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沒有茶友跟我有過同樣的經歷。曾經一直認為碧螺春、龍井、金駿眉這些只是茶名而已,可突然一天才發現,這些卻成了賣家口中的工藝。
恍然大悟間,竟發現自己被蒙在鼓裡多年。竟將貴州的綠茶認作碧螺春的味道,將麗水的烏牛早當作正宗的西湖龍井,將梅佔做成的紅茶滋味以為是頂尖的金駿眉……
行文至此,先了解一下碧螺春、龍井、金駿眉這三款名茶。
碧螺春,又稱嚇煞人香,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已有1000多年歷史。原產自江蘇蘇州洞庭湖地區,此茶色澤銀綠捲曲成螺,衝泡後茶湯香氣襲人。康熙帝親自賜名「碧螺春」。能入得了一代帝王的眼,自然絕非等閒。
龍井,這是清朝另一位皇帝乾隆帝的最愛。與碧螺春不同,龍井茶扁平挺直,是典型的扁茶。龍井茶滋味乾爽鮮醇,自宋代起已經初具規模,原產於西湖地區。
金駿眉,不同於前面兩款茶,此茶2005年才研製出來,是中國高端紅茶的代表。雖不是歷史名茶,卻受到現代人的追捧。
那麼,為什麼茶名會變成賣家口中的一種製作工藝呢?為什麼貴州茶也可以叫碧螺春、烏牛早也可以稱之為龍井、梅佔也有金駿眉了呢?
① 名字好自然市場好。
名茶,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已負盛名,為大眾所知。對普通茶友來說,這些名字早就耳熟能詳,更想一嘗滋味;而對於將茶作為禮品的送禮者,更是希望送出去的是好茶,是對方聽過的名茶。一來二去,烏牛早這種茶的本名就被忽略了。
記得曾與一位開店的朋友爭執,他認為「我也並沒有說假話,我說的是烏牛早龍井,只怪買茶人並未聽過烏牛早,就只把龍井二字記去罷了。」那為什麼不能直接說是「烏牛早」呢?他說「網上也早有烏牛早龍井的說法,而且只說烏牛早,誰有願意買呢?」一番爭論,發現各有觀點,並無結果。
那麼,只能苦了現在的茶友,要不斷在網上找尋各種帖子,來區分烏牛早和龍井茶了。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直播中經常會有梅佔金駿眉這種產品出現。受直播氛圍影響,可能大家也並沒有細究,梅佔是什麼品種吧。
② 茶形相同了,就稱呼一樣的名字吧。
上文中說了,碧螺春原指蘇州洞庭湖地區生產的綠茶,但怎奈產量小,成本高,價格昂貴,無法滿足更多茶友的需求。於是乎,各地綠茶開始做成「碧螺春」茶的茶型。除了貴州碧螺春,還有湖南、四川等地的碧螺春茶。
③ 按照這個標準,就是這個茶了。
說到這一點,必須要說一下金駿眉。這款神茶,從99兩斤到19000都有,甚至價差更大。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有春茶夏茶之分,還是工藝有所區別?
或許都不是,而是商家大多將金駿眉當成了一種標準,只要用茶芽做的紅茶,都可以成為金駿眉。至於這茶芽是否來自桐木關並不重要,甚至是否來自武夷山來自福建都不重要,只要用了茶芽,就可以被稱作金駿眉茶。這才有了文章開頭的「梅佔金駿眉」。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茶友會說「茶葉市場實在是太亂了,也沒有個統一的標準」。其實,又何止茶葉市場呢?有了統一的標準又如何呢?
只要有人追捧,就不會沒有漏洞。更何況,有些賣家已經很良心了,他會告訴你茶的全稱,而非簡稱。只是買家未必懂得罷了。
所以在此建議,不要一味追求名茶。有些名茶因為產量、人工成本、製作工藝等多種因素,造成了價格昂貴,不親民。如果一定要將皇室貢茶當作自己的日常口糧,又如何能不掉入他人設好的陷阱呢?
了解一款茶,從產地、品種、工藝開始,最重要的是滋味是否合口。喝不起桐木關的金駿眉,那就退而求其次;買不到正巖茶,那就喝喝半巖;飲不到一杯正宗的西湖龍井,又何不試試烏牛早綠茶?
茶,最初只是大自然的一種產物,而後,不同的茶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和價值。其實,只要是自然的味道,又有什麼等級分布呢?只是你喜不喜歡罷了。
如果賣家告訴你一款茶的真實產地,沒有過度誇張,沒有把只賣99的茶寫作金駿眉,把200的肉桂說成馬頭巖,請珍惜吧。
via:百味茶集——用心尋找口糧茶。歡迎加入「關乎於茶」茶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