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義中的菜鳥,正史中的老炮:這三位三國梟雄有兩位威震鮮卑烏桓

2020-12-24 騰訊網

在《三國演義》中,除了呂布孫策太史慈以及蜀漢五虎上將和許褚典韋,其他戰將幾乎都成了陪襯的菜鳥,就連一些三國梟雄,也被寫成了窩囊廢。

但是細看三國正史就會發現,那些演義中不堪一擊的菜鳥,卻是正史中武功高強揚威異域的老炮,比如咱們今天要說的這三位梟雄名將,其中有兩位就曾是長城以北很多部族的噩夢。

鮮卑烏桓(烏丸)只是一個籠統的說法,要是細算起來,被大漢軍隊打殘打散的匈奴極其附庸,不僅僅只有鮮卑烏丸還有能力掀起一點小小的波浪——尤其是有袁紹袁術那樣的敗類引狼入室的時候。

實事求是地講,絕大多數時間裡,匈奴及其分支、部屬,都沒有資格參與到中原的群雄爭霸,只要那些戰敗者不找他們撒氣,他們就燒高香了。但是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袁紹袁術兄弟就絕對不是好人,他們做了很多對不起中原百姓的事——在袁紹與公孫瓚的爭鬥中,袁紹就勾引蹋頓單于南侵,打敗公孫瓚之後,袁紹又做了一件天怒人怨的事:「矯制賜蹋頓、峭王、汗魯王印綬,皆以為單于。」

蹋頓單于翅膀硬了之後,不斷襲擾漢朝邊郡,曹操只好冒著被劉備抄後路的風險親自北徵:「建安十二年,曹操自徵烏桓,大破蹋頓於柳城,斬之,首虜二十餘萬人。」

曹操是公認的奸雄,但是在平定邊患方面,他又是當之無愧的英雄,在三國三巨頭中,劉備孫權只想著怎麼擴大自己的地盤,而曹操想的則是「兄弟鬩於牆,猶外御其侮」,也就是自家兄弟咋打都行,萬萬不許外人趁火打劫。

說完袁紹曹操,咱們該來說說演義中的菜鳥、正史中的老炮是如何武功高強、揚威異域的了——要說的第一個人,可能會引起一部分讀者的反感。

這個令人反感的傢伙叫董卓,他的惡行簡直是罄竹難書,所以在《三國演義》中是以一個敗軍之將的狼狽形象出現的,被劉備關羽張飛救命之後,不但不感恩,反而很囂張地白眼朝天,差點被張飛一刀宰掉。

因為忘恩負義,羅貫中給他戴了一頂綠頭巾,然後又把他寫成了一個蠢笨的大胖子:投戟不中之後,「沖天怒氣高千丈,僕地肥軀做一堆。」

但是我們看正史記載,就會懷疑張飛有沒有能力殺掉董卓,也會懷疑如果董卓動了殺機,呂布能不能跑掉——董卓可是當時有名的騎射高手:「卓有才武,膂力少比,雙帶兩鞬,左右馳射,為羌胡所畏。胡(匈奴烏桓鮮卑之屬)嘗出鈔(搶掠),多虜民人,涼州刺史成就闢卓為從事,使領兵騎討捕,大破之,斬獲千計。」

董卓的前半生一直在邊疆作戰並且屢立戰功而封侯拜將:「擊漢陽叛羌,破之,拜郎中,賜縑九千匹……卓將兵三萬討先零羌,眾軍敗退,唯卓全師而還,屯於扶風,封斄鄉侯,邑千戶。」

董卓戰功卓著引起了朝廷的注意,要徵調他入朝擔任九卿之一的少府,但是董卓拒絕了,他拒絕的理由跟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差不多:「羌胡敝腸狗態(心腸敝惡,情態如狗),是我們的心腹之患,等我把他們都收拾了再說……」

董卓確實是一個惡人,但絕不是一隻菜鳥,而且其心機深沉,也遠在朝堂眾臣之上,他硬是把三千士兵走出了三萬人的感覺,這才嚇得曹操袁紹紛紛出逃——當時大家想滅董卓,召集起各自的部曲家丁,就會形成兵力上的優勢。

董卓功不抵過,所以後世乾脆忘了他在邊疆殺敵立功的事跡,而「白馬將軍」公孫瓚在正史中威名赫赫,到了《三國演義》裡,居然也變成了一隻菜鳥,幾乎是個將軍就能揍他一頓。

公孫瓚在《三國演義》裡剛一出場,就被呂布在數回合之內打敗,要不是張飛挺矛相救,他就被挑在方天畫戟之上了。

公孫瓚打不過呂布,也打不過被關羽三招擊敗的文丑,而且公孫瓚敗得極其狼狽:「戰不到十餘合,瓚抵擋不住,敗陣而走,文丑直趕公孫瓚出陣後,瓚望山谷而逃,弓箭盡落,頭盔墮地;披髮縱馬,奔轉山坡;其馬前失,瓚翻身落於坡下。」

要不是趙雲趙子龍及時出現,威震烏桓的公孫瓚就被文丑踩死了。

如果我們看三國正史,就會發現文丑根本就不是公孫瓚的對手,公孫瓚在石門大破烏桓的時候,文丑可能還在河北種地呢:「畔(叛)胡丘力居等寇漁陽、河閒、勃海,瓚追擊戰於屬國石門,虜遂大敗,棄妻子逾塞走,悉得其所略男女……每聞有警,瓚輒厲色憤怒,如赴仇敵,望塵奔逐,或繼之以夜戰。虜識瓚聲,憚其勇,莫敢抗犯。

很多人都知道白馬義從後漢時期頂級精銳部隊,但很少有人知道,這支部隊其實只有幾十個人:「瓚常與善射之士數十人,皆乘白馬,以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

有人考證說,趙雲之所以投奔劉備後能當上騎兵部隊指揮(主從騎),就是因為他本人出身於白馬義從。

就是這支只有幾十人的白馬義從,把烏桓打得遠竄塞外。因為痛恨公孫瓚擋了他們的劫掠之路,烏桓把公孫瓚的形象畫在箭靶上。結果看了公孫瓚的畫像,絕大多數「烏桓勇士」都心慌手顫失了準頭,有人蒙中一箭,大家就山呼萬歲——這是典型的精神勝利法。

董卓作惡多端,公孫瓚曇花一現,這二位正史中的老炮被《三國演義》寫成菜鳥情有可原,一向被稱為「尊劉貶曹」的《三國演義》把劉備寫成只會哭和跑的菜鳥,就令人費解了。

演義小說中的劉備不但武功低微,智商也很成問題,一遇到難題,馬上掉過頭去問諸葛亮:「如之奈何?計將安出?」

但是在正史中,劉備是真正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狠角色:「遇賊於野,備中創陽(裝)死,賊去後,故人以車載之,得免。」

怒鞭督郵、殺車胄、斬蔡陽(正史中叫蔡楊)、火燒博望,都是劉備幹的,有劉備在世,諸葛亮一直沒有掌握軍政大權。劉備稱帝之後,雖然任命諸葛亮為丞相,但卻不讓他開府治事——不開府就沒有自己的人馬班子,諸葛亮仍然只是劉備的大秘書。

至於劉備的武功,就無須筆者多說了,有人懷疑劉備的武功還在關羽張飛之上——萬人敵關羽張飛對劉備心悅誠服忠心耿耿,看中的可不是他的「漢室宗親」身份,因為當時像劉備這樣的落魄宗室,沒有一萬也有八千,其含金量遠不如一個亭長。

當然,演義小說不能當正史看,除了董卓公孫瓚劉備這三位梟雄,可能還有正史中的老炮被演義小說寫成了菜鳥,至於他們的名字叫什麼,就有勞讀者諸君不吝賜教了……

相關焦點

  • 三國時,曹魏只有半壁江山,靠什麼降服烏桓、鮮卑?
    三國鼎立形成後,蜀國和吳國不斷北伐,成為魏國大患。這種條件下,曹魏政權在處理長城以北的烏桓、鮮卑等遊牧民族帶來的威脅時,卻顯得有些輕描淡寫,之前的周、秦、漢,後來的隋、唐、宋、明,無法做到。但由於缺乏必要的統一過程,袁紹把另外兩個人也封為烏丸單于,就可以輕鬆牽制他;而再看鮮卑族,整個三國時期,始終充斥著兄弟奪權,部落徵伐的內鬥,這也給曹魏分化他們提供了方便。以上兩個原因,導致烏丸、鮮卑勢弱,這是曹魏能夠降服他們的部分原因。但須知北方遊牧民族在歷史上人口一直不多、也經常分裂,但他們從來沒有像三國時期這樣衰弱。
  • 鮮卑梟雄軻比能於諸葛亮有何交往?他為何被曹魏視為眼中釘?
    作者:陳二虎一、「小種鮮卑」的雄起東漢末年,北方草原強大的鮮卑大聯盟在其首領檀石槐去世後瓦解,鮮卑精兵也在檀石槐幾個孫子爭權內鬥中消耗殆盡,其他的鮮卑各部首領也各懷心腹事,就在這時,在鮮卑諸部首領(大人)中,有一個人脫穎而出,這個人就是被稱之為「小種鮮卑」的首領軻比能。
  • 曹操北徵烏桓大勝,這個烏桓從哪裡來又如何神秘消失?
    逐草而居的烏桓人在三國以前的史書中,烏桓和鮮卑是被放在一起合稱「東胡」,也就是說烏桓和鮮卑原屬一個遊牧部落。三國志說「烏丸、鮮卑即古所謂東胡也」,《後漢書》記載:「烏桓者,本東胡也。」。到了西漢初年,匈奴單于冒頓(音:末獨)擊敗東胡,把東胡的一部分趕到了現在的東北地區,遼寧內蒙一帶,根據地域分為兩支,一支叫鮮卑,逃到烏桓的這一支東胡,根據所在烏桓山的名字改叫烏桓。
  • 三國正史中,斬殺敵方大將最多的武將是誰?前三名竟是他們!
    在三國時期,諸侯們為了爭霸而互相對抗。這個時期是歷史上少有的亂世。而既然在亂世之中,伴隨著戰爭的出現,自然會因此產生很多猛將。在《三國演義》中,呂布、關羽、張飛等人都是一等一的武將,他們也都處於三國頂級武將之列,殺敵無數。不過在正史中,最強大、殺敵最多的武將卻不是這幾位。
  • 兩漢時期烏桓鮮卑的歷史人類學研究
    代表性的學者及研究成果主要有:一是東胡系統的整體研究。這方面首推林幹先生,《東胡史》是林先生三部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研究專著之一,是對歷史上東胡系統的通史式研究,內容涉及東胡的早期歷史、社會制度、經濟生活、文化習俗等,其中烏桓鮮卑的歷史是重點,該書奠定了東胡研究的基礎。
  • 三國中威震江東的張遼,在《九州劫》中勢不可擋
    三國亂世中,最強大的陣營莫過於曹魏陣營,這不僅得益於曹操卓絕的領導能力,更少不了的其廣攬有才之士、有勇之將的長遠眼光。張遼為歷代推崇,並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在後世的三國題材的遊戲中也時常以勇猛無敵的形象登場,在我最近玩的SLG《九州劫》遊戲中,他身為魏國武將也有著卓越的表現。
  • 三國中,只有兩位稱得上超級名將,一位威震華夏,一位威震江東
    三國誕生了很多名將,比如呂布,天生神力的他在戰場上練就一身本領,有經過多場戰爭悟出了專屬於他的騎兵戰法,指揮他的狼騎兵橫行天下,諸侯們避其鋒芒。比如周瑜,世家子弟出身卻沒有浮誇,二十歲幫助孫策出謀劃策,二十六歲成為東吳大都督,三十三歲指揮赤壁之戰,身經百戰未有敗績。
  • 正史中三國武將大排名,最後一人實力很恐怖!
    正史中三國武將大排名,最後一人實力很恐怖!在《三國演義》中,有著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的說法,但是這種終歸是演義,今天我們從正史中看看三國武將的排名。很多人可能覺得是呂布,到那時三英戰呂布是三國演義虛構的故事,並非正史,所以這個不算。在《三國志》中並沒有呂布斬將的記錄,只提到了「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除此之外就沒有太多的記載了。而卻提到了關羽於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白馬之戰斬殺顏良,解白馬之圍,袁紹部將沒有一個能當的住關羽的。《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關羽張飛皆稱萬人敵,為世虎臣。
  • 正史中,三國英雄父子,並沒有關羽、張飛和趙雲
    漢末三國時代,有數不清的英雄,俗話說,虎父無犬子,老子英雄兒好漢,而真正父子都是出類拔萃的英雄,非常少,有三對,但是,卻沒有關羽、張飛和趙雲。第一對英雄父子:孫堅和孫策。在演義中,華雄被關羽斬殺,那是小說,正史中,是孫堅斬殺的華雄。孫堅很厲害,是英雄,他的兒子孫策也一樣,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孫策在其父孫堅死後,靠幾副鎧甲起家,短短幾年間,所向披靡,橫掃江東,打下了東吳的地盤,為孫權後來建立吳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三國正史中,馬超「有信布之勇」,為何在季漢五大將中武功墊底?
    放下馬超人品如何暫且不說,就是單看三國正史中,我們也會發現季漢五大將中,馬超的武功也是墊底的——這個武功,就是前面咱們說的「太祖建茲武功」中的武功:「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財者也。」趙雲趙子龍在季漢五大將排名最末,但卻不是因為武功(再強調一遍,咱們說的武功不是正史中基本不存在的單挑能力)不行,而是因為總跟劉備唱反調,而一直難以提升,成了五人中軍銜最低的一個。
  • 三國演義中關羽一刀斬顏良,正史是咋記載的?比演義可怕
    關羽是三國時期的名將,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關羽在《三國演義》小說中被增加了很多故事,比如溫酒斬華雄等,都是小說中杜撰出來的情節。然而有一件事卻是真實存在的,那就是斬顏良。三國演義中關羽一刀斬顏良,正史是咋記載的?比演義可怕。 關羽
  • 三國正史猛將武力排名:一關二張三孫堅,四呂五文六遼神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這是流傳甚廣的《三國演義》武力最強的前六名排名,當然這個排名爭議不少,比如典韋不足以排名第三甚至前六都排不上,又比如趙雲名次應該和馬超對調等等。其實如果從正史來看,這六個人至少有三位都不足以躋身前六,今天就來說一說三國正史猛將武力排名:一關二張三孫堅,四呂五文六遼神。關羽演義中關羽屈居第四,雖然斬殺過華雄、管亥、顏良、文丑等猛將,但是斬殺顏良卻被質疑是靠著赤兔馬快和顏良的措手不及才得手,一百多回合拿不下黃忠和龐德,這些都使得他的武力含金量有所不足。
  • 三國正史中的第一猛將是誰,看正史記載的三次猛將戰場單挑就知道
    ;關羽的杯酒之間斬華雄;張飛一人喝住千軍萬馬;趙雲隻身護幼主殺出敵人千層圍…..通過三國演義的描寫這樣故事,早已經深入每一個從而對於中華文化耳濡目染的群眾心中,三國小說也描寫了很多武將戰場酣戰的場面,其實在三國的歷史上戰場大將對戰是不對的,今天來說下三國中記載的三次武將戰場上的單挑表現。
  • 三國,戲三國,遊戲中的三國,演義中的三國
    三國這段歷史,相信沒有人會陌生。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把三國這段歷史推向了一個高潮,公元200年的歷史故事在眼前翻開了眾多篇章。記得配圖中的人麼?他們陪伴了我的兒時。曾幾何時三國演義成為了大多數人口中的歷史,用以表達對三國的愛。草船借箭,三顧茅廬,桃園三結義,煮酒論英雄,三英戰呂布,一幕幕的故事,真真假假,卻耳熟能詳。在那個時代的背景下,還是孩子的我在網吧中認識到一款遊戲(偷摸進網吧,別告訴別人)——三國群英傳2還記得各種絕招的作弊碼麼?
  • 正史中,關羽創下了哪三個第一?
    關羽是漢末三國名將,一生忠勇,武藝高強,他追隨劉備,幫助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立下汗馬功勞,成為劉備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關羽雖然後來丟失荊州,因此敗亡,但是,他一生身經百戰,創下三個第一,在正史中,無人能及。這三個第一,分別是什麼呢?
  • 正史和演義記載完全不同:三國三大戰役,參戰者總計只有五十萬?
    不是英雄不讀三國,但是讀三國不能只讀演義。放下尊劉貶曹的立場不說,就是「演義神將」的做法,也是誰學了誰誰倒黴:長頭髮諸葛亮的「錦囊妙計」被沒頭髮凱申照搬,直接指揮到師團,最後前方將帥無所適從,一敗塗地。
  • 正史三國中的三匹名馬花落誰家?
    在正史三國中有三匹名馬,分別是赤兔、絕影、的盧。咱們首先聊一聊赤兔馬。《三國志·呂布傳》記載:布有良馬曰赤兔。赤兔的強項是什麼?呂布是三國中出了名的猛將,馬中赤兔和人中呂布相提並論,足見赤兔的特點就是勇猛。
  • 烏桓的崛起與衰弱,聊一聊曹操集團對烏桓的戰爭
    在漢末三國時期,不僅僅有中原各個軍閥的混戰,還有一些少數民族的參與,比如本文要說的烏桓。烏桓是一個歷史優秀的北方遊牧民族,在東漢末年也比較強盛和活躍,結果受到曹操集團的有力的軍事打擊,因此衰弱下去。曹操與烏桓的戰爭中最有名氣的是"白狼山之戰",而實際上曹操集團與烏桓的戰爭不止如此,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 三國五大謀士,龍虎鳳鬼狼,誰更勝一籌
    東漢末年諸侯爭霸,歷經種種,終成三國鼎立之勢。魏蜀吳相互制衡,誰也奈何不了誰。 在這場激烈的角逐中,浴血拼殺的武將固然振奮人心,運籌帷幄的謀士同樣讓人神往。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後繼,在亂世中譜寫出屬於自己的優美樂章。一些謀士指點江山,談笑間傾國傾城,令人讚嘆不已。
  • 三國正史中,誰單挑最強?據史料記載呂布趙雲都不是其對手!
    在三國演義中,武將人數眾多,那說到最厲害的人物,或者可以這麼問誰是在三國歷史上單挑最厲害的武將呢?可能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呂布、趙雲。確實沒錯,呂布二十四名將排名第一,實力雄厚,無人能敵。趙雲,二十四名將排第二位身陷重圍連殺眾人救出阿鬥,他的實力也是不可小看的。三國正史中,誰單挑最強?據史料記載呂布趙雲都不是其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