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伴隨著春雨的到來,許多的草也綠了,特別是那些山裡的野菜都相繼露出了土面。小編有幸在清明時節逛過山,對這東北的山野菜也是頗為感興趣,後來在老鄉家吃過山野菜拌的小鹹菜就再也無法忘懷了。雖說是菜,山野菜卻實在不同,因為每一種山野菜同時也是一種藥材,有這許多蔬菜不具有的能量,大自然給予,聚集了山川河流天地靈氣,滋補之效不可小覷。
野菜的吃法很多,大多野菜洗淨後,用熱水焯一下,或拌或炒或蒸或直接蘸些豆醬;也可以煮麵煲湯或醃成小鹹菜,晾成乾菜更可儲存一年之久;更有那山野菜陷的餃子,不能僅用鮮美來形容。
東北山野菜名錄:
刺五加補氣、生血、安神。可提高人體的氧氣吸收量。有擴張血管,改善大腦血量,對血壓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同時刺五加還可以抗疲勞、抗輻射、補虛弱、增強骨髓造血功能,並具有活血作用;
【怎麼吃】
刺五加可開水焯過後涼拌、蘸醬,也可鮮葉做陷清炒。1)刺五加炒雞蛋做法:刺五加洗乾淨,用開水燙一下,涼水泡一陣,切末和雞蛋和在一起加鹽攪勻,鍋加油燒熱倒入蛋液煎2)涼拌刺五加做法: 燒一鍋開水,把刺五加葉子用滾水燙一下,去掉澀味兒。撈出來浸在冷水裡。吃不完的可以捏掉水,放在冰箱裡儲存,想吃的時候拿出來解凍,一點也不影響味道。用鹽、味精、蒜末、芝麻油和辣椒油攪拌均勻,就可以上桌了,絕對的清香爽口,讓你一吃就停不下來。可來預防或治療體質虛弱之症候,滋補強壯,延年益壽。
刺龍芽又名遼東楤木、刺老鴉、刺龍牙、刺嫩芽、樹頭芽,為五加科楤木。刺老芽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等。嫩芽可做菜、做湯,也可醃漬加工灌頭,營養豐富,味道鮮美,風味獨特被譽為「山菜之王 」 。
【怎麼吃】
刺老芽味道清新,採摘後洗淨,沸水焯後過涼,可拌、熗、醃、炒、炸、燉、蘸醬、做粥、做湯等。配各種調料烹出的菜餚,色、香、味、形均佳。
1) 先用沸水焯,然後裹以雞蛋澱粉糊,再用油炸熟即可。此時刺老牙由褐變綠,透過淡黃色外皮,黃綠相間,色調清雅,香氣誘人。
2) 刺老牙也可以清炒、做湯及涼拌拼盤等,味道清香可口,深受人們喜愛。
蕨菜,又叫拳頭菜、拳菜、貓爪、龍頭菜。現代研究認為蕨菜中的纖維素可有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腸胃對脂肪吸收的作用。蕨菜味甘性寒,入藥有解毒、清熱、潤腸、化痰等功效,經常食用可降低血壓、緩解頭暈失眠。蕨菜還可以止瀉利尿,其所含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胃腸蠕動,具有下氣通便、清腸排毒的作用,還可治療風溼性關節炎、痢疾、咳血等病。並對麻疹、流感有預防作用。
【怎麼吃】
1)鮮炒蕨菜
清水反覆衝洗鮮蕨菜,洗去浮土和表面的絨毛,切掉蕨菜尾部發黑的部分。在滾水中燙2~3分鐘,再放冷水中浸泡1個小時左右去澀味。蕨菜切成段、胡蘿蔔絲、肉絲、泡發的海米、蔥姜蒜末。
熱鍋溫油,爆香蔥姜,加入肉絲炒2分鐘。加入胡蘿蔔絲、海米一起翻炒2分鐘。加入蕨菜段大火翻炒2分鐘。烹入幾滴黃酒提鮮。再煸炒幾分鐘,按個人的口味,加入胡椒粉、鹽調味就可以了。做法雖然很簡單,卻可以吃到蕨菜滑潤軟嫩的鮮純滋味。
2)涼拌蕨菜
蕨菜洗淨切段;放開水中煮大約一分鐘;撈出後過冷開水;蒜切成蒜泥;加入剁椒 、生抽、糖、 醋、 鹽、麻油、蔥花拌勻;淋在蕨菜上拌一拌即可。
猴腿為蹄蓋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猴腿蹄蓋蕨。猴腿捲曲未展的嫩葉為當地群眾喜食的山野菜。猴腿營養豐富,含多種維生素、碳水化合物、無機鹽、蛋白質和脂肪,可做成多種美味佳餚。
【怎麼吃】
猴腿肉質嫩脆、開胃不膩,鮮食時需先將猴腿用開水燙過,也可加鹽漬或曬成乾菜。
1)炒肉絲猴腿
猴腿菜洗乾淨,切成5釐米左右的小段,開水焯燙一下。瘦肉切絲。瘦肉放半湯勺澱粉,半湯勺油,少許醬油,抓勻,這樣炒出來的肉絲會很滑嫩。鍋內倒少許油,燒熱,倒入肉絲滑炒成8分熟,盛出備用。鍋內倒少許油,倒入蒜末炒出香味。倒入切好的猴腿菜,加鹽調味,大火爆炒1分鐘。最後倒入炒好的肉絲,大火再炒1分鐘,加雞精調味即可。
大葉芹又名山芹菜,學名叫短果茴芹,是芹菜中的高級珍菜。山芹菜其營養成份在野菜中也是較高的,山芹菜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維生素C、鹽酸、鈣鐵磷等。其中胡蘿蔔素的含量高出西芹38倍,維生素C的含量也高出西芹五倍以上,近大白菜4倍,近黃瓜的8倍;維生素B2是大白菜、黃瓜和甘藍的2倍多,鐵含量則是常見蔬菜的10-30倍。除此之外還有較高的醫療價值,有散寒解表、祛溼止痛、還具有降血壓、助消化等保健功效的作用。
【怎麼吃】
1)山芹鴨絲
準備山芹菜190克,烤鴨1/4隻,辣椒2個。烤鴨汁3大匙,料酒1大匙,醬油1大匙,胡椒粉少許。
做法為山芹菜洗淨,切小段,辣椒剖開、去籽、切絲;烤鴨去骨、切絲,用2大匙油炒芹菜和辣椒,再放入鴨絲同炒;加入調味料,炒勻盛出。
2)山芹炒脆骨
準備煮熟豬脆骨、山芹菜切段、調味料等。先用鮮薑片嗆鍋,然後下鍋炒山芹段,最後放入豬脆骨(或許再加少許老湯)大火快速翻炒均勻,起鍋裝盤即可。入口品嘗,口感鮮嫩酥脆,清香可口,還時不時透露出老湯煮骨頭的香味。由於山芹菜較一般西芹莖要細的多,因此骨香味更容易滲透到整個芹菜段中,但又不削弱山芹菜的清嫩爽口;而脆骨使用的是脊柱骨與骨間的脆骨,嚼起來咬勁十足,也是補鈣的佳品!
貓爪子是長白山地區所特有的珍稀山野菜之一,其口感好,野味濃鬱、清香,富含多種維生素和各種微量元素,是極具保健功效的山菜之一,貓爪子地上部分有清熱解毒,健胃治酸的功能,有頗高的藥用價值,具有抑制癌細胞的作用,是發展有望的藥用植物。
【怎麼吃】
1)肉絲貓爪菜
貓爪菜焯水,泡一宿,貓爪菜擠幹水分切段,豬肉切條,蔥蒜切末,熱油鍋,放入肉絲翻炒,放入蔥末翻炒,放入適量花椒粉炒勻,放入適量白糖炒勻,放入貓爪菜翻炒,倒入適量醬油翻炒,大火翻炒片刻,放入適量鹽調味,放入蒜末炒勻最後放入味精炒勻即可。
黃瓜香別名莢果蕨、廣東菜,青毛廣,為球子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有鮮黃瓜清香味道,藥用價值和蕨菜相同。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蕨處處山中有之。二三月生芽,拳曲狀如小兒拳。其莖嫩時採取,以灰湯煮去涎滑,曬乾作蔬,味甘滑,亦可醋食。」黃瓜香是一種深受國內外人們喜食的山野菜之一,它具有清香適口、營養豐富等特點,被譽為「林海山珍」。黃瓜香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各種胺基酸、抗壞血酸、維生素等,還含有人體必須的5種常量元素和7種微量元素,黃瓜香不僅營養價值高,還有食療作用,具有清熱、滑腸、降氣、驅風、益氣安神、化痰等功能。
【怎麼吃】
黃瓜香可清炒也可包陷或做火鍋,黃瓜香肉餡餃子具有淡淡的黃瓜清香口感。
1)黃瓜香炒韭菜
黃瓜香用水衝洗切段,開水焯下。蔥花爆鍋下韭菜翻幾下,加點生抽、味素、雞粉、放黃瓜香翻炒即可。
「最溫而益人,宜常食之。」山韭味甘、辛、鹹,性溫,山韭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糖類、脂肪、鈣、鐵、鋅、磷、維生素、碳水化合物、粗纖維、礦物質、胡蘿蔔素、硫胺素、核黃素、抗壞血酸、硫化合物等營養成分。山韭是治病的一味良藥。《本草綱目》載:韭菜有補肝、腎,暖腰膝,壯陽固精之效。《圖經本草》稱韭曰:「菜中此物入肝、胃、腎經。對綠膿桿菌、痢疾、傷寒、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怎麼吃】
山韭的根、葉、花、花葶都可以使用,並且運用多種烹調手法。根、葉、花葶可以炒、拌、做配料、做餡等,花可以醃漬成紫陽花醬,還可以取代韭菜花作為五花酒的原料。
1)山韭炒羊肉
山韭菜洗淨切段,羊肉片化開備用。油熱後山韭菜下鍋,快速翻炒片刻,再將羊肉片放入,放鹽適量,大火快炒至熟即可。因山韭菜和羊肉片都易熟,整個過程不過幾分鐘。
2)山韭餃子
山韭菜切好後,用鹽醃,醃過以後把裡面的水倒掉。放入調料拌好的絞肉。 將山韭菜和肉放在一起拌好,拌的時候加一點大豆油山韭餃子餡就拌好了。山韭菜汁液黏滑很容易成球,是包餃子的不錯選擇。
3)山韭餅
準備山韭200g、雞蛋4個、麵粉60g,鹽1小勺、色拉油50ml。把山韭摘淨,洗好了切成段;把水、面、油、蛋放到一起,攪拌,再放些鹽進去;把切好的山韭放進去;鍋裡倒油,熱了後,下鍋,一塊一塊的攤餅子;盛出來就可以開吃了
野蒜又名薤白、賊蒜、野小蒜、小根蒜、山蒜、菜芝、小根菜、細韭等;野蒜含鈣,磷,鐵,胡蘿蔔素,硫胺素,抗壞血酸,尼克酸等營養成分,傳統中醫學認為野蒜具有溫補作用,可健脾開胃,助消化,解油膩,促進食慾。對體弱者而言,野蒜可潤中補虛,使人耐寒。另外,野蒜的鈣、磷等無機鹽含量極高,經常食用有利於強健筋骨,特別對於成長期的兒童和缺鈣的老人有良好的營養價值。
【怎麼吃】
1)野蒜乾鍋蝦
準備小野蒜一把,黑胡椒適量,蝦幾隻。燒熱鐵鍋熱油,放入蝦,變色後翻個身;烹些黃酒;加入野蒜和幾個蘿蔔,再一起燒5分鐘;起鍋前,加半小勺鹽,用研磨器弄些黑胡椒撒上就可以了;
2)野蒜炒雞蛋
準備野蒜一小把 雞蛋兩個,鹽少許、 植物油少許、香油少許。野蒜摘洗乾淨,切長約3cm的段,裝盤備用。雞蛋打入碗中打散。鍋中倒入少許植物油,待油溫7成熱時,倒入打散的雞蛋煎兩分鐘盛出。另起鍋放入少許植物油燒制5成熱時,放入野蒜大火炒5分鐘改為文火。野蒜略微變軟倒入攤好的雞蛋,將雞蛋用鏟子鏟段,放入少許鹽翻炒兩分鐘,滴少許香油盛出即可。
蕁麻東北老人叫它蟄麻子,生食有毒。不小心碰到手會蟄的又疼又癢火啦啦的。莖皮纖維可用於紡織或造紙。莖、葉可入藥,能祛風、化痞、解毒、溫胃。祛風定驚,消食通便。用於風溼關節痛,產後抽風,小兒驚風,小兒麻痺後遺症,高血壓,消化不良,大便不通;外用治蕁麻疹初起,蛇咬傷。
【怎麼吃】
蕁麻一般用來做湯,味道十分鮮美。
萎蒿俗稱水蒿,柳蒿。《詩經》和《本草綱目》中早有記載,因此它是一種藥食兼用的野菜,不但美昧可口,還能降血壓、降血脂、養肝健胃、清熱解毒消炎、瘦身輕身、生毛髮,民間常用於治療傳染性肝炎、高血壓、癌症等症病。柳蒿有「山野菜之冠」、「救命菜」「可食第一香草」的美譽。中國蒿茶素有「江淮一寶」之稱。農諺有「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之說。純野生蔞蒿茶是以香蔞尖為原料,只在每年清明節前後,人工採集於天然無公害灘涂,尤顯其珍稀。
【怎麼吃】
柳蒿可醬拌、涼拌、炒雞蛋、炒臘肉、炒豆乾、燉、涮、酥炸等。清淡、清香翠綠、味道鮮美。柳蒿炒臭豆乾是南京的一道古老名菜,過去皇上吃的貢菜。如今柳蒿炒臘肉也成為上海的一道名菜。
1)香乾炒籬蒿的做法:
準備籬蒿、香乾、鹽、雞精。香乾切絲,籬蒿去葉掐老梗,再掐成寸段。鍋內熱油,六成熱時,先下香乾翻炒,然後倒入籬蒿。炒至籬蒿呈翠綠色時,加入鹽/雞精調味,炒勻即可起鍋。
2)清炒籬蒿的做法
準備蔞蒿,辣椒(紅,尖)、鹽、雞精、白醋、植物油、大蔥、姜。將籬蒿(萎蒿)洗淨切段,紅辣椒切絲,蔥姜切末; 燒鍋下油,放入薑末、蔥末炒香; 然後加入籬蒿段、紅辣椒絲、鹽翻炒,滴白醋、植物油,放入雞精翻炒均勻即可。
3)糖醋籬蒿的做法
牛肉洗淨切絲,澱粉加水攪勻成溼澱粉待用;籬蒿揀去雜物,老根,漂洗乾淨,切為3釐米段。肉用精鹽3克、鹹醬油5克、味精、蛋清、溼澱粉10克上漿。另用小碗一個對入精鹽、甜鹹醬油、胡椒麵、香醋、白糖、溼澱粉20克。炒鍋置於旺火上,熱鍋注入花生油,五成油溫時,放漿好的肉絲過油,見肉絲色變白即撈出瀝淨油。熱鍋回旺火上,留熱油30克,放入籬蒿翻炒片刻,倒入過油肉絲,烹入對好的糖醋汁水,簸鍋,淋明油即可出鍋。
清明菜民間稱其為白蒿子,又名佛耳草,亦名鼠麴草、燕子花、寒食菜。高血壓患者除了平時除了服用降壓藥,不妨吃點「清明菜」。清明菜能擴張局部血管,可用於治高血壓,可以稱為「野菜中的降壓藥」。
【怎麼吃】
傳統吃法是將嫩苗洗淨瀝去水分後搗爛為泥,濾取鮮汁液與糯米粉拌勻,加入白糖、鮮橘皮細絲等調料,製成圓餅蒸熟後食用。如果覺得麻煩,也可在做湯時,把清明菜切碎直接倒入湯中提味。也可涼拌蘸醬。
東北鐵線蓮作為山野菜時被稱為山辣椒秧子。冬季食用可以增強抗風寒能力。幹品泡水喝具有祛風溼,通絡止痛的功效。對風溼性關節炎,痛風,手足麻木都有一定療效。
【怎麼吃】
春天採摘嫩莖葉食用,新鮮嫩莖葉燙熟可蘸醬、涼拌,也可曬乾冬天吃。因為新鮮山辣椒秧子易產生辣氣,故不宜做包子餡和餃子餡。
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婆婆丁。蒲公英植物體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膽鹼、有機酸、菊糖等多種健康營養成分。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尤其適合肝火旺、火氣大、消化不良及便秘者食用。
【怎麼吃】
蒲公英可生吃、炒食、做湯。先把蒲公英洗乾淨,可以不用焯水,直接放些調味品拌勻就可以了,也可以蘸醬或蘸汁吃,這樣不但能保留蒲公英的營養成分,還能真正品嘗到它的鮮味。
苦蕒菜也叫苦菜、苦苦菜、苣蕒菜,很多地區都有。苦菜中維生素C、B族維生素、維生素K、膳食纖維及各種礦物質含量豐富。研究發現,長期吃苦菜及其製品,可預防腫瘤、增強人體免疫力等。苦菜多糖和膳食纖維還有抗便秘的作用。
【怎麼吃】
苦菜因為味道比較苦,很多人會吃不慣,建議不要直接生吃,可焯燙後涼拌,能減輕一些苦味。也可以將苦菜焯燙後切碎做餡兒吃,苦味也不是很重。
體檢時不少人查出「膽固醇高」、「甘油三酯高」,這時可以吃點薺菜。專家介紹,薺菜中含有乙醯膽鹼、谷甾醇和季胺化合物,可以降低血液及肝裡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此外,薺菜中還含有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2、維生素C、胡蘿蔔素、葉綠素等營養成分,具有利尿、解熱、止血、明目等養生功效。
【怎麼吃】
摘些薺菜的嫩莖葉,焯過後可以涼拌、做湯﹑做餡﹑炒食或煮粥。不可生吃。
馬齒菜,又叫馬齒莧、長壽菜。馬齒菜含有豐富的去甲腎上腺素,能促進胰島腺分泌胰島素,調節人體糖代謝過程、降低血糖濃度、保持血糖恆定,所以對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又被醫生們稱為餐桌上的「胰島素」。糖尿病雖然目前無法根治,平時多吃點馬齒菜可以起到降血糖、控血糖的作用。
【怎麼吃】
馬齒菜可焯過之後炒食﹑涼拌﹑做餡。也可以將馬齒菜炒雞蛋,蒸馬齒菜餡包子,或煮點清熱止痢的大蒜馬齒。大蒜陪馬齒,越吃越有味。
最後專家提醒:吃野菜要一洗、二泡、三注意。
首要,對野菜進行完全清潔,洗淨後將野菜在清水中浸泡,時刻不能少於兩小時。在烹飪或涼拌之前,有必要用熱水焯一下。野菜在未加工狀態下口感苦澀,魚腥草還會有腥味。經過浸泡和加熱後,腥味消失,口感也會變好。
其次,注意做到「不知不食」,不要採摘路旁邊、水溝、郊外化工廠等處的野菜。不知道到的野菜不要瞎採、瞎吃。以免中毒現象。
文章來源創意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