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名士陶淵明,不追逐名與利,學習態度非常瀟灑,他在《五柳先生傳》裡寫道:「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許多人誤解其意,把「不求甚解」當成一知半解,並以此為座右銘。其實,陶淵明先生的本意是,讀書不鑽牛角尖,不過於咬文嚼字,並非隨意為之。
唐詩宋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一直備受世人追捧,儘管過去上千年之久,詩詞的魅力絲毫不減。為踏入學堂之前,就開始接觸詩詞,駱賓王的《詠鵝》,是不少人的啟蒙詩歌。但是,對於一些經典詩詞,往往只被記住了半句,今天筆者盤點的古詩詞,只有半句非常火,能背誦整句的都是學霸。
一、腹有詩書氣自華
這句詩出自北宋大才子蘇東坡之手,理解起來也很容易,用現代的話說就是:「有沒有錢無所謂,主要看氣質。」當年蘇軾在鳳翔府任職時,書生董傳伴隨左右,董傳家境貧寒,生活十分節儉,但他飽讀詩書,性格積極樂觀。蘇軾回京後,寫信鼓勵董傳,開篇便是「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二、百無一用是書生
清代文人黃景仁,天資卓越聰慧過人,從小就表現出非同一般的文採,出口成章下筆成詩,親友無不稱讚他前途無量。古代不得志的才子屢見不鮮,黃景仁就是其中一位,滿腹經綸卻沒機會施展,科舉之路屢遭打擊。以前看好他的朋友,也逐漸遠離他,黃景仁感受到人情冷暖,寫下「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三、人生七十古來稀
古代醫療水平較低,導致平均壽命相對較短,能活五六十歲就算不錯了,七十歲更是少之又少。現在一些老人經常把「人生七十古來稀」掛在嘴邊,為何不提上半句呢?它出自詩聖杜甫的《曲江二首》,整句詩為「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原來杜甫也喜歡喝酒,到處欠著酒債,認為人生苦短,應該及時行樂。
四、一寸光陰一寸金
看到「一寸光陰一寸金」,幾乎所有人下意識默念「寸金難買寸光陰」。殊不知,這句詩最早是唐代詩人王貞白寫的,上半句為「讀書不覺已春深」。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王貞白,由於成謎讀書無法自拔,沒有發現季節的變化。其含義跟現代人理解的一樣,珍惜大好時光,不要因懶惰虛度光陰。
五、天涯何處無芳草
當朋友失戀時,你是否用「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勸慰他?貌似毫無違和感,其實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它出自蘇東坡的《蝶戀花·春景》,前半句「枝上柳綿吹又少」,雖然柳絮越來越少,春天即將過去,但不要悲傷,別的地方依舊可以看見茂盛草木。
六、情人眼裡出西施
假如遇見讓你傾心的對象,你的眼裡都是她,甚至她的美貌不輸於西施。清代黃增寫道:「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裡出西施。」「色」通常是指美好的景色,也可指代美女,或許景物和人並不是那麼讓人著迷,而是恰好符合你的審美觀,所以讓你覺得很美。
七、春宵一刻值千金
古代「春宵」有兩種含義,一是洞房花燭夜,二是春天的夜晚,蘇東坡以《春宵》為題作詩,顯然屬於第二種含義,整句詩為「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的夜晚氣溫恰到好處,不冷也不熱,花兒散發怡人的清香,朦朧的月光也非常唯美,一定要珍惜短暫而珍貴的光陰。
以上七句詩,你有幾句能做到整句背誦?歡迎留言評論、關注轉發。