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有座中國僅存的明朝石頭城,守了海峽兩岸600多年

2020-08-26 swenty的夢遊記

這裡是swenty的旅途世界,帶你一起看不一樣的風景。

最近泉州上了熱門,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這裡也是一座小眾網紅旅遊城市。無論是西街還是開元寺,都是很多人來泉州必看的景點,而泉州附近還有一座石頭古城,延續了六百多年的歷史傳奇。

這座坐落於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東南海濱的古城,瀕臨臺灣海峽,是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興經略海防時為抵禦倭寇所建,也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始建於1387年,是一處集濱海風光、歷史文物、民俗風情、雕刻藝術於一體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被譽為「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

崇武,從名字到石頭牆,再到城牆外拍打著礁石的澎湃海浪,處處彰顯著它既陽剛又寧靜的獨特氣質,順著城門一直向裡走,外邊的嘈雜似乎隔於城門外,老街出奇地靜。古城的老街是清一色的石頭街,老街兩旁是樸素的民居,石房子、紅磚厝、木結構房子都沒有太多的裝飾。這些不同年代的建築透出歲月的斑跡,沉澱的光芒還在。

據說曾在元朝,朱元璋委派江夏候周德興前往福建,築城一十六座,在泉州沿海築有以永寧衛為中心的六座海防衛城、所城。崇武所城,意為「崇尚武備「,由此「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明代石頭城」橫空出世。

同時,崇武古城也是聞名中外的惠安女的主要聚居區之一,她們頭戴黃鬥笠,披著白底小碎花頭巾,捂住雙頰下頜,上身穿藍色斜襟衫,又短又狹,露出肚皮,腰間佩有銀腰鏈,下穿寬大飄逸的低腰黑褲,配之那精巧豔麗的頭飾。俚語稱之為:「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衣、浪費褲。」惠安女服飾於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雖然天氣不佳,漫步在古城之中,巍峨雄渾的逶迤城堡、神奇迷幻的山海景觀、風情獨俏的惠女形象、巧奪天工的石雕藝術和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總會讓人愛上這裡。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東南海濱。

交通:乘車到泉州客運中心站或惠安車站,有直達崇武的班車,購票的時候選擇走沿海大通道的班車(沿途可以看到海景)。也可搭乘飛機到廈門高崎國際機場或晉江機場,抵達廈門後可搭的士到枋湖長途汽車站或湖濱長途汽車站,再乘坐從廈門到崇武的班車。到達崇武車站後,沿著前進方向繼續前行到頭,右拐就可看到上書「崇武古城」的牌坊,過牌坊後,在停車場附近的丁字路口左轉可以前往崇武古城,右轉可以前往石雕園。

記得關注,有趣的靈魂在路上,精彩的故事下期見~

相關焦點

  • 泉州有座中國僅存的明朝石頭城,守了海峽兩岸600多年
    最近泉州上了熱門,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這裡也是一座小眾網紅旅遊城市。無論是西街還是開元寺,都是很多人來泉州必看的景點,而泉州附近還有一座石頭古城,延續了六百多年的歷史傳奇。這座坐落於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東南海濱的古城,瀕臨臺灣海峽,是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興經略海防時為抵禦倭寇所建,也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始建於1387年,是一處集濱海風光、歷史文物、民俗風情、雕刻藝術於一體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被譽為「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崇武,從名字到石頭牆,再到城牆外拍打著礁石的澎湃海浪
  • 明朝土司陵墓:享受皇帝規格,600多年來保存完好,至今有守墓人
    【湖北鹹豐縣唐崖土司城遺址】土司是元、明、清朝時期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朝廷為了管理地方,在一些少數民族地方實行土司管理制度,而湖北鹹豐縣唐崖土司是西南最大的土司之一,其遺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在唐崖土司城遺址內,土司陵墓是最精華的部分之一。
  • 福建600年小眾石頭城,滄海邊古城下處處是風景,被譽為天然影棚
    如果有時間,建議先在古城內轉一轉,再到外面景區部分感受,古城內能感受到這座中國僅存的一座比較完好的明代石頭城,石城石牆石屋以及那些老宗祠,而古城外則欣賞到精美的惠女石雕以及壯美的海景。古城內的石頭牆與石頭屋環繞古城外圍的道路都有專門的停車道,不用收費,景區的西門和東門附近也各有一個停車場,還是比較適合自駕的。
  • 惠安崇武古城:僅存的海濱石頭城(組圖)
    崇武古城的西門  崇武古城位於惠安縣東南海濱,瀕臨臺灣海峽,是我國僅存的一座比較完整的石頭城。  崇武的意思就是崇尚武備。城門上有座烽火臺  據說宋朝時,崇武就稱崇武鄉守節裡。宋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惠安置縣,崇武設小兜巡檢寨。元朝初期改為小兜巡檢司。
  • 泉州十八景:崇武聽濤——崇武古城,探訪這座有韻味的城
    泉州這座有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在現在的泉州,還存有非常多的文化歷史建築,他們被泉州人列入到泉州十八景中,泉州的十八景都是富含很多泉州歷史文化的景點,都是到泉州旅遊必去的景點。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泉州十八景中的崇武聽濤——崇武古城。
  • 泉州提線木偶等非遺產品 亮相海峽兩岸文博會
    昨日上午,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來自海峽兩岸的眾多文創產品,文化精品亮相文博會,爭奇鬥豔,讓人目不暇接。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泉州更是攜著眾多特色的非遺產品趕來參加文博會,永春竹胎漆器、德化白瓷、泉州的提線木偶、惠安影雕……一件件精美工藝,讓人讚不絕口。「這是永春竹胎漆器,是福建省級非遺產品。」在福建省文化旅遊品牌館內,來自泉州永春的李海生老師自豪地對記者說。
  • 這座600多年的石頭城意義重大
    意思是唯獨你們貴州處於遙遠荒蠻之地,貴州最初是指今天的貴陽,直到明朝建省,貴州正式成為省名。被滅國之後的夜郎地區如同一葉在時代的浪潮中沉浮的扁舟,境內各地被各朝代設郡、州、司等地方縣制,直到明朝永樂年間(1413年)貴州建省,這也是貴州歷史上第二個重要時期,距今有600多年。
  • 泉州關帝廟: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
    泉州關帝文化也作為閩南文化乃至閩臺文化重要的一支,為促進海峽兩岸民間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其中有什麼來歷?塗門街在古代叫通淮街,「當時泉州城一共有七座城門,每座城門均有一座關帝廟。」前面加上街道的名稱是用以和其他的關帝廟區別開來。
  • 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曲創作大賽福建泉州頒獎
    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曲創作大賽福建泉州頒獎 2015-11-02 23:30:51廖靜 攝   中新網泉州11月2日電 (廖靜)由兩岸共同參與的「『閩南語·海峽情』——2015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曲創作演唱大賽」,2日晚在福建泉州舉行頒獎典禮,展示兩岸閩南語歌曲「新星」的創作成果。  同時,落地於此間的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曲創作傳播基地揭牌。
  • 跨界融合發展抱團掘金 海峽兩岸文博會泉州再獲最高獎
    跨界融合發展抱團掘金 大師精品競相摘金奪銀 海峽兩岸文博會泉州再獲最高獎 、一大批大師精品競相摘金奪銀……本月4日至7日,第九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簡稱「文博會」)在廈門舉行,泉州參展團在本屆文博會上備受矚目,取得碩果纍纍,泉州再次榮獲優秀組織獎(最高獎)。
  • 福建泉州有座國內僅存的石頭城,清幽而凝重,歷經風雨絕世獨立
    崇武古城是中國僅存的一座比較完好的明代石頭城,也是中國海防史上一個比較完整的史跡,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頭——古城的靈魂一踏進古城,讓人深刻地感受到,石頭就是古城的靈魂。古城無論是城牆,還是街巷,無論寺廟,還是民居,都是用石頭砌牆。"孤城三而魚龍窟 ,大怍雙峰虎豹關」。崇武古城全部用白色花崗巖壘成,城牆共長2457米,城基高5米,牆高7米,並設有兩層跑馬橋。牆上有牆碟1304個,箭窗1300個,窩鋪26座。
  • 海峽兩岸文博會 泉州再獲最高獎
    文創強企攜手亮相 大師精品再獲完勝海絲文創品牌攜手亮相、籤訂一批大項目為文都增添活力、一大批大師精品摘金奪銀……本月2日至5日,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簡稱「文博會」)在廈門舉行,泉州參展團在本屆文博會上備受矚目,亮點紛呈,收穫滿滿,泉州再次榮獲優秀組織獎(最高獎)。
  • 澳門《正報》:兩岸「石獲」專家攜手保護海洋文明「活化石」
    8日,海峽兩岸石獲研究專家相聚在福建省惠安縣崇武古城,分享、交流各自對於石獲研究調查的成果,以期攜手保護這項凝聚了先民生活智慧與優異工藝的寶貴遺產。石獲,是一種古老的海洋捕魚構造,堪稱人類漁業文明、海洋文化的「活化石」。其原理根據潮水漲退及魚群回遊特性,在海上築起一道道的弧形石牆;漲潮時,魚群會順著海水流動進入「石獲」覓食;退潮後,「石獲」攔住了魚群回遊的路線,漁民藉此捕獲。
  •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泉州)農產品採購訂貨會開幕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泉州)農產品採購訂貨會開幕式。新華網發(林楷煜 攝)  新華網福州9月8日電(王雄)作為商務部重點支持展會和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系列活動之一,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泉州)農產品採購訂貨會7日在福建南安開幕,吸引了海內外400多家企業前來參展。
  • 泉州關帝廟:守護兩岸民眾福祉的神靈
    在泉州塗門街,有一座規模宏大的關帝廟,每年進香的信眾有數十萬人,其中不少是臺灣同胞。泉州關帝文化作為閩南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促進海峽兩岸民間交流發揮了積極作用。泉州地處海邊,古時,很多閩南人到四大洲五大洋,所以最早泉州神為海神。明太祖朱元璋信服關羽,下令泉州七個城門要建7座關帝廟。
  • 第四屆海峽兩岸民間譜牒文化論壇在福建泉州舉行
    中新社泉州11月29日電 (孫虹 曾董超)第四屆海峽兩岸民間譜牒文化論壇29日在位於福建泉州的閩臺緣博物館舉行。200多名兩岸專家學者、譜牒文化愛好者和姓氏宗親代表,從「譜牒文化」「家風文化」等方面展開交流研討。
  • 泉州最大的土地廟,距今600多年,以有求必應聞名
    道教裡並沒有嚴格定義,或許是一座山,也許是一汪湖,也許是一個村,但總歸是有自己田地的,否則又怎能稱呼為仙呢?你可能沒見過那麼多土地廟,因為它總是被忽略。它常立於大樹之下,青石之旁,兩塊石頭為壁,一塊為頂,便是一方天地,而用磚石砌成的小廟已是頂配了。
  • 山東一個600多年歷史小山村,房子用石頭建成,古色古香少人知
    這個小山村有著600多年的歷史,村子中古色古香,許多房屋都是由石頭建成的,給人以古樸而純真的感覺。 在井塘古村的東南邊上,有一座叫做紗帽山的山峰,山裡有一眼泉水,常年都是不乾涸的,村民們圍繞著這一眼泉水修建起了河塘,壘起石頭,把這裡保護起來,為村中供水,從此這裡有了井塘這個名字。井塘古村歷史悠久,距今已經有600年了,早在明代時期,這裡就修建起來了,可以說是歷史的見證者。
  • 首屆「海絲杯」海峽兩岸(泉州)工業設計大賽頒獎舉行
    12月1日,首屆「海絲杯」海峽兩岸(泉州)工業設計大賽圓滿收官。圖為頒獎儀式。孫虹 攝歷時5個多月的首屆「海絲杯」海峽兩岸(泉州)工業設計大賽,12月1日在福建泉州臺商投資區圓滿收官。本次大賽以「設計賦能·新城創未來」為主題,自今年7月起面向兩岸徵集創新設計作品。大賽設置兩個組別,其中「智造+科技創新」組圍繞泉州臺商投資區的智能交通、健康醫療養生、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主導產業為主要設計創新方向;「非遺+文化創意」組則以文化引領產品創新,圍繞旅遊項目,融合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景觀和工藝美術等文化特點,用創新的手法設計具有特色的IP形象。
  • 臺灣600多名信眾到福建泉州進香謁祖
    臺灣600多名信眾到福建泉州進香謁祖 2018年10月18日 15:3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泉州市臺辦供圖 林勁峰攝)  中國臺灣網10月18日訊 15日下午,臺灣雲林縣麥寮拱範宮主任委員張克中率包括基隆、彰化、新北等地的45個宮廟共600多名信眾,前來泉州天后宮、富美宮進香謁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