開始慢慢步入生產正軌。有了人手,產量沒問題了,但包裝卻成了難事。陶華碧迎來了人生中第一場商業談判。但第一次卻吃了「閉門羹」。她找到貴陽市第二玻璃廠,但當時年產1.8萬噸的貴陽二玻根本不願意搭理這個要貨量少得可憐的小客戶,拒絕了為她的作坊定製玻璃瓶的請求。

但陶華碧骨子裡不肯認輸的勁上來了,她在玻璃廠裡軟磨硬泡了幾個小時,廠長無奈,就和她達成了一份協議:陶華碧可以每天到廠裡撿幾十個瓶子拎回去用,其餘的免談。然而沒想到的是,日後玻璃廠能頂住時代大浪淘沙的壓力,竟是由於「老乾媽」的出手相助。

如今,「老乾媽」60%的包裝瓶都是由第二玻璃廠生產,廠子裡4條生產線,其中的3條24小時為「老乾媽」連軸轉。

陶華碧發達後沒有忘本,還適時出手相助,這也是「老乾媽」能越做越大最根本的原因之一。

等到「老乾媽」慢慢壯大後,不少人勸陶華碧趕緊讓公司上市,這樣可以擁有更多的資金,讓公司做得更大。然而陶華碧卻拒絕了。她始終堅持著:「我從不欠別人一分錢,別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錢」。從第一次買玻璃瓶的幾十元錢,到現在日銷售額過千萬,她的原則從未變過。也因此,「老乾媽」的帳面上從沒有應收帳款和應付帳款,只有高達十數億元的現金流。

「老乾媽」從初創的那一刻開始,陶華碧就一直靠著自己努力將產品越做越好,但從未向國家要過一分錢,而是堅持每年向國家納稅30億元。對於為什麼國外的「老乾媽」價格比國內貴這麼多,陶華碧回答得理直氣壯:「我是中國人,我不賺中國人的錢,我就要把老乾媽賣到外國去,賺外國人的錢。」

對於這樣一位說話爽快,做事情憑良心的貴州老太太,大家都是打從心底裡佩服並且喜愛她。

陶華碧最初是因為生活所迫,才不得不出來獨自闖蕩。從一窮二白大字不識,到撐起一家企業身價36億。陶華碧從頭到尾所依靠的,就是自己用心做好每一瓶辣椒醬,打出自己的「老乾媽」品牌,讓更多的人喜愛「老乾媽」是陶華碧最喜歡做的事情。

很多人也很好奇,陶華碧能取得如今的成功,除了自己的努力是否還有其他的貴人或者機遇呢?也許翻一翻陶華碧的傳記,聽一聽陶華碧講述自己的故事,你也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相關焦點

  • 「老乾媽」陶華碧:我不堅強,就沒得飯吃
    因為她炸的各種辣椒油、腐乳、豆瓣醬等好吃又不收錢,只有冷麵收錢,一些精明的學生,來了店裡不買冷麵,拿著饅頭蘸著辣椒油白吃來了。陶華碧看了,從來不責怪他們,他們都叫她「乾媽」了,她還有什麼捨不得的呢!1996年,她借用當地村委會的兩座房子,僱了40個工人,開了第一家工廠,名字就叫「老乾媽辣椒醬」。那個年頭,中國市場「三角債」泛濫:你欠我,我欠他,他欠別人…無限循環,無數個死結。很多企業都被拖垮了。「老乾媽」做生意,堅決不欠債,她要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 「夜讀」「老乾媽」陶華碧:我不堅強,就沒得飯吃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導讀:幾乎每個中國人的家裡都有這樣一瓶辣椒醬——「老乾媽」,甚至在美國,「老乾媽」一瓶80元,老外都要排隊買。而「老乾媽」創始人陶華碧背後的故事,關於獨立、關於夢想、關於勇氣、關于堅忍。
  • 老乾媽陶華碧:生意紅紅火火,帳上清清白白
    有些學生欠了不少的飯錢,只要是家裡困難的,陶華碧都給他銷帳了,不收錢,他覺得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後來他發現很多人去他的店,就只奔著麻辣醬去的,米豆腐可以不買,一聽說沒有麻辣醬轉身就走。陶華碧一想,是不是可以多做點麻辣醬賣呢?於是她潛心研究麻辣醬,連米豆腐都不怎麼去關注了。結果米豆腐賣不動了,麻辣醬不管做多少都被一搶而空,天天有人抱怨買不到。
  • 後陶華碧時代:老乾媽辣醬如何能保持一騎絕塵?
    後來者瘋狂點頭,陶華碧從不覺得。 2019年,已經退休5年的陶華碧重新出山,把原材料又換回原來的貴州辣椒,老乾媽終於又是以前「那味」了。這一年,老乾媽營收首次突破50億元。 從2016年開始,陶華碧便因為身體原因連續缺席全國人代會,網友紛紛為老乾媽的未來感到擔憂。
  • 「老乾媽」創始人陶華碧,遇高人指點,喜獲辣椒醬配方,富甲一方
    在她打工期間,工地旁邊有一家開在胡同裡面不起眼的小飯館,每天顧客總是排著隊去吃,她就非常好奇,也去吃了一次,做的都是家常飯,口感非常好,廚師是一位中年男子,一個人幹。她回去後,思來想去,如果自己開一家這樣的飯店也不用幹苦力了,就決定拜師學藝,可是登門拜訪了老闆好幾次,就是不肯收徒,為了能打動老闆,每次下工,就主動去店裡打下手,這一幹就是半年,老闆覺得這樣下去挺過意不去的,有一次將陶華碧帶到一處沒人的地方,交給她一張紙,說他們家世代做廚師,祖上是御廚,祖祖輩輩都給達官顯貴做廚師,他父親因為給前朝一位大官做過飯,就逃難到這裡,家傳的手藝是不傳外人的,看你這麼用心,把這辣椒醬的製作方法給你
  • 曾經如日中天的老乾媽,如今卻走下坡路,陶華碧的兒子難辭其咎?
    說起老乾媽,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陶華碧堅持不上市,一定不讓外國人賺我們的錢。從此之後,老乾媽、華為就被大家公認為是國民品牌了。老乾媽的自身實力自然也不差,在國外,老乾媽成為熱捧的寵兒,一瓶辣椒醬打出一片海外市場!
  • 「國民女神」陶華碧,被一瓶辣椒醬改變的命運
    兩撥人聯合遊說陶華碧放棄餐館,專做辣椒店,擴大產量。「每次我們談到這個話題的時候,她都哭得一塌糊塗,讓人根本說不下去話。」她拒絕的理由也很簡單,「如果小店關了,那這些窮學生到哪裡去吃飯。」眼看著陶華碧要錯過這個商機,學生們也輪番勸「乾媽」,瞅著這批學生畢業,陶華碧才辦了一個簡陋的辣椒醬加工廠。
  • 這個價格區間是我的 揭秘老乾媽背後殘酷的商業模式
    也就是就在這個時期,她發明了豆豉辣醬,原本是作為輔料送給來顧客,大家覺得好吃,便主動來買。那時,看到困難的學生來吃飯,她總是加量或者不收錢,學生出於感恩叫她老乾媽,這個稱呼便被叫開。買豆豉的人越來越多。她的麻辣醬影響越來越大,達到超出了她的想像。有一天,陶華碧起床後感到頭很暈,就沒有去菜市場買辣椒。誰知顧客來吃飯時,一聽說沒有麻辣醬轉身就走。這件事對陶華碧的觸動很大。
  • 老乾媽遇強敵,這款辣醬靠包裝走紅,網友:再貴也要買
    老乾媽在辣椒醬裡,那絕對是霸主的地位,中國人對於老乾媽的食用方法,也是層出不窮,除了當做普通辣醬,用來蘸東西吃以外,還能用來做飯,比如說老乾媽炒飯、老乾媽炒麵,就連老乾媽的創始人陶華碧,都喜歡用老乾媽做排骨吃。
  • 為什麼老乾媽越來越難吃了,她兒子繼承老乾媽後到底做了什麼?
    中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不僅有著源遠流長的文化,而且有著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說到美食,我們能說的數都數不清,每個城市都有著自己的特色美食和飲食習慣。如今很多人外出旅行,可能都是奔著那個地方的美食去的。不僅我們很喜歡中國的美食,許多外國人也深陷於中國美食的魅力無法自拔。
  • 吃了十幾年的老乾媽浪費了,老乾媽本人親自演示,這才是正確吃法
    咱們中國的美食之豐富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吧而咱們的美食現在不僅在國內很出名甚至還跑到了國外了呢,而且還有很多走出國門的美食都深受老外的喜愛。小妖想問下大家你們認為咱們國內美食走出國門最成功的美食是哪一款呢?小妖個人覺得就是這老乾媽了,老乾媽在全世界都有著非常高的知名度,可以說是全世界非常有影響力的辣醬了。吃了十幾年的老乾媽浪費了,老乾媽本人親自演示,這才是正確吃法。
  • 老乾媽出山換回原配方!為何顧客仍不買帳?原來是陶華碧兒子幹的好事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文藝吃貨君,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老乾媽出山換回原配方! 為何顧客仍不買帳? 原來是陶華碧兒子幹的好事 火到了國外的老乾媽的口感,在曾經一段時間裡,其實有著比較明顯的變化的。
  • 老乾媽妥協換回原配方!為何顧客還是不買帳?看陶華碧兒子幹了啥
    老乾媽是我國非常知名的拌料企業,也是我國龍頭拌料企業。不僅在國內非常的暢銷,哪怕走出了國門也是笑傲群雄。不少外國人都喜歡購買一瓶老乾媽放在家裡當做日常拌料。可見老乾媽頗受到市場歡迎。哪怕在我國拌料企業競爭如此大的環境當中老乾媽依舊引領風騷。
  • 年賺50億老乾媽「變味」?兒子接手差點砸招牌,陶華碧一招逆襲!
    宗慶後本人也被稱為現金首富,他以堅持不上市而聞名。他甚至稱馬雲是個騙子,說網際網路是假的。其實,除了娃哈哈,還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傳統企業,就是老乾媽。老乾媽是一種流傳全國的食品。它一直是一種經典的食物。它也被稱為拌飯神器,非常適合下飯。作為老乾媽的創始人,陶華碧是一個文盲「老乾媽」,一個對調味品精益求精的老太太。
  • 老乾媽:不是我的鍋
    老乾媽陶華碧:不是我的鍋,我從不欠人一分錢!鵝廠破罐破摔,直接自掏腰包,千裡贈辣醬,只為尋騙子。老乾媽表示,大客戶來了,這波不僅不給你鵝仔錢,還得賺點兒!還在B站上發了一則視頻,名字就叫《我就是那個吃了假辣椒醬的憨憨企鵝》,看過的網友都笑哭了...
  • 這5種美食,老外認為中國人買不起,過來後卻尷尬了,小孩隨便買
    導語: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經過漫長的發展,不僅誕生了著名的八大菜系,而且還有數不勝數的特色小吃,就算是花一輩子時間走遍中國,也未必全部都能嘗試一遍。很多老外來到中國後,除了對我國壯麗的大好河山讚不絕口,還深深地愛上了全國各地的美食。
  • 老乾媽:我是中國人,我不賺中國人的錢,要賺就賺外國人的錢
    這還得從30多年說起,那一年,她用撿來的磚頭和石棉瓦,在一所學校旁邊搭起了不足十平方米的餐館——取名為「實惠餐廳」,專賣涼粉和涼麵。那時候貧苦人家多,特別是學生,家裡都沒錢,於是陶華碧就主動請他們吃飯,分文不收,有的孩子衣服破了一個洞,陶華碧也會熱心的縫補縫補。
  • 繼老乾媽後,中國又一款「下飯神器」被老外帶出國門,頓頓都要吃
    在我們中國美食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是一個美食大國,甚至我們中國的美食在國際上也是享有一定名譽,對於很多老外來說,來到我們中國之後,品嘗了我們中國的美食也是讚不絕口,甚至一些老外會把我們中國的美食帶回去給它們的家人品嘗。
  • 老乾媽1年賣6億瓶身家超75億 被深交所調研仍不上市
    生於貴州一個偏僻小山村的老乾媽創始人陶華碧,有著自己獨到的經營之道。老乾媽成立20多年來,一直堅持「不貸款、不融資、不上市」的「三不」原則。陶華碧堅持「上市騙錢論」:「我堅決不上市,一上市,就可能傾家蕩產。上市那是欺騙人家的錢,有錢你就拿,把錢圈了,喊他來入股,到時候把錢吸走了,我來還債,我才不幹呢。」
  • 老乾媽談維權:凡是帶「幹」字辣椒醬都要打假
    據一位媒體同行介紹,有一年參加全國兩會,在人民大會堂門口,老乾媽又被一群記者圍堵了起來。無奈之下,只得故伎重演——「逃跑」。一不留神,跑錯了方向迷了路。後來,有工作人員找了許久才找到她。  這一次,雖然天天參加貴州團的分組討論,給陶華碧拍照的記者也很多,但無一例外,都沒有人敢上前去邀約採訪,估計是碰釘子次數太多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